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十人九不知

2020-12-20 騰訊網

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也都知道,有很多的俗語和諺語流傳下來,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也有些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而農村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這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床不離七,一個人一輩子一般的時間都在窗扇度過,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與運勢,老人們經常說:只要睡得好,幹啥都行,所以,床的設計也要有所講究,當時,老木匠在量床的時候,都會在末尾留下7,如二尺七、三尺七,不僅有夫妻同心的美好願望,而且,也是討一個好彩頭,吉祥如意,很多人都喜歡這個說法。

農村吃飯都用的八仙桌通常都是用來招待賓客的,在長度和高度上都講究「九」,飯桌上吃飯離不開酒,另外也代表著友誼長長久久。不過現在八仙桌越來越少見了,更適合現在的圓桌。

一般來說,飯桌分為簡易的方桌和八仙桌兩類.而「九」與「酒」諧音,也就是說,吃飯是離不開酒的,其寓意是說,主人待客特別熱情,桌上少不了酒.而桌上離不開酒也就證明了,這家人的賓客是特別多的,也寓意著家族特別興旺.所以,一般桌子的邊長以及高度尺寸,都離不開「九」這個數.就比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或是四尺八寸九分等等.

相關焦點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數字外別有深意
    文/老吳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有人認為農村的俗語也淺顯,根本不需要深入去研究,基本上一聽就知道在講什麼?但農民的智慧真的可以讓你這麼小瞧的嗎?老吳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十個中有八個不懂得內在的含義,不信你來試試。這俗語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在理嗎?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在理嗎?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床不離七」的諧音是「床不離妻」,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還有一種寓意是有了這個「七」,希望睡在床上的人不用擔心獨自一人,可以找到人生的另一半。還有一個說法是「床不離半」。過去民間的雙人床也常見四尺二寸半,若是問起師傅,他必定回答:「床不離半(伴)嘛!討個彩頭,這是行家規矩。」因為「半」和伴」諧音。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圖 | 清 黃花梨架子床「棺不離八」,指的是打棺材的時候,不管是給什麼人打棺材,個子高也好,矮也好,棺材的尺寸只有八尺,不多不少。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俗語能夠成為大家嘴裡常說的話,與其對生活經歷以及生活經驗的有利總結有關。如果具體想要了解這些俗語具體表達的含義,那可就有的研究了。不管什麼說,俗語的流行性也與我們在生活中的事件嘗試有關。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
  • 民間有句順口溜:「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什麼意思?
    大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不過在農村當中,依然還是流傳著很多順口溜,這些順口溜都是老一輩的人流傳下來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我們經常會聽到許多的當地特有的俗語。一般來說,這些俗語都是比較常見的,大都有人都能體會其中大概的意思。比如說這一句順口溜「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了解!
  • 農村木匠的老講究「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講的什麼?
    在農村裡拉家常的時候,老人會通過一些俗語老話讓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經常聽人們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最開始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當是生活中的某些規矩。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家裡面打造家具才知道了這句話講的是什麼。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古人和7、8、9咋就槓上了?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古人和7、8、9咋就槓上了?喜歡有溫度和深度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歷史大基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在延續著,那麼數字的出現也是古代先輩們所提出來的。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情況,就是古代人好像對數字比較喜歡,說出的話有時候也經常會帶有一些數字,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尤其是在俗語中最能夠體現,像「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意思就是說妻子犯了「七出」才能夠修掉,到了60歲之後逢9倍數的生日不要去過。那麼上面說說的「七出」有哪七出呢?分別為:淫佚、忌妒、惡疾、盜竊、不事舅姑、口舌和無子。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農村留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有些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古人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講究?處處皆學問
    古人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講究?處處皆學問在木匠行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似乎這些數字代表了一項鐵律。再來看第二句「棺不離八」,出門若是遇到了喪事,想必你一定會想:真不吉利,其實棺材還真不是一個晦氣之物,棺材又稱喜材,暗合吉祥之意。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塊神奇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堅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這裡的人都有不變的信仰。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明,了解中國社會,一定要到農村走走,那裡留下來的神話傳說,那裡保存下來的千年習俗,有趣而生動。
  • 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
    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小時候,二舅就常常給我們念叨「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名句子,我們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二舅是個木匠,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非常地受歡迎,他走街串巷給人做家具,割門窗。在有點兒閒的時候,還會雕刻一些生活工藝品,比如月餅模,犀牛望月等等。二舅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是一種木匠文化,是從他們的老祖魯班爺那裡傳承下來的,說的都是各種木工活的尺寸講究。
  • 木匠的講究:「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文/玉濁清木匠的講究:「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每個人對農村都有不同印象和認知,雖然說在很多人的眼中看來,農村人並沒有多少學歷,所以就開始斷定農村是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地方有時候學歷和文化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其實從農村流出來的一些俗語當中就可以看出,農村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地方,經常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可能更深有體會。而這些詞語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這些詞語包含萬物並且經典,簡短而且非常的有趣,還蘊含著一定的道理。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的一句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農村人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道理嗎?
    在城市生活有十餘年,雖說早已融入到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中,但在內心深處,心中最美麗,最嚮往的地方還是生我養我的農村。而在精彩的話語中,不乏一些耐人尋味的俗語老話。對我來說,最感興趣的還是關於手藝類的俗語,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農村的小夥伴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你可知「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福氣
    在以前的時候,做木匠可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而這句話我以前也聽木匠提起過,其原話是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雖說現成買的家具非常方便美觀,可家裡有木料的還是願意自己打一些家具。老木匠做的家具很結實,是賣的那些不能比的,自家的材料做的都是實木,這樣的能用一輩子。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這句話既體現了《易經》的原理,也有美好的寓意,老祖宗生活中處處講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願望寄托在身邊的一器一物上。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農村不管身高,床和棺材的尺寸都一樣?
    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棺不離八除了嫁娶,農村的大事還有喪葬白事。但因為大多農村辦喪事都會往棺材裡放些陪葬品,需要留些空間,而八的蘊意正好,故而「棺不離八」就成為傳統。桌不離九相對應的,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那種木桌子,比如八仙桌、大圓桌等,農村一些地方辦酒還有「八大桌」的習俗,非常熱鬧。
  • 農俗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身高不同,床和棺材尺寸卻一樣
    但因為大多農村辦喪事都會往棺材裡放些陪葬品,需要留些空間,而八的蘊意正好,故而「棺不離八」就成為傳統。 額「桌不離九」的意思是說,桌子的長度大於或等於90。 為何呢?這和桌子用起來的便捷度有關,成年男女的肩寬一般是44—46釐米左右,平均下來就是45釐米。 木匠製作桌子的時候,會考慮能否同時坐下兩個人,所以才會設置長度大於或等於90釐米。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如何理解?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箸不離六、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非常有道理,充滿了古人美好祝願與智慧。但是隨著現代西式的家具的引入,這些富有著美好寓意的文化正在逐漸消失。有些主家不高興,凳子明明可以打成一米麼,木匠非得鋸出那麼20公分的料浪費了,不但給工錢,還好吃好喝伺候他,半句怨言不敢有。木匠看出主家的意思,只是輕蔑的笑了一下,也不解釋。等打完凳子,收完工錢,連吃帶喝完畢後,才告訴主家:「老祖宗傳下的規矩,凳不離三,所以你那一米長的木料,只能打2尺3寸(約77公分)的凳子。凳子離了三,那就不穩了,也不會用得久。」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是何意思?
    「凳不離三」。「凳不離三」是指木工師傅做木凳的時候,凳子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尺寸,必須帶有「3」。比如高度是1尺3寸,2尺3寸,長度1尺3寸,2尺3寸,3尺3寸,4尺3寸等等。木凳子帶「三」有什麼說講呢?魯班師傅認為「三」諧音「山」,意思是坐凳子的時候,像一座山一樣穩固。這樣木工製作出來的木凳子如「三山五嶽」,「穩如泰山」,人們坐在上面不至於摔倒。這就是魯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