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俗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身高不同,床和棺材尺寸卻一樣

2020-12-16 騰訊網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

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

門不離五

木匠在以前的農村可是很吃香的,因為那時候農村的很多家具大多是木質的。

比如木床、木質的衣櫃、馬車等等,生活中幾乎都需要用到木質工具,故而那時候木匠是一個吃香又體面的活。

而對於木匠們來說,就有一些做工的習俗和俗語流傳下來,指引他們進行手工藝製作。

比如「門不離五」,說的就是農村做木門的時候,不管大小寬窄,尺寸末尾數都不能離開五,比如長度是一米八五,寬是95釐米的門,反正就是末尾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要是五。

這個規矩的用意其實也是為了好的蘊意,即「五福臨門」,只要門與五有關,那麼就會被看作是吉祥能帶來好運的。

床不離七

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木床,尤其是新婚夫婦,都會請人打一張新的婚床,哪怕簡陋也要新的。

而坐床的規矩是,「床不離七」。

以前農村木匠們用的是木匠尺子,丈量時也會在末尾留上七,比如二尺七村、三尺七等。

不僅是尺寸,結構也離不開器,比如穿堂正好是氣根,床頭靠背也是七根。

這點現在有的床還保留了,原因在於,人們希望通過新床帶來好運,「床不離七」,諧音「床不離妻」!

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其實娶妻都還是挺困難的,所以人們希望通過新床把妻子留在身邊,蘊意夫妻和諧美滿。

而且人們發現,大部分人的身高按照這個尺寸來做都是適合的。

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

棺不離八

除了嫁娶,農村的大事還有喪葬白事。

關於做棺材,之前也和大家說過很多,這裡再次補充一點。

農村做壽棺的時候,不管身高是高是矮,大多都會按照八尺來做,不多不少。

原因是農村覺得「八」和「發」諧音,而「棺」和「官」發音一樣,所以常說「棺材棺材」,既升官又發財!

農村普遍的認知裡都覺得,把老人的白事辦好是能影響後人的,是能庇佑後代的。

所以棺材做成八尺,目的也是想給自己帶來好運而已。

其實大多人的身高都是七尺,「七尺男兒」,女性的身高則普遍更低一些。

但因為大多農村辦喪事都會往棺材裡放些陪葬品,需要留些空間,而八的蘊意正好,故而「棺不離八」就成為傳統。

桌不離九

相對應的,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那種木桌子,比如八仙桌、大圓桌等,農村一些地方辦酒還有「八大桌」的習俗,非常熱鬧。

而用到的桌子,那時候大多都是找木匠打的。

額「桌不離九」的意思是說,桌子的長度大於或等於90。

為何呢?這和桌子用起來的便捷度有關,成年男女的肩寬一般是44—46釐米左右,平均下來就是45釐米。

木匠製作桌子的時候,會考慮能否同時坐下兩個人,所以才會設置長度大於或等於90釐米。

而且「九」和「酒」又是諧音,意思就是吃飯不離酒,有酒有肉,在農村就是生活好的象徵。

而一起喝酒,說明家裡賓客比較多,農村賓客多說明有事情,這裡當然大多指的是喜事。

所以不離酒,既說明家裡喜事連連,是好兆頭。

而且哪怕不是辦酒席,家裡經常有人喝酒,也說明主人家熱情好客,廣交甚友,說明這家人的人緣很好,這也是好的體現。

所以桌不離九的含義,不僅是長度的科學依據,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祈福。

而且九和八在農村的含義都很好,蘊含「長長久久」的意思,蘊含的意義很好。

農村做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說法和意義,尤其是喜歡討個好彩頭,一些數字或詞語聽起來順口,蘊意好,人們就會遵從。

反之,像桑樹之類的,因為聽起來意思不好,就會被人們遺棄,比如「前不栽桑」!

其實木匠的確屬於手工藝製造者,但因為現在木材現在還是挺貴的,木製品的價格也比較高,老百姓們大多已經用不起。

而且因為很多木匠工藝活失傳,木匠越來越少,大部分都被機器代替,這些木匠習俗和規矩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還有火葬的興起,人們可能對壽棺的用處都會減少,也會增加手藝人的減少。

不過呢,這些老祖宗們留下的智慧,還是有必要傳承下去,大家還知道哪些相關信息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農村不管身高,床和棺材的尺寸都一樣?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而且人們發現,大部分人的身高按照這個尺寸來做都是適合的。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可見,「床不離七」不但有著美好的寓意,而且也是按照人的身高來量制的尺寸。 還有一個說法是「床不離半」。過去民間的雙人床也常見四尺二寸半,若是問起師傅,他必定回答:「床不離半(伴)嘛! 討個彩頭,這是行家規矩。」因為「半」和伴」諧音。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在理嗎?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在理嗎?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古人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講究?處處皆學問
    古人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講究?處處皆學問在木匠行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似乎這些數字代表了一項鐵律。首先來看第一句「床不離七」,時間回到古代,木匠們在做床的時候,末尾必須要有一個數字七,比如三尺七,四尺七,五尺7七等等。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門不離五「門不離五」,農村做門無論大小寬窄,其尺寸末尾數一般離不開「五」,象徵「五福臨門」之意。床不離七「床不離七」,農村木匠量東西尺寸時,用的都是木匠尺,在丈量時都會在末尾留上七,如二尺七寸、三尺七、四尺五寸七。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數字外別有深意
    文/老吳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有人認為農村的俗語也淺顯,根本不需要深入去研究,基本上一聽就知道在講什麼?但農民的智慧真的可以讓你這麼小瞧的嗎?老吳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十個中有八個不懂得內在的含義,不信你來試試。這俗語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像每次做凳子的時候,老木匠量過尺寸後,這些數字的最後一定要有個三,例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做桌子的時候,截取尺寸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是九,做床的時候,這個數字七出現的次數就多了,剛開始的還沒注意,不過聽得多了,總免不了好奇心,就趁著師傅不忙的時候問了一下原因。
  • 民間有句順口溜:「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什麼意思?
    比如說這一句順口溜「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了解!其實這句順口溜是以前的時候學木匠的人入門的時候,師傅們會傳授給這些徒弟們的一門技術語言!我們首先說說床不離七:七的諧音是妻,木匠在打造床的時候尺寸應該要處處留七,"床不離妻」,意思就是希望夫妻雙方能能夠白頭偕老,也希望一輩子都能夠家庭和睦,事事順利。與現代人相比古人個頭相對矮小,按照這種理念。因此木匠在打造床的時候,第一:滿足合理設計要求;第二:充滿美好寓意。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古人和7、8、9咋就槓上了?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古人和7、8、9咋就槓上了?喜歡有溫度和深度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歷史大基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在延續著,那麼數字的出現也是古代先輩們所提出來的。後半句的意思是這樣的,在古代能夠活到60歲已經算是比較高的壽命了,那麼9又是一個極數,所以到了60歲以後遇到9倍數的生日都認為是不吉利的,例如63歲和72歲等。除了上面的以外,還有這樣的一句話曾被古人說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怎麼又和7、8、9槓上了呢?在這裡所出現的數字既沒有指數量也沒有指年齡,那麼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實際上指的是尺寸。
  • 農村木匠的老講究「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講的什麼?
    經常聽人們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最開始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當是生活中的某些規矩。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家裡面打造家具才知道了這句話講的是什麼。在農村裡依然還保留著木匠的這樣傳統職業,雖說現成買的家具非常方便美觀,可家裡有木料的還是願意自己打一些家具。老木匠做的家具很結實,是賣的那些不能比的,自家的材料做的都是實木,這樣的能用一輩子。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在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大家信奉鬼神,婚嫁、辦喪事、建房子等等,都有非常多的講究,尤其是風水學一直影響至今。而我們今天的講的這句俗語不是什麼封建迷信,是農村人根據漢字的諧音,來表示對生活的期許。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 有什麼寓意?看完漲知識!
    當然除了這些陽春白雪的文化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文化是在人民內部之間口口流傳的,這些文化就是俗語了,相比於之前說的那些比較高深的文化來說,俗語的流通範圍甚至還要更廣一些。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先祖們通過長期的生活時間一點一滴的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雖然有些時候他們的意思比較粗俗,語言比較通俗,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 木匠的講究:「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文/玉濁清木匠的講究:「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每個人對農村都有不同印象和認知,雖然說在很多人的眼中看來,農村人並沒有多少學歷,所以就開始斷定農村是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地方有時候學歷和文化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其實從農村流出來的一些俗語當中就可以看出,農村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地方,經常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可能更深有體會。而這些詞語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這些詞語包含萬物並且經典,簡短而且非常的有趣,還蘊含著一定的道理。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的一句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
    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小時候,二舅就常常給我們念叨「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名句子,我們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二舅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是一種木匠文化,是從他們的老祖魯班爺那裡傳承下來的,說的都是各種木工活的尺寸講究。為什麼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呢?這些講究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是有源緣的。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十人九不知
    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也都知道,有很多的俗語和諺語流傳下來,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也有些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而農村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這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 你可知「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福氣
    其中,這句話一般是農村的木匠說的。在以前的時候,做木匠可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而這句話我以前也聽木匠提起過,其原話是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雖說現成買的家具非常方便美觀,可家裡有木料的還是願意自己打一些家具。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如何理解?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箸不離六、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非常有道理,充滿了古人美好祝願與智慧。但是隨著現代西式的家具的引入,這些富有著美好寓意的文化正在逐漸消失。在備料的時候,木匠嘴裡就通常會念口訣一樣,念著這些數據。比如明明1米長的木料,他量來量去,到最後做成了不到80公分長的凳子。有些主家不高興,凳子明明可以打成一米麼,木匠非得鋸出那麼20公分的料浪費了,不但給工錢,還好吃好喝伺候他,半句怨言不敢有。木匠看出主家的意思,只是輕蔑的笑了一下,也不解釋。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這句話既體現了《易經》的原理,也有美好的寓意,老祖宗生活中處處講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願望寄托在身邊的一器一物上。
  • 「桌不離三,門不離五」 為什麼是3和5?古人真實的意圖是什麼?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吶,為什麼是3579呢?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在民間,關於此的解釋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解釋,3579都指的是這些物件尺寸的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