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 內地票房屢創新高 「三億大船」《太平輪》卻表現低迷
前幾日,朋友圈都在轉於冬的一段話,《太平輪·彼岸》製作精良、演員出彩,這樣一部好電影因為發行方的怠慢而沒有得到市場和觀眾的重視,導致首日排片僅有13%,質問發行方你們發小時代那股勁哪去了?這种放棄式的裸發實在不能理解。我要救《太平輪》!王中磊也在微博評論裡回復網友稱:給它(《太平輪》)一個機會,就像給你自己一個機會,因為你已生為中國人。
事已至此,《太平輪》不好救,事實上現在這個版本就是徐克出手相救,重新打造一個關照上集內容的「彼岸」,給人感覺,就是回顧上集用了一個小時,然後就是小兩號的泰坦尼克沉船。把一個完整題材生生拉成上下集,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上集折騰了2個小時都沒登船,下集又跑來回顧來回顧去,火力四散,圈錢痕跡濃厚,誠意受到質疑。上下集相隔半年以上,挑戰網友觀影記憶。羅大佑和李健兩代文藝男神獻聲啊,都沒好好宣傳過。
不能肯定的說「裸發」是導致中日韓全明星陣容、史詩題材、投資三個億的《太平輪·彼岸》票房之船沉沒的原因,但至少是一種不出手救市的荒涼。營銷時代,裸發加排片不足加導演無意炒作話題和巡迴宣傳,完全依賴自來水口碑,起碼意味著溟滅奇蹟吧。
好萊塢一部影片的營銷費要佔到影片製片費用的50%,國內營銷費用一般在投資的20%到30%的樣子,業內人士分析,不少國內營銷公司為了生存,要麼往上遊走參與製片,要麼往下遊走參與發行。但在好萊塢,營銷和發行環節本沒有拆分,這也是他們對營銷這麼重視、投入這麼大的原因。巧合的是,國產片中去年斬獲12.66億的票房黑馬《泰囧》達到好萊塢「塢標」,總成本約5000萬元,營銷成本約2500萬元。你可以舉例《致青春》,製作營銷成本6000萬元,完成票房6.41億元的奇蹟。那是因為趙薇擁有別人沒有的人脈資源,據IT評論員黑馬良駒統計《致青春》的社交營銷數據:官微共發微博2409條,紀錄了電影籌拍、開機等的全過程;不完全統計,24個轉發微博大V,粉絲總數接近3.7億;「趙又廷:你有神經病啊」微博體,主創參與微訪談,延續微博熱度……這些手段說起來不難,但如果不是趙薇,你要調動這麼多圈中資源,估計要花幾倍的錢,所以有時候一個人就是一個隊伍一點也不誇張。比如《路人甲》讓梁朝偉給你寫影評,誰還有這個面子。比如郭敬明一個個公布《爵跡》男主角,引發粉絲不知疲倦的狂歡,你可以不屑,效果就是嘆為觀止,小四一個人就能頂一個營銷團隊。
再說手段,前幾天,朋友圈被《新步步驚心》媒體場刷屏,因為深圳發行方布了一個小鮮肉陣,一票外國裸上身肌肉男模,嚴陣以待影城門口,前去觀影的女記者們,那叫一個步步驚心,紛紛在朋友圈發出刺耳尖叫,這個手法有點復刻美國某潮牌巴黎旗艦店開業典禮,問題是,潮牌用美男人計尚引發人權組織抗議其相貌歧視,這招用在電影發行上,也太上級別了。
也有神秘樸素一博的,深圳本土小製作《我爸比我小四歲》,幾乎沒點映,沒大牌站臺,出品人楊偉光說我們有底氣衝一個億,無論結果如何,反正現在業界的好奇心已經被吊起來了。嘗盡影視圈九九八十一難的江志強說曾對湯唯說,每部電影都有命,電影票房不是計算出來的,做電影就是賭博。是啊所有的節外生枝,所有的天災人禍,所有的否極泰來,背後的人品積累,魄力集聚,耐受養成,就是《捉妖記》險象環生置死地而後生,成就華語片票房之冠的奧秘,現在《捉妖記2》也籤了,國產電影終於納入票房論續集的軌道,不是生生弄成上下圈錢那種。
相比國內日益浮誇的營銷手段,國外電影營銷常常充滿驚喜,比如《模仿遊戲》的營銷就,環環相扣,線上虐缺爺,線下燒粉絲腦,特別有遊戲精神。2014年11月在北美上映之前,《紐約時報》重印了英國《每日電訊報》於1942年刊登的原版填字遊戲,當時它用於招募二戰期間去布萊切利公園工作的密碼破譯員。完整填出的參賽者可以把它們的答捲髮郵件抽獎,獎品是倫敦的雙人旅行,還包含布萊切利公園實地之旅。高級吧。
再舉個《達文西密碼》的例子,這個片子投資1.25億美元,電影上畫3天內就完成了2.24億美元的銷售,實現了179%的投入產出比,成為電影圈神話案例。作為第59屆坎城電影節開幕影片,歐洲之星公司特別為《達文西密碼》準備了特快列車,命名為「達·文西密碼號」。男女主角和導演從倫敦滑鐵盧火車站出發開赴坎城。逾千公裡中,歐洲之星和《達文西密碼》的人氣比翼齊飛。同時坊間流傳這個說法,要想看懂電影《達文西密碼》,就必須先看書,讀者群成為電影高質量觀影群基礎。《飢餓遊戲》也是這個路子,電影銷售的衍生外圍產品功不可沒。
與其找裸男站臺,這些有備而來有趣有逼格的高級消費手段,才是裸發的反義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鳳凰網立場。本文系鳳凰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