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哦!
1943年,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歐內斯特·霍頓為《紐約日報》寫了一篇題為《培育德國人遠離戰爭素質》的文章。這是一個「遠系繁殖」的計劃,目的是「摧毀德國的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同時保持和延續令人滿意的德國生物學和社會學能力。」
這位哈佛大學教授的提議呼籲對德國進行基因改造,鼓勵德國女性與非德國男性交配。後者將被大量帶入德國。還有德國男人,在德國境外被強行關押。1000萬到1200萬德國人將被分配到德國以外的國家,在盟軍的監督下被迫勞動,以重建他們的經濟。
「這項措施的目標,」霍頓博士寫道,「包括降低『純正』德國人的出生率,通過遠系繁殖消除德國人的『侵略性』,以及對受灌輸的個人進行非國有化。」
霍頓估計,這項計劃至少需要20年才能實施。他寫道:「在此期間,它將鼓勵非德國公民,尤其是男性移民和定居德國。」
實際上,霍頓計劃的一個更可怕的版本是從種族滅絕開始的。
據估計,在1944年至1946年的「地獄風暴」期間,有500萬或更多的德國戰俘和平民被消滅和殺害。
這是隱藏的歷史,令人震驚,卻完全被壓制。
由於德國的出生率低於人口置換水平,數百萬在種族和文化上格格不入的移民在德國受到歡迎。混血兒的數目急劇增加,該國大部分地區的民族文化特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較大的城市。
從歷史上看,在一戰之前,德國有非常高的5.0出生率,大家庭的佔比極高。移民到美國是人口釋放的閥門之一。一戰極大地影響了德國的人口統計數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203.7萬名德國士兵陣亡,還有更多士兵致殘,健康受損。在大蕭條之前,戰後的平均出生率約為2.5。大蕭條抹掉了出生率,從1929年到1934年,出生率降至1.7左右。對於一個30年前5.0的國家來說,這是相當令人震驚的。
國家社會主義黨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這一局面——但最終在1938-1940年,出生率是2.35。二戰結束了這一切,德國再次降低。德國政府報告稱,其記錄中有430萬軍事人員死亡或失蹤。戰爭期間的平民死亡包括空襲死亡,只是盟軍戰略轟炸造成的德國平民死亡估計就在35萬到50萬之間。由於上述地獄風暴,即空襲和驅逐德國人,蘇聯和盟國的戰爭罪行和強迫德國人在蘇聯勞動,平民死亡人數是有爭議的,範圍從50萬到200多萬。
德國與美國不同,戰後沒有嬰兒潮。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率穩定在2.4左右。人們的預期壽命增加了,這至少保持人口在平均水平。但這一比率再次下降。令人驚訝的是,在1991年至1996年間,這一比率降至1.0以下,隨後略有回升至1.4左右。2018年德國的出生率為1.6,一半人口超過45歲。
現在來自德國聯邦統計局(FSO)的官方數據顯示:40%的18歲以下的德國居民有外國血統。截至2014年,最大的群體是土耳其人,有152萬人。另外830萬來自其他歐洲白人背景,其中波蘭人是最大的群體,其次是羅馬尼亞人、義大利人、希臘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在後地獄風暴時期和2014年之前,趨勢更多的是歐洲化德國(主要是土耳其和巴爾幹地區的因素),而不是白人大規模屠殺和死亡政治。這也是德國在歐盟所扮演角色的自然結果。
但從那以後,絕大多數來自穆斯林國家和非洲。即使是極端和敵對的1943年霍頓計劃也不會促進這種混合。這對霍頓來說也算是一個祝福。霍頓總體上推動了德國的歐洲化。
經歷了2015年難民潮之後。現在,在德國城市的街道上明顯可見說法語和英語的非洲人。柏林,有移民背景的人佔居民的30%。日耳曼人已經是該地區中心和周邊許多中心地區的少數民族。
甚至在默克爾「移民開鎖」之前,2014年,15歲至45歲的人群中就有四分之一有外國血統。總的來說,德國現在是一個泛歐洲人口。「移民開鎖」是一個更加極端的霍頓計劃。
長 按 上 方「識別二維碼」進入點擊關注即可免費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