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民族雖強悍,但今天看來又是一盤散沙

2020-12-15 超說

在歐洲民族裡有幾個重要的民族,其中,斯拉夫意為光榮,當然也有解釋為奴隸的。羅馬人還稱日耳曼人為野蠻人,只是羅馬對周邊蠻夷民族的稱謂罷了,漢族不也自居中心,周邊各民族被稱為戎、夷、蠻、狄。

斯拉夫人今天分布,今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故鄉,分布於東歐。現今的西支維內德人(西斯拉夫人)(中歐地區):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東支安特人(東斯拉夫人)(東歐地區):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盧森尼亞人;南支斯拉文人(南斯拉夫人)(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波士尼亞人,馬其頓人,黑山人,都屬於斯拉夫人,其中以俄羅斯人為代表,並以自己的斯拉夫人血統而自豪。

斯拉夫人分布

斯拉夫人本來在二戰後有機會進一步融合的,南斯拉夫與保加利亞的南斯拉夫聯邦,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的西斯拉夫聯邦,斯拉夫人的泛斯拉夫思想也是最濃厚的,斯拉夫人也曾經在二十世紀登上世界之巔。而世界上出現的冷戰也是斯拉夫人世界上最強勢的證明。

在歐洲三大語族中,斯拉夫人的語言分化是最小的,基本上都小於中國廣東話與四川話的差距,歷史又共同經濟過像猶太人一樣的歧視,被羅馬人稱之為"奴隸"(SLAVE).而且斯拉夫人跟阿拉伯人完全不同,他們有一個強有力的老大---俄國,有著共同戰鬥的光榮歷史,共同對付土耳其,對付法西斯,對付拿破崙,有世界第一大的陸地大國的俄羅斯。

斯拉夫美女

有很多人會認為阿拉伯人一盤散沙,一個以色列都對不了,還有很多人說突厥人一盤散沙,其實跟斯拉夫人相比,這些民族已經很團結了,比如阿拉伯人有阿盟組織,有海合會,還一起支持巴勒斯坦,基本都不承認以色列,但是有著共同祖先的斯拉夫人,在當今世界時真正的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國家解體分裂。

看看現在的斯拉夫,成了什麼啊,莫名其妙的還出現了幾個「世仇」,比如波蘭與俄羅斯,比如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其實說過來,都是聯邦制和馬教民族政策害慘了斯拉夫。在冷戰時代,幾乎所有的斯拉夫人都投奔到俄國門下,成為世界一霸,連美國加上西歐都對他們讓幾分,斯拉夫人更榮光的時代要算二戰,無數的斯拉夫民族一起,攻佔了第三帝國首都柏林,佔領了普魯士的發源地東普魯士,捷克和波蘭把境內的幾百萬日耳曼人掃地出門,今天蘇聯不再,南斯拉夫不再,除了解體就是仇恨。

斯拉夫美女

斯拉夫人有著堅貞勇敢而又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一面,泛斯拉夫主義也曾經響徹半個歐洲,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從土耳其手中獨立建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從奧匈帝國手中獨立,斯拉夫民族都先後逃脫了異族的統治,並取得了二戰的偉大勝利,疆域領土大大擴充,甚至還奴役了幾個非斯拉夫異族。

但是卻在斯拉夫民族最榮光的時刻,被美歐的「糖衣炮彈」擊垮,波蘭 捷克成了美歐最忠實的走卒和反俄急先鋒,斯洛伐克從捷斯聯邦獨立,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斯洛維尼亞、黑山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白俄羅斯、烏克蘭從蘇聯獨立,斯拉夫一下子分裂增加了七八個國家,各個國家亂成一團,實力大打折扣,並且還都傻呼呼的靠反對自己老大來投靠美歐,今天的俄羅斯依舊受到打壓,一流國家到到二流的程度,依舊不放過,這樣的壓迫,斯拉夫人依舊是一盤散沙。

蘇聯解體

斯拉夫人,你們的明天在那裡? 繼續做美歐的SLAVE?,很多人可能到此為斯拉夫感到悲哀,其實人都有想法,個體才有總體的概念。

所謂斯拉夫人現代的共同特徵是斯拉夫語,也就是印歐語系下的斯拉夫語族。靠這點來指責他們一盤散沙(背後預設著應該團結的要求),這其實很荒謬。德語、英語、荷蘭語、北歐諸斯堪地那維亞語都是日耳曼語族,希特勒就把北歐人、英格蘭人、荷蘭人等都算作日耳曼人,其實也沒錯,但因此要求這些民族團結,豈不搞笑?儘管某些納粹確實是這麼一廂情願的。就算日耳曼人有一個政治共同體的話,那也是很遙遠的古代了,和現實太大關係。斯拉夫人也一樣。二戰中邱吉爾上臺後英國(希特勒眼中的海上日耳曼人)對德國政權是一定要消滅的,決不允許其繼續存在,甚至戰後還想使德國分裂成無數小邦。

南斯拉夫解體

由於冷戰及美國的影響沒有實現,當初的不團結不必樓主眼中的斯拉夫人差。挪威(希特勒眼中比德國人更純的日耳曼人)、荷蘭的抵抗組織戰後把和德國人睡過的女人剃過頭羞辱,絲毫沒有日耳曼人共同體的概念,儘管其本民族語言確實是日耳曼語。

波蘭、捷克、克羅埃西亞等斯拉夫人信天主教,俄羅斯、塞爾維亞信東正教,前者無疑跟西方和羅馬教會關係密切,而與後者隔閡較深。還有政治體制上的分歧等等,這些遠比一個「斯拉夫」的概念重要。

相關焦點

  • 從文化視野看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研究
    最初的民族語言學有著濃厚的斯拉夫基因,以「民族」指稱斯拉夫傳統民族文化,以種族、地區、方言等民族文化信息為基礎,以傳統民族文化為紐帶,嘗試建立斯拉夫世界內部各民族、各區域之間的文化聯繫。在發展過程中,斯拉夫民族語言學以語言學和人類學的雙重路徑逐步走向世界。波蘭語言學家巴德明斯基認為,馬林諾夫斯基在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開拓性作用,其理論使斯拉夫民族語言學中的「民族」概念超越了狹義的「斯拉夫民族」,開始真正具有了世界視野。如果從「語言相對論」的語境出發,甚至可以將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看作是美洲語言人類學研究傳統的先聲。
  • 波蘭民族的瑰寶:融合在《巫師》中的斯拉夫文化
    對於中國玩家來說,遊戲中託爾金式魔幻的矮人精靈,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領主城堡,北歐斯堪地那維亞群島風格都相對比較熟悉,不過除了這些傳統的歐洲文化,這群波蘭人還將自己民族特有的斯拉夫神話帶到了遊戲中,為遊戲平添了許多神秘和藝術色彩。
  • 斯拉夫人作為世界上一個族群,為何沒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
    斯拉夫人起源于波蘭東南部一帶,在公元六世紀之時開始大規模向東歐平原遷徙並擴張,斯拉夫人同屬於斯拉夫語族,但是在後來的歷史時期,斯拉夫人不僅建立了不同的國家,而且還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在歐洲,宗教經常是區分不同民族,甚至是導致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點在現在的斯拉夫各民族之間體現的非常明顯。比如最近幾年的烏克蘭內戰,表面看是政治爭端,但隱藏在背後的原因則是宗教信仰導致的民族隔閡。烏克蘭西部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而烏克蘭東部居民則主要信仰東正教,所以他們之間也總是能夠找出產生政治分歧的原因,現在的內戰也是這種分歧的一種體現。
  • 同為斯拉夫的波蘭和俄羅斯結仇的來龍去脈
    了解斯拉夫民族歷史的都知道,波蘭和俄羅斯本是斯拉夫民族的兩兄弟,但他們之間卻有著難解的血海深仇。大家耳熟能詳的有卡廷森林慘案、波蘭總統專機墜毀、波蘭高調宣布北約軍隊進駐波蘭、波蘭政府拆除境內的蘇聯時期的紀念碑和今年拒絕俄羅斯參與二戰勝利紀念日活動,等等,從這些我們不難看出兩國關係的糟糕到了何種程度。
  • 實拍:俄羅斯的斯拉夫文字文化節
    看一看俄羅斯最近正在舉辦的斯拉夫文字文化節。有讀者可能會問:什麼是斯拉夫文字文化節?下面請緊隨我們百家號:圖報的鏡頭,一起來看看吧。據我們百家號:圖報了解,斯拉夫文字文化節是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克蘭、克羅埃西亞等國家的共同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斯拉夫文字的創始人基裡爾和梅福季兄弟。
  • 白俄羅斯的宿命:是回歸歐洲,還是做「斯拉夫兄弟」?
    今天的白俄羅斯在1991年8月25日宣布獨立建國,恢復獨立後立即進行民族建構工程,也就是建立屬於白俄羅斯人的民族共同體。白俄羅斯嘗試重振民族文化和語言,包括恢復使用1918年獨立時期的「白紅白旗」為國旗,象徵民族復興和民主改革,以「柏康利亞」徽號為國徽,這個國徽繼承自立陶宛大公國,立陶宛大公國鼎盛時期領土包括現在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愛沙尼亞、波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不過到了1995年,通過全民公投後改用現在使用的,變成和蘇聯時期的國徽十分相似。
  • 捷克和斯洛伐克同屬於斯拉夫民族,卻在歷史發展中分道揚鑣
    不可否認,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屬於斯拉夫民族,他們的血緣關係非常密切。然而,儘管兩者具有相同的歷史淵源,但它們在隨後的歷史發展中卻分道揚鑣。在漫長的歐洲中世紀時期,捷克共和國(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受日耳曼政權的管轄,首先是神聖羅馬帝國,然後是奧地利帝國。
  • 烏克蘭語——斯拉夫語還在傻傻分不清?今天先來搞定一個
    這是由斯拉夫語系中的三種獨立語言寫成的句子,意思是「很高興認識你!」,但哪個才是烏克蘭語呢?看完今天的介紹,相信你能很快認出它。烏克蘭語(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是烏克蘭的官方語言,屬於印歐語系 — 斯拉夫語族 — 東斯拉夫語支。
  • 斯拉夫語系的拼詞技巧
    > 提示:點擊上方"SPBCN英文拼字大賽"↑訂閱微信公眾號    全球有超過2億的人講斯拉夫語言,今天帶大家學習一下斯拉夫語系的詞彙和拼詞技巧吧
  • 「馬其頓」之爭:歷史上馬其頓人是如何被斯拉夫化的
    他爭辯說,「維吉納之星應用於公元前3世紀的北希臘時,與21世紀的今天相比,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場景。我認為今天這些屬於現代政治,我們見證了考古學符號,在與其完全不相關的歷史中的應用。」馬其頓人是如何斯拉夫化的?雖然在與希臘爭奪馬其頓「正統」的過程中如此弱勢,但今天的馬其頓人到底是不是歷史上風光一時的馬其頓人呢?如果是,他們又是如何斯拉夫化的呢?要回答馬其頓人是如何斯拉夫化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回顧巴爾幹斯拉夫人的歷史,尤其是他們如何進入巴爾幹,並將這一地區斯拉夫化的過程。
  •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蘇聯是如何把一個超級大國搞成一盤散沙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蘇聯是如何把一個超級大國搞成一盤散沙的。十月革命之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由理論走向現實,是共產黨第一次由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成為主權國家的執政黨。
  • 民族原則如何影響國家疆界
    上述討論表明,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民族原則」不過是沙皇俄國、法國對外擴張領土邊界的一種口號或手段,與馬克思主義者主張的「民族解放」毫無交集之處;因此之故,馬克思主義者儘管反對民族壓迫,鼓勵民族自決和民族解放,但對18—19世紀俄國、法國發明並使用的「民族原則」持批判性態度。
  • 捷克之夜 | 聽雅納切克和德沃夏克的「斯拉夫之聲」
    這是一部探討死亡與勇士的作品,雅納切克引用果戈裡的原話說明他受《塔拉斯·布爾巴》吸引的原因:「世界上沒有什麼烈火或酷刑能夠毀滅俄羅斯民族的生命」。 這個詞進入東斯拉夫語言後,被用於指代一群生活在今天烏克蘭東部和俄羅斯南部第聶伯河與頓河下遊平原的自治半軍事團體。他們傳統上與沙皇合作,後來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個特殊軍事階層。 1835年,俄國作家尼古拉·果戈裡創作了一部歷史中篇小說,講述一位年長的查波羅什哥薩克人塔拉斯·布爾巴和他的兩個孩子安德烈與奧斯塔普的故事。
  • ...文化、信仰,「戰鬥民族」俄羅斯為何會形成「獨特」的民族性格?
    中過民間一直流傳著俄羅斯人無所畏懼、天生好戰、彪悍無畏,甚至稱之為「戰鬥民族」。與此同時,歐洲人則一直把俄羅斯當成「外人」和蠻族對待,處處提防以免外族入侵。各國對俄羅斯的印象差異如此之大也並非空穴來風,那麼究竟是何種因素導致的俄羅斯民族演化成當今殘暴與善良、反叛和服從、注重個性又強調集體的民族性格?今天我們從俄羅斯民族的發展歷史角度一一揭密。
  • 強悍的戰鬥民族!俄羅斯美女穿比基尼冬泳,硬是把冬天過成了夏天
    正是這樣惡劣的環境造就了強悍的民族,俄羅斯的評論氣溫在零下三十度左右,然而,在這種極寒的環境下,俄羅斯美女經常穿著比基尼在戶外進行冬泳運動,他們更是發明了冰桶挑戰,還讓小孩子們在嚴寒地凍中脫掉衣服玩耍。這種在國人聽起來難以置信的運動在俄羅斯很常見。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登臺北京國際音樂節,希望改變對民樂的刻板印象
    昨晚,由他執棒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登臺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演了「絲竹裡的江南」主題民族管弦音樂會。彭家鵬與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排練中無論是比才的《卡門》序曲、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雷電波爾卡》等西洋經典曲目,還是《北京喜訊到邊寨》等中國旋律,觀眾們熟悉的,都是編制宏大的交響樂版本,昨晚音樂會的上半場,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對這些作品進行了全新的改編。
  • 世界哲學日∣從中國物道中獲取強悍的力量
    今天是世界哲學日,相信不會引起大多數人的關注。晦澀難懂,抽象無形,是哲學在大眾眼中難以接觸的「標籤」。然而,不管你是否系統思考過哲學是什麼,它卻於無聲無息中影響到你的日常:看待問題的方式,處世的技巧,亦或是生活的藝術、造物的精神。「哲學是一種生活藝術。」
  • 為何歐洲大部分民族的父系基因,都來自古代的日耳曼人?
    寫在前面:為何歐洲大部分民族的父系基因,都來自古代的日耳曼人?當今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基本上都是西方國家。但並不是所有的西方國家經濟都發達,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僅佔一小部分。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與經濟落後的西方國家相比,有什麼特點?
  • 雅利安人前生今世,就民族概念而言,他們與中國人沒有半毛錢關係
    雅利安人,今天的學者給他們的定義是:印度語支諸民族、伊朗語支諸民族共同的祖先。雅利安一詞一說源自伊朗的波斯文,意為「有信仰的人」;另一說源自梵文,意為「高尚」。19世紀,雅利安語一名被用作印歐語的同義語,從狹義上說是指印度-伊朗諸語言(Indo-Iranian languages)。
  • 美國最強悍的印第安民族:力抗白人數十年,卻被美軍一陰招擊敗
    科曼奇人的傳奇歷史科曼奇人曾經是美國最強大的印第安民族,也是公認戰鬥力最強悍的「戰鬥民族」。他們曾經控制著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薩斯州的龐大土地,成功阻止了白人入侵者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