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蘇聯是如何把一個超級大國搞成一盤散沙的?

2020-12-14 三覺言謹的教育說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蘇聯是如何把一個超級大國搞成一盤散沙的。

十月革命之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由理論走向現實,是共產黨第一次由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成為主權國家的執政黨。

在蘇聯成立初期,人們對自己的國家,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充滿自豪,在愛國主義熱情的鼓舞下,蘇聯人民迸發出通過辛勤勞動建設社會主義的極大熱情。他們願意將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前景聯繫起來,民間崇尚英雄主義,青年富有獻身精神,他們隨時準備為祖國利益做出犧牲。

在列寧的領導下,社會主義國家不僅要確保蘇維政權的安全,組織蘇聯紅軍抵抗國外侵略,恢復國民經濟發展,還要在社會主義體系下教育人們,培育蘇維埃新公民。

培育新型國民,首先是要教育人民在敵人——英雄範式內思考和生活。英雄主要是指勞動生產模範和革命戰鬥英雄,以及在集體主義和工業化過程中從各行各業湧現出來的勞動模範。人們以他們為榮,努力向他們取得的成績靠攏,他們被當作蘇聯新公民的典範,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奉獻自己為祖國繁榮而工作。

戰鬥英雄則多為蘇聯傳奇飛行員,英雄的坦克手,極地探險者,艱苦的邊防軍人,無畏的紅軍戰士等,他們是隨時準備為國犧牲的英雄。

在確立了英雄之後,還要確立英雄的對立面——敵人。在蘇聯時期敵人通常被認為是資本家或法西斯主義者,蘇聯間諜及其他對蘇聯持有敵對態度的人和從內部破壞蘇聯成就的破壞分子。在史達林時期及以後,敵人範圍還擴大到一些持不同政見者。

從20世紀30年代之後出現了大量優秀的蘇聯文學作品,歌曲,電影,音樂,雕塑等,通過對大眾文化的建設來培養塑造國民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在蘇聯人民心中樹立對蘇維埃和偉大祖國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心和信念。

其實在蘇聯早期,愛國主義運動開展得非常成功。蘇聯通過開展體育鍛鍊和體育運動競賽的方式在青少年和國民中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愛國運動。這一運動從30年代開始到二戰之前,為蘇聯培養了大量優秀的軍事指揮官和體能強健的紅軍戰士,對蘇軍保持優秀戰鬥力意義重大。

蘇維埃除了對國民進行體能鍛鍊之外,還對蘇聯人民進行道德教育,蘇聯時期曾經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圖書館,學校,劇院,電影院,國家電臺,出版上百種報紙期刊,通過公共宣傳,藝術,組織活動,義務勞動,志願服務等形式讓愛國主義理念深入人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紅軍的英勇表現不僅為蘇聯贏得了超級大國的國際地位,更是激發了蘇聯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熱情。無論是文化,藝術,教育,經濟,政治還是社會生活和人民的道德水準,蘇聯時期都是非常優秀的。

但是這種高歌猛進的發展,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特別是當赫魯雪夫揭了公開反對史達林的蓋子之後,思想混亂,路線偏移,戰略失誤,忽左忽右就成為硬傷。

蘇聯在成立之初,是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個聯盟其實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由於不同的原因和出發點,在社會主義共同綱領之下組建聯合在一起,所以蘇聯原本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而是類似於兄弟之間的聯合。

在蘇聯存續期間,這種聯盟關係經常會受到民族,領土邊界,經濟利益,政治地位,文化甚至語言等各方面的挑戰。對於很多小的加盟共和國來說,俄羅斯民族才是蘇聯的主體,而自己的利益經常被邊緣和犧牲。

讓蘇聯聯合起來的共同原因是社會主義,而當上個世紀80年代之後,戈巴契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之後,蘇共被和平演變放棄了自己在憲法中的領導地位,思想混亂已經從蘇共黨內發展到全社會,成為一股洪荒之力。

蘇聯人民被西方價值觀的表面的富麗堂皇所誘導,一些政客趁機在國內利用混亂局勢興風作浪,他們向人民畫空頭支票,描述一旦投入西方的懷抱,就能過上和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一樣幸福美好民主自由的生活,很快就使蘇聯大廈失去平衡。

人心易散,所有的一切原本向心的力量都變成了巨大的撕裂力量,一汪池水變得渾濁不堪,混亂是最有破壞力的,一個曾經無比強大的超級大國就這樣變成了毫無抵抗能力,毫無社會治理能力的一盤散沙。

所以上個世紀蘇聯解體,看起來像是不靠譜的胡亂改革和少數幾個人造成的歷史悲劇,其實是一場完完全全讓輿論裹挾民意,整體偏離方向的地緣政治悲劇,是需要所有蘇聯人共同承擔歷史責任和痛苦的,這種巨大的轉折之痛直到今天還沒有過去,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有很多直到今天還沒有恢復到解體前的國民生產總值水平,並且飽受混亂、低效、貧窮之苦。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蘇聯是那個永遠的前車之鑑,在國家治理上,沒有任何價值理念比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安全和平更為重要,而我們也要對類似的西方滲透和輿論利用始終保持警惕才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全文兩千字,原創不易,歡迎大家讚賞、點讚、參與討論。

相關焦點

  • 吳恩遠:蘇聯可以避免解體?俄羅斯首部國家歷史教科書新觀念評析
    「新觀念」的產生早在2007年,當普京總統第一次會見歷史學家商討制定歷史教科書時就提出,編訂教科書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他強調,新標準的實質是立足於對學生思想的培養,編寫能夠適應時代要求的教材。[14] 2013年2月19日,普京提出,編制歷史教材需要有「統一的觀念」。
  • 普京與俄羅斯歷史統一教科書
    其次,透過教科書可以深入了解俄羅斯官學精英對俄歷史上重要問題,特別是對蘇聯模式的當前態度和評價,我們可以據此找到對他們政治態度和學術觀點的觀察點。第三,正是由此,通過這部歷史教科書,可以從較深層次了解中俄關係的特點、性質和走向,為我們提供一個觀察未來發展的維度和向量。
  • 普京與俄羅斯歷史統一教科書(上)
    第三,正是由此,通過這部歷史教科書,可以從較深層次了解中俄關係的特點、性質和走向,為我們提供一個觀察未來發展的維度和向量。這次編定歷史統一教科書是由普京提出並親自推動的,因此它與普京執政的關係分外密切,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普京為什麼這樣重視制定統一歷史教科書問題?普京之所以重視歷史統一教科書的制定,是由其迫切的現實政治需要決定的。
  • 牢記,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以虛化歷史真相、淡化民族情感、衝擊歷史共識為手段,造成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及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危害性政治後果的社會思潮。
  • 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再次崛起為超級大國?看看世界網友怎麼說!
    4、綜合來看,俄羅斯是一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地區大國!5、上面幾位朋友把我想說的都說了,我就補充一點吧:人口!人口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充足的就業人口,國家經濟就不可能繁榮。而俄羅斯正遭遇人口危機,1991年蘇聯解體時俄羅斯有1.55億人口,而到了2017年只剩下1.44億,人口不升反降!
  • 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大國,中國離超級大國還有多少路要走?
    從超級大國這個名詞出現以來全世界共出現過4個超級大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4個超級大國的崛起之路。現今世界上只有美國一一個超級大國,曾出現的三個超級大國均在歐洲。世界上第一個被冠以超級大國稱號的就是西班牙帝國,第二個出現的超級大國就是英國,另外一個就是同美國一樣在二戰之後同時成為超級大國的前蘇聯。
  • 歷史教科書,在多國引發爭議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本好的歷史教科書應該由誰來編寫,誰來審定,寫哪些事件,又該如何回應爭議?《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調查韓國、印度、俄羅斯、英國、美國、土耳其等國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很多國家。韓國教科書收歸「國定」韓國教育部12月3日表示,「國定歷史」教科書2017年開始在初、高中使用,編委會已組成。
  • 新中國歷史教科書曾一度不寫「羅斯福新政」
    然而,當我們細緻梳理百年歷史教科書中的羅斯福新政時,卻看到教科書對羅斯福新政的描述與評價經歷了三個截然不同的發展階段。  民國期間對新政的質疑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進行得如火如荼。對大洋彼岸這一改革,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將會如何呈現?
  • 除美國之外,哪個國家還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看局座是怎麼說的
    美國和蘇聯成為當時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他們為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儘管美國成功推翻了蘇聯,但美國的地位並不是永遠無法撼動的。今天,美國的確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中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但必須說,這個國家的發展速度已逐漸放慢。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直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或參與戰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後面的發展活力。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上個世紀70年代末,越南在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下,成功擊退了美軍的侵略,完成了南北統一,取得了越戰的勝利。然而因為當時中蘇關係進入冰點,統一後的越南站為了得到蘇聯更多的經濟和軍事支持,想要稱霸亞洲地區,向周邊國家悍然發動了侵略戰爭,甚至把他們的手伸向了我們的領土,多次襲擾我們的邊境。
  • 歷史課本都是假歷史?為何要對美國支持日本侵略的歷史隻字不提?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教科書作為教書育人的工具,終歸不可能完整再現歷史的本來面目。在靜夜史的學生時代,就曾不斷感慨歷史課本的內容太過零碎,而且時空跨度大,給人一種八竿子打不著以及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再加上歷史老師逢問題必是「高考不考」的做派,這使得我們想要從歷史課本中學習歷史的空間異常狹小,同時歷史課程的學習更是舉步維艱。
  • 斯拉夫民族雖強悍,但今天看來又是一盤散沙
    在歐洲三大語族中,斯拉夫人的語言分化是最小的,基本上都小於中國廣東話與四川話的差距,歷史又共同經濟過像猶太人一樣的歧視,被羅馬人稱之為"奴隸"(SLAVE).而且斯拉夫人跟阿拉伯人完全不同,他們有一個強有力的老大---俄國,有著共同戰鬥的光榮歷史,共同對付土耳其,對付法西斯,對付拿破崙,有世界第一大的陸地大國的俄羅斯。
  • 美蘇兩個大國冷戰,為什麼蘇聯垮了,美國卻越來越好
    蘇聯的歷史非常短,不過是69年的歷史,而美蘇冷戰對抗就持續了44年。蘇聯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國家名義下的集團,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這些加盟共和國都是曾經的獨立國家,各加盟共和國並不是都自願的甘願生活在蘇聯的屋簷下,而是不得不低頭,這就有了矛盾,只不過是把矛盾壓在心裡而已,遲早會爆發出來,導致蘇聯解體,這算是一個基礎性的原因,也就是根基並不穩固。
  • 臺灣歷史教科書和大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
    由於國民黨退據臺灣後,採取加強中國歷史思想文化,去除日本殖民地影響的教育方針政策,尤其重視歷史教育,把它作為形塑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環節。所以對於古代史,除了在評價上雙方稍有點差異外,其餘差別不大。但有一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臺灣和大陸每講到一個時代結束時,都會有專門的一章節講述經濟文化發展。臺灣更傾向於追尋中國歷史的制度演變,而大陸比較多地沉浸於老祖宗哪些技藝又比西方早了多少年。
  •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人民網開羅8月13日電(記者韓曉明)「中國駐埃及使館舉辦專題徵文比賽,就是為了激勵大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經過為期2個月的廣泛徵文,「讓歷史照亮未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專題徵文」活動圓滿結束,13日,中國駐埃及使館臨時代辦齊前進在活動的頒獎典禮上做上述表示。
  • 下一個超級大國在亞洲?張召忠:美國一旦衰落,這兩國皆有可能
    對於這個問題,我國的軍事專家張召忠就曾說過,俄羅斯或者印度都很可能會接替美國,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實力要想成為超級大國,不僅僅是在經濟或者軍事領域發展的好就可以,必須在這兩個領域佔據絕對的優勢,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必須過硬才行。
  • 《大眾哲學》之「續篇」——新中國初期艾思奇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
    新中國初期(1949—1955年),在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艾思奇編寫了多種版本的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風靡全國。這些教科書現已成為研究艾思奇思想的基礎資料。學界以往通常是選擇這些教科書中的某一個版本進行研究,尚未對不同版本進行整體性的考察。事實上,這些版本既有共性,也存在不少差異,是研究這一時期艾思奇思想變化和中國歷史唯物主義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 蘇聯老師在線開講:教你如何侵吞國有資產,親手毀掉超級大國
    在此之前的1990年,有媒體曾以「蘇共代表誰」為題在蘇聯群眾中做了一個社會調查,結果是,只有7%的人認為蘇共代表勞動人民,認為代表工人的只佔4%,認為代表全體黨員的則有11%。無法代表廣大蘇聯人民的蘇共,違抗蘇聯多數人的意志讓蘇聯解體,說是為了蘇聯好,這可能嗎?
  • 朱慶育:初學者入門要選最好的教科書
    當然,對於體系研究者來說,教科書也是唯一合適表達學科知識體系的載體。也就是說,教科書是知識體系的起點和終點。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讀書,尤其是初學者入門第一本教科書,一定要選擇最好的書。最好的書能夠提供最經得起檢驗的知識,也是進入知識領域的最佳路徑。
  • 世界第四經濟大國,歐洲的德國,會不會崛起為超級大國?
    最近兩天,有國家稱中國和德國即將成為超級大國。認真的說,這屬於標準的捧殺,頗有迫使被動吸引火力的意思。因為,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那麼,中國和德國有沒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呢?中國的崛起和潛力,我們以後慢慢聊。今天,我們聊聊德國。認真的說,德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日本和印度的可能性,都比德國高。今天,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德國的優勢和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