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蘇聯是如何把一個超級大國搞成一盤散沙的。
十月革命之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由理論走向現實,是共產黨第一次由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成為主權國家的執政黨。
在蘇聯成立初期,人們對自己的國家,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充滿自豪,在愛國主義熱情的鼓舞下,蘇聯人民迸發出通過辛勤勞動建設社會主義的極大熱情。他們願意將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前景聯繫起來,民間崇尚英雄主義,青年富有獻身精神,他們隨時準備為祖國利益做出犧牲。
在列寧的領導下,社會主義國家不僅要確保蘇維政權的安全,組織蘇聯紅軍抵抗國外侵略,恢復國民經濟發展,還要在社會主義體系下教育人們,培育蘇維埃新公民。
培育新型國民,首先是要教育人民在敵人——英雄範式內思考和生活。英雄主要是指勞動生產模範和革命戰鬥英雄,以及在集體主義和工業化過程中從各行各業湧現出來的勞動模範。人們以他們為榮,努力向他們取得的成績靠攏,他們被當作蘇聯新公民的典範,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奉獻自己為祖國繁榮而工作。
戰鬥英雄則多為蘇聯傳奇飛行員,英雄的坦克手,極地探險者,艱苦的邊防軍人,無畏的紅軍戰士等,他們是隨時準備為國犧牲的英雄。
在確立了英雄之後,還要確立英雄的對立面——敵人。在蘇聯時期敵人通常被認為是資本家或法西斯主義者,蘇聯間諜及其他對蘇聯持有敵對態度的人和從內部破壞蘇聯成就的破壞分子。在史達林時期及以後,敵人範圍還擴大到一些持不同政見者。
從20世紀30年代之後出現了大量優秀的蘇聯文學作品,歌曲,電影,音樂,雕塑等,通過對大眾文化的建設來培養塑造國民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在蘇聯人民心中樹立對蘇維埃和偉大祖國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心和信念。
其實在蘇聯早期,愛國主義運動開展得非常成功。蘇聯通過開展體育鍛鍊和體育運動競賽的方式在青少年和國民中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愛國運動。這一運動從30年代開始到二戰之前,為蘇聯培養了大量優秀的軍事指揮官和體能強健的紅軍戰士,對蘇軍保持優秀戰鬥力意義重大。
蘇維埃除了對國民進行體能鍛鍊之外,還對蘇聯人民進行道德教育,蘇聯時期曾經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圖書館,學校,劇院,電影院,國家電臺,出版上百種報紙期刊,通過公共宣傳,藝術,組織活動,義務勞動,志願服務等形式讓愛國主義理念深入人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紅軍的英勇表現不僅為蘇聯贏得了超級大國的國際地位,更是激發了蘇聯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熱情。無論是文化,藝術,教育,經濟,政治還是社會生活和人民的道德水準,蘇聯時期都是非常優秀的。
但是這種高歌猛進的發展,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特別是當赫魯雪夫揭了公開反對史達林的蓋子之後,思想混亂,路線偏移,戰略失誤,忽左忽右就成為硬傷。
蘇聯在成立之初,是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個聯盟其實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由於不同的原因和出發點,在社會主義共同綱領之下組建聯合在一起,所以蘇聯原本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而是類似於兄弟之間的聯合。
在蘇聯存續期間,這種聯盟關係經常會受到民族,領土邊界,經濟利益,政治地位,文化甚至語言等各方面的挑戰。對於很多小的加盟共和國來說,俄羅斯民族才是蘇聯的主體,而自己的利益經常被邊緣和犧牲。
讓蘇聯聯合起來的共同原因是社會主義,而當上個世紀80年代之後,戈巴契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之後,蘇共被和平演變放棄了自己在憲法中的領導地位,思想混亂已經從蘇共黨內發展到全社會,成為一股洪荒之力。
蘇聯人民被西方價值觀的表面的富麗堂皇所誘導,一些政客趁機在國內利用混亂局勢興風作浪,他們向人民畫空頭支票,描述一旦投入西方的懷抱,就能過上和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一樣幸福美好民主自由的生活,很快就使蘇聯大廈失去平衡。
人心易散,所有的一切原本向心的力量都變成了巨大的撕裂力量,一汪池水變得渾濁不堪,混亂是最有破壞力的,一個曾經無比強大的超級大國就這樣變成了毫無抵抗能力,毫無社會治理能力的一盤散沙。
所以上個世紀蘇聯解體,看起來像是不靠譜的胡亂改革和少數幾個人造成的歷史悲劇,其實是一場完完全全讓輿論裹挾民意,整體偏離方向的地緣政治悲劇,是需要所有蘇聯人共同承擔歷史責任和痛苦的,這種巨大的轉折之痛直到今天還沒有過去,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有很多直到今天還沒有恢復到解體前的國民生產總值水平,並且飽受混亂、低效、貧窮之苦。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蘇聯是那個永遠的前車之鑑,在國家治理上,沒有任何價值理念比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安全和平更為重要,而我們也要對類似的西方滲透和輿論利用始終保持警惕才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全文兩千字,原創不易,歡迎大家讚賞、點讚、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