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本好的歷史教科書應該由誰來編寫,誰來審定,寫哪些事件,又該如何回應爭議?《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調查韓國、印度、俄羅斯、英國、美國、土耳其等國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很多國家。
韓國教科書收歸「國定」
韓國教育部12月3日表示,「國定歷史」教科書2017年開始在初、高中使用,編委會已組成。此消息再次成為韓國國內輿論的焦點。回顧過去兩個月,歷史教材成為韓國最具爭議性的議題,圍繞其編寫、發行方式,韓國國內形成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韓國主要政治民意調查機構「realmeter」11月的調查結果顯示,反對「國定」的佔52.6%,贊成的為42.8%。民眾意見不相上下,朝野對峙也十分明顯。
韓國樸槿惠政府去年就準備改變教科書現行體制,並召開聽證會聽取意見,但由於兩派觀點難以調和,更改編寫發行體制一直拖至今年。10月12日,韓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黃佑呂剛宣布將推進歷史教科書國定化,就遭到新政治民主聯合等在野黨的強烈反對,稱這一決定是「企圖為親日和獨裁歷史正名」,隨後組織抗議示威,有不少學生也參加。面對強大的反對聲浪,樸槿惠總統10月27日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強調改用國定歷史教科書的必要性,認為為開創國家更加美好的未來,糾正對歷史事實的錯誤記述勢在必行。樸槿惠說,雖然有些人憂慮會出現歪曲歷史等現象,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她也絕不會袖手旁觀,「如果不正確認識歷史,韓國的文化和經濟可能會被別國掌控,民族精神也會面臨被蠶食的危機」。
11月3日,韓國政府正式公告將現行初高中歷史教科書「檢定製」改為國家統一編寫的「國定製」。所謂「檢定」,即韓國現行歷史教材發行體制是各出版社自行編寫教材,經教育部檢定通過,認定其作為歷史教材,教育部下屬的教學社也編寫教材,各學校自主選擇使用。但韓國政府認為,現有歷史教材內容有許多不實和偏頗,無法樹立國民正確的歷史觀。在近代史的一系列問題上,右翼保守勢力認為現行教科書編寫受到左翼的把持,存在意識形態偏見,過度親近朝鮮。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訪首爾一所高中,看到學生使用的是未來N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韓國史》。該書由六大板塊構成,從石器時代一直寫到現代韓國的李明博政府。最近的大事為2012年在首爾舉行的核安全峰會,文化方面還介紹了以「江南Style」為代表的「韓流」。對韓戰,該教材用4頁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戰前半島局勢、戰爭爆發和仁川登陸、中國軍隊參戰、停戰協定籤署和戰後影響,包括「史達林與金日成談話實錄」、「朝鮮人民軍戰鬥命令」等史料。值得一提的是,該教材還介紹了德國和越南的統一方式,希望引發學生對朝鮮半島統一的思考。韓國國內部分,則涉及獨裁和民主化之間的鬥爭、懲處前總統腐敗、金融危機等。
根據《朝鮮日報》等媒體的報導,使用這一版歷史教科書的韓國高中最多,有759所,佔所有高中的1/3。校方負責人員介紹說,教材選定的程序為:首先由校內教師選出3種候選教科書,由家長、老師和地方人士組成的學校運營委員會從中選出一種,最後由校長敲定。這本教科書主題按照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的「執筆基準」由出版社組織專家編寫,經韓國教育部門檢定後作為教材。《朝鮮日報》的文章稱,這本教科書的編寫者都來自「立場傾向進步」的全國教職員勞動組合和民族問題研究所,內容較為偏左。雖然名義上要按照教育部門的「執筆基準」,但這僅是指導意見,不具有強制性,事後的檢定更為關鍵。編寫完成後需要由教育部門審定,如有不合格內容,教育部門會下令修改,拒絕修改的出版社將被停止發行或取消檢定教材資格。2013年包括這本教科書在內的多種教科書被教育部要求進行部分修正。
韓國圍繞歷史教科書的爭議由來已久,編寫方式也是一波三折:韓國獨立後,最初實行國家編寫教科書與民間編寫教科書並存的階段,上世紀70年代樸正熙執政時期實施教科書國定化,八九十年代後又開始走向多元。對於韓國教科書歷史的發展變遷,韓國首爾大學名譽史學教授李泰鎮表示,教科書從國家統一編寫到現在的檢定認定製度是民主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其他民主國家的普遍教材編寫方式,「即便對一種見解有異議和不滿也應予以包容,不能只有一種聲音,要有多樣表達」。李泰鎮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擔任國史編纂委員會委員長,是現在使用的檢定教科書的總負責人。他對所謂「現行教科書大部分都是偏左、親朝」的看法表示反對,認為即便現行教科書存在問題,也應該從改革現行檢定製度入手,而不是完全廢止,改為國家統一編寫。
首爾大學名譽教授、考古學家崔夢龍是公開同意參與國家統一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之一。崔夢龍表示,自己曾3次參與編寫歷史和國政教科書,十分熱愛這一工作,即便自己的學生大部分反對也不改心意。他認為現行歷史教科書的問題是缺乏權威編寫者,他說過去的編寫者都是公認的大學者,而現在教科書卻是高中老師編寫,這就像是沒有駕照的人開車一樣。(本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萬宇 陳尚文)
美國得州新教材輕描淡寫「黑奴史」
美國德克薩斯州今年也圍繞新版歷史教材掀起風波。得州公立中學8月更換新歷史教材,涉及5萬名學生。新書對南北戰爭、美國奴隸制輕描淡寫,引發教師、家長和學界的爭議,很多人擔心:學生還能全面了解美國歷史嗎?
據美國媒體報導,休斯敦一所公立學校教11年級的歷史老師薩曼莎·曼查克在第一堂課上就告訴學生:「我希望你們不要將新的歷史書視為全部和最終的美國歷史。」她認為,新書淡化了美國奴隸制,以及被視為「記錄美國種族歧視汙點」的《吉姆·克勞法》。南方衛理公會大學歷史教授愛德華·康特裡曼強烈反對採用新教材,他表示:「歷史與教材之間有著巨大的脫節」。11月24日,得州一位名叫若妮的母親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質問教材編寫者:「你們如何解釋將『黑奴』定義為移民和打工者?」
因為「美國內戰的原因涉及奴隸制,也涉及得州州權」,得州教育局2010年通過新的、更加保守的教學計劃,為淡化歷史,還著手編寫了新的歷史教材。承接新教材項目的麥格勞·希爾教育集團的資深編輯認為:「南北戰爭的歷史相當複雜,我們的教材準確地還原了歷史真相,而且在得州發行的新歷史教材不會被推廣到其他州。」根據美國憲法,中小學教育事務由各州自行決定,聯邦政府無權幹涉,但會由美國教科書委員會評估。教科書的編寫和發行,也是由民間出版商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組織,一般確定下來的教材很少會有修改或變動。由於各州歷史背景不同,所以教材的選擇和側重點也不同。俄亥俄州代頓大學歷史系教授斯韋德魯曾在談及「珍珠港」「尼克森水門事件」「哥倫布屠殺印第安人」等敏感歷史事件時表示:「對事實的錯誤描述和使用錯誤數據會限制、誤導人們的思想,編寫者必須嚴謹。」(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筱茱)
英國教綱要求歷史不被簡單化
在倫敦一家公立小學任教的林老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英國公立小學沒有統一歷史教材,可自由選擇,但教材要遵循國家課程大綱的要求。記者從英國教育部網站查詢到有關歷史教材大綱要求:要確保學生了解「英倫三島」的歷史故事、英國如何影響了世界、歐洲和世界歷史的大致情況,以及理解歷史事件的連續性和變化、原因和後果、相似性、差異性和重要性,並進行對比、分析等等。
在英國,如果歷史教材寫得太淺顯或偏頗,會被人詬病。今年1月,一套名為《可怕的歷史》系列教材被專家批評為「將歷史簡單化,讓年輕人無法認真思考」。比如寫西班牙無敵艦隊時,標題為「今日比賽:英格蘭VS西班牙」,但內容非常空洞。即使連歷史學家麥可·林奇寫的《英國(1945年-2007年)》,也因為過去強調英國加入歐盟的弊端而被不少議員批評為「有失客觀」。
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拉納·米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歷史教材最好由歷史學家來寫,但歷史學家必須考慮到讀者是誰,興趣點在哪裡。他認為,好教材應把爭議問題明確講出來,並從方方面面進行討論。好的歷史教科書應該是有趣的,而且作者也需要表達明確觀點,沉悶無味的教材只會讓學生合上書本,失去興趣。(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
蘇聯解體後在教材上吃過大虧
不僅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歷史教科書會引發爭議,在俄羅斯、印度、土耳其同樣如此。蘇聯時期,中小學教科書基本是一個大綱、一套教材、一家出版社,學校和教師不能自由選擇教科書。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教科書制度改為國家審定製,實行一個大綱、多套教材、多家出版社自由出版發行,學校與教師可自由選擇,因此,造成教科書市場混亂,甚至西方國家通過一些非政府組織參與教科書的發行。一些教科書因醜化俄羅斯歷史而對青少年的思想產生不良影響。據俄《獨立報》11月20日報導,普京等領導人多次會見歷史學家和教育部門領導人,強調編寫統一教材的重要性,加強青少年的國家自豪感。俄文化部部長認為,歷史教材應考慮國家利益至上,6-10年級教材統一由歷史學家根據新的歷史文化標準編寫。從今年9月1日起已有75萬名學生使用統一歷史教材。俄國家杜馬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席10月表示,「在教科書中,不應對一個歷史事件做出不同解釋,這樣將造成學生思想混亂」。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所專家表示,教科書首先要培養愛國主義思想,現在俄羅斯缺的就是這一點。他認為,日本在培養青少年愛國這方面就做得十分明確。
俄羅斯社會就歷史教材的一些具體內容也有爭議,比如兩年前圍繞是否將「普京執政」單列一章。俄科學院通用歷史研究所所長認為教材應截至2000年,因為人們對俄近十餘年的歷史只能列出事實,無法做出任何注釋。最後,普京本人表示,「不希望在新教科書中編入相關章節」。
前不久,印度國內40多名學者發表公開信,聲稱印度學校一直在用左翼學者編寫的錯誤的歷史教科書,導致學生們輕視本國歷史。據印媒報導,2002年,印度人民黨執政時期,該黨試圖通過國家教育培訓研究理事會引入新的課程框架,結果遭到左翼歷史學者公開反對,他們聲稱,人民黨旨在使印度的歷史「印度教化」,把印度教徒以外的民族都當成外國人,而且「將神話當成歷史事實」等等。
據韓國媒體報導,在經合組織(OECD)34個成員國中,使用國定教科書的國家只有土耳其、希臘和冰島3個國家。對此,北京大學土耳其問題專家昝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見過的土中學歷史教材有的由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寫,有的是委託出版社或個人按照要求來編寫,但最後都要由教育部的審查委員會監督審定。土耳其有較強的民族主義和世俗主義傳統,因此建國以來就延續使用國定教科書。土歷史上的敏感問題不少,如亞美尼亞人在一戰中的命運問題。在土歷史教科書裡,堅持土官方的看法,就是說當時亞美尼亞人與外國人(俄羅斯)一起叛亂,而不寫西方提的「存在大屠殺」。在該問題上,土耳其人和外國人之間爭論很大,在土國內也是討論「禁區。(本報駐印度、俄羅斯特約記者 孟一平 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