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科書,在多國引發爭議

2021-01-11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本好的歷史教科書應該由誰來編寫,誰來審定,寫哪些事件,又該如何回應爭議?《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調查韓國、印度、俄羅斯、英國、美國、土耳其等國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很多國家。

韓國教科書收歸「國定」

韓國教育部12月3日表示,「國定歷史」教科書2017年開始在初、高中使用,編委會已組成。此消息再次成為韓國國內輿論的焦點。回顧過去兩個月,歷史教材成為韓國最具爭議性的議題,圍繞其編寫、發行方式,韓國國內形成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韓國主要政治民意調查機構「realmeter」11月的調查結果顯示,反對「國定」的佔52.6%,贊成的為42.8%。民眾意見不相上下,朝野對峙也十分明顯。

韓國樸槿惠政府去年就準備改變教科書現行體制,並召開聽證會聽取意見,但由於兩派觀點難以調和,更改編寫發行體制一直拖至今年。10月12日,韓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黃佑呂剛宣布將推進歷史教科書國定化,就遭到新政治民主聯合等在野黨的強烈反對,稱這一決定是「企圖為親日和獨裁歷史正名」,隨後組織抗議示威,有不少學生也參加。面對強大的反對聲浪,樸槿惠總統10月27日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強調改用國定歷史教科書的必要性,認為為開創國家更加美好的未來,糾正對歷史事實的錯誤記述勢在必行。樸槿惠說,雖然有些人憂慮會出現歪曲歷史等現象,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她也絕不會袖手旁觀,「如果不正確認識歷史,韓國的文化和經濟可能會被別國掌控,民族精神也會面臨被蠶食的危機」。

11月3日,韓國政府正式公告將現行初高中歷史教科書「檢定製」改為國家統一編寫的「國定製」。所謂「檢定」,即韓國現行歷史教材發行體制是各出版社自行編寫教材,經教育部檢定通過,認定其作為歷史教材,教育部下屬的教學社也編寫教材,各學校自主選擇使用。但韓國政府認為,現有歷史教材內容有許多不實和偏頗,無法樹立國民正確的歷史觀。在近代史的一系列問題上,右翼保守勢力認為現行教科書編寫受到左翼的把持,存在意識形態偏見,過度親近朝鮮。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訪首爾一所高中,看到學生使用的是未來N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韓國史》。該書由六大板塊構成,從石器時代一直寫到現代韓國的李明博政府。最近的大事為2012年在首爾舉行的核安全峰會,文化方面還介紹了以「江南Style」為代表的「韓流」。對韓戰,該教材用4頁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戰前半島局勢、戰爭爆發和仁川登陸、中國軍隊參戰、停戰協定籤署和戰後影響,包括「史達林與金日成談話實錄」、「朝鮮人民軍戰鬥命令」等史料。值得一提的是,該教材還介紹了德國和越南的統一方式,希望引發學生對朝鮮半島統一的思考。韓國國內部分,則涉及獨裁和民主化之間的鬥爭、懲處前總統腐敗、金融危機等。

根據《朝鮮日報》等媒體的報導,使用這一版歷史教科書的韓國高中最多,有759所,佔所有高中的1/3。校方負責人員介紹說,教材選定的程序為:首先由校內教師選出3種候選教科書,由家長、老師和地方人士組成的學校運營委員會從中選出一種,最後由校長敲定。這本教科書主題按照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的「執筆基準」由出版社組織專家編寫,經韓國教育部門檢定後作為教材。《朝鮮日報》的文章稱,這本教科書的編寫者都來自「立場傾向進步」的全國教職員勞動組合和民族問題研究所,內容較為偏左。雖然名義上要按照教育部門的「執筆基準」,但這僅是指導意見,不具有強制性,事後的檢定更為關鍵。編寫完成後需要由教育部門審定,如有不合格內容,教育部門會下令修改,拒絕修改的出版社將被停止發行或取消檢定教材資格。2013年包括這本教科書在內的多種教科書被教育部要求進行部分修正。

韓國圍繞歷史教科書的爭議由來已久,編寫方式也是一波三折:韓國獨立後,最初實行國家編寫教科書與民間編寫教科書並存的階段,上世紀70年代樸正熙執政時期實施教科書國定化,八九十年代後又開始走向多元。對於韓國教科書歷史的發展變遷,韓國首爾大學名譽史學教授李泰鎮表示,教科書從國家統一編寫到現在的檢定認定製度是民主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其他民主國家的普遍教材編寫方式,「即便對一種見解有異議和不滿也應予以包容,不能只有一種聲音,要有多樣表達」。李泰鎮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擔任國史編纂委員會委員長,是現在使用的檢定教科書的總負責人。他對所謂「現行教科書大部分都是偏左、親朝」的看法表示反對,認為即便現行教科書存在問題,也應該從改革現行檢定製度入手,而不是完全廢止,改為國家統一編寫。

首爾大學名譽教授、考古學家崔夢龍是公開同意參與國家統一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之一。崔夢龍表示,自己曾3次參與編寫歷史和國政教科書,十分熱愛這一工作,即便自己的學生大部分反對也不改心意。他認為現行歷史教科書的問題是缺乏權威編寫者,他說過去的編寫者都是公認的大學者,而現在教科書卻是高中老師編寫,這就像是沒有駕照的人開車一樣。(本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萬宇 陳尚文)

美國得州新教材輕描淡寫「黑奴史」

美國德克薩斯州今年也圍繞新版歷史教材掀起風波。得州公立中學8月更換新歷史教材,涉及5萬名學生。新書對南北戰爭、美國奴隸制輕描淡寫,引發教師、家長和學界的爭議,很多人擔心:學生還能全面了解美國歷史嗎?

據美國媒體報導,休斯敦一所公立學校教11年級的歷史老師薩曼莎·曼查克在第一堂課上就告訴學生:「我希望你們不要將新的歷史書視為全部和最終的美國歷史。」她認為,新書淡化了美國奴隸制,以及被視為「記錄美國種族歧視汙點」的《吉姆·克勞法》。南方衛理公會大學歷史教授愛德華·康特裡曼強烈反對採用新教材,他表示:「歷史與教材之間有著巨大的脫節」。11月24日,得州一位名叫若妮的母親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質問教材編寫者:「你們如何解釋將『黑奴』定義為移民和打工者?」

因為「美國內戰的原因涉及奴隸制,也涉及得州州權」,得州教育局2010年通過新的、更加保守的教學計劃,為淡化歷史,還著手編寫了新的歷史教材。承接新教材項目的麥格勞·希爾教育集團的資深編輯認為:「南北戰爭的歷史相當複雜,我們的教材準確地還原了歷史真相,而且在得州發行的新歷史教材不會被推廣到其他州。」根據美國憲法,中小學教育事務由各州自行決定,聯邦政府無權幹涉,但會由美國教科書委員會評估。教科書的編寫和發行,也是由民間出版商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組織,一般確定下來的教材很少會有修改或變動。由於各州歷史背景不同,所以教材的選擇和側重點也不同。俄亥俄州代頓大學歷史系教授斯韋德魯曾在談及「珍珠港」「尼克森水門事件」「哥倫布屠殺印第安人」等敏感歷史事件時表示:「對事實的錯誤描述和使用錯誤數據會限制、誤導人們的思想,編寫者必須嚴謹。」(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筱茱)

英國教綱要求歷史不被簡單化

在倫敦一家公立小學任教的林老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英國公立小學沒有統一歷史教材,可自由選擇,但教材要遵循國家課程大綱的要求。記者從英國教育部網站查詢到有關歷史教材大綱要求:要確保學生了解「英倫三島」的歷史故事、英國如何影響了世界、歐洲和世界歷史的大致情況,以及理解歷史事件的連續性和變化、原因和後果、相似性、差異性和重要性,並進行對比、分析等等。

在英國,如果歷史教材寫得太淺顯或偏頗,會被人詬病。今年1月,一套名為《可怕的歷史》系列教材被專家批評為「將歷史簡單化,讓年輕人無法認真思考」。比如寫西班牙無敵艦隊時,標題為「今日比賽:英格蘭VS西班牙」,但內容非常空洞。即使連歷史學家麥可·林奇寫的《英國(1945年-2007年)》,也因為過去強調英國加入歐盟的弊端而被不少議員批評為「有失客觀」。

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拉納·米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歷史教材最好由歷史學家來寫,但歷史學家必須考慮到讀者是誰,興趣點在哪裡。他認為,好教材應把爭議問題明確講出來,並從方方面面進行討論。好的歷史教科書應該是有趣的,而且作者也需要表達明確觀點,沉悶無味的教材只會讓學生合上書本,失去興趣。(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

蘇聯解體後在教材上吃過大虧

不僅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歷史教科書會引發爭議,在俄羅斯、印度、土耳其同樣如此。蘇聯時期,中小學教科書基本是一個大綱、一套教材、一家出版社,學校和教師不能自由選擇教科書。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教科書制度改為國家審定製,實行一個大綱、多套教材、多家出版社自由出版發行,學校與教師可自由選擇,因此,造成教科書市場混亂,甚至西方國家通過一些非政府組織參與教科書的發行。一些教科書因醜化俄羅斯歷史而對青少年的思想產生不良影響。據俄《獨立報》11月20日報導,普京等領導人多次會見歷史學家和教育部門領導人,強調編寫統一教材的重要性,加強青少年的國家自豪感。俄文化部部長認為,歷史教材應考慮國家利益至上,6-10年級教材統一由歷史學家根據新的歷史文化標準編寫。從今年9月1日起已有75萬名學生使用統一歷史教材。俄國家杜馬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席10月表示,「在教科書中,不應對一個歷史事件做出不同解釋,這樣將造成學生思想混亂」。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所專家表示,教科書首先要培養愛國主義思想,現在俄羅斯缺的就是這一點。他認為,日本在培養青少年愛國這方面就做得十分明確。

俄羅斯社會就歷史教材的一些具體內容也有爭議,比如兩年前圍繞是否將「普京執政」單列一章。俄科學院通用歷史研究所所長認為教材應截至2000年,因為人們對俄近十餘年的歷史只能列出事實,無法做出任何注釋。最後,普京本人表示,「不希望在新教科書中編入相關章節」。

前不久,印度國內40多名學者發表公開信,聲稱印度學校一直在用左翼學者編寫的錯誤的歷史教科書,導致學生們輕視本國歷史。據印媒報導,2002年,印度人民黨執政時期,該黨試圖通過國家教育培訓研究理事會引入新的課程框架,結果遭到左翼歷史學者公開反對,他們聲稱,人民黨旨在使印度的歷史「印度教化」,把印度教徒以外的民族都當成外國人,而且「將神話當成歷史事實」等等。

據韓國媒體報導,在經合組織(OECD)34個成員國中,使用國定教科書的國家只有土耳其、希臘和冰島3個國家。對此,北京大學土耳其問題專家昝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見過的土中學歷史教材有的由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寫,有的是委託出版社或個人按照要求來編寫,但最後都要由教育部的審查委員會監督審定。土耳其有較強的民族主義和世俗主義傳統,因此建國以來就延續使用國定教科書。土歷史上的敏感問題不少,如亞美尼亞人在一戰中的命運問題。在土歷史教科書裡,堅持土官方的看法,就是說當時亞美尼亞人與外國人(俄羅斯)一起叛亂,而不寫西方提的「存在大屠殺」。在該問題上,土耳其人和外國人之間爭論很大,在土國內也是討論「禁區。(本報駐印度、俄羅斯特約記者  孟一平  李軍)

相關焦點

  • 臺灣歷史教科書爭議,已走進了死胡同
    民進黨政府看似一連串對於中學歷史教育大動幹戈,以敏感的歷史認同議題在島內建構「新興國族」、挑釁兩岸關係,但這些變革不過是臺灣近20餘年來歷史教育紛爭的冰山一角。臺灣歷史教育紛爭的起始是1994年李登輝政府推出的《認識臺灣》教科書,其後臺灣又經過了兩次藍綠政黨輪替,雖然關於歷史教育變革的爭議不斷,但必須指出其中的大趨勢基本不變。
  • 臺獨歷史教科書到底長啥樣?
    近日臺灣「教育部」高中歷史新課綱引發「去臺獨化」爭議,之前觀察者網已經多次報導。兩岸攜手需要文化歷史上的共識。臺灣時評人張方遠(編有《高中歷史課綱烽火錄》)特別為觀察者網撰文,梳理臺獨歷史教科書的歷史。臺灣有志之士的聲音值得兩岸各方傾聽。】近來臺灣政壇與社會鬧得沸沸揚揚的高中課程綱要(簡稱「課綱」)爭議,其實已非第一次。
  • 中國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徹底否定文革
    中國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把文化大革命描述為一場領導人錯誤發動的內亂,完整遵循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文革的定性。
  • 韓新教科書被批美化親日和獨裁 樸槿惠被指為其父編盡孝書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王偉】韓國社會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李俊植28日在中央政府世宗辦公大樓召開記者會,公開初中歷史和高中韓國史3種國定歷史教材樣本。雖然李俊植表示,這些歷史教材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不偏不倚的歷史觀和正確的國家觀」,但當天公開的統編教材樣本接連出現爭議性表述。
  • 1932年朝鮮教科書事件(上)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亞國家就曾圍繞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問題」,引發了長達30餘年的爭執。原因何在,值得深思。近世以來,新式教育在東亞各國逐漸推廣。作為新式教育的載體,教科書尤其是歷史、社會類的教科書,除了傳播先進的科技與知識外,還承擔著傳承民族文化,塑造現代國民國家,改造國民性,幫助青少年確立國家觀、世界觀等諸多責任。
  • 張方遠丨臺灣歷史課綱爭議:爭的是政治,不是歷史
    近來臺灣政壇與社會鬧得沸沸揚揚的高中課程綱要(簡稱「課綱」)爭議,其實已非第一次。從李登輝執政時代1997年強行推動的國中(「國民中學」的簡稱,即大陸的初中)《認識臺灣》教科書以降,將近20年的時間,經歷兩次「政黨輪替」,教科書的爭議未曾停歇。
  • "新課綱"及教科書上路:拋棄歷史,傷害未來!
    島內「108課綱」及其教科書上路,正引發兩岸關係波瀾和臺灣社會的反對。      10月30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主導推出的所謂新課綱,企圖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接,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必然遭到臺灣社會的強烈反對。
  • 讀這樣的教科書,學的都是假歷史
    日本曾多次因篡改歷史教科書問題,屢次遭到中韓等國嚴正抗議。學的都是這樣的假歷史,真是為日本的青年捏把汗!日本國內的教科書並非由政府編寫,而是由多家民間出版社自由編寫、出版的,再由一地區教育委員會(公立)或學校(私立)自行選擇採用哪個版本。文部科學省四年一次審查上呈檢定的教科書。
  • 由日本中學教科書出版看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影響
    三 是修改歷史教科書的範疇從初中擴大到高中,「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包括初中「社會課」的「地理」、「歷史」和「公民」學科;高中「地理 課」的「地理A」和「地理B」,「歷史課」的「世界史A」和「世界史B」、「日本史A」和「日本史B」,以及「現代社會課」、「政治經濟課」和重新恢復的 「公民課」。共有6個大項9個小項,預測總需求冊數為860萬冊。
  • 杜贊奇:美國政府對歷史教科書發言權極有限
    第二年,這本飽受爭議的歷史教科書就被停用了,被稱為「史上最短命的教材」。杜贊奇對此另有看法:「這說明在上海,有一批知識分子在做嘗試,他們想培養出不那麼民族主義、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下一代,這樣可能在經濟、交往上都有好處。」1995年,美國也進行過一次教材改革,在芝加哥大學任教的杜贊奇是那次歷史教科書編委會的成員。
  • 朝鮮半島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歷史的?所有的歷史都是主觀的!
    一個有領袖的國家,它的歷史教科書所描寫的歷史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他們卻把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歷史塑造成歷史定律,並且將它作為歷史的唯一發展方向,並一次又一次的把這種歷史當作是人類的客觀規律,交給自己的民眾。
  • 臺學生讀歷史教科書恐不如追一部宮廷劇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極力推動 「文化臺獨」,去年曾因刪減文言文比例引發強烈爭議,如今正在審議中的高中歷史課綱欲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被指就是為達到「去中國化」的終極目的。島內教師憂心新課綱上路「將是衰敗的起點」,中華文化將在臺斷根。
  • 臺灣正在悄悄修改歷史教科書……
    民國五十四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初高中歷史課本並未大作更張,只是高三增設中國與外國文化史課本。其後雖有更張,但課程標準基本不變。改為一綱多本之前的最後一套標準本課本,是民國85年開始,由臺師大李國祁教授主編,延請中壯年歷史學者編寫教科書,順應時代變遷與史學發展新趨勢,加入許多學術與文化史的內容。這個版本一直用到民國88年。
  • 李劍鳴評《美國史》︱學術與時代:美國歷史教科書的寫法
    他的學術專長是二十世紀美國史,對大蕭條、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研究建樹尤多。這本教科書的學術水準,突出地表現在它緊密追蹤史學爭議和前沿動向,著力傳遞某種歷史主義意識和彈性的歷史思維。我們知道,美國史學是在討論、爭議和辯論中獲得進展的,不同時代的史家、同一時代的不同史家,對於同一問題往往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做出不同的判斷,提出不同的解釋。許多歷史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史家沒有共識,爭議不斷,於是留下了大量無法繞開的文獻。
  • 初音用歌教你學歷史 日本教科書再度引發話題
    日本4月22日發售的教科書《通過VOCALOID掌握中學歷史》,《通過VOCALOID掌握中學理科》系列累計發行部數已經超過了10萬。這兩本帶音樂CD的教科書,發售之初就在網絡上引發了話題。在亞馬遜上,這兩本分別在中學社會,中學理科類別中佔據了排名首位。
  • 美日韓的歷史教科書裡是怎樣描述中國的?日本最心虛,韓國最無恥
    要知道在我們國家這漫長的五千年裡面命運多舛,有過輝煌,有過屈辱,但是如今的中國王者歸來,已不再是當年被諸多國家欺負的沉睡的獅子,已經是一隻傲視全世界的「雄雞」,而也正是因為這讓其他國家不能忽視我們國家,為此在很多國家的歷史課本中都描述了我們中國的歷史。而今天筆者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美日韓三國在教科書中是怎樣描述中國的歷史的,美國的最接近真實,日本最心虛,韓國最無恥。
  • 九·一八特輯 | 日本歷史教科書關於中日戰爭的書寫及評析(上)
    有鑑於此,本文以2013 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審定合格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為對象,在闡述日本教科書編寫、審定、選用制度演進的基礎上,分析其正在使用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關於中日戰爭的書寫、敘事方式,客觀、全面地展示日本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使用及歷史教育的現狀,分析日本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與戰後民主化改革的關係,剖析日本歷史教科書「改惡」的社會原因。
  • 外國歷史教科書都是怎麼評價中國的?俄羅斯最客觀,美國讓人深思
    梁啓超在百年前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如何讓國家繁榮昌盛,核心在於如何培育這些祖國的花朵。而教科書作為年輕人了解世界,樹立價值觀的主要途徑,其內容自然也是講求客觀公正,尊重事實。然而,由於教科書也是給年輕一代灌輸意識形態的最好工具,出於這個原因,內容往往被不少國家刻意歪曲。
  • 教科書 ‖ 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電子版)
    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    香港教科書有出版自由,但從殖民時期到今天,都有微妙自我審查。  很多人想知道,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歷史教科書是否存在尷尬之處,香港書本是怎樣去寫鴉片戰爭和南京大屠殺的?
  • 遭李登輝、民進黨異化的臺灣歷史教科書:還能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蔣氏父子治臺時期,臺灣歷史教科書體現的是大中華史觀與中國人精神,客觀上起到維護中華史觀、導正人心、反對「臺獨」的作用。 待李登輝上臺後,臺灣的歷史教科書開始調整。1999年歷史課綱中,「臺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但仍附屬於「中國史」。這就是所謂的「同心圓史觀」,以臺灣為圓心,往外延至「中國」,再往外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