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美術館雙展:歐洲「不可見的美」與「沿著本沒有的路」

2020-12-22 澎湃新聞

2019年9月6日,歐洲繪畫展「不可見的美」與馬塞爾·杜尚獎藝術家主題展「沿著本沒有的路行進」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同時拉開帷幕。

澎湃新聞發現,兩個展覽皆展現了歐洲藝術家們在不同境遇下對各自實踐方法以及當下時代精神狀態的探索。而民生美術館的新館更是通過同時承載兩個不同內涵的展覽,試圖進一步探索空間的包容性和場域的延展性。

「二戰」後,當和平重新降臨歐洲大地,象徵現代美術榮光的巴黎重新吸引了大批藝術家,在強調個體意志表達和思想自由發展的存在主義哲學影響下,法國藝術界試圖在堅持自身傳統的同時構築一條嶄新的藝術發展道路。物質狀態的復甦和創作意識的解放使非定型藝術、原生藝術、歐普藝術等以區別於傳統藝術流派的表達形式呈現。20世紀初,杜尚便推翻了繪畫的歷史邏輯,徹底打破了藝術的邊界,開啟了當代藝術之路。二戰後仍舊執著於繪畫的藝術家,面對的是藝術應該何去何從?

展覽「不可見的美」現場

此次民生美術館的雙展,展覽「不可見的美」與「沿著本沒有的路行進」透過對不同時代困境的反思,以相對獨立的姿態展現了歐洲藝術家們在不同境遇下對各自實踐方法以及當下時代精神狀態的探索。

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不可見的美」由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與法國魯昂美術館聯袂推出,匯聚了19位藝術家的44組件作品。展覽沿著20世紀40年代抒情抽象主義到90年代幾何抽象主義在歐洲的發展脈絡,來思考個體創作與時代背景的關聯,展示了二戰之後歐洲藝術家們的自我探索之路。

約瑟夫·西馬,《遠古的擴張.1958》,布面油畫,1963年

巴依爾·伊薩克,《鏡子裡的頭像倒影》,布面油畫,1973年

在策展人,法國魯昂美術館館長西爾萬阿密克(Sylvain Amic)看來,此次展覽和馬塞爾·杜尚獎藝術家主題展相呼應。「人們經常會說杜尚是埋葬了繪畫藝術的一個人,他的作品作為標杆開啟了當代藝術的時代。這個繪畫展中所選取的畫家大部分也身處那一時期。但事實上,他們依然相信繪畫擁有能夠表現當下的能力,他們依然在為此努力。」

受戰後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歐洲新生代藝術家開始注重個體的自由表達和對時代困境的反思,將「個人感覺」與「內在需要」放在主導位置。在展覽現場,觀眾可以看到皮埃爾·蘇拉熱( Pierre Soulages)、漢斯·哈通(Hans Hartung)、阿帕德·塞奈什(Arpad Szenes)、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 等人的作品傳遞這些創作理念。

漢斯·哈同,《1961-72,1961》,布面油畫,1962年

漢斯·哈同的藝術創作圍繞著一些簡單的事實。在傳記《自畫像》(Autoportrait)的開篇,他形容了六歲時第一次看到閃電時的驚慄。這種自然發出的訊號劈開一片遐想的空間,並通過哈同的畫筆,在畫布上留下自身敏銳而凜冽的線條。他的作品融入了東方繪畫精神,尤其是東方書法的形式與線條。他以類似竹子似的線條創造出神奇的振動效果,就好像它們隨時會移動一樣。看似隨機發揮的作品,實際上是哈同在創作前有著很長的構思時間,而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則早已在草圖中被規定好了出現的次數或起落的走向。因此,評論家認為哈同的創作體現了美學和數學的集合。

皮埃爾·蘇拉熱,《63-13,1962》,1963年

法國藝術家皮埃爾·蘇拉熱,出生於1919年,一生從未停止過對繪畫藝術的新探索。蘇拉熱從小痴迷黑色,成年後的蘇拉奇更對黑色瘋狂著迷,一步步試探,竟將黑色畫出了光,畫出了「黑暗精神」。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黑色是一種顏色,同時也不是一種顏色,當光線照在黑色上,黑色就發生了變化,黑色的精神世界由此打開。」

展覽標題「不可見的美」並不是指作品在視覺層面的未知,而是強調藝術家工作方法與手段的未知。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保留了非常個人化的痕跡,表達了他們自己的觀點與情緒。

展覽現場

與此同時,此次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也嘗試在全新的場館用不同的視角呈現12位獲馬塞爾杜尚獎及提名的藝術家,包括尼爾·貝魯法、米歇爾·布拉吉、穆罕默德·布魯伊薩、烏拉·馮·布蘭登堡等人的作品。

2000年,由法國國際藝術傳播委員聯合會(ADIAF)創立的馬塞爾杜尚獎本著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為暫時處於低谷期的法國當代藝術注入一股強大的動力。馬塞爾·杜尚獎藝術家主題展「沿著本沒有的路行進」以一系列多媒介形式的作品向觀眾敞開一個發現和探索光怪陸離世界的窗口。

展覽「沿著本沒有的路行進」現場

展覽主題「沿著本沒有的路行進」來自西班牙詩人 Antonio Machado 的詩句,展出的藝術家作品探索了所有可能的移動方式,以路為主題,探索未知旅途所奔向的更為廣闊的體驗。展覽策展人,土魯斯阿巴託爾博物館館長安娜貝爾特內茲(Annabelle Ténèze)表示,「在我們的策展當中,也在思考為什麼要用「前進」這一主題。我們每天其實都在走路,選擇「道路」為主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是要走一小時,還是走一生。它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長,我們這個展覽就是想讓大家走進,去了解這些藝術家的道路。大家可以像在劇場一樣觀看這些不同的作品。」

烏拉·馮·布蘭登堡,《二乘七之二》,裝置、影像,2018年

在一樓的展廳內,首先映入觀眾眼帘的是藝術家烏拉·馮·布蘭登堡的大型裝置作品《二乘七之二》,七組彩色布料懸掛天花板,置於布料間的各種物件,長椅、魚竿、繩索等,參觀者走在充滿色彩的探索之路徑上,不經意間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也成為藝術家探討命題的提問者和受問者。

而在美術館二樓的展廳入口則是拉蒂法·艾霞克茜的作品《疊像漸變》。藝術家邀請觀者感受行走於天空之間的逐漸剝落的烏託邦體驗。而齊內布·塞迪拉的影像作品《疊影轉述》追溯了地中海主要港口,馬賽港60多年來的船隻進出,影片通過一位航海家的照片,體現人類和物質的不斷流動……

展覽現場,作品《奔跑的上海》

安娜貝爾告訴記者,展覽所指的「道路」也和旅行的主題有關,涉及到在旅行當中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也可以去思考「環保」等相關的主題,展覽作品《奔跑的上海》就是如此。」《奔跑的上海》呈現的是一排被植物佔據空間的鞋子。在展覽期間,鞋子中的植物將會展現從生長至消亡的階段,呈現生命循環的狀態。

安裡·薩拉,《沒有紅色的1395天》,單頻道高清視頻,2011年

在開幕現場,上海民生美術館館長甘智漪表示,在不斷被重塑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試圖通過雙展的互動來思考藝術語言是如何在承接傳統的同時突破傳統,是如何在相繼發生的變革中走向當代。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新館更是通過同時承載兩個不同內涵的展覽,來進一步探索空間的包容性和場域的延展性,來探索如何激發和創建一個跨地域和文化邊界的對話。」

展覽「不可見的美」與「沿著本沒有的路行進」將於9月7日免費向公眾開放,並展出至10月20日。

(吳夢倩對此文亦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新任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公使銜參贊參訪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供圖   中新網上海10月9日電 (記者 張亨偉)9日,新任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與科學事務公使銜參贊、北京法國文化中心主任高明(MikaëlHautchamp)及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領事柯梅燕(MiriamKryger)一行至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參觀訪問。
  • 實力碾壓798,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京城被忽略的寶藏美術館
    北京的美術館眾多,上有國字頭的中國美術館,學院派的中央美術學院的美術館,下到網絡上爆紅的拍照打卡地紅磚美術館,松美術館。除此之外還有大家提到最多的798藝術區,而我要推薦的卻是798旁邊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這裡不僅全年布展,而且展覽質量高。因為巨大的空間和較少的觀展人數,還有相對松,紅磚等郊區美術館較近的距離,絕對是北京觀展體驗最佳的美術館之一。
  • 歐洲百年油畫大師展亮相浙江賽麗美術館
    10月25日,《西韻東漸——歐洲百年油畫大師展》在浙江賽麗美術館開館。在西方藝術史中,歐洲古典油畫是其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從古希臘時期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再到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油畫創作無論是技法、材料還是觀念都達到了成熟和巔峰。
  • 「共同體——唐暉個人作品展」在壹美美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9日下午16: 00,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壹美美術館承辦的《共同體——唐暉個人作品展》在壹美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由壹美美術館執行館長路貝擔任總策劃,程辰博士擔任藝術總監,建築師、當代藝術家程大鵬擔任視覺總監。
  • 「美在耕耘 ——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
    「美在耕耘 ——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近日在中國美術館對外展出。展覽以牛的形象為主體,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膾炙人口的名作及部分邀約作品近600件。
  • 美在耕耘 ——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1月12日上午,中國美術館舉辦「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新年展」新聞會,館長吳為山介紹展覽美在耕耘牛年到了。過去的2020年,極不平凡,又激動人心。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奮鬥,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美術館書店:嘈雜時代,藝術的文字居所
    而如今,美術館商店並不限於售賣展覽衍生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展覽與公眾溝通直接和可見的方式,其中展覽畫冊、學術出版,以及由展覽延伸的書籍閱讀,讓美術館商店既屬於藝術書店的範疇,更從某種意義上拓寬了藝術書店的概念——依託展覽做學術出版、在美術館商店留下過往展覽的記憶;同時,在自己開發文創的同時,也與不同品牌,以及設計師和藝術家合作推出聯名產品,並結合展覽設計美術館商店。
  • 88個免費展!多項精彩活動!9月上海文藝生活太豐富了!
    歐洲300年經典油畫展  時間:2019年09月12日-2020年01月05日  地點:徐匯區漕溪北路331號中金國際廣場A座新華中心  免費  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地址: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最後入場時間17:30)周四與周六至20:00(最後入場時間19:30)  本-質:上海美術學院師生群展ANNEX  7.13-9.8  免費  上海趙春美術館  地址
  • 「可見,不可見——宋曉君作品展」在合美術館展出
    楚天都市報5月26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李霞)「可見,不可見——宋曉君作品展」5月24日在合美術館三樓5號廳開展,此次展出了藝術家宋曉君《第四面牆》《非此非彼》《時·分》《修行》等系列作品。展出將持續展出至8月24日,觀眾可持身份證免費觀展。
  • 和美術館宣布開館展,又一座私人美術館落地廣東順德
    和美術館與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籤約儀式,左起安藤忠雄、和美術館館長何劍峰 和美術館此次建築設計是安藤忠雄對「動態幾何」的挑戰:清水混凝土雙螺旋中庭樓梯的首次亮相將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建築從整體設計到細部工藝,都以多樣化的「圓」來呈現,「不同心圓」層層向外延展,使建築充滿了張力和律感,在穩定結構中尋求動態平衡。
  • 中國人不愛去美術館?北京不是!
    ▲ 紅磚美術館朝陽區崔各莊鄉何各莊村(馬泉營西路路口西100米路北)紅磚美術館策劃的展覽周期差不多在一個月左右,遇上受歡迎的展還可能延期,周末去的話年輕人很多。▲ 今日美術館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4號樓美術館入口的階梯也很獨特,遠看只有入口沒有樓梯,只有走近才能發現直通入口的坡道,使人獲得一種「柳暗花明」的奇妙體驗。
  • 觀察|疫情下的美術館;展覽計劃變更與線上策劃
    由於疫情的影響,美術館內的國際展覽普遍收到影響。近期,歐洲的情況似乎變得不可控,從而導致國內的國際展的推進,包括藝術家工作室是否能正常工作,海外製作的作品能否按計劃生產,這些都成了美術館當下迫在眉睫的問題。
  • 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近日,「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新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之年。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上,中國美術館舉全館之力,力推經典,以激揚、飽滿、向上、充滿精氣神的精品力作,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者,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盛宴。本次新年大展定位為「耕耘」。
  • 貫穿元旦春節 2020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活動啟動
    ——以呈現名家大師作品魅力,傳遞經典藝術深厚文化底蘊為主旨的"品大師"主題,包括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回眸--張樂平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等展覽。
  • 「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啟幕
    原標題:「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啟幕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王珺)「這個展覽,千言萬語融為四個字——美在耕耘。」在1月12日舉行的「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新聞發布會上,吳為山館長這樣詮釋該展的主題。
  • 春節期間上海這29家美術館「不打烊」(附觀展指南)
    原標題:春節期間,這29家美術館「不打烊」(附觀展指南)  東方網1月29日消息:據樂遊上海消息,春節期間,中華藝術宮、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12家美術館7天全部開放,寶龍美術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等17家美術館將開放部分時間。這29家美術館為市民們準備了51個大展,其中32個為免費展覽。
  •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將遷址靜安新業坊,讓藝術走入社區
    從紅坊到世博會的法國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經歷了十年曆程。2018年12月28日,位於世博會法國館的民生美術館宣布美術館即將遷址,新址是位於靜安區的新業坊內,預計於2019年4月試運營。展廳內部效果圖對於舉辦展覽的場次,甘智漪表示,「在法國館,一年大展有5-6個,而搬到新館後,由於空間原因,可以使我們同時舉辦2-3個展覽。新館預計2019年4月試運營,開館後,我們將推出開幕展、夏至音樂節等多個中外展覽項目。」
  • 展訊|十九世紀歐洲古典油畫展即將在華夏齊魯文化城美術館舉辦
    [總策劃:周一藝拍--王峰|發布:篆刻在線--王曦]「十九世紀歐洲古典油畫展」將於8月12日空降濟南,此次活動由著名策展人王峰先生總策劃,紅星畫苑全力呈現。展覽作品主題包括風俗、風景兩大門類,共計近四十幅歐洲古典油畫。這些作品經歷了百年沉澱,漂洋過海與我們有緣相遇,拉斐爾前派所瀰漫的文學情懷與敘事感,德國浪漫主義的神秘與幽深,法國新古典主義的端莊與雅致,以及現實主義對自然與勞動的歌頌和巴比松畫派的現場寫生感,將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
  • 北京最熱門的「網紅」美術館,文藝青年們爭相打卡:再遠都要去!
    顧名思義,「紅磚美術館」就是主要運用紅磚元素進行建造的一家現代美術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崔各莊鄉,因為在北京的五環以外,位置算是相當「偏遠」了。然而,「紅磚美術館」因為顏值太高,又特別適合拍照,即使位置再「偏遠」,也難以阻擋從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文藝青年們爭相前來打卡。
  •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正式開幕
    之一的歐萊雅,成為了「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在美妝領域的獨家戰略贊助商,支持這一中法藝術與美的盛會。歐萊雅中國總裁兼執行長費博瑞先生表示:「藝術是文化的象徵、更是美的體現,而『讓所有人擁有美』是歐萊雅百年來的使命和承諾。自1997年進入中國以來,歐萊雅一直致力於對美的傳播並在中法文化藝術美的交流、促進兩國友好往來中伴演著美的使者,此次對上海西岸美術館及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贊助,更有旗下高檔美妝第一品牌代表法蘭西優雅風格的蘭蔻品牌的傾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