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vs娃 哪個才是親生的?

2020-09-03 趣評文史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反正昨天,我是第一次聽說「雞娃」這個詞。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形容孩子瘦弱如雞,百度了一番,才知道它真正的含義。

何為雞娃?「雞娃」既是動詞,是「激娃」之意;又是名詞,意指被「虎媽」「狼爸」不停「打雞血」而培養催生出來的孩子。

這種現象起初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現在逐漸蔓延到三四線城市。

「雞娃」最開始的群體是小學生、初中生,但作為一個三歲幼兒的媽媽,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個群體越來越呈現低齡化,有許多孩子從一出生就踏上了被「雞」之路。

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 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疫情期間,各大中小學開啟網課模式,幼兒園託班的孩子照樣停課不停學。

背古詩、學英語、比大小、讀繪本、課間操、親子操……每天的安排豐富充實、勞逸結合。

在幼兒園班級群裡,你可以看到一個個小朋友操著只有媽媽才能聽懂的話背古詩、學英語:

「搞雨機習節,當春奶發星」

「愛(眼睛)忙(嘴)、No(鼻子)」

……

不需要拍視頻交作業的時候,他是你寵愛至極的小寶寶,喝奶奶、擦屁屁、餵飯飯,指著蘋果說「安跑」,你都恨不得把他誇上天:我家寶寶真聰明,都會說英語了呢;

需要拍視頻交作業的時候,他是你恨鐵不成鋼的小笨蛋,掰著明晃晃的3的指頭和5個指頭問他,3大還是5大,他瞪著無辜的大眼睛說出了3大,又問,變成5大了,內心稍有安慰,想趁機鞏固一下勝利果實,再問一遍,又成3大了。

看著眼前這個小毛頭,內心不住地懷疑,這孩子以後該不會是個學渣吧?

每次輔導作業前,都要做一番心理建設:娃還小、不發火;親生的,不發火。

可每次堅持不了五分鐘,內心防線就開始崩塌,默念:命要緊,隨它去。

佛系育兒,到底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一次次嘗試「雞娃」失敗後,我想要選擇快樂育兒、佛系育兒,讓孩子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成長。

班級群裡不再發視頻反饋作業了,古詩背不會就不背了,英語不想學就不學了。

可還沒放養超過兩天,幼兒園老師就打來了電話:

「Jasper媽媽啊,「Jasper這兩天有沒有學習啊?原來和他差不多的Lily每天都有學習哦,進步很大的啊。作為家長,你要好好督促孩子啊,不要讓孩子落後啊。」

一番交流下來,面紅耳赤、無地自容,因為中心思想只有一個:作為家長,你拉了孩子的後腿。

是啊,這麼小的孩子,他懂什麼?但作為家長,你不能不懂事,不能放任自流啊。

你以為班級群裡展示的是孩子,其實是背後做推手的家長。

哪個家長用心、哪個家長敷衍,全從孩子的表現上一覽無餘。

有篇文章說得好:你到底有多狠心,要讓孩子零基礎上小學?

有句話說得好:現在不吃苦,將來準辛苦。

的確,不和其他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孩子比,就和孩子所在的託班比,有的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十幾首古詩,會說上百個單詞,能完整地講完《我媽媽》的繪本,而你的孩子,還在玩挖機、玩沙子、玩積木,你怎麼保證孩子將來能奮起直追?

要「雞娃」也要「由娃」

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教訓後,我轉換了一種思路:既不強求,也不放任。

孩子不喜歡你一字一句地教他背古詩,那就選擇唱詩的方式,在他玩玩具的時候,用手機放上歌曲,邊玩邊磨耳朵,聽的多了,自然能接一兩句。

讓孩子儘量在寬鬆、愉快的環境裡學習、成長,教不會的時候,不要焦慮,要想到他才是一個三歲多的小孩,自己三歲的時候怕是連10個數字都數不全。

要「雞娃」,但也要由著娃的天性,這需要的不是孩子的配合,而是家長發自內心的愛與包容。

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告訴自己,孩子有他自己的路要走,你能做的就是,告訴他哪條路走的人多,哪條路走的人少,哪條路平坦,哪條路崎嶇,而孩子最後走哪條路的權利,握在他的手中。

不管他是學霸,還是學渣,都是你的孩子。就算當學渣,也讓孩子當一個樂觀開朗的學渣吧!

相關焦點

  • 圖解「雞」娃是怎樣煉成的?
    「雞」娃是當下的一個流行說法,意思是「給孩子打雞血」。為什麼家長要給孩子打雞血呢?不外乎幾點:一是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好的工作崗位有限,而競爭的人越來越多,僧多粥少,不由得你不「雞」娃;二是別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多。以前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現在說「教育要從胚胎抓起」。
  • 中國雞娃界兩大神秘群體:多才的海澱媽媽,和多財的順義媽媽
    還順帶聊聊哪個老同學已經成了博導,帶六七個博士;哪個老同學海歸回國申請上了千人計劃,在清華有了自己的實驗室。 行為經濟學、教育心理學、人類學、國際政治格局、最新的金融政策、最高精尖的高科技、醫學的最新突破……沒有他們不懂的,沒有他們不感興趣的,這些海澱老父老母,個個都是飽學之士。
  • 花20元給娃買"二手鞋",剛穿一天娃的腳變形,網友:親生的?
    花20元給娃買"二手鞋",剛穿一天娃的腳就變形,網友:親生的?教育孩子對於每個家長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有時候,家長的一些行為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身心。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分享的帖子,說是自己給娃買了一雙名牌運動鞋,還貼出來向大家炫耀。
  • 跟著「娘娘」孫儷學雞娃
    孫儷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日積月累才是學習的根本,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活到老學到老。這就是孫儷,工作中對自己足夠狠,閒暇了練練字,雞雞娃,以身作則、督促帶動兒子、女兒一起學習、練字。3今天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號召老母親都去考博或是寫書法,眼看暑假就要到了,又要和娃朝夕相處、天天四目相對,為了少點雞飛狗跳,更好地和平相處,咱們先把情緒理順了,娃好你也好。
  • 雞娃的最高境界:雞著雞著娃,把自己雞成了博士
    是某天雞娃群裡聊到自雞,Gogo媽順便應了個話。結果,一秒引發了大家的列隊崇拜。雞娃,網絡名詞,就是給孩子打雞血。所謂雞娃,多半如此。老母碎碎念:雞娃不如雞自己。換句高大上的話就是,身教重於言教。 很多時候,我們當然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娃身邊,親眼督促ta完成每一項作業。
  • 新潮育兒鄙視鏈:雞娃,牛娃,普娃?網友:雞娃已成流行病
    真的是沒有想到,養娃的道路上面也有鄙視鏈。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是孩子家長之間的競爭。最近就有一個新潮育兒鄙視鏈的出現,雞娃,渣娃,普娃,牛蛙,素雞,這種新的育兒鄙視鏈已經開始慢慢滲入到家長圈了,快到看看自己家的娃娃屬於哪種吧?
  • 爸媽吃燒烤嫌娃礙事把娃放包裡,眾人:燒烤是親生的,娃是贈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家都說帶孩子一定要細心體貼,但現在的年輕一代80,90後寶爸寶媽們的帶娃方式都比較簡單粗暴。有的人成天抱著孩子不離手,生怕磕著碰著,有的人卻大大咧咧把孩子扔在一旁「放養式」帶娃。
  • 不雞娃的爸爸,被雞娃的媽媽氣哭了?
    當內捲成為必然,雞娃成了大勢所趨的事;但即使如此,雞娃的聲浪下,仍然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這些聲音如果只是在不同家庭間還好,畢竟關起門來都是自己的事;但有些是家庭內部觀念產生了分歧,比如妻子主張雞娃,丈夫主張佛系,這樣的結果,估計就悲劇了。最近就有一條衝上熱搜的新聞。
  • 海澱不缺雞血家長,雞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趙薇跟佟大為演的那個《虎媽貓爸》的電視劇,真是扯到不行 ,真正的雞血家長才不是那樣的,編劇一看就是教育外行。2真正的雞血家長就跟認真創業的小老闆差不多,都是敢作敢當,有策略有思考又有行動力的。人們刻板印象中那種只關心成績的雞血家長,只能算是低段位選手,高段位選手沒有一個目光短淺的!
  • 那些 沒被「雞」過的娃,如今怎樣了?
    你在有毒「雞」娃,還是有效「雞」娃? 關注閱讀第一,進入公眾號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文 |暖暖 最近,有兩件事情挺觸動我的。
  • 夫婦當著娃的面「互相謙讓」火了,娃已被急哭:我是親生的嗎?
    導讀:夫婦當著娃的面「互相謙讓」火了,娃已被急哭:我是親生的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夫婦當著娃的面「互相謙讓」火了,娃已被急哭:我是親生的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花20元給娃買"二手鞋",剛穿一天娃的腳就變形,網友:親生的?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分享的帖子,說是自己給娃買了一雙名牌運動鞋,還貼出來向大家炫耀。於是許多網友在下面評論,給娃買二手鞋不好,怎麼的。可這位寶媽卻不以為然,認為別人是在嫉妒她。後來網友跟帖問是怎麼回事,寶媽就把娃的腳拍了張圖片給大家看,結果大家一看就怒了,質問她:"這是親生的嗎?
  • 書單|雞娃,也要有好的雞飼料啊(下篇)
    這對於剛剛寫過「雞娃書單」的我來說是不是有點打臉?說實話,娃過去的五年裡,書沒少看,遊戲沒少玩,英語數學課還沒上之前先報了體能和藝術課,周末還去敲個架子鼓,騎騎小馬啥的。雞娃?的確沒有。甚至呢,我心裡還是有點想站在「雞」的對立面的。正因為我太清楚學習必然是苦的、枯燥的,才希望啟蒙路上能輕鬆愉快些啊。
  • 「反碎鈔式」雞娃了解一下!
    最逗的是,看了大家做的報告,老師表示:「太好了,我以後知道錢要存哪個銀行了。」3)科學思維科學思維不是從事科學、或者說理科生才需要的東西,它是每個娃都需要的基本素質,因為它會讓孩子有持續獲得知識的能力。
  • #媽媽帶娃vs奶奶帶娃#—袖套篇
    #媽媽帶娃vs奶奶帶娃#的話題無論什麼時候拿出來討論,都是槽點滿滿。奶奶帶娃,這不只是娃的福利,更加是大人的福利好伐?
  • 海澱媽媽雞娃全靠逼迫?這誤會大了
    在雞娃圈,大家最羨慕的就是耐雞娃和自雞娃了。 耐雞娃指孩子願意配合父母的安排,能承受較大的學習強度。 自雞娃指孩子有較強的內驅力和自學能力,不用父母費很大勁督促強推。
  • 熊貓將熊貓寶寶推到溝裡,突然想起娃是親生的,神反轉太可愛了
    熊貓將熊貓寶寶推到溝裡,突然想起娃是親生的,神反轉太可愛了熊貓是我們國家最為珍貴的一種動物。大家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動物園裡的大熊貓一直給人一種憨態可掬的樣子。然而熊貓的性情到底如何,恐怕只有熊貓的奶爸奶媽們最了解。
  • 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卻只有「雞娃」一條路?
    雞娃不是娃多厲害,而是一個動詞,說的是父母家長的打雞血的行為。其實,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我也經常在佛系和雞娃間之間徘徊。不曾想,看了這個定義才發覺,原來自己還不夠格。人家明明白白說的是「中產」。(戳心窩子)前兩日,閨蜜群裡發了張廈門二年級小學生升奧數班的題目。標準答案用的版本是一位剛上二年級的孩子,錯了3題,得70分。
  • 雞娃保房價,你怎麼看?
    有家長表示:「保衛學區房的價格,還是要雞娃!」所以,一批小區業主使出奇招!設雞娃獎學金,分工組團雞娃等...有網友表示:「靠自身努力帶動房價增長,很正能量,我們小區也準備效仿。」何為雞娃呢?就是家長給孩子打雞血。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 英語「渣」家長,還能不能愉快地雞娃?
    (具體請見《我家兩娃不同的「雞」英語路線,方法和工具都在這裡了》)除了在態度——重視程度上超過學霸家長,在大家最關心的技術層面,其實英語「渣」家長也能有效並愉快地雞娃。英語不好的家長,在雞娃英文的具體技術層面,最擔心的問題,一般會集中在4個問題上,接下來我就一個個為你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