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雞娃的爸爸,被雞娃的媽媽氣哭了?

2020-11-11 柚媽書影世界

當內捲成為必然,雞娃成了大勢所趨的事;但即使如此,雞娃的聲浪下,仍然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這些聲音如果只是在不同家庭間還好,畢竟關起門來都是自己的事;但有些是家庭內部觀念產生了分歧,比如妻子主張雞娃,丈夫主張佛系,這樣的結果,估計就悲劇了。

最近就有一條衝上熱搜的新聞。因為妻子太焦慮孩子的教育,一口氣給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一家人忙到沒時間吃飯;丈夫想晚上看電視,妻子讓他出去看;於是他抱著電視到馬路上看,還當眾崩潰痛哭。

一時間,同情這位爸爸的不少,認為雞娃真是件破壞家庭和睦的事。

也有網友犀利吐槽說:「媽媽願意管,你還來添亂,十年後你一定會感謝妻子……」

01媽媽太焦慮,是因為管得太多。

說起報班和雞娃,媽媽們似乎都是飛奔在一線,忙的熱火朝天;而爸爸們基本持反對的聲音,持觀望的態度。之前有篇很火的文章《報班問老公,一問全劇終》,也是戳中了這個現實。

為啥多半爸爸都反對雞娃,反對報班呢?

是爸爸更慈愛,媽媽更心狠?

我想大概率是爸爸參與教育太少了,體驗不到焦慮感。

大部分的家庭,媽媽們都是家長群、興趣班裡活躍的人群,對於大環境裡的教育情況了解的比較多,知道的多了,當然就會更焦慮了。

假設娃成績掉隊,第一個需要去品嘗現實苦果的,大概率都是媽媽;所以媽媽才有了防患未然之心,報班、輔導作業,儘量多幫孩子努把力。

02爸爸不焦慮,是因為管得太少。

相反地,很多爸爸都活在「兩耳不聞育兒事」的世界裡,他們很少看育兒文章,多數時間沉浸在時事新聞、歷史故事、科技產品、以及各種遊戲中。

就像這個新聞裡的爸爸,還因為看不上電視委屈地哭;我想說,他真是擁有一種「沒心沒肺」的幸福啊!

因為沒有進入育兒的賽道裡,自然無法體會「劇場效應」下媽媽們的焦慮感。

所以,才能這麼坦然地指責媽媽們,順便扯下媽媽們的後腿。

再說看電視這件事吧,我們家生娃之後電視機就變成了擺設,不為別的,就是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我們也沒人想看電視了。

如果這個爸爸曾經帶著娃去醫院眼科,看著醫院那些五六歲就已經被宣告近視的孩子,父母臉上焦灼、崩潰、懊惱的表情,我想他應該沒心思看電視了吧!

03爸爸多參與,媽媽少焦慮。

話說回來,這個新聞裡的丈夫如果想緩解妻子的焦慮也很簡單啊,就主動去幫妻子分擔一下教育重擔;當他參與孩子的教育越多,妻子的焦慮程度自然就會減輕了。

不可否認,雞娃這件事,確實有副作用;但在如今內卷的大環境下,適當地雞娃,對孩子的未來來說,就是增添一份籌碼,多了一份選擇權。

作為爸爸,在雞娃這件事上,如果理念不同,不願「雞」;那麼,他也可以認真思考一下,對孩子的未來,他有沒有其他規劃,可以幫孩子更好地「託底」。

比如好好地「自雞」,多攢點錢,買個一兩套房,萬一孩子在高考的賽道上跑輸了,他還可以幫孩子在其他賽道上加點油;又或者取消一些興趣班後,自己頂上,多陪孩子運動、學習、體驗生活,讓孩子的業餘時間更充實。

當代父母就是這麼累,與其抱怨,不如靜下心來想想,有哪些務實的舉動,可以緩解妻子的焦慮、減輕娃的負擔;怎樣找到一家人都共贏的方式,協調當下的生活狀態;所有的這些,都不是靠大街上找人哭鼻子就能實現的。

我是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

專注育兒相關的書評、影評、熱點事件分析;擅長兒童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歡迎關注@柚媽書影世界,一起學習和成長!

相關焦點

  • 厭倦了「碎鈔式」雞娃?「反碎鈔式」雞娃了解一下!
    比方說:1)數學思維上面這位雞血的爸爸,雙十一都被他用來雞娃。為了培養女兒的數學思維,雙十一給了女兒8000元的預算,讓她做一份雙十一購物清單。(畢竟牽扯到真金白銀的實際利益,娃也不傻呀,不上心萬一賠了壓歲錢怎麼整。)有的娃,是專門給餘額寶、黃金定投做了數據表;還有的娃專門調查國債,做了詳細國債數據分析,儼然一個國債專家。哪怕單純了解銀行利率,娃也是將各家銀行的活期、三個月、半年、一年、二年等不同存款期限利率統統查了個遍,並製成圖表進行對比,一目了然。
  • 雞娃被氣到火冒三丈!這些課外班是我們家兩倍的娃,媽媽們都是如何安排時間的?
    我是一個感覺時間永遠不夠用的人,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有同感?尤其是在雞娃這件事上。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正是通過杭州媽媽,我知道了「雞娃」。她們總結出了種種雞娃大法,比如,如何在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的情況下做選擇,如何在自己英語不行的情況下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英語環境,如何讓雞娃變得更好玩,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閱讀、寫作、數學思維、英語路線、時間管理等等。
  • 【牛爸來稿】 物理博士爸爸的私家雞娃方法 你一學就會! 好好雞娃不說 還能躺著賺錢呢
    我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雞娃動力學。為什麼?因為雞娃熱力學無法研究。也就是說,一個孩子能不能雞的出來,很難事先知道答案。龐大的雞娃家長群體,研究的都是雞娃動力學,也就是如何去雞娃。每個化學反應的過程都不一樣:有的需要加催化劑,加速反應進程;有的需要減慢反應進程,獲取中間產物。
  • 「雞娃」全球化時代 美式「雞娃」VS中式「雞娃」有哪些不同?
    這麼多年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不能浪費,而且學得那麼好,不可以這麼任性地說不學就不學了。  上述兩個問題,選項A是美式「雞娃」,選項B是中式「雞娃」,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激勵方式,即「內驅力培養」和「外力推動」,這也是「美式」雞娃和「中式」雞娃最本質的不同之處。
  • 老母們醒醒吧,你的能力不配雞娃
    你的能力不配雞娃1.排在我後面的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帶著2歲左右的孩子看病。這位媽媽長時間拿著手機對微信語音說話,好像是跟人談工作的事。她兒子一邊哭一邊搶手機。她面露兇光地罵孩子:「一天到晚只知道哭,我專門請了一天假陪你,你還哭什麼哭!」
  • 雞娃老母親消費圖鑑:你沒有見識過的雞娃世界
    你雞娃,我雞娃,如今有誰不雞娃?那那個人大概率焦慮的不得了。 雞娃要靠什麼雞?錢啊。不管是不是中產,面對娃,只要一開始雞那就分分鐘挖出了整個家庭的金錢潛力,不花不知道一花嚇一跳,原來雞娃老母親人人中產。
  • 有一種教育方式叫做「雞娃式教育」,網友:不雞娃孩子沒未來?
    「雞娃」式教育,是家長和孩子的集體焦慮  雞娃式教育真的有用嗎?    可時間一長,劉女士就發現自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升反降,而且在學習的專注力也沒有那麼集中了。  這讓劉女士很疑惑:「雞娃」式教育到底能不能負擔孩子的未來?  有網友表示:「雞娃」式教育到底能不能負擔孩子的未來不知道,但是不雞娃的孩子肯定沒有未來。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 為啥多數家長都愛選擇「雞娃」?與其「雞孩子」不如「雞自己」
    比如說今年就有一些熱門詞彙,有個詞彙叫做「雞娃」,有些人聽到這個詞語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滿臉疑惑,但是聽完解釋之後,大家可能都會發現自己原來也是「雞娃」的影響者。說到這裡,估計大家對於雞娃這個詞彙應該也是有了各自的理解,而說到雞娃的時候,有部分人應該也會發現,其實自己就是屬於雞娃的影響者。
  • 雞娃是個偽命題?
    我和部分家長探討過這個問題,在成都各類育兒群裡,比起聊雞娃,成都家長更喜歡聊學區房和學校好壞。說到底,雞娃這個網絡語,還是源自北上廣的雞血家長,其典型代表是「海澱媽媽」。那些在教育高地踐行了很多年的育兒路線,經過自媒體的興起和傳播,慢慢的被其他區域的家長所熟知和踐行。
  • 從小雞娃雞到大 千軍萬馬都不怕
    我和娃爸總體上不算是雞娃的狂熱體,但是也在積極創造一些條件讓娃能夠好好愛上學習。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我在家辦公,所以時間很充裕,基本上每天可以按照計劃來進行學習,學習結束再出去玩,真正做到了學習、玩耍兩不誤。年末,得貴人相助,我們置換了海澱房,成昌平準家長變成了海澱家長。我深深預感這種身份的轉變會讓我在雞娃的路上「一去不返」。
  • 「雞娃」雞出個啥未來
    我們討論雞娃,根本上是尋求一種焦慮共鳴。1教育「軍備競賽」「我不想雞娃,但周圍親戚朋友都在雞娃,我不雞,孩子以後會不會怪我?」「國外純玩兒的森林課是好,但首先你得有一片森林……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層次的雞娃?」
  • 媽媽讓爸爸帶孩子,回來之後,差點被眼前的場景氣炸,爸爸卻在笑
    現在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媽媽們在照顧的,因為隔輩教養的種種弊端,長輩帶孩子的情況比以前少了不少,都是媽媽們親自在照顧自己的寶寶。就算是親生爸爸,媽媽們也不放心,畢竟有些時候爸爸帶娃實在是不靠譜,爸爸簡直比孩子還難帶。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親力親為的照顧才能放心。最近有一個不靠譜的爸爸就火了,差點把媽媽氣炸,爸爸到底做了什麼事情才讓媽媽這麼生氣?
  • 新潮育兒鄙視鏈:雞娃,牛娃,普娃?網友:雞娃已成流行病
    真的是沒有想到,養娃的道路上面也有鄙視鏈。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是孩子家長之間的競爭。最近就有一個新潮育兒鄙視鏈的出現,雞娃,渣娃,普娃,牛蛙,素雞,這種新的育兒鄙視鏈已經開始慢慢滲入到家長圈了,快到看看自己家的娃娃屬於哪種吧?
  • 雞娃家長們問我:大陸和賊叉這兩位雞娃領袖該相信哪位?
    三,雞娃家長們也蒙圈了:之前不是真假博士高下立判嗎?現在大陸不提倡背平方表好像又比賊叉技高一籌?那又該相信哪位呢?現在兩個回合下來,兩位雞娃領袖各贏一回已經平分秋色了。有的雞娃家長選擇相信大陸,有的雞娃家長選擇相信賊叉,好端端的雞娃家長圈就被活生生撕裂了!如果要問我該相信誰的話,我可要好好點評一下了。
  • 多少雞娃的父母,是因為「逼孩子總比逼自己容易」
    大家好,我是黃豆媽,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呀~關於雞娃的相關話題,在媽媽群裡永遠佔據top1,我個人的觀點是認為雞娃一定要,但比起孩子讀過多少本書,做過多少習題,怎樣讓孩子更有興趣地去學,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才是目的。那種強壓式填鴨式的雞娃,還不如不雞,快樂雞娃才是王道。
  • 一直說「佛系」雞娃,我是怎麼保持佛繫心態的?
    大家都不希望輸在起跑線上,越攀比就越焦慮。焦慮的不只是學習,還有錢,以及時間。無數個哄睡的夜晚,我抱著開心,一邊念三字經,一邊思考著,如何讓開心不要討厭學習?能不能能快樂地學習?將來爸爸的肩膀是否能夠支撐你的夢想?不知道你是否有一種焦慮,不是我娃不夠好,而是別人家娃太優秀,最扎心的是,人家還不用操心。
  • 喝雞血長大的「雞娃」,最終長成了什麼樣子?
    我抽抽噎噎地改正,有時太害怕,哭得激烈一點,他還會嘲諷我:還哭,你這做錯題還委屈了?小學五六年級時,每天放學回去,他和媽媽就盯著我做作業,搬個小桌子放在床上。@匿名為了防止幹擾我讀書,兩歲家裡就扔了電視機;小學家長每天晚上陪讀,每次想偷懶媽媽都會強調:「家裡沒有閒人,不幹活就出去。」初高中開始學會自己 push 自己,家長也沒有必要雞。如今 top2 就讀。總體來說雞娃效果是正面的,養成了努力不輕易放棄的習慣,但也容易焦慮,對自己要求過於苛刻,不會放鬆。
  • 中國雞娃界兩大神秘群體:多才的海澱媽媽,和多財的順義媽媽
    最近有篇帖子火了,《海澱家長對不起,只有這樣的媽媽才真的「不配有夢想」》——居然有人敢公然叫板大名鼎鼎的海澱家長?(因為海澱家長寫過一篇雞血文:海澱家長「不配有夢想」。) 打開一看明白了,這文章原來說的是順義媽媽。 話說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這些年明爭暗鬥,一直就沒消停過啊!
  • 雞娃至上的家長,怎麼就把孩子養「自卑」了?
    大家好,我是黃豆媽,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呀~關於雞娃的相關話題,在媽媽群裡永遠佔據top1,我個人的觀點是認為雞娃一定要,但比起孩子讀過多少本書,做過多少習題,怎樣讓孩子更有興趣地去學,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才是目的。那種強壓式填鴨式的雞娃,還不如不雞,快樂雞娃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