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家長們問我:大陸和賊叉這兩位雞娃領袖該相信哪位?

2021-02-17 職業數學家在民間

敬請掃描👇關注我們的視頻號

視頻號將發布短小精悍的精品數學視頻,希望能點燃你的數學火花!

相關閱讀:「背100以內數的平方表能提分」——我從未見過如此荒唐搞笑的數學教育觀點!

一,

事情要從兩個月前說起,那個時候,浙大數學博士,雞娃領袖賊叉,就是前天被我狠批的那位,向另一個雞娃女領袖,就是數學教育公眾號《大陸的星辰大海》的女號主大陸老師發難,認為她數學教學水平很差,自己胡亂自創了一堆數學概念,是在忽悠家長。不過單單這個是很難捶倒人家的,自古文人相輕嘛,你說她水平不行,她還說你水平不行呢!

但是,有一點,真被數學博士賊叉實錘了。緊接著,浙大數學博士曬出自己的博士證書,照得大陸老師的博士身份原形畢露!原來大陸老師的博士身份真有問題。這也說明,這位大陸老師,畢竟還是不夠自信,需要個博士身份來撐場。

你看看我的公眾號名稱——《職業數學家在民間》,署名呢?——民間數學家,妥妥的一個民科嘛。有人質疑我的民科身份嗎,需要我出示民科證書嗎?

被賊叉實錘後,大陸老師雖然表示不會理會,但我留意到當時大陸老師已經悄悄的把自己的署名從「大陸博士」改為「大陸」,這也算是認輸了。這第一回合啊,大陸老師算是慘敗了,據說雙方粉絲也互相開火了,當時還有不少大陸粉絲直接叛變投誠到了賊叉那邊去了。

二,

一個多月之後,賊叉又發動了第二回合的進攻,導火索是大陸老師在本月初發布的一篇文章《別再拿練武來比喻數學學習》裡面提到:

說句公道話,大陸這句話其實說得還是挺有道理的,但是裡面提到了「平方表」!大陸可能不知道,背100以內數的平方表,那可是賊叉老師的看家本領和獨門秘籍。這等於是,說七十二絕技只是耍雜技,易筋經其實就是印度愛經時,少林派弟子能受得了嗎?

很快,賊叉就又錘過去了:

那這第二回合,誰輸了了?

其實當時這些打架文章發在群裡是,我瞄了一眼標題,連打開都懶得打開,因為我以為是15或者20以內數的平方表。前幾天經群友提醒後,我才發現原來是100以內平方表!

當時我就震驚不已:這不是教小孩吃s嗎?

後面的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我直接出手了,判賊叉負。所以數學教育問題上的打架,還真需要一個像我這樣的專業權威的民間數學家做裁判,否則吃瓜群眾都不知道第二回合什麼時候開打,什麼時候已經打完了,誰輸誰贏。

這次賊叉不但輸的一塌糊塗,而且差點把博士證書都輸丟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前天文章發布之後,許多讀者也表示震驚不已,不少人認為這絕對不可能是一個數學博士的觀點,甚至還有人抗議我抹黑浙大。我在多個家長群和讀者討論區不停地解釋,賊叉真的是浙大數學博士,貨真價實,如假包換,可是許多人就是不肯相信我。

三,

雞娃家長們也蒙圈了:之前不是真假博士高下立判嗎?現在大陸不提倡背平方表好像又比賊叉技高一籌?

那又該相信哪位呢?

現在兩個回合下來,兩位雞娃領袖各贏一回已經平分秋色了。有的雞娃家長選擇相信大陸,有的雞娃家長選擇相信賊叉,好端端的雞娃家長圈就被活生生撕裂了!

如果要問我該相信誰的話,我可要好好點評一下了。

大陸老師嘛,她的專業是和兒童認知心理學有關的,所以我發現她講兒童數學啟蒙的時候,還是有點道理的,比如她談到小學之前的孩子要積累經驗,而不是學具體知識,這個在大局觀上是沒錯的。但是她介紹的具體數學啟蒙方法,那簡直是五花八門,名堂種類,教育名詞極其繁多,好像搞成了學術實驗研究了,我覺得一般家長學不來,一般幼兒園老師,一般小學數學老師也學不來,我這個民間數學家也學不來,太TM專業了。 

但是一提到小學數學具體的問題上,她就犯了很多低級錯誤,  比如很簡單的計算,非常搞個什麼遞等式

這是純粹沒事找事,在很多小學數學題解法上她都犯了低級錯誤,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這一點她就不如賊叉,賊叉好歹有數學專業背景,做題的本事還是有的。但這也是賊叉不足的地方,他可能是太執著於解題提分,所以對中小學數學教育缺乏大局觀,不懂什麼是重點要點, 胡亂抓,比如因式分解這種對於中小學教育算是比較偏的玩意,他卻認為博大精深,從3次因式分解講到4次5次6次7次因式分解講個沒完沒了。我掐指一算現在會不會已經開始講20次因式分解了?

再比如,賊叉還喜歡大講特講背平方表後如何快速估算二位數三位數四位數五位數六位數平方根,還認為裡面包含的思想極其深刻,這又是典型的不分輕重,鬍子眉毛一把抓。教材和中考裡也只出最簡單的,幾乎都是個位數或十幾開方,往往就是比大小連估算都不要。到了三四五六位數開平方根這種東西純粹就跟歐陽鋒玩蛇,周伯通玩左右手同時寫字畫畫一樣,是屬於個人癖好,你自己私底下玩玩就好了。玩蛇玩得再好又如何?人家雞娃家長帶孩子來你這是想學正經武術的,不是來玩蛇的。

這一點大陸就比他強,雖然具體的數學題目屢屢犯低級錯誤,給人感覺完全不懂數學 ,但是人家關於數學教育的宏觀判斷能力卻還不錯。比如在解讀孫斌勇院士關於數學教育的訪談的時候她就解釋的很到位很精準,會懂得提煉中心思想——「學數學要細要慢」,不像賊叉就知道嚷嚷「孫斌勇說不贊成刷題」。

但是大陸還有個大問題,就是愛自創各種數學教育名詞和說法  ,什麼心智能量,什麼時空統一體,  什麼神經網絡不斷連接點。做過學術的人都知道,真正要創造一兩個得到公認的專業詞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人的一輩子也只能搞一兩個名堂。哪怕你是開宗立派,震古爍今的張三丰,自創太極劍,太極拳,太極操,太極棍,太極球也要幾年十幾年閉關才創作一個。像大陸這樣子隨口就創造,信手拈來,那就是在胡鬧。除了自創教育名詞,她還搗鼓出各種數學教育圖譜,跟宗教神秘圖騰似的, 是要雞娃家長膜拜嗎? 

據說大陸的粉絲群也很神秘,紀律很嚴,不準發連結,死氣沉沉的,其他雞娃領袖的公眾號粉絲群往往都是可以暢所欲言,隨意轉發各種雞娃文章,大家各種雞娃觀點互相交流爭鋒嘛,真金不怕火煉嘛!如果把其他雞娃公眾號比作菜市場的話,大陸公眾號,那些神奇的數學教育名詞和圖騰,還有她的粉絲群,則更像一個神秘zj組織。

相比較之下賊叉就老實多了,安心搞教學,從不隨意創造。

但是賊叉又有個大問題,搞數學教學搞成了語文教學,背誦教學,背一百以內平分表,背「根號1到根號10,2的平方到16次冪,3,4背到8次,5背到6次,7到10背到4次,11,12背到3次。」 

如此痴迷背誦,我特麼都懷疑他的數學是不是語文老師教的。

在這一點上大陸就比他清醒,用她的原話說:「我真找不出有什麼許多大量背誦的東西。」

但是大陸又有個大問題,對於中小學數學教育的批評太張狂了,批評中小學豎式計算訓練,批評幾個通用數學教材,其實很多壓根就是毫無根據的,比如她宣稱「低年級數學教材中80%都是豎式計算」,為此我還特意翻了人教版一二三年紀的數學教材,豎式計算估計連一半都到不了,為什麼沒有做基本調查就胡言亂語呢?這些通用數學教材是集多少數學博士,數學教育博士,數學家,數學教育專家的心血寫成的,難道還不如你一個數學題都做不清楚,博士身份都存疑的人?注意這個存疑的博士還不是數學博士!

相比較之下賊叉也張狂,成天打打殺殺,這兩天還捅了學而思的房瓦,但若是在數學教育上比張狂,賊叉遠沒有大陸這麼張狂。

。。。。。。。。。。

五,

賊叉第一回合把大陸打敗後,還無限感慨:

其實啊,大家都是靠雞娃家長賺錢,沒必要把自己搞得這麼清新脫俗。這公眾號打架,不一定一方要徹底打趴另一方,不一定要趕盡殺絕的嘛。

我覺得做公眾號的,如果只有大陸沒有賊叉固然不好,但是如果只有賊叉沒有大陸也同樣不好。

為什麼呢?

因為,根據我上面的點評,他們兩個公眾號優勢缺點都非常突出,而且恰巧的是,一方的優勢幾乎完全可以互補另一方的缺點。

六,

所以我有一個非常友好的建議,建議兩家公眾號合成一家,連為一體,並為一個新公眾號。這樣優勢全有了,缺點自動消失了。新公眾號的博士證書由賊叉負責提供,這樣大家就不必糾結大陸老師的博士身份問題了。大陸老師提出的「不要背平方表」也可以糾正賊叉公眾號最大短板。賊叉也可以指導大陸做小學數學題,大陸還可以在數學教育宏觀思想上為賊叉指明方向。。。

還有, 雙方粉絲也不用打了——

「大水衝了龍王廟,誤會,誤會,都是自家粉絲嘛!」

雞娃家長也不再蒙圈茫然了,直接關注就好了,如此方可穩定雞娃陣營,避免被撕裂。最後,以兩家的實力和影響力,聯合之後一個負責數學啟蒙教育,一個負責中小學數學教育,至少在雞娃數學方面,完全可以傲視雞娃群雄,什麼帝都的小五媽,海澱那些胖爸爸,果爸,花生媽,黃莊肥腸媽,甚至連遠在美國的憨爸,統統都不在話下。

所以,我呼籲兩位雞娃領袖,以大局為重,以雞娃大業為重,冰釋前嫌,握手言和,聯成一個新的公眾號,攜手開創雞娃事業的大好局面,新公號名字我都替他(她)們想好了,就叫

無敵數學雞娃!


七,

其實以上這些都只是我個人一廂情願的美好建議,接不接受還要由兩位雞娃領袖自己決定,好好考慮一下吧。最後給賊叉的新書《不焦慮的數學》做個廣告,

這本書幾乎就是賊叉公眾號文章大全集,專治雞娃家長的各種數學焦慮症,平方表,背平方速算兩位數乘法,背平方速開根號等獨門秘籍裡面統統都有!

另外,據說大陸老師的新書也快出版了,大家翹首以待吧!

我們已經開通了同名微信視頻號:職業數學家在民間,敬請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九九乘法表究竟是該記住還是背住?——評大陸賊叉第三回合打鬥
    相關閱讀:評浙大數學博士賊叉對大陸老師的新年首錘一,看過我的文章《雞娃家長們問我:大陸和賊叉這兩位雞娃領袖該相信哪位?》的讀者都知道,在數學雞娃圈有一對冤家,分別是浙大數學博士賊叉和大陸老師,他們之前打鬥過兩個回合,第一回合真假博士,大陸老師大敗,第二回合背平方表賊叉大敗。
  • 賊叉老師眼中的4個兒童數學教育真相
    雞娃路上,更是如此嘛。賊叉老師,數學博士,教學經驗相當滴豐富。教授級的專業大牛,願意深耕K12數學,憑良心說,真的不多。一把閃亮的牛刀,拿來殺雞,還殺的天下無敵手。想想看,多麼難得啊!賊叉老師講數學,也是很特立獨行噠。跟軟綿綿繞彎子的機構顧問完全不一樣,簡單,直接,常識,實操,一語中的。
  • 不雞娃的爸爸,被雞娃的媽媽氣哭了?
    當內捲成為必然,雞娃成了大勢所趨的事;但即使如此,雞娃的聲浪下,仍然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這些聲音如果只是在不同家庭間還好,畢竟關起門來都是自己的事;但有些是家庭內部觀念產生了分歧,比如妻子主張雞娃,丈夫主張佛系,這樣的結果,估計就悲劇了。最近就有一條衝上熱搜的新聞。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的家長們。在查看雞娃的相關資料時,一場焦灼的教育競賽和圍繞著它的龐大焦慮中產在我眼前浮現。只要是家長,肯定感興趣。於是乎,「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在這種潮流下,選拔標準水漲船高,優秀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針對高中生劍橋英語5級考試已是某些初中升學標配,奧數的區分度不夠了,得從小學編程,簡單如python是基本的,難點的,學學C++。
  • 雞娃老母親消費圖鑑:你沒有見識過的雞娃世界
    你雞娃,我雞娃,如今有誰不雞娃?那那個人大概率焦慮的不得了。 雞娃要靠什麼雞?錢啊。不管是不是中產,面對娃,只要一開始雞那就分分鐘挖出了整個家庭的金錢潛力,不花不知道一花嚇一跳,原來雞娃老母親人人中產。
  • 焦慮的家長在培養「雞娃」,太拼的背後需要資源,也需要全職媽媽
    雞娃不僅需要被家長帶著參加各種課程培訓,而且還會被帶著到處旅遊,從小長見識。這就催生了一批網絡熱詞:雞娃、青蛙、牛蛙、素雞……到底什麼意思呢?你明白嗎?1、【雞娃】:這是最火的網絡詞,顧名思義家長給孩子打雞血,為了讓孩子不輸其他孩子,能夠有個更好的未來,從小就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 雙職工家長如何保證白天雞娃時間?說說我的心裡話
    而我不禁對一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在職家長是否就無法雞娃,或者雞不好娃呢?一、沒人會特別容易的現實世界在職家長們的忙碌狀態,我了解。我在生二寶後,便全職了。但全職前的快十年,我就是一枚兢兢業業的外企打工狗。見客戶、做方案、處理突發事件、溝通落實、開會.....每天晚上都是快8點到家。
  • 為啥多數家長都愛選擇「雞娃」?與其「雞孩子」不如「雞自己」
    這些家長往往喜歡給自己的孩子灌輸「毒雞湯」,要求孩子每天都一定要在不斷的奮鬥當中前進。對於孩子偶爾的偷懶表現,家長會異常的憤怒。說到這裡,估計大家對於雞娃這個詞彙應該也是有了各自的理解,而說到雞娃的時候,有部分人應該也會發現,其實自己就是屬於雞娃的影響者。
  • 「雞娃」全球化時代 美式「雞娃」VS中式「雞娃」有哪些不同?
    這麼多年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不能浪費,而且學得那麼好,不可以這麼任性地說不學就不學了。  上述兩個問題,選項A是美式「雞娃」,選項B是中式「雞娃」,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激勵方式,即「內驅力培養」和「外力推動」,這也是「美式」雞娃和「中式」雞娃最本質的不同之處。
  • 海澱不缺雞血家長,雞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有些新來的朋友會問我「雞娃」是什麼意思,還有一些人會對這個詞產生不可描述的聯想,看來的確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雞血家長和雞娃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我們自認為習以為常的詞彙和共識,其實出圈以後,認知度是很低的,我覺得有必要囉嗦一下。雞娃:詞語來自 「打雞血」, 言下之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停的讓孩子去學習,去拼搏。
  • 雞娃的中年人,要學會放過自己
    她說她最愛看這方面的電影小說。最近兩年喜歡的是美劇《西部世界》,以及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她還看了各種日本經典推理和驚悚小說,比如松本清張、東野圭吾的代表作。這孩子每提到一個文化產品,我就扭頭問旁邊的朋友:「你看過她說的這個嗎?」那娃一臉鄙夷:「嘿,她哪會看,她哪有時間陪我聊這些。」
  • 「雞娃」雞出個啥未來
    我們討論雞娃,根本上是尋求一種焦慮共鳴。1教育「軍備競賽」「我不想雞娃,但周圍親戚朋友都在雞娃,我不雞,孩子以後會不會怪我?」「國外純玩兒的森林課是好,但首先你得有一片森林……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層次的雞娃?」
  • 厭倦了「碎鈔式」雞娃?「反碎鈔式」雞娃了解一下!
    我Bing經常說,咱們做事要結果導向,你報那麼多,結果娃一個都不精,最後錢白花了,娃的興趣還會被透支,得不償失。之前我Bing已經建議過很多次:6-8歲前廣撒網多嘗試,鎖定娃的興趣點和長項,同時培養好學習興趣和端正學習習慣(不一定是報班,玩具、書、網課都可以,這一點我們的家長都已經做得很好了。)
  • 雞娃至上的家長,怎麼就把孩子養「自卑」了?
    大家好,我是黃豆媽,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呀~關於雞娃的相關話題,在媽媽群裡永遠佔據top1,我個人的觀點是認為雞娃一定要,但比起孩子讀過多少本書,做過多少習題,怎樣讓孩子更有興趣地去學,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才是目的。那種強壓式填鴨式的雞娃,還不如不雞,快樂雞娃才是王道。
  • 在雞娃界混了三個月後,我發現了這11個教育真相……
    在雞娃界,我是一個新選手。身邊很多人都驚異我的變化:「咋好好的,開始雞娃了?我以前並不雞娃,但也不佛,我是沒時間管。加上孩子還小,上個興趣班也沒覺得需要家長幹嘛。今年疫情假期開始,我和孩子都在家,一休八個月,總不能在家天天閒著。我思來想去,抄起孩子們興趣班上過的課,學過的書,越看越搓火啊!
  • 海澱媽媽雞娃全靠逼迫?這誤會大了
    有句話這樣說:這年頭,缺的不是雞飼料,缺的是餵雞的人,耐雞的娃和雞娃時間。 的確,有極少數報恩娃自帶耐雞和自雞屬性,家長很省心。不過,這種好事可遇不可求,喝冰紅茶都中不了「再來一瓶」的人(我說的是我自己,捂臉),梁靜茹也不可能給ta勇氣去相信自己能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
  • 有一種教育方式叫做「雞娃式教育」,網友:不雞娃孩子沒未來?
    什麼是「雞娃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家長們像是給孩子打了雞血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虎媽」「狼爸」們拼了命地給孩子報興趣班,補習班,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的一種教育方式。  「雞娃」式教育,是家長和孩子的集體焦慮  雞娃式教育真的有用嗎?
  • 全民雞娃戰, 中國家長到底有多焦慮
    「雞了這麼多年,我家的小青蛙總算長成人工牛了,還是英奧混血的。不過還是比不上同班的天牛,不用老母親操心就能自雞,五歲考K六歲考P,原版娃就是不一樣。」這段充斥著雞、牛、蛙的對話,不是農場日記,而是一位海澱媽媽的「凡爾賽」發言。雞娃,是這群中產階級家長新興的教育方式。超前培養、突出特長、擠進名校,是雞娃的實現路徑。
  • 談談「雞娃」現象的形成,有學子的家長需要了解
    雞娃,網絡名詞,就是給孩子打雞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這種行為就叫做「雞娃」。近幾年在北上廣深家長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種培訓打雞血。
  • 「雞娃」別走彎路!人家的娃成為學霸,因為做了這件事
    甚至口口聲聲發誓,如果自己將來生了娃,一定堅持放養,讓孩子自由成長。 結果生娃後,每天騎著小電動繞著圈圈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颳風下雨阻擋不了她們的步伐。她們以培養學霸為目標,全年無休,偶爾喊累,仍然樂此不疲心中充滿希望。到底要不要「雞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