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被氣到火冒三丈!這些課外班是我們家兩倍的娃,媽媽們都是如何安排時間的?

2021-02-20 力優媽媽圈

 

我是一個感覺時間永遠不夠用的人,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有同感?尤其是在雞娃這件事上。平時我們都是拜託家裡老人幫忙接娃,自己下了班回到家起碼也要6點了。我家娃的日常是這樣:除了要完成每天學校的作業,還有一些鋼琴、體育的附加任務,再加上總還要做點課外學科類提升題吧,還有每天需要預留的閱讀時間.
孩子如果自己磨蹭一點,我回家又晚,那吃完晚飯就是用「百米衝刺」的速度卯足勁,都會搞到身心俱疲也幹不了多少事兒。前兩天晚上9點多,我們團隊小夥伴在群裡艾特我修改稿子,我正因為妹妹磨磨蹭蹭沒有按照既定時間完成任務而一肚子氣👇我身邊很多媽媽也有同感,當媽之後的狀態真的是各種時間永遠都不夠用。但是,我朋友中也有一些特別有方法、會安排的能幹媽媽,把生活過成了別人羨慕的樣子,也成功把娃雞成了「別人家孩子」。她們往往都是眼光非常準,效率特別高、善於安排時間,見縫插針、勞逸結合,能把孩子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學習成效也非常顯著。比如好友S媽,就是個讓我特別佩服的媽媽。一天之內,她家娃能完成的作業、培訓內容比其他孩子都要多很多。娃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藝術類成果也非常傲人。鋼琴多次得到國內外大獎,舞蹈都練到可以側手翻了,畫畫也造詣深厚,每一幅都超級拿得出手。

 再來看看H媽,她是個雷厲風行的職場精英。她雞娃效率超高,一個雙休日,兒子的校內作業樣樣不落下,課外興趣班、輔導班是別人的兩倍。畫畫、音樂考級,體育比賽場場少不了他的身影,但樣樣都學出了很好的成效。去年年底,我曾跟大家扒過一波「少年頂流!」,那個罕見地集演技、才華、情商、素養於一身的大明星易烊千璽,讓我的好友們不禁感嘆「生兒當如四字弟弟」。酷酷的學霸眼神,鋼琴、吉他、葫蘆絲、書法、舞蹈、唱歌……樣樣精通,似乎沒有他不會的。↑周二、周三、周四,母子倆要坐2個小時的公交車,再換乘3次地鐵去舞蹈室上課。周六周日的時間被各種興趣班沾滿,學了很多才藝,魔術、變臉、書法、葫蘆絲、中國舞、民族舞、拉丁舞、街舞。


我一直很驚嘆他媽媽超強的時間管理能力,如此無縫對接的課程安排,她是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媽媽,才有了如此優秀的四字弟弟。那我身邊這些能幹的媽媽們,到底有什麼「時間管理秘籍」?我也特別採訪了她們,她們的經驗和心得,希望對大家有點啟發。S媽的「時間安排法則」就是:語數英自雞為主,音體美外包培訓班,多利用上門私教節約時間。在同樣的時間裡,兩娃的美體音課外課程非常豐富,孩子也學得很快樂。S家老大一周三次舞蹈課,每周都有鋼琴課、繪畫課、英語課、足球課、羽毛球課、國學課.老二的課程也沒少。兩個孩子因為年齡都不大,目前學科類提升以S媽自雞為主。

看別人家姑娘,學個跳舞都能會側手翻,我們家妹妹連個站下腰都困難↑ 

有一小時戶外足球運動課的時間。因為是私教上門,所以不用接送,相對很節約時間。一個教練來一次,兩個娃的戶外運動都可以完成了。孩子們的英語課用的也是在家私教的模式,大大節省了路上接送的時間。 接著老大回房彈一小時鋼琴,老二就做點口算類的練習題。吃完晚飯、洗完澡後,老大就安安心心用2小時的時間完成所有學校作業,這中間的時間媽媽剛好騰出空陪老二寓教於樂。九點後老二睡了,媽媽的一些剩餘時間,就用來自雞老大一些學科類提高內容,每天量都不大,但是日積月累,貴在堅持,感覺效果還是不錯的。 小學低年段,語數等學科類我還是選擇以「自雞」為主,培訓的點放在美音體。學科類提升培訓,我會集中安排在暑假、寒假等時間較充裕的日子,這也幫助了我們最大程度地節約了時間。我沒有選擇參加學校課後社團,因為一個老師管一群娃,效率很低,我會儘可能的選擇私教和小課,是想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內容。我認為,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比如每天我都會讓娃先看一下今天的作業量,自己評估好「數學大概要多少時間」?「語文大概要多少時間」?把這些作業量分塊分好。然後看看孩子今天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沒有自主完成之前的計劃。完成了,除了表揚和鼓勵,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安排時間。H媽的時間管理秘籍:儘量緊湊的排課,不放過碎片時間。她家兒子的周末真得是學科輔導班、興趣班一個都不少。職場媽媽下班後,已經累得夠嗆,再加兒子學校放學比較晚,所以平時沒有給孩子安排課外班,下課直接回家,先給孩子運動一下,接著就回家完成校內、校外作業,再加閱讀時間。真正的雞娃戰役從周五下午開始:3點接出學校,數學語文連上,一個下午加晚上,送一次完成所有重點學科的校外拓展。H媽會選擇和兒子的同學一起搭班,孩子們一起上,幾個家長輪流接送,還能互相照應,省時省力。至於雙休日,H媽還是給娃安排了很多運動和興趣方面的培訓班。周六上午架子鼓,下午籃球,晚上英語,一整天下來,兒子雖然忙碌但勞逸結合,也很快樂。上課的地方離自然博物館比較近,還能很寬裕的逛一圈戶外。周日上午H媽又安排了另一個數學課,下午編程課,晚上休整,準備新的一周學習生活。

 我習慣提前規劃,把事情分成幾個層級,排課也是,會優先將輔導班的時間確定,而興趣班的排課往往比較自由。

最近我已經把兒子寒假的課程安排得妥妥帖了,早打算方便按需調換時間。

儘量把課集中安排,比如寒假裡,我會排半天時間給兒子安排兩個學科輔導班,下午的時間就可以做作業消化上課的內容。

 我對兒子作業效率的要求一直很高,目前在小學中高段,以兒子的速度還是可以輕鬆應付的。我覺得快速、準確的完成校內作業,是孩子進行校外拓展的前提。

 

所以,周末我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完成作業,比如架子鼓結束,離下午的課,中間會有4小時的空隙,附近的咖啡館、書店,作業做起來,一般情況下,除了作文以外,其他功課都能完成。

至於語文英語的背誦和磨耳朵時間,都被安排在了路上。而閱讀時間就安排在了睡覺前,周末會比平時稍晚些睡。

 

這樣的周末安排陪伴了兒子好幾年,規律的生活成了一種習慣,我和他都不覺得課很多或者來不及。當然隨著課內學業的加重,接下來,我們也會繼續做減法。任何安排方式都要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因地制宜」。

D媽的時間管理寶典:大膽取捨,藉助外力。她家兩娃差5歲,老大小學中段,小的剛上幼兒園,最讓我佩服的是,D媽全力雞老大的同時,老二也已經開始英語、思維、跳舞課。生完二胎以後,D媽覺得時間真得不夠用了,孩子的教育不願意將就,職場狀態不能受影響,所以工作之外的時間,她進行了這樣的取捨~

D媽習慣按「四象法」給兩娃的事情做分來,然後安排時間。↑

主抓老大,小學低年段習慣很重要,光靠學校抽鞭子是不行的,所以D媽的大部分時間都安排給了老大。不做無效陪伴,老大做作業的時候,D媽從不盯著,也不打擾,但會坐在邊上忙自己的工作。校內的功課不檢查,是否漏做以及作業的質量,讓孩子自己負責。但每周的錯題整理,她都親自經手,對待孩子的錯誤知識點,很是認真。自己做一遍,然後整理完列印兩份,一份周末做,另二份留到月末做。做完校內作業,是跳繩和運動的時間,一般都會由爸爸來陪,這段時間D媽會看釘釘,寫家校聯繫本,整理了解學校的學習狀況。不缺席孩子每次展示自己的高光時刻,D媽覺得這是必須「取」的時間。↑
老二今年剛幼兒園小班,與老大那時候全身心的陪伴不同,老二在讀幼兒園前,主要交給了爸爸,好的盟友在育兒的路上,是不可少的。老大每天的作業時間,老二在樓下拍皮球,玩平衡車,騎自行車,各種玩樂,大運動細胞絕對完勝。從今年9月開始,D媽就讓老二步入了正軌,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雞娃,就交給專業的機構,但挑選、試聽、比較、陪讀,還是全部親歷親為。無需陪讀的英語課,放在了周三、四晚上,由隊友負責接送,D媽專心陪老大。需要親子共上的思維課,放在了周五晚上,正好周五老大有興趣班,分工合作,隊友負責老大接送,D媽陪老二上課。

 我會把有限的時間放在關鍵的事情上,比如孩子的錯題整理、親子課的陪伴。二胎家庭,除非全職媽媽,否則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該放手的時候,不心軟,校內的功課和事務都交予老大自己完成。

 

但對幼兒園小班的老二,就算藉助了外力,還是需要老母親更多的參與,工作日主雞老大,周末利用老大培訓班的時間,給老二鞏固所學,陪伴玩耍。

生活總有很多的出其不意,終究是無法面面俱到的,只能邊看邊學,實踐中摸索經驗。但有方法、有規劃、高效地管理時間後,就不至於手忙腳亂、氣喘籲籲之下,孩子還是一無所學。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大家有一點啟發,在和孩子「拼盡全力」的路上,能用些巧力,讓生活過得更遊刃有餘!如果你也是時間管理高手,記得給我們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好辦法哈。

相關閱讀導航:

關注公眾號後,回復「探校」關鍵詞,查看力優媽媽探校攻略。

回復「博物館」,查看各大博物館場館攻略。

回復「成語故事」,聽力優媽媽講成語。

回復「升學」,聽獨家政策分析和解讀乾貨。

回復「育兒」,查看幼小銜接、認字、英語啟蒙等心得。

回復「繪本」,查看繪本選擇、推薦、閱讀方法。

回復「親子遊」,查看親子遊各大推薦。

回復「遊樂場」,查看我的各大遊樂場推薦。

回復「遊輪」,查看我的各大遊輪乘坐體驗。

回復「辣媽」,做個美美美的辣媽。

我是力優,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杭城知名主持人,資深新聞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地面電視頻道金牌主持人。

關注我,與你共享一流的本地教育、醫療資源,了解權威育兒資訊,組織豐富親子活動,搭建專業賽事報名渠道,省心組團採購好物。

相關焦點

  • 不雞娃的爸爸,被雞娃的媽媽氣哭了?
    當內捲成為必然,雞娃成了大勢所趨的事;但即使如此,雞娃的聲浪下,仍然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這些聲音如果只是在不同家庭間還好,畢竟關起門來都是自己的事;但有些是家庭內部觀念產生了分歧,比如妻子主張雞娃,丈夫主張佛系,這樣的結果,估計就悲劇了。最近就有一條衝上熱搜的新聞。
  • 放學後時間怎麼安排?我向牛娃媽要來了計劃表和雞娃心得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我的朋友——花生媽媽,安柏。
  • 寒假到了,又到了雞娃與反雞娃的家庭戰鬥季
    相信每一個混跡媽媽群的老母親,一定聽到過這樣的吐槽:在家給娃安排一些非學校的作業,爺爺奶奶們就叨嘮個不停。小小年紀的娃,天天學,作孽啊,你們那會啥也沒管,放學了就玩,不也考上大學找到工作娶了媳婦嗎?報了一些課外班,女孩的舞蹈男孩的運動類,幾乎是家家必備,有時時間卡的緊張,隊友也不樂意了說大周末的,搞得匆匆忙忙雞飛狗跳,孩子想睡會懶覺、安生吃頓飯都沒空,有這個必要嗎?不是報了那麼多學習班,每天搞那麼多學習嗎,怎麼還是不行,我看這雞娃也沒什麼必要,孩子就算不學也能這樣。
  • 雞娃之路:小孩不想上課外興趣班,怎麼辦?
    說到課外興趣班,再多聊幾句。我有個朋友就給孩子報了五六個課外班,其中上鋼琴課時常常哭鬧。還有個在二線城市生活的同學,周一到周日都給孩子排滿了興趣班,為準時準點接送孩子,還特意請一個阿姨。「為什麼那麼多興趣班?大家都感興趣嗎?」「我都不感興趣,為什麼還叫興趣班?」這是兒子常常問的問題,應該也是很多孩子的困惑。那麼,怎麼給孩子選擇興趣班?
  • 20萬給孩子報班物理僅考2分,課外班是雞娃家長韭菜收割機嗎?
    而假期結束以後,如何在更有限的課外時間「雞娃」,也成為當今家長和孩子的「必修課」了。如何科學理性對待課外班和孩子的未來,已經成為了當下媽媽們需要新學習的一個課題。課外班,中產家庭的鄙視鏈和軍備競賽什麼是中產?
  • 雞娃是什麼意思?孩子打雞血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對於這兩個小孩,現在有個俗稱——「雞娃」。何為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這種現象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孩子每天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而家長要付出更多的物質和精力,陪著孩子一塊去上。雞血可以打一陣子,但不可能打一輩子。
  • 雞娃之路:戰爭從幼兒園就已打響
    義務教育的框架下,我們在一次次升學中向上爬梯。框架內外,不同的教育選擇導向不同的境況際遇,我們嘗試在這些不相交的教育路徑中尋找對話的可能。「教育聊天室」裡的四個故事關乎保守或冒險的教育實驗,更關乎其間家長和孩子的共同成長。李虎早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就聽過「雞娃」這個詞,他簡單將其理解為培養孩子、啟蒙孩子,並未上心。
  • 放養長大的80後老母親,為何沉迷雞娃不可自拔?
    一個海澱孩子還沒出生,他的日程表就已經安排到小學去了。看什麼繪本讀什麼書,幾歲做什麼啟蒙,學什麼特長,上什麼補習班,家長都已經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米粒的海澱同學,人均擁有5個以上的課外班,除了鋼琴、擊劍、小提琴,日常就是優X、學X思、博X的各種創新班、超素班。
  • 與其做個焦慮的「雞娃」媽媽,不如培養孩子養成這三個學習習慣
    「雞娃」在初次聽到雞娃這個詞的時候還不明所以,後來了解後,發現這個詞用來描述那些陷於焦慮中的媽媽們還是很形象的。所謂的「雞娃」媽媽就是指那些在養娃的過程中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讓娃上無數輔導班或者是興趣班
  • 雙職工家長如何保證白天雞娃時間?說說我的心裡話
    業務高峰季,一整個月加班到深夜,也是很正常。即使現在,我依然能感受這種節奏。因為家裡還有一個外企打工的隊友。晚上11點接到電話,開始準備數據到深夜。一個電話來便需要拿起行李箱打飛的去其他城市。印象最深刻是有回我們家去旅遊,隊友在高速上接到一個緊急業務電話。為了處理這事,我們全家在高速上滯留了快3個小時再重新出發。這種狀態談雞娃,的確很困難。
  • 身為英語老師牛媽,告訴你小娃如何中英文同步推?
    同時,她也是雞娃大軍的一員,家有3歲寶寶喆喆一枚。喆喆的英語啟蒙很早,聽說能力很強,更值得一提的是,喆喆的中英文啟蒙是同步推進的。本期對話星媽,我們一起聽英語老師牛媽講講,小娃如何中英文同步推。用英語給他描述一遍「this is bakery,we can buy bread here」慢慢地就可以幫助喆喆把在繪本裡學到的詞彙跟生活中的知識給聯繫起來。時間安排:每天親子閱讀時間1小時。早晨固定40分鐘時間閱讀,其他時間自由安排。在喆喆玩遊戲或是其他碎片化時間安排讀書。
  • 「雞娃」全球化時代 美式「雞娃」VS中式「雞娃」有哪些不同?
    」的父母們錯了嗎?  花好多時間陪同孩子、花大量金錢在孩子身上是美國父母「精細育兒」的特點:不僅花時間教孩子常識,更主要的是從精神和感情上授予支撐和鼓勵;並且也會讓孩子上好的學校,放置於雄厚的課外運動之中。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這時候他再去給她報奧數班,學而思,女兒反倒很開心了,覺得學什麼都比拉小提琴好。」的家長們。她們總結出了種種雞娃大法,比如,如何在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的情況下做選擇,如何在自己英語不行的情況下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英語環境,如何讓雞娃變得更好玩,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閱讀、寫作、數學思維、英語路線、時間管理等等。
  • 對待小朋友的教育上,我終究還是成為了一個雞娃老爸
    當老婆每天沒日沒夜的研究哪所小學好,哪個培訓機構性價比高,哪個技能需要培養,哪個興趣班需要去上的時候,我都會輕描淡寫的應付來一句,「嗯,可以,你看著來就行。」搞得老婆經常埋怨我彷佛這些娃不是親生的。嘴上說歸說,但是當老婆決定的時候我是無條件支持的,看好的學區房砸鍋賣鐵咬牙買了,每天接送娃的興趣補習班必須風雨無阻,需要用的鋼琴吉他各種樂器道具必須得買,線上的網課語數英必須得按時上。。。
  • 焦慮的家長在培養「雞娃」,太拼的背後需要資源,也需要全職媽媽
    」這個詞,我們聽過打雞血,雞娃就是被打雞血的孩子,太拼命了,在孩子拼的背後除了需要資源,同時還需要一位全職媽媽,你贊同嗎?隨後她們又聊到了要給孩子報什麼幼兒園,看哪位媽媽了解過。有媽媽說到時候還是得搖號……有媽媽說自己太過焦慮了,天天緊張的不行,其實她家孩子明年才上幼兒園呢!另一波孩子上幼兒園的北京媽媽們在聊,要給孩子報什麼英語課,市面上的課感覺大同小異。有個媽媽推薦了國外的一個課,另個媽媽搜都沒搜到……真是太高級了。
  • 國外虎媽是如何「雞娃」的?這位虎媽的故事,戳中當代父母的神經
    其中的一集,就講了「中國特色」的虎爸虎媽,是如何雞娃的,又是怎樣避免孩子們成為考試機器……相信每位家長看了一定都有所感悟。 虎媽是全世界人心中最「兇」的媽媽,這也幾乎成了大部分人眼中國母親的代名詞。 在不少外國人眼裡,中國式虎媽苛刻、沒有人情味、過分在乎成績……這些年來,外國媒體給這些中國媽媽們打上了不少負面標籤,但虎媽教育出來的中國孩子,卻能在各種競賽中所向披靡、成為人群焦點。
  • 神獸開學,雞娃計劃重新安排,這些計劃表請收好
    9月1號開始,小學和幼兒園都陸續開學了。開學後家庭雞娃時間就會急速減少,如何合理安排玩耍和學習的時間,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如何培養娃的自雞能力,都是這屆老母親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每天計劃表(周一到周五)開學後,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就只有下午放學和我們下班後
  • 低年級小學生課外時間怎麼安排?專家:這些做法是對孩子不負責
    最近小學生家長群裡比較熱鬧,不少家長都在討論關於小學延時放學的事兒。「現在小學放學太早,下午三點多就放學了。像我這樣的雙職工家庭,要麼讓爺爺奶奶來接送孩子,要麼只能給孩子報個小飯班,託管一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臨近期末考試,假期裡如何安排孩子的時間,也是讓家長們頭疼的事兒。
  • 雞娃是個偽命題?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哪些學校收簡歷(簡歷如何體現實力),哪些學校鎖區,一貫制學校真的就是法寶?平行分班,蛇形分班,走班,對孩子有什麼影響,這些需要時間積累和往年數據支撐的軟消息你是否有渠道獲取,並且能夠消化理解?自媒體天天刷屏推薦的學校,是升學意義的好學校,還是資金雄厚的金主學校?
  • 真的要把孩子變成「雞娃」嗎?
    何為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這種現象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孩子每天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而家長要付出更多的物質和精力,陪著孩子一塊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