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在出生後,我們一定要進行精心的照顧,特別是一些不正常的情況也要避免,新生兒肺炎是一種容易出現的疾病,我們要做好預防的工作。
新生兒為什麼容易得肺炎
1、新生兒成長發育不完善:
(1)若寶寶的神經調節功能不完善,吞咽動作不能正常完成,很可能在媽媽的子宮內吞入羊水、胎糞等代謝物質,或是在出生後將奶水吞入肺中。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早產兒身上。
(2)若寶寶的消化道發育不全面,出現食管閉鎖等緊急症狀,也可能影響到肺部健康。
(3)若寶寶的肺部存在先天的發育缺陷,肺血管容易充血,也可誘發炎症。此外,寶寶氣管較短,除菌能力比較差,這也是他們的肺部易受感染的原因之一。
2、產程出差錯:一般來說,產前和分娩過程處理不當,很可能造成寶寶肺部感染。首先,母體在受孕後會遭到各種病毒的感染,這些病毒很可能通過胎盤和胎膜傳遞給胎兒,使其出現肺部感染的症狀。此外,有的寶寶出生時伴隨著胎膜早破、滯產等危急情況,很容易吸入羊水或媽媽陰道內的其他液體,從而引發肺炎。
3、出生後護理不當:剛出生的小嬰兒抵抗力很弱,如果接觸到肺病患者的飛沫或自己患上敗血症、臍炎等各類炎症時,肺部發生感染的機率也會增加。此外,新生兒著涼也易得肺炎。
4、新生兒免疫力差:免疫力是身體在與各種疾病的對抗中慢慢形成的,由此可見,初生嬰兒的抵抗力幾乎為零。如果出生後護理不當,他們很有可能得肺炎。
新生兒肺炎的病因
1、吸入胎糞,羊水,乳汁等:吸入性肺炎:多因吸入胎糞,羊水,乳汁等引起,也可因吞咽反射不成熟,吞咽動作不協調,食管反流或顎裂等因素引起乳汁或分泌物吸入而引起,早產兒及顱腦及患病兒因吞咽功能不協調,反射差或缺如,易發生嘔吐物,乳汁吸入性肺炎。
2、感染: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分為宮內,產時感染和生後感染。
(1)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如為胎兒在宮內感染,多為母親有感染,通過血行傳播所致,產時感染性肺炎多與產科因素有關。
①產前感染:母孕期受病毒(如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風疹病毒等),細菌,原蟲(如弓形體病),衣原體和支原體等感染,病原體經血行通過胎盤和羊膜侵襲胎兒。
②產時感染:胎膜早破超過6h,羊水可能被汙染,若胎膜早破超過24h以上,發生感染的可能達30%,或羊膜絨毛膜炎時,產道內細菌如大腸埃希桿菌,克雷白桿菌,李斯特菌,B族鏈球菌等,上行導致感染,或胎兒在宮內吸入汙染羊水而致病,另外,急產,滯產或產道未徹底消毒等情況,胎兒在分娩過程中吸入產道內汙染的分泌物而發生肺炎。
(2)出生後感染性肺炎
①呼吸道途徑:接觸新生兒者如患呼吸道感染,其病原體可經飛沫由嬰兒上呼吸道向下傳播至肺,也可因嬰兒抵抗力下降時(如受涼等),其上呼吸道感染下行引起肺炎。
②血行傳播感染:患臍炎,皮膚感染,敗血症時,病原體經血行傳播至肺而引起肺炎,病原體以B組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桿菌及巨細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見。
(3)醫源性傳播感染:醫源性感染可由銅綠假單胞菌,厭氧菌及某些致病力低的細菌引起,由於醫用器械如吸痰器,霧化器,供氧面罩,氣管插管等消毒不嚴,暖箱溼度過高使水生菌易於繁殖,或使用呼吸機時間過長等引起肺炎病房擁擠,消毒制度不嚴,醫護人員洗手不勤,將患兒的致病菌帶給其他新生兒廣譜抗生素使用過久容易發生真菌性肺炎等,晚髮型肺炎最常見於新生兒監護室內,由於慢性肺部疾病需要長期氣管插管的新生兒中。
3、其他:護理不當,受涼等也是發生肺炎的誘因。可由出生後保暖不當、或曾與患呼吸道感染者接觸,先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然後向下蔓延而成為肺炎。此外,也可是敗血症的一部分表現。
新生兒肺炎預防
1、定期做產前檢查:羊水或胎糞吸入性肺炎,預防的關鍵是防止胎兒發生宮內缺氧,母親在懷孕期間定期做產前檢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懷孕末期,可以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缺氧的問題,採取相應的監護和治療措施,以儘量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及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
2、預防感染:
(1)出生前:母親孕期應預防感染,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2)出生後:生活空間要潔淨舒適,衣被,尿布應柔軟,乾淨,哺乳用具應消毒,父母和護理人員應注意衛生,注意洗手,避免接觸感冒患者,若母親感冒,應戴口罩餵奶,發現孩子有臍炎或皮膚感染等情況時,立即治療,防止病菌擴散。
(責編:鄧慶雨(實習)、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