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書法到底有多厲害?董其昌在他面前都顯得卑微了

2020-12-13 書法田園

朱東潤在編著文學通史時,將明王思任、張岱、祁彪佳列為晚明曲論三大家,其文學地位與歷史意義可想而知。

祁豸佳書法

在很多讀者和學者印象中《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兩書都是膾炙人口的「性靈派」代表作品。我想幾乎讀過的人都應知祁豸佳的文與人。一則《西湖夢尋》序文即為祁豸佳援筆,他說西湖「一入於詩便落於脂粉」,誠為高論。再則《陶庵夢憶》卷四《祁止祥癖》(祁豸佳字止祥)謂「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為天下讀書人所激賞。

祁豸佳(1593~1683年),浙江紹興人,字止祥,號雪瓢。其資質聰敏,才能廣博,詩文詞曲、琴棋書畫、篆刻、戲曲、蹴鞠等無不精通。

其書法不在董其昌之下,畫山水直入荊關之室,又擅花卉,自有一種羈勒之概。這些評論是與其過從甚密的周亮工所撰。其弟祁彪佳亦為書畫大家,他們的父親為浙中著名藏書家。淡生堂藏有大量古籍善本、字畫,尤以劇本為冠,家中有戲班,兄弟親朋多擅長戲曲、音律者……。

一門風雅,丹青名世。

由此我想到在南京築芥子園的李漁與持性靈說的隨園袁枚。在晚明諸大家中,降清後不堪亡國之辱又含恨以殉的悲壯精神值得今人深究與思辨。如黃道周、傅青主等,清兵入關後,四十三歲的祁彪佳與好友倪元璐都以身殉國,令人扼腕,而張岱剃髮躲進山中駭然成為一野人,祁豸佳與陳老蓮等十人出家雲門寺,世稱「雲門十子」。此雲門寺前身為王獻之舊宅,後智永出家居此,而辨才在此失卻《蘭亭序》演繹了書法史上千古韻事。

祁豸佳書法中堂「綠溪青嶂……」(140cm×59cm),紙色若米湯暗透,更是顯出三百年的古豔。

墨濃如漆,行筆的墨痕上盡顯「墨霜」(古書畫墨跡方有此包漿,在古家具中稱為「結灰」)。詩為祁氏自作,印文也為祁氏常用印。

其用筆流暢中又帶生拙,下筆肯定,鋒的使轉清楚地看到遊絲纏繞與提按,按到三分筆肚的抽毫更具老辣。「嶂」、「史」、「素」等字的入筆乾淨利落,學帖的人深知此用筆之難,入後轉鋒毫無輕佻浮滑之相。

此非瞬間不期而至的效果,而是熟後生的涵養與技法的升騰。總體結字沉雄寬博,字距間欹斜反正,從容不迫。「嶂」、「歸、」「仙、」「寧」四字的筆畫拉長,在不經意中縱斂開合絲毫不突兀。

這種氣勢開張、闊大雄渾的章法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氣度與胸襟,屬典型的祁氏風格。又經清代吳雲、民國吳湖帆兩巨眼鑑定為真跡無疑。從結字、用筆來剖析,祁氏對二王、顏魯公、米南宮、蘇東坡著力最多。

祁豸佳書法

在明代晚期書壇上論者以為祁豸佳書法比肩董其昌。從純藝術本體著眼,祁的藝術地位不能與董等量齊觀,但在大幅書法的表現力上,董其昌稍覺滑熟。

祁豸佳的朋友倪雲璐的用筆是夠「殺紙」的,他們都是風骨之士,書如其人,心正則筆正,董其昌輸在氣格與胸襟上。藝術史上的地位董其昌影響有清一代,而在人格上與祁豸佳有霄壤之別,顯得卑微了。

相關焦點

  • 董其昌書法大觀
    他是明代書畫大家,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居然等,筆法清秀中和,恬靜疏曠。
  • 康熙所推崇的董其昌書法,到底寫得怎麼樣?
    文/主任說起書畫家董其昌,可能名氣比什麼王鐸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是,以為清代幾個皇帝,特別是康熙和乾隆對其作品十分推崇,導致他名氣十分大,甚至一度出現朝廷也好民間也好,都以模仿董其昌的字為榮。而只要能寫得一手和董其昌一樣味道的字,甚至在加官進爵上都要優先於別人。當然,從一定程度上講,董其昌的字確實還算不錯,雖然主任一直認為他比起同時代的的趙孟頫和文徵明要差,但是並不能說明他的字就不行。
  • 王寵、董其昌書法世界中的陶淵明
    王寵書法世界中的陶淵明  王寵工詩文書畫,亦通篆刻,是「吳中三家」中最年輕的一位,去世時年僅三十九歲。王寵書法有晉人恬淡之趣,他的小楷疏朗空靈,不落時人俗套。如果說祝、文二人的書法多以雅、麗為旨,間或有尚古之作,那麼王寵的書法則尤其重視拙、樸之趣。
  • 書法好不是天生,董其昌18歲練書法,影響書壇300年!
    在書壇上很多人都是自幼學習書法,年齡稍長一些書法已經具有很深的功底。但是明代有一位書法家十八歲的時候才剛開始學習書法,卻可以成為書法的典範人物,尤其是康熙和乾隆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那麼他的書法究竟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 書畫大師董其昌,原來是個「器物控」,他如何選擇筆墨紙硯?
    編者按:對於董其昌的書法或書學理論,截至目前學界已累積相當多的研究,取得相當豐碩的成果。本文將完全避開這兩個董其昌書法研究中的顯學,轉而將目光置於「人多不曉」處,也就是其書法中的器物工具「筆墨紙硯」的物質性,重新思考其書學成就。
  • 董其昌說:書法須先定「宗旨」!否則必是亂書,該如何理解?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執筆寫字時須定「宗旨」,如果隨意塗抹,也就不叫書法了。我們可以明白,下筆前有宗旨,就不會泛泛塗抹。但是,這句話中說的「宗旨」二字到底所指何物?①東晉書法家王獻之書法,就符合董其昌說的「有宗旨,非泛泛塗抹」。他的書法從其父王羲之,王羲之書法就是他的宗旨。我們看他的書法,可以說筆筆皆出自其父,但又與其父不同,然而,我們又說不出哪裡不好。這便是「望而知某書,不嫌說定法也」。
  • 董其昌說:書法中的這一關,王羲之父子也無可奈何?
    上文我們對董其昌說的書法「弊病」給予了分析,本文將繼續對《畫禪室隨筆》進行解析。董其昌說:書法的這一關,就連王羲之父子也過不了!《畫禪室隨筆》董其昌說:「過此關,即右軍父子亦無奈何也。」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說書法中的這一關,就連二王父子也沒有過去。到底他說的「書法關」是什麼?
  • 董其昌的書法究竟好在哪裡?專家:這字有仙氣兒,一般人看不出來
    他專家說他的書法有仙氣兒,一般人看不出來!如果說虞世南得王羲之秀逸,歐陽詢得王羲之險絕,褚遂良得王羲之多變,張旭得王羲之狂氣的話,那麼董其昌則是得到了王羲之的散淡之氣,有人說董其昌的書法有「仙氣兒」,就是指的這種清逸之氣。
  • 你為什麼總在他面前卑微到了塵埃裡?
    — 1—不管你多優秀,當你喜歡上一個人後,總會卑微到塵埃裡。昨晚睡的正香,閨蜜西西火急火燎地給我打了三次電話,那刻想拉黑她的心都有。「我學小提琴還是鋼琴呢,哪一種會比較受男孩子喜歡些?」聽到西西問這些,睡意全無,這個非常排斥樂器的西西竟然開竅了?
  • 董其昌書法欣賞,行書白羽扇賦書法作品,看人品
    白羽扇賦是董其昌晚年書寫的佳作,當時已經78歲高齡。但是書法丁點不受年齡影響,他的書法灑脫自如,筆畫園勁秀逸,用筆精緻,字裡行間的布局勻稱,工整。用墨也是講究的。白羽扇賦還隱含了一個故事,唐代宰相張九齡因在朝中受排擠,當時的皇帝唐玄宗聽信小人讒言想要罷黜他,但是沒有直接說明,而是賜予白羽扇,扇子在炎熱的時候有用,但是到了秋天冷的時候就會放起來。當時已經是秋天了。賜扇就是代表你已經沒有用處了,不用你了。張九齡由此作了白羽扇賦,藉以用來明哲保身,表明自己的心志。
  • 他把心思放在了做學問上,日本人反而很崇拜他的書法
    有些事情說來也很奇怪,有的人不想要什麼,反而倒是啥都來了,而有的人啥都想要,結果什麼也得不到。就拿當代一些書法家來說,寫了幾年字,就想在一些協會、書院混個一官半職,在這些人眼裡,只要有了職務,名氣就大了,書法水平也高了,求字的人也就多了,最後會是名利雙收,功成名就。
  • 董其昌的繪畫之路:是發家致富還是藝術大師?
    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35歲的董其昌考中了進士,從此走上仕途。因為文章和書法俱佳,被選為庶吉士,供職於翰林院,後來還成為皇長子朱常洛的老師,一時間風光無比。董其昌 書法 手卷 網絡圖片因為當時關於冊立太子一事,朝廷內鬥爭得很厲害。這段歷史,史書稱之為「國本之爭」,持續了十餘年。身為太子老師的董其昌以養病主動求退,悄悄避開風暴中心,實際上是避禍的一大高招!
  • 董其昌18歲之前字太醜,18歲之後練習書法,影響書壇400年!
    在書壇上有很多書法家並不是自幼練習書法,卻可以在書壇佔有一席之地,其中董其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董其昌在十八歲之前,書法寫得並不好,當時的董其昌參加會考,自認為文筆不錯的他必定奪魁,不曾想開榜之後屈居第二,究其原因:字寫得太差!
  • 董其昌研討會論文摘要(下):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王文治以書法躋身乾隆四家之一,對董其昌甚為服膺,曾以「書家神品董華亭」論董氏書法。因此,向來談論王文治書法者,一般多僅以王氏學董,為董氏忠實追隨者論之。然而,有別於眾多學董者,王文治儼然不以董其昌為止步,而是透過深入鑽研董氏書法、書論、鑑賞等,由董而上,企及晉人堂奧。董其昌於王文治心中,實為指引他個人邁向二王的重要門徑。
  • 米芾《蜀素帖》被他寫12行評語,字跡工整!網友:書法略勝米芾!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的古代就非常的受重視,要問各位書法愛好者喜歡我國的哪些著名書法家,可能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所以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喜歡
  • 明代書法天才董其昌行書作品《秋聲賦》堪稱董其昌將韻、法、意...
    2020-12-21 05:51:18 來源: 深夜一隻豬 舉報   明代書法天才董其昌行書作品
  • 董其昌:一把充滿爭議的「標尺」
    關於董其昌的爭議,自其成名之時便多有記載。 隨著「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的展出,重識董其昌成為一種熱潮,無論是中國的美術史論家,還是國外的學者都未曾停止對董其昌的研究,他們從更多的視角,再次掀開了董其昌的面紗,不斷將真實的董其昌呈現在大眾面前。此次展覽亦展出了對董其昌藝術、人生與畫學思想具有深遠影響的諸多前輩墨跡。 「假如讀不懂董其昌的作品,可以先去看看董源。
  • 清朝最好看的書法之一,啟功的字就是學的他
    他的字被網友譽為:清朝最美書法!梁詩正不僅字寫得好,書讀的也好,20多的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這是時候是雍正7年。在前清時期,因為康熙皇帝喜歡董其昌的書法,所以滿朝盡學董其昌,所有的王公大臣盡皆效法,這種勢頭持續到了清朝中期。《梁詩正書法集》內頁梁詩正是真正能領略董其昌書精髓的人。
  •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如前所述,倪瓚小楷多見於對畫作的題跋。如《秋林野興圖》題跋(圖1),是倪瓚39歲所書,屬於較早的作品之一。根據題跋內容可知,此畫亦為雲林所作,結尾處並賦詩一首。從作品中明顯可看出作者早期楷書受褚遂良的影響,起筆處多以露鋒入筆,橫畫纖細但筆力強勁,波折明顯,結體較扁,這種風格的小楷在他的很多題跋作品中也常常見到。
  • 孫煒:《董其昌傳》結束了沒有一部董其昌個人傳記的歷史
    觀看董其昌的作品只是一個途徑,要想知道董其昌熱度背後的深意,我們也需要對他的生平有所了解。近日由廣西師大出版社·純粹出版,著名藝術媒體人孫煒所著的《董其昌傳》結束了國內外沒有一部董其昌個人傳記的局面,從藝術、歷史多個角度為我們還原了一位真實的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