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說:書法須先定「宗旨」!否則必是亂書,該如何理解?

2020-12-17 百家號

文/二小書法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專題講解,已經做了四期。同時受網友要求,也開始對孫過庭《書譜》進行分析。分析講解這些「書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後來學書者少走彎路,儘早掌握書法的要素,並能夠將這些內容運用到實際創作中。好了,開始《畫禪室隨筆》專題第五期——書法須先定「宗旨」!

《畫禪室隨筆》第五期

董其昌說:「捉筆時須定宗旨,若泛泛塗抹,書道不成形象。」這句話的大意是說:執筆寫字時須定「宗旨」,如果隨意塗抹,也就不叫書法了。我們可以明白,下筆前有宗旨,就不會泛泛塗抹。但是,這句話中說的「宗旨」二字到底所指何物?

摘抄《畫禪室隨筆》

「宗旨」的字面意思很廣泛,但董其昌所說的宗旨絕對是「書法宗旨」,那麼什麼是「書法宗旨」呢?董其昌接著又說:「用筆使人望而知其為某書,不嫌說定法也。」哦!原來這就是書法的「宗旨」。或許有讀者還沒明白,我把這句話翻譯成白話,你就明白了。

摘抄《畫禪室隨筆》

董其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寫出來的筆畫或者字,讓人一眼望過去,就能知道出自誰或者取法於誰,雖寫的與宗旨有異,別人也不會說沒有「定法」。說白了,就是你的書法有沒有根源。但是,這句話我們不能簡單理解成「像誰」,因為寫字要是簡單的和某人一模一樣,那書法就不叫「書法」了。

摘抄《畫禪室隨筆》

我們現在已經搞清楚了什麼是書法「宗旨」,但是,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是董其昌所說的「泛泛塗抹」呢?接下來,我用三個實際的例子,為大家說明這個問題。

①東晉書法家王獻之書法,就符合董其昌說的「有宗旨,非泛泛塗抹」。他的書法從其父王羲之,王羲之書法就是他的宗旨。我們看他的書法,可以說筆筆皆出自其父,但又與其父不同,然而,我們又說不出哪裡不好。這便是「望而知某書,不嫌說定法也」。

王獻之書法

②唐代書法家歐陽通書法,就符合董其昌說的「有宗旨,非泛泛塗抹」。他的學習經歷和王獻之一樣,都是從自己的父親。歐陽通的父親是大書法家歐陽詢,歐陽詢書法就是他的宗旨。我們看下圖他的書法,雖出自其父,但又與之不同,然而,我們又說不出哪裡沒有法度。這便是「望而知某書,不嫌說定法也」。

歐陽通書法

③南宋書法家吳琚書法,就符合董其昌說的「有宗旨,非泛泛塗抹」。吳琚書法主要學習北宋米芾,董其昌就曾說:「學米者萬眾,惟吳琚絕俏。」老董還說,就連米芾的兒子虎兒(米友仁)都不及吳琚。我們現在看吳琚和米芾兩人的書法,初看極其相似,但是,細看卻又有很大不同。宗旨是米芾,但又有別米芾。這便是「望而知某書,不嫌說定法也」。

吳琚書法

通過分析董其昌的這句「書法宗旨」,加之下面的實例說明,我們可以得知:書法當有根源,必須要有宗旨,只有擁有這些,在創作時才不會泛泛塗抹,只有這樣才能在紙上自由揮灑,而不失法度。

不知道大家從中有什麼感悟,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到大家。好了,今天就說到這,下期文章《董其昌說:書法必須泯沒這兩個字,如何理解和實施?》,敬請期待!

本文由二小書法原創,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董其昌說:書法中的這一關,王羲之父子也無可奈何?
    上文我們對董其昌說的書法「弊病」給予了分析,本文將繼續對《畫禪室隨筆》進行解析。董其昌說:書法的這一關,就連王羲之父子也過不了!《畫禪室隨筆》董其昌說:「過此關,即右軍父子亦無奈何也。」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說書法中的這一關,就連二王父子也沒有過去。到底他說的「書法關」是什麼?
  • 董其昌書法大觀
    《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源自一個偶然的機遇,17歲在松江府會考時書法不好,考官將本名列第一的他改為第二,此時的董其昌深受刺激,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董其昌自己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
  • 董其昌:一把充滿爭議的「標尺」
    原來,董其昌的書寫,並不持有一個既定的目標,沒有必欲如何如何之追求。 心無所執,故能輕鬆隨意而書,此正與禪宗之平淡應物方式一致,「故書中稍有淡意。」對董其昌來說,有時臨習用的範本也是多餘的,因為一旦有了範本,心意就多少會受到範本的牽掣,有牽掣就有個外在的指向,因而也就不能全然自在的揮毫。所以,範本也可以不看:「餘書《蘭亭》,皆以意背臨,未嘗對古刻。
  • 王寵、董其昌書法世界中的陶淵明
    王寵的這種獨特書法風格,能在字裡行間的多處留白與氣孔中,感受到節奏的律動以及氣息的貫通疏朗,而在用筆上的含蓄則讓人感受到其拙而實巧的深厚功力與筆畫背後的深沉用心。同為書陶名家,王寵的書法更能體現陶淵明詩文「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精能之至,返造疏淡」的審美特點。  王寵除了書法風格與陶淵明的文化特點一脈相承之外,亦喜書陶淵明詩文,代表作即行草書本《五柳先生傳》。
  • 書法好不是天生,董其昌18歲練書法,影響書壇300年!
    董其昌書法局部這個人就是董其昌,說到董其昌很多人並不陌生,不論他的書法還是他的繪畫,都深深影響了後人。董其昌是明代的進士,飽讀詩書,但是早年的董其昌書法並不好,在一次考試之中,董其昌認為自己的文採斐然,定能奪魁,不曾想到了發榜的時候卻因為書法差屈居第二,由此可見當時董其昌書法並不出彩,甚至很差,不然不會因為書法讓他與榜首失之交臂。
  • 董其昌研討會論文摘要(下):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然而,有別於眾多學董者,王文治儼然不以董其昌為止步,而是透過深入鑽研董氏書法、書論、鑑賞等,由董而上,企及晉人堂奧。董其昌於王文治心中,實為指引他個人邁向二王的重要門徑。本文即基於此,探討王文治如何審視董其昌,期以此視角,窺探董其昌的影響發展到清代中期的轉變之一貌。
  • 明代書法天才董其昌行書作品《秋聲賦》堪稱董其昌將韻、法、意...
    2020-12-21 05:51:18 來源: 深夜一隻豬 舉報   明代書法天才董其昌行書作品
  • 董其昌書法: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而丰采姿神
    董其昌也以「淡」品評歷代書法, 如懷素之書法:「藏真書, 餘所見有《枯筍帖》《食魚帖》《天姥吟》《冬熱帖》, 皆真跡, 以淡為宗……素師之衣缽, 學書者請以一瓣香供養之。他進而把平淡看作藝術創作的最高標準, 「作書與詩文同一關捩, 大抵傳與不傳, 在淡與不淡耳。極才人之致, 可以無所不能, 而淡之玄味, 必由天骨, 非鑽仰之力, 澄練之功所可強入。
  • 書畫大師董其昌,原來是個「器物控」,他如何選擇筆墨紙硯?
    編者按:對於董其昌的書法或書學理論,截至目前學界已累積相當多的研究,取得相當豐碩的成果。本文將完全避開這兩個董其昌書法研究中的顯學,轉而將目光置於「人多不曉」處,也就是其書法中的器物工具「筆墨紙硯」的物質性,重新思考其書學成就。
  • 董其昌落款及鈐印特點
    客觀地說,經過認真梳理後,筆者發現,董其昌的落款和鈐印並不複雜。 落款特點 在繪畫作品上,只落「玄宰」、「董玄宰」,不落「其昌」、「董其昌」。在歷代名跡上的題跋、本人繪畫冊頁的書法對題部分及本人書法作品的落款,只落「其昌」、「董其昌」,不落「玄宰」、「董玄宰」。
  • 董其昌《答客難》,慢慢寫,淡淡書……
    董其昌此卷書體自然,平淡中求奇秀,用筆圓潤精妙。雖多用圓筆,但筋骨內含,得蘇軾書法之妙諦。全篇注重章法,字距密,行距疏,與平淡率真的書風相和諧。善於在平淡中求變化,行、楷、草相間,一任自然,用墨濃淡自由,濃者多大字粗筆,淡者則小字細筆,使全篇形成了生動的韻律。01
  • 你說「亂書」,他罵「醜書」,王冬齡的書法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但是時至今日,書法早已失去了其實用功能,而成為一種純粹的線條藝術,可我們還是有很多人恪守科舉餘續,以「館閣體」的「排排坐,吃果果」為標準,以是否「認識字」、是否「好看」是否「漂亮」來評判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如若不符合自己的這些標準,動輒便冠以「亂書」、「醜書」,亂扣帽子亂掄棒子,大加鞭笞,大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快之勢。
  • 孫煒×李燕×王曉文:一代宗師董其昌
    作為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影響巨大的一代大家,董其昌工詩文、善書畫、精鑑藏,藝術成就極高,他的書法作品更是中國古代藝術長河中的瑰寶。近日由廣西師大出版社·純粹出版,著名藝術媒體人孫煒所著的《董其昌傳》是國內第一本描寫董其昌的人物傳記,從歷史、藝術多個層面解讀了董其昌一生。
  • 他的書法到底有多厲害?董其昌在他面前都顯得卑微了
    祁豸佳書法在很多讀者和學者印象中《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兩書都是膾炙人口的「性靈派」代表作品。我想幾乎讀過的人都應知祁豸佳的文與人。一則《西湖夢尋》序文即為祁豸佳援筆,他說西湖「一入於詩便落於脂粉」,誠為高論。再則《陶庵夢憶》卷四《祁止祥癖》(祁豸佳字止祥)謂「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為天下讀書人所激賞。祁豸佳(1593~1683年),浙江紹興人,字止祥,號雪瓢。其資質聰敏,才能廣博,詩文詞曲、琴棋書畫、篆刻、戲曲、蹴鞠等無不精通。
  • 有人說所謂書法,就是書中有法,這個法字怎麼理解?
    「書」字,故名思義,指書寫、隨著含義的不斷豐富,後來又指書籍。書寫最早論「法」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東漢蔡邕在他的著作《筆論》和《九勢》中說:「書者,散也」、「夫書,肇乎自然」。可見,這個時期書就有「法」之意。
  • 廣東省博物館藏董其昌書畫作品摭談
    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自20 世紀50 年代籌備成立以來,一直比較注重徵集歷代名家書畫作品,先後通過購買、接受捐贈、移交、交換等方式,收藏了董其昌書畫作品41 件(套),包括書法25 件(套)、繪畫16 件(套)。20 世紀80 年代末,經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鑑定,其中6 件(套)被定為一級文物、10 件(套)被定為二級文物。
  • 當代書壇3大網紅書法,射書、亂書、吼書,哪個是真藝術?
    書法江湖大師何其多,網絡上靠秀書法大紅大紫的大師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在當代書壇排得上號的卻不多。網紅大師不一定是真正的書法大佬,但書法大佬卻一定是網紅大師。當代書壇就有三位網紅大師——邵巖、王冬齡、曾翔,這三位大師打造了當代書壇三大網紅書法——射書、亂書、吼書。
  • 董其昌書法欣賞,行書白羽扇賦書法作品,看人品
    白羽扇賦是董其昌晚年書寫的佳作,當時已經78歲高齡。但是書法丁點不受年齡影響,他的書法灑脫自如,筆畫園勁秀逸,用筆精緻,字裡行間的布局勻稱,工整。用墨也是講究的。董其昌,他雖是進士出身,但是卻將精力全部用於書畫上面。《白羽扇賦》是他晚年的行書作品,正是他一生鑽研熱愛書法的成就的體現,很好地顯示了他晚成熟年的書法風格。
  • 康熙所推崇的董其昌書法,到底寫得怎麼樣?
    文/主任說起書畫家董其昌,可能名氣比什麼王鐸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是,以為清代幾個皇帝,特別是康熙和乾隆對其作品十分推崇,導致他名氣十分大,甚至一度出現朝廷也好民間也好,都以模仿董其昌的字為榮。而只要能寫得一手和董其昌一樣味道的字,甚至在加官進爵上都要優先於別人。當然,從一定程度上講,董其昌的字確實還算不錯,雖然主任一直認為他比起同時代的的趙孟頫和文徵明要差,但是並不能說明他的字就不行。
  • 風行雨散,潤色花開- 觀董其昌筆墨間氤氳造化
    在熠熠生輝的中國繪畫史上,董其昌是一位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大師。他首先用禪宗的派別來比喻歷代山水畫的分化,提出著名的"南北宗論"。他擅長書法,平淡古樸的筆觸仿佛清泉汩汩,令人心曠神怡,讚嘆不已。他衷愛繪畫,"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融所見、所讀、所思於所畫之中,宛如清風,雅致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