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壞習慣,很有可能就是你「幫助」培養的!看看你家裡了幾個

2020-09-04 孩子教育經驗

家長總是頭疼於孩子的身上一些不太好的壞習慣,而不清楚的是,這種壞習慣,極有可能是成人在無形之中協助孩子培養的。

孩子出世時是沒有辨別工作能力的,她們沒法精確地分辨自身喜歡什麼,討厭哪些。

但她們會在無形之中接受來源於別人的暗示。如在孩子眼前說:「吃葷很膩,會發胖」、「紅蘿蔔不好吃」等;或者家長與別人溝通交流的全過程中,調侃自己孩子討厭哪些,被孩子聽見後,孩子就會覺得家長嘴中提及的,全是不太好的物品,從而慢慢剛開始牴觸。

比如我從小不要吃辣椒和紅蘿蔔,這危害就來自於兒常常看的動畫片。

除開用餐,消沉暗示還反映在孩子發展的各個方面,如與人相處。一些不愛說話羞澀的孩子,在碰到陌生人時候怯懦,當孩子沒有依照家長的意向與別人問好時,家長一直會很抱歉地說:「我們家孩子就是這樣,膽怯怕生……」

也許那樣的做法可以非常好的獲得別人原諒,但卻對孩子造成了一種消沉暗示,讓孩子一遍遍加重自身膽怯、羞澀的印象,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確實怯弱,害怕應對路人。

當孩子不肯與別人問好時,家長應留意鑑別孩子是由於膽怯還是出自於調皮有意而為。如果是前面一種,家長更應激勵孩子,英勇向別人問候,即便他僅僅搖搖頭罷了,也應遭受家長的激勵,在一次次正向激勵下,孩子才會越來越愈來愈英勇。而如果是後面一種,家長就需要留意對孩子的平時文化教育,正確引導她們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當見到「他人家的孩子」有優良主要表現時,許多家長都是羨慕不已,羨慕嫉妒是一切正常的心態,但最好是不要在孩子眼前過多地主動表現出去,如對自身的孩子說「你比不上別的小孩子」、「為何他人都是,就你肯定不會」,這類心理狀態暗示非常容易讓孩子造成自卑感。

每一個孩子全是不一樣的,都擁有 不一樣的性情和優點和缺點,做為家長無須一味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去較為別的孩子的身上的優點,應擅於發覺自己孩子的不一樣,取長補短。

暗示針對發展中的孩子起著巨大的功效,這就規定家長在孩子眼前要謹小慎微。除開語言上的慎重,也應留意行動上的一致,在孩子眼前不挑食、英勇、信心……全部你期待孩子具有的素養,都應在你的的身上有一定的反映!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壞習慣,可能是你「幫忙」養成的!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家長總是頭疼於孩子身上一些不好的壞習慣,而不知道的是,這些壞習慣,極有可能是成人在無形中幫助孩子養成的。如在孩子面前說:「吃肉太膩,會長肉」、「胡蘿蔔不好吃」等;或是家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吐槽自家孩子不喜歡什麼,被孩子聽到後,孩子就會認為家長口中提到的,都是不好的東西,進而逐漸開始排斥。例如我自小不吃青椒和胡蘿蔔,這影響就來自於兒時常看的《蠟筆小新》。除了吃飯,消極暗示還體現在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如人際交往。
  • 培養」孩子的「壞習慣」,你中招了嗎?
    我們經常遇到一些家長,能一口氣數出孩子10個以上的「壞習慣」:畏難;寫作文又哭又鬧不肯寫;寫作業啟動困難;做事情不專心;學習時東張西望,玩筆玩手指;挑食;不講衛生,不喜歡刷牙;總喜歡看電視、玩iPad、玩遊戲;情緒管理差;亂發脾氣;沒有時間管理能力;自控力差……為什麼孩子的壞習慣那麼難改?想要改正「壞習慣」,首先需要了解「壞習慣」是如何養成的。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培養懂事娃並不難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在7歲前有哪些壞習慣,是家長必須要給孩子改正的。,孩子從出生就是家裡的焦點,由於孩子還小,家裡所有人都會讓著孩子,這就讓很多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有這個壞習慣的孩子,大多只會考慮自己的感受,無論在說話還是辦事上,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 這四個步驟,幫助你培養好習慣,改掉壞習慣,讓自己的生活更精進
    今天我會用4個步驟告訴你如何建立起受用一生的好習慣,用小的改變帶來大的改造。在上一講中我們聊到習慣有複利效應,但要達到複利效應,其實還有兩個重要的滿足條件,就是長期以及穩定的報酬,缺少其中一個複利的效果就會打折。而對應在習慣培養上就是你可以得到的好處,也需要長期以及穩定去做一件事。
  • 幫孩子改掉這幾個壞習慣,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一點小事不開心就賭氣、耍脾氣、亂扔東西、對家人拳打腳踢;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懶散,獨立性差,遇到問題只會找爸爸媽媽;在外不守規則,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做事三分鐘熱度,一會看看這一會兒玩玩那,但都堅持不了多久······很多家長對這些壞習慣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小,長大就好了,然而事實不是這樣。
  • 孩子有以下幾個壞習慣?要及早糾正
    習慣的力量很大,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往往不在於智商,而是各種習慣,好習慣和壞習慣都會影響人的一生。好習慣能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而壞習慣會讓孩子的健康成長受到阻礙。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下幾個壞習慣時,要及早糾正!
  • 孩子這個壞習慣不能慣,快來看看自家孩子有沒有
    知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說:「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他的毅力就要比其他孩子持久;有強迫症的孩子,他的嚴謹、細心程度也會比其他孩子出色。首先,當孩子開口說髒話時家長切記不能反應過大,因為過度強調反而可能強化孩子的行為,當場可以假裝沒有聽到。其次,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講髒話,採取的制止方法也有所不同。
  • 孩子做作業總是粗心大意?這4個辦法幫助孩子壞習慣
    不管是計算題、拼音拼寫、還是英文單詞,都沒有細心的思考,這也是低年級孩子普遍的問題,如果家長一直放任下去,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壞習慣,讓孩子養成凡事細心仔細的好習慣。
  • 孩子壞習慣多,善用條件反射理論,幫助孩子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每天都被他的壞習慣氣得牙痒痒,可是想要教育卻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上身很多家長同姐姐一樣對孩子的壞習慣深惡痛絕,但一樣手無足措,為了教育他們改掉壞習慣不知道看了多少書,費了多少腦細胞,卻絲毫不見成效。面對這種情況我特地去。查了一些相關資料,發現培養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條件反射理論,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他的相關內容。
  • 這是在「培養」孩子的壞習慣,家長發覺了嗎?
    家長之間聊孩子的問題,你會發現一個特性,那就是說孩子的優點,家長可能說不出幾個,但是說孩子的缺點這真不是誇張,你在生活中仔細聽聽就知道了,什麼害怕困難、寫作業困難、集中不了精神、亂發脾氣、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不喜歡刷牙、喜歡玩兒各種電子產品等等,都是孩子的缺點,而且無論使用怎樣的方法,孩子都改不了,真的是操心死家長了。可是為什麼這些壞習慣對孩子來說這麼難改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先知道孩子到底是怎樣養成「壞習慣」的?
  • 家長幫倒忙,孩子養成學習壞習慣
    家有兒女,教育問題就是一個繞不開的難題。一些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費盡心血,孩子卻成績差、習慣壞;另一些家長看起來做得輕輕鬆鬆,孩子在學習上卻又自覺成績又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差呢?家長往往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認為孩子的學習不好是因為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殊不知,學習中的壞習慣只是表象,形成的原因是複雜的,而且絕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
  • 孩子積極性太低:幫助孩子改掉這幾個壞習慣,才能讓孩子更積極
    有些家長覺得,老師家長會會跟學生說的話題,無非就是教育孩子好好學習,思考學習經驗,多次反思總結之類,唉,這聽多了家長會也沒有用哦,孩子該成績怎麼樣,還是怎麼樣,我家孩子,我現在都沒有看到任何進步呢。下面,我就分享一則從老師那裡學到的一些知識,幫助你改變孩子的一些習慣吧,相信你也同樣會覺得有很大的啟發。
  • 幾個方法教你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從來不管這個東西家裡是否有,或者某些東西的使用價值並不高,他們不在乎這些。那麼,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他們的確是不懂得花錢,買那麼多的東西,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當下的購買慾望而已。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作為,不僅要教會孩子學習,也要教會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
  • 高材生培養兒童的幾個經濟學常識,幫助家長們培養孩子的財商
    想要有一個穩定的生活,能夠不為柴米油鹽所奔波,我們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同時也需要一個人對於金錢有正確的認識和能力。有一些技能和觀念越早培養越好,從財商教育的專業角度來說,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培養,一個是正確認識財富以及對財富增長規律的認識,第二個是如何?運用財富造成財富增長,這些知識都是需要通過系統性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只需要讓孩子建立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
  • 父母帶壞孩子的5個壞習慣,你有嗎?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我們的習慣也就最容易被孩子模仿。這其中有很多壞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帶壞」了孩子。今天我列出了孩子最易模仿家長的5個壞習慣,老師們提醒家長要注意了。
  • 孩子有不良習慣,家長可以用「條件反射理論」,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年齡比較小,具有可塑性,這個階段也恰恰是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習慣以及糾正壞習慣的好時機!上周到朋友小美家做客,她家裡有一個讀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小美跟我抱怨說:這孩子讓她特別頭疼,因為孩子每天放學回來總是不主動寫作業,好不容易勸她去寫作業,而在寫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想著玩手機,從而導致作業不能及時寫完,這讓小美很無奈。
  • 父母對孩子的壞習慣有哪些方面呢?這有讓你更好教育孩子小方法
    一、要有自信和耐心1、小盆友已經養成了習慣,改掉習慣是一天做不到的。家長必須注意,試著去做一兩次放棄也是不行的。家長要對孩子的成長進步有信心,要耐心幫助雲同步,幫助孩子逐步提高。由於與時侯母親對他的放縱有直接關係,他最後成了江海大盜,被處以極刑。母親沒有表揚和鼓勵他第一次偷別人的東西,而是立即停下來,想想他可能還有別的生活。
  • 怎麼幫助孩子改掉愛玩遊戲的壞習慣
    講不聽,打沒用,孩子依然會沉迷在自己的遊戲世界裡。他會因為玩遊戲而很少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不和家人聊天、不做家務、不參與家庭的集體節目,在家裡你很容易感受到來自他的冷漠。當鄰居來家裡玩時,他也絲毫不參與其中,你會感覺他的行為很冒犯。
  • 這些影響孩子專注力的3個壞習慣,你入了嗎?
    專注力也就是注意力,它指的是一個人專心於一件事或一個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專注力是孩子將來學習的重要基礎,專注強的孩子,能高度集中於一件事情上,在單位時間內,能將學習的效果達到最大化。也就是,專注力越好,學習的效率也會越高,成績也會更棒。然而,許多孩子的專注力不僅得到不有效的培養,還會在家長們的不經意中遭到破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許多家長都是孩子專注力的破壞者。
  • 孩子讓人嗤之以鼻的壞習慣,暗示「高智商」,需要更加注重培養
    孩子很多讓家長頭疼的壞習慣或者壞行為其實暗藏孩子是高智商,家長給予指導和培養長大後必成龍成鳳。當發現孩子第一次說慌騙你的時候,你可以開心那意味著孩子智商開始發育。但也要正確引導孩子,以免養成習慣性說慌。這類孩子邏輯思維強,高智商,卻需要正確有效的培養,否則可能長大犯錯,犯大錯。正所謂「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家長要找到孩子說謊的原因,比如家長太嚴厲,家教很嚴,對父母有畏懼,犯錯後不敢承認,就只有撒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