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際婦產科聯盟秘書長迪倫佐提到「近年來,全球剖宮產率持續上升,全球剖宮產率在過去20年~25年間平均增長20%~25%,每年有3500萬~5000萬婦女經歷剖宮產。」
可以說是這一個全球的形式,和現在高齡產婦增多,營養好,運動少,妊娠期併發症多,胎兒營養過剩導致胎兒過大,產婦怕痛怕苦都有一定有關係。
而我國16年全國放開二胎之外高齡產婦驟然增加,確實給婦幼方面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是國家衛健委發布《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近5年我國剖宮產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8年剖宮產率為36.7%,所以順產的嬰兒其實是在慢慢的增加的。
剖宮產率慢慢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和國家的大力控制密不可分
1、推廣無痛分娩,讓怕痛的媽媽不那麼痛就生下孩子
「無痛分娩」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在發達國家無痛分娩的比例高達80%以上。在我國只有10%左右。
去年衛健委在全國913家醫院開展無痛分娩試點。讓媽媽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國家計劃2020年全國有40%的醫院開展無痛分娩。這樣估計有一些縣級的醫院也是可以進行無痛分娩的。
生孩子最痛的時候就是我們第一產程,而無痛分娩在開了三指之後,進行小劑量的麻醉,讓產婦大大的減輕,可以稍微睡一覺或者說休息一下保存實力,到開到八指左右就會撤掉無痛麻醉,直接進產房時開始生了。發生難產的機率也會大大下降,剖宮產率自然就可以下降。
2、產檢時醫生重點關注產婦的體重增長和胎兒的大小
產檢時如果體重過快,醫生會建議進行體重控制,建議少吃過油的食物,少吃過甜的食物。
能不能順產和胎兒有很多的關係,除了胎兒胎位不正之外,胎兒頭盆不稱更是剖宮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頭盆不稱就是指胎兒的頭太大,我們的骨盆太小,導致胎兒的頭沒辦法通過產道出來,只能剖宮產了。
一般到了足月時,胎兒的雙頂徑是9.3釐米,相對來說通過骨盆還是不太難的。如果胎兒的頭比較大,雙頂徑超過10釐米順產的機率會降低。
懷孕的時候媽媽控制好體重,也控制好胎兒的體重,一般小於7斤比較好生,因為小也會比較小。
3、孕婦懷孕時開始注重鍛鍊
順產的話孕婦的產力也是很關鍵的,建議孕婦在懷孕的時候也要進行鍛鍊身體,不但有助於控制胎兒的大小,更有助於增加產婦的體力。
生孩子時助產士讓我們用力時我們有力氣可以用,這很關鍵。所以懷孕時注重鍛鍊很重要。
菁媽之前在醫院認識一個高齡產婦,39歲頭胎,去孕婦學校學習做孕婦瑜珈,每天堅持進行運動,臨產時到了醫院也是坐上瑜珈球的,結果生孩子時,進產房半小時就出來了,超快順產,而且產後恢復也非常快,產後42天去複查說盆底肌4級,相當於我們沒生娃之前。
4、產婦自己的信心增強
60後和70後的孩子基本都是被生出來的,而80後90後就開始有一些是剖出來的,到了00後10後剖出來的就更多了。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是現在醫療條件越來越好了。以前生孩子都是在家裡生的,哪裡可能會剖宮產的,所以只有一條路生,自然只能順產了,當然那時候產婦的死亡率也是極高的。
後來醫院多了,醫療條件好了,剖宮率就升高了。
近十年來國家大力推廣自然分娩,順產對媽媽和孩子都大有好處,讓媽媽自己更有意願和信心順產,加上嚴格控制醫院的剖宮率,要求必須有剖宮產的指徵才能進行,所以剖宮產率正在下降。
而順產的好處也是非常明顯的,聰明的媽媽現在大多都是選擇順產
1、順產只是痛一時,剖腹產要痛上一陣
正常來說順產也不是每一個都需要側切,所以一般就是生的時候痛一兩天,生完沒多久就可以下床活動了。
而剖腹產的傷口至少也要兩周才慢慢癒合,而且以後經年可能時不時還會有傷口癢的情況發生。
加上剖宮產子宮裡的傷口就是永遠的存在的了。
2、順產可以快點生,生多點
現在國家放開二胎,甚至有可能會放開三胎,有些少數民族地區是可能生三胎了,而順產隔一年就可以生娃了,剖腹產一般建議要二年。順產生三個沒有壓力,剖腹產建議生最好不要超過三個。
3、順產更快有母乳給孩子喝
相對於剖宮產,順產的母乳餵養會更順利,想想剖宮產後自己都起不來,只能側著身餵母乳,加上傷口痛,可能一時半會母乳也沒這麼快出來,
4、順產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順產時孩子經過產道的擠壓之後,更容易有安全感,一直孩子會更好帶一些。
話題:你身邊的朋友是順產多還是剖宮產多?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