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10個產婦中,有6個是通過剖腹生產。昨日,記者從市衛生局獲悉,去年全市110多家產科機構的平均剖宮產率高達60%,不僅比全國平均剖宮產率高出近10%,更是世衛組織推薦的剖宮產率15%的四倍。
家屬和醫生不能想剖就剖
面對去年全市產科機構平均高達60%的剖宮產率,市衛生局基婦處負責人表示,今年基層衛生和婦幼保健工作的一大重點,就是切實降低剖宮產率,按照有關要求,全市平均剖宮產率必須在去年的基礎上下降5%。
「從今以後,不是說家屬或醫生想剖就剖,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該負責人稱,全市所有產科醫療保健機構的醫務人員都將接受再培訓,以便嚴格掌握剖宮產手術指徵,實行產科主任負責制。同時,各機構必須制定降低剖宮產率的相應制度措施、操作規範、質量標準、評價監督機制。
每家剖多少定期公示
「以前醫院都總是把剖宮產率的數據掩藏得很深,以後不能再這樣!」該負責人稱,預計從六月開始,全市各級(類)產科機構都必須定期將自己醫院的剖宮產率、順產率、平均生產費用進行公示,同時相關部門還將通過網絡等手段將數據公諸於眾。此外,衛生行政部門將加強評估和監管,會定期組織專家對醫院剖宮產率控制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其中非醫學指徵的剖宮產將為核查重點。
據了解,對於達不到相關要求(剖宮率比去年下降5%)的醫院,其年底綜合評分將受到巨大影響。
記者調查
4大原因 造就「剖一代」
有人「愛」剖 有人「被」剖
患方
80後辣媽
要身材不要痛
今年27歲的李茜,是一家大型公司的秘書。從懷孕起,她就下定決心要剖腹生產。「自然生產那麼痛,說不定一兩天都還生不下來!」李茜聽其他新媽媽描述順產時的「恐怖經歷」時,早已被嚇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再也不願承受劇烈陣痛去順產了。
此外,李茜堅決選擇剖宮產還有一個原因:保持曼妙身材。「好多人自己生了之後,身材跟著就變了形。」她說,如果身體發胖無法還原,肯定會對其工作造成影響。
高齡產婦
剖宮產防意外
35歲的高齡產婦黃萍(化名)是某企業高管,由於平日工作繁忙、競爭激烈,一直沒有把生寶寶提上日程。直到去年被調到工作輕鬆點的崗位後,才選擇懷孕生產。
不過,由於已屬高齡產婦,此前又有過先兆流產的跡象,為了避免難產、生產時出現併發症等不良情況,她最終不得不選擇剖宮產生下了兒子,「我們全家都知道順產對寶寶好,不過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只有剖腹。」
迷信的家屬
生娃娃都要挑日子
一些產科醫生向記者透露,有產婦或其家屬由於過度迷信所謂的「生辰八字」,還會向醫院提出在某月某日某時生產的無理要求。此外,為了兒女此後就讀方便,一些預產期在9月的產婦還會通過剖宮產手術,讓寶寶在9月1日前提前出生。
醫方
原因1:順產太費人力物力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產科專家稱,剖宮產率居高不下,與醫院方也脫不了關係。
「第一,就是為了節省投入的醫療成本,資源緊張的醫院肯定傾向於剖宮產。」該人士稱,自然生產從陣痛出現到生產完畢的時間醫生根本無法把控,在產婦生產期間,醫院還不得不出動人力、物力時時關懷照顧,這樣一來,無形中就加大了投入。但是,換做剖宮產則可由醫生掌控分娩時間,技術熟練的專家甚至十幾分鐘就能完成接生手術。
原因2:一剖就來錢
記者從成都市多家產科機構了解到,如無特殊情況發生,一般順產的費用僅3000元左右,而剖腹生產的花銷至少是順產的兩倍。
「在利益的驅動之下,或多或少會有醫生產生動搖。」該專家稱,面對沒有醫學知識的產婦和家屬,這些醫生只要稍微將小意外一放大,對方就肯定接受動刀,「都想寶寶安全,價錢根本不是問題。」
數字看剖宮產
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全國的剖宮產率僅為5%
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剖宮產率越來越高
2010年,成都110多家產科機構中,剖宮產率高達60%
全國平均剖宮產率為50%出頭,世衛組織推薦的剖宮產率為15%
成都「降剖率」舉措
醫院定期將剖宮產率、順產率、平均生產費用進行公示
相關部門通過網絡等手段將數據公諸於眾
衛生行政部門定期組織專家到醫院監督指導,非醫學指徵的剖宮產將為核查重點
「降剖率」不達標,醫院年底綜合評分將受到巨大影響
剖宮產手術指徵
妊高症患者、胎盤前置、雙胞胎或多胞胎、胎兒巨大等情況
專家疾呼
急救手段變常態
有違人類本能
市三醫院產科主任蔡春華稱,對於大多數準媽媽來講,順產相對比較安全且傷害性較小,應是作為首選。自然分娩較剖宮產而言,不僅出血更少、感染的概率更低,產後恢復也會更快。
有關統計顯示,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時,全國的剖宮產率僅為5%。從90年代後期開始,剖宮產率是越來越高,而成都的相關數據也是從那時開始飛速攀升。「剖宮產本來只是產科的一種急救措施,現在卻意外成了常規的臨床手段。」蔡主任稱,生小孩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意外情況,為了避免醫患糾紛,雙方都寧願選這種「偏門」。
不過,她認為,順產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人類本能,而剖宮產不過是一種特殊情況下施救的非常手段,若以目前的狀態持續暴增,對人類發展來說並不能期待其推動作用,反而可能出現副作用。
蔡春華表示,剖宮產並非想像中那樣輕鬆。手術時,可能出現腸管、膀胱、輸尿管等臟器的損傷,還有術中出血、術後傷口感染等風險。同時,其遠期併發症也多於自然分娩,包括宮旁粘連、腸管粘連、產後慢性腹痛等。
此外,據有關研究顯示,不經過產道擠壓的新生兒,通常手眼協調能力比較弱,脾氣比較容易急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患多動症及自閉症機率相對較大。同時,這樣的孩子肺部也更容易出現疾病。
●延伸閱讀
女子剖宮產下雙胞胎
幾小時後忽然死亡
今年2月21日,宜賓28歲女子宋林,通過剖宮產下雙胞胎女嬰。不過,手術幾個小時後,她卻悄然離世。對於「肺羊水栓塞」的屍檢結論,宋林家人堅決不接受;院方則認為在醫療過程中並無責任,雙方僵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