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

2020-09-03 南方網評

近日,拱北街道迎賓社區在義福新村舉辦「《民法典》進社區」法制宣傳活動,邀請社區公益律師為居民解讀《民法典》的相關規定,解答居民的法律問題,讓《民法典》走進社區的千家萬戶。(《珠江晚報》8月19日04版)

民法典頒布後,之所以備受社會各界矚目,並引發了大眾的廣發熱議,就在於它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期待,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底色。如何讓這部享有「社會生活百科全書」之譽的法典走進群眾生活,走進群眾心裡,真正為百姓生活保駕護航?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顯然不可或缺。

眼前,拱北街道迎賓社區邀請社區公益律師解讀民法典,為居民學習和普及民法典注入了專業的力量,作出了很好的示範。

讓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要以通俗易懂的學習方式引導群眾參與學習。民法典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滲透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可以說,一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生都在民法典的護航之下。我國民法典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主要表現在維護人格尊嚴、維護人身安全、維護財產安全、保障安居樂業和維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多年的普法實踐表明,讓群眾知法、懂法,感覺法律對他們有用,才會有學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為什麼要設置離婚冷靜期」「高空拋物的責任如何釐定」等等,只有把握好群眾的關注點,把理念與案例、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向群眾解疑釋惑,讓群眾由「知」到「懂」,引導他們尊法,進而喜歡學法。在這方面,邀請律師主講更能講到點子上,也更能引起群眾的學習興趣。

讓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要以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形式吸引群眾自覺學習。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認同、尊崇法律,這就離不開有力有效的宣傳教育。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形式當然不能只局限於傳統的橫幅、標語、手冊等線下普法手段,更要將眼光置於微信、微博等青少年喜歡的網絡新媒體之上。通過圖片、短視頻、普法文章、案例分析等手段讓老百姓充分理解民法典。還要以大眾文化為載體,依託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相聲、小品甚至抖音等,提高民法典宣傳教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也只有深入地、徹底地講清楚、講明白了,專業性、綜合性的法律才能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才能真正為民所懂、為民所用,才能真正發揮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積極作用。

讓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各級領導幹部的示範作用至關重要。實踐表明,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關乎依法決策和依法執政、服務人民的水平。因此,要提倡領導幹部帶頭學習,將學好民法典作為提高依法施政的水平的關鍵,自覺依照民法典行使權力和權利、履行職責和義務,真正依法合規維護好、保障好人民群眾的權益。通過這樣的帶頭學促進「學用結合」,進而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增強法治意識,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真正實現廣大群眾對良法善治的期盼。

相關焦點

  • 讓民法典走入尋常百姓家
    民法典,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條文眾多,體系龐大,要義精深,每個人從搖籃到墳墓,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它,是名副其實的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所以,學習民法典,學好民法典,應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與主動選擇。當前,民法典學習宣傳如火如荼,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如何學,學什麼,是首先需要明確的。
  • 湖北學子三下鄉:深入學習民法典,祝民法典走進生活
    中國青年網宜昌8月7日電(通訊員 汪俊傑)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以下簡稱「民法典」),並予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線上交流學習,深入了解民法典7月26日,「愛我中華」夢之隊——民法中華行的小組成員進行了線上交流,內容主題為深入學習民法典,助力民法典走進生活。
  • 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
    9月11日,瀋陽市公檢法司等部門、瀋陽市律師協會及幾大知名律師事務所工作人員、法律工作者走上街頭,在市府廣場向市民發放民法典宣傳手冊、書籍及光碟等,就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答疑解惑,普及民法典知識,讓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被判無效後……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被判無效後…… 華陰市人民檢察院1小時前 · 華陰市人民檢察院官方帳號民法典共有1260條,其中合同編就佔了來源:檢察日報客戶端了解更多4閱讀搜索免費領取民法典民法典100個必背知識合同糾紛法律條文查詢2020民法典順口溜民法典離婚知識大全一圖看懂民法典體系
  • 民法典宣講進鄉村,為百姓送去法律知識「大餐」!
    民法典宣講進鄉村,為百姓送去法律知識「大餐」!如何讓群眾更好地知曉民法典相關內容?9月17日上午,寧德蕉城區人民法院員額法官王鑫走進霍童鎮文明實踐所,為霍童鎮的各村(居)委會幹部宣講民法典,讓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 5月22日,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請他解讀民法典草案亮點。 見義勇為免責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這些困擾小區業主的難題,民法典有答案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這些困擾小區業主的難題,民法典有答案公共維修基金啟動難致使大量資金「沉睡」,小區共有部分收益該歸誰所有,物業服務事項「不清不楚」……這些一度困擾小區業主的難題,有望被民法典徹底終結。王天凡表示,民法典將啟用公共維修基金的決定從「雙三分之二」降低至「雙三分之一」,有利於解決小區業主的實際需求。「此外,民法典還將公共維修基金的適用範圍進一步細化調整為電梯、屋頂、外牆、無障礙設施等共有部分的維修、更新和改造;規定了緊急情況下需要維修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可以依法申請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為何要增設緊急情況下維修基金的使用?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房屋空置該不該交物業費?業主說算嗎?_正義網
    公共維修基金啟動難致使大量資金「沉睡」,小區共有部分收益該歸誰所有,物業服務事項「不清不楚」……這些一度困擾小區業主的難題,有望被民法典徹底終結。 「民法典規定的業主大會職權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在調整和增設相關決定事項基礎上,對有關表決程序則作出了重大修改。」
  •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
    而這個問題在即將實施的民法典中可以找到明確答案。 「民法典總則編第二章第二節用14個條文規定了監護制度,其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就有10個,其目的在於補齊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短板』,為未成年人成長護好航。」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家長被隔離,孩子無人照料怎麼辦?
    而這個問題在即將實施的民法典中可以找到明確答案。   「民法典總則編第二章第二節用14個條文規定了監護制度,其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就有10個,其目的在於補齊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短板』,為未成年人成長護好航。」
  • 雲南:民法典走進千家萬戶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宇 石飛  □ 通訊員 陳迤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近日,在雲南省怒江州會議中心禮堂裡,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張慧侃侃而談,來自全州200
  • 【走進民法典】民法典的編纂意義和法系地位
    【走進民法典】民法典的編纂意義和法系地位 2020-08-28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阜陽市:民法典宣傳走進百年名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幫助青少年明確法律底線、強化規則意識、提升法治素養,阜陽市特邀市民法典宣講團成員、安徽藍邦律師事務所主任馮繼輝律師走進百年名校,齊學民法典!
  • 「民法典與生活同行」法律知識講座走進槐衙社區普法
    (記者:翟佳浩)8月26日,市區兩級司法機關在臨渭區雙王街道槐衙社區舉辦「民法典與生活同行」——走進社區矯正對象法律知識講座,為居民進行普法宣傳。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給社區的矯正對象贈送了民法典讀本口袋書,並邀請律師為社區的矯正對象講授了《民法典》的重要意義和立法特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有關婚姻家庭、養老繼承、房屋買賣、民間借貸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
  • 嶽池縣九龍司法所:讓《民法典》走進社區百姓的生活
    《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與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為營造全社會共同學習的良好法治氛圍,9月9日,嶽池縣九龍司法所深入城北社區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讓法典走進社區百姓的生活。
  • 民法典—為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民法典草案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民法典姓「民」,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民生權利。民法典草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了保護的概念。保護個人隱私權、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明確住宅70年產權自動續期……民法典草案就像一部百科全書,為護佑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完善的法律遵循,謀求人民利益最大化。民法典草案,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經常收到垃圾簡訊怎麼辦?遭遇性騷擾,公司、學校該不該管?有人吃「霸王餐」,老闆能不能扣下他的財物?這些問題總是困擾著我們的生活。
  • 民法典講座走進宿州逸夫師範學校
    12月7日下午,宿州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走進宿州逸夫師範學校,為全校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的民法典講座。學校全體教職工及學生代表300餘人聆聽講座。本次講座,特邀市檢察院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歐陽書強擔當主講。
  • 西政民法典學生宣講團走進梁平
    來源:重慶日報網原標題:自編自演情景劇送法到村西政民法典學生宣講團走進梁平西南政法大學民法典學生宣講團走進梁平區紫照鎮桂香村。記者 王麗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麗 實習生 唐苓玲)8月11日,西南政法大學民法典學生宣講團走進梁平區紫照鎮桂香村。宣講團成員主要由該校民商法學院學生組成,學生們通過情景劇的方式解讀民法典中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條文,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鮮活的法律課。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虛擬財產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社交帳號、網絡財產、網遊裝備、虛擬貨幣……隨著人們日常生活逐漸向虛擬空間拓展,包羅萬象的虛擬財產能否作為遺產來繼承?實踐中爭議不斷,日益受到關注。  民法典總則編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繼承編第1122條則明確,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民法典對遺產範圍的界定可視為虛擬財產可以被認定為遺產而繼承的信號。」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醫鬧之痛有了"新處方"
    「民法典有利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醫務人員所享有的生命健康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都被納入到民法典的保護中。」幹擾醫療秩序,妨礙醫務人員工作、生活,侵害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在張藝馨看來,民法典將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納入保護範圍,不僅僅是一扇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保障門」,更是一種尊醫重衛時代新風尚的引領。  「檢察機關在辦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時,除了關注民事賠償責任的承擔問題,還應注重對當事人進行釋法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