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2020-12-13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

5月22日,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請他解讀民法典草案亮點。

見義勇為免責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草案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

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

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

解讀:小區電梯廣告、外牆廣告收入歸誰?物權法的規定並不明確,引發了一些矛盾糾紛。民法典草案明確,利用小區業主共有場所產生的收入屬於業主共有。這將發揮定分止爭的作用,維護業主合法權益。

禁止高利放貸

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解讀:近年來,「校園貸」「套路貸」等頻發,高利貸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貸,表明了國家鼓勵人們投資實體經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因高利放貸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保護個人信息

規定: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解讀:數位化時代,個人信息如何保護?面對人肉搜索、垃圾簡訊、電信詐騙等挑戰,民法典草案確認和保障與個人信息有關的人格權益,並規定個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規則,讓個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將有效遏制過度搜集個人信息的亂象。

界定夫妻共同債務

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解讀:離婚時,夫妻雙方的債務該怎麼認定?是共債共籤還是單方舉債共同償還?民法典草案吸收了現行司法解釋的有效做法,規定夫妻共同債務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或者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否則不予認定。

增加遺囑形式

規定: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籤名,註明年、月、日。

解讀:列印遺囑有法律效力嗎?現實中,列印遺囑十分常見,但卻常常引發糾紛。對此,民法典草案根據實際需要作出回應,對列印遺囑的效力作出界定,明確了列印遺囑必須具備的形式,填補了立法空白,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

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解讀:高空拋物墜物造成人員受傷、財產損失讓不少人心驚膽戰,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民法典草案作出這一規定,意味著高空拋物墜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如果不能明確責任人,那該樓業主都有可能要被追償責任。這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同時為補償人進一步追償提供了法律依據。

倪 弋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國家文明高度催生民法典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國家文明高度催生民法典(王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王軼:當年《民法通則》起草的時候,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的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就是要解決中國人吃飽穿暖的問題;當時中國人分享的價值共識,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民法通則》最重要的民法學理論的支撐,就是老一代民法學家提出並闡述的商品經濟的民法觀,《民法通則》的主要功能是要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法治保障。
  • 專訪人大法學院院長王軼:民法典回應了今天的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
    28日下午,我國首部民法典表決通過,中國正式進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出臺對我國法治建設有哪些深遠意義和影響?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接受了「政事兒」專訪。王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
  • 《民法典》裡「裝」著怎樣的幸福生活?來聽人大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
    近日,記者採訪了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軼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軼教授。王軼:《民法典》編纂之初,就確定了立法目標:要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立足中國實際、面對中國問題、凝聚中國共識、發揚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回答中國之問的法典。《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在於其體現了中國的歷史傳統,反射出中國人分享的價值共識。
  • 民法典將這樣影響你我的生活,戳→
    今日,人民日報發布了3D動畫大片《當哪吒遇上民法典》讓你秒懂民法典將如何影響你我的生活↓↓↓「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民法典草案明確見義勇為免責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界定夫妻共同債務增加遺囑形式
  •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法學院院長王軼:應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法院的新型...
    9月23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法學院院長王軼在座談會上發言,對網際網路法院建設提出了意見建議。王軼說,網際網路法院的設立,是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第一次全方位面對,沒有可借鑑的經驗,沒有可供參考的答案。三家網際網路法院過去幾年的工作可圈可點,交出了優秀答卷。他們所作出的每一份優秀法律文書可以說都是人類在信息文明時代所邁出的法治領域堅實的步伐。
  • 民法典保障人民權益有何突破?
    2020-05-18 14:56:11 | 來源:新華網    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還將對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進行審議
  • 中國人民大學新增三名副校長:顧濤、王軼、胡百精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中國人民大學領導班子新增三名副校長。9月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詢中國人民大學官網注意到,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學校辦公室主任顧濤,法學院院長王軼,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現已出任該校副校長。官方簡歷顯示,顧濤,男,漢族,1970年6月生,遼寧瀋陽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管理學博士。
  • 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人大法學院聯合出品《民法典開講》
    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人大法學院聯合出品百度聯合製作王利明等10位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參與者面向黨政幹部和社會大眾全面解讀民法典01、內容簡介本書是在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聯合出品的
  • 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人大法學院聯合出品《民法典開講》
    01內容簡介本書是在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聯合出品的2020年普法計劃支持項目民法典公益系列講座,共十二講:1.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2.民法典如何回應「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3.《民法典·物權編》,更好保護你我的財產權利。4.《民法典·婚姻家庭編》關於結婚制度和離婚制度有哪些新變化?5.《民法典·合同編》,每筆交易都與它息息相關。6.他違約了,我怎麼辦?7.繼承規則改變,是否更符合老百姓需求?8.人格權獨立成編,有何深意?
  • 王軼:民法典回應了21世紀的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王軼稱,民法典的涉及面廣,在編纂過程中,立法機關開展立法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最大共識。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的策略就是各方達成的一項重要共識。民法典是對我國既有法律的尊重和延續,也回應了21世紀的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人大專家獨家解讀民法典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解讀  有一定影響,但考生也不要太緊張。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法規在民法典中都有所保留。如果了解法律背後的道理,你就很容易了解它在民法典中會怎樣體現。  03.微信帳號能繼承嗎?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朱巍解讀  民法典草案規定,只要是個人的合法財產就可以繼承,虛擬財產也算。
  • 對話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王軼:《民法典》包含一個民族的「精神密碼」
    近日,記者採訪了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軼教授。《民法典》的編纂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記者:在民事立法方面,我國此前有《合同法》《民法總則》《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為什麼還要編纂這樣一部法典?王軼:對一個國家來說,不是一定要有《民法典》,世界上許多國家並沒有《民法典》。
  • 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Martha Minow一行訪問人民大學並發表學術演講
    6月29日下午,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Martha Minow教授訪問人民大學並發表學術演講,隨Minow教授一同訪問的還有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William Alford教授、副院長Steven Oliveira先生和法學院校友中心Gerald Savitky先生。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會見Minow教授一行。
  • 王軼:民法典編纂需要 協調好內外部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軼在《法學雜誌》2017年第1期撰文指出:法學家的研究早已證明,民法是法治真正的法律基礎,民法最充分地體現了法治的價值,中國步入法治社會的必由之路是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係的充分發展。
  • 第二講 民法典總則編 一部權利保護的總篇章
    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的誕生對社會大眾的生活將產生何種意義與影響?法律從業者該如何領會民法典的精髓?《民法典開講》將為你解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百度APP聯合製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2020年普法計劃支持項目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利明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利明教授。資料圖    王利明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曾被評為第一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參與合同法等多部法律起草工作。王利明是《物權法(草案)》主要起草者之一。
  • 最受歡迎的十大民法典講座請免費收藏
    1.王利明:民法典的體系構建和主要亮點 主講人:王利明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3.王軼:一部權利保護的總篇章 主講人:王軼 法學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
  • 臺北大學校長侯崇文教授一行訪問人民大學法學院
    9月20日下午,臺北大學代表團訪問了人民大學法學院,王軼副院長在貴賓室會見到訪的臺北大學侯崇文教授一行。隨訪的還有臺北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郭玲惠教授、法律學系主任陳榮傳教授等。王軼副院長向侯崇文教授簡要介紹了人民大學法學院的發展歷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並表示,法學院與臺灣的各個法學院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法學院的教授經常赴臺灣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在學生交流方面。
  • 專家:我國民法典體現人文主義立法思想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我國民法典體現人文主義立法思想王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在這個階段,中國人希望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能夠得到充分的確認和保障。——王軼 受訪者供圖楊立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我們常說,改革開放之後,如果沒有及時制定民法通則,就不能保證有今天的社會進步。而民法典是社會、經濟和生活的法治基礎,沒有民法典,就無法進一步實現法治社會。所以民法典正式出臺,必將開啟法治社會建設的新篇章。依我所見,我國民法典是最具有時代精神特徵的民法典。
  • 《民法典開講》出版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 為更好地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由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聯合出品的《民法典開講》一書,即日起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民法典開講》由王利明、王軼、高聖平、龍翼飛、石佳友、朱虎、 楊立新、姚輝、孫若軍、張新寶等10位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參與者講授,旨在面向黨政幹部、社會大眾,全面解讀民法典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和影響,共十二講:「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民法典如何回應『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