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讀的九本「東方聖經」,洗滌身心,參透人生哲理!

2021-02-08 道德經智慧傳承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更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眾多名著,而若是從其中選出必讀的經典,莫過於四書五經。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當年曾準備考取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但令他沒有料到的,芝加哥大學規定必須讀西方的名著才可以錄取,李政道知道後,斥責說:「我沒讀過西方的名著,但我熟讀孔、孟儒家經典,他們的作品在我眼裡才是真正的經典」。招生的人最終被他說服,而李政道也成為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

四書五經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也是儒家精華所在,這九本書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影響中華文明兩千多年,讀透四書五經的人,將會洗滌身心,參透人生哲理!

01《論語》——中國人的「聖經」

《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此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而中國民間自古以來便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其中代表人物便是宋相趙普,熟讀《論語》不但可以感悟人生,洞察人性,對於現代人際交往以及企業管理都有一定幫助,能夠教會現代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第一本必讀之書。

1.德不孤,必有鄰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過而不改,是謂過已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02《大學》——上乘之學,君子之道,中國獨有之瑰寶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參所寫。

此書是儒家思想的體系和總綱,儒家君子治世的最高理想之所在,若是與佛教比較,那便等同於佛教的心經,《大學》是閱讀儒家經典的入門必讀之作,若是明了《大學》真諦,那麼儒家其他經典自然瞭然於心。

對於此書,孫中山先生曾稱為「中國獨有之寶貝」,是成就中國人必讀的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讀《大學》可以培養孩子敦厚中正之性,從小就建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人生格局。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3.君子必慎其獨也

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5.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6.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7.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

8.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

9.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10,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

03《中庸》——道德標準之指南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

此書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提出中庸之道,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熟讀《中庸》,理解中庸之道,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人與人,事與事的關係,同時在人際關係方面,更能獲得有效的智慧。

1.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2.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3.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之三竅

4.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5.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6.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7.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8.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9.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10.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04《孟子》——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以及與孟子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

此書將儒家的思想從禮與義的規範,上升到一種人與社會的價值觀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同時緩和了階級矛盾,維護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諾貝爾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曾說過:「當我在科學研究處於逆境的時候,總是可以從《孟子》得到啟發」,楊振寧的父親在他小時候特地請一位老師教他讀《孟子》,這也成為他今後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每當他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都會提供明確的答案。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王顧左右而言他

4.五十步笑百步

5.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8.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9.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10.人皆可以為堯舜

05《詩經》——澄清心靈,感悟人生的百科全書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311篇的詩歌。

此書主要反映民間生活,體現出當時人們追求美好事物的價值觀,孔子對其評價極高,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此書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讀《詩經》不但可以使人澄清心靈,還可以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啟迪現代社會文學藝術。

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4.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5.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6.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8.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9.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10.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06

《尚書》——思想之源,先秦精華

《尚書》主要記載了從堯舜禹時代到東周時代的歷史。

此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被稱為先秦文化之源,同時此書還體現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多個學派的思想,雖然僅存28篇,但是對於現代從事文化研究,如歷史傳說,戰爭時間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1.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2.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3.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4.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6.任官惟賢材

7.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8.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9.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10.直而溫,寬而慄,剛而無虐,簡而無傲

07《禮記》——典籍制度,精神風貌

《禮記》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教育、政治、美學等思想,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此書深刻而又全面地反映了傳統文化的精神風貌,對於現代構建和諧社會秩序與和諧人際關係起到了重大意義。

1.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

2.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3.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4.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5.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6.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7.苟無禮義、忠信、誠愨(què)之心以蒞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

8.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9.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10.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擬必於其倫

08《易經》——不學易,無以為將相、無以成大醫

《易經》出現於先秦時期,在商朝時巫蠱之術十分興盛,濃鬱的巫祝文化隨著甲骨文的出現和時間的推移,慢慢演變出了《易經》。

此書的出現標誌著古代佔卜之術的成型,可以用佔卜之術解釋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同時在《易經》的影響下,發展出道家、儒家、醫學、甚至於兵法等,讀群經之源,萬經之首。

對於現在而言,我們能夠在《易經》中獲得憂患意識,學習古人的創造精神,構建和諧人生。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3.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4.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5.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6.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7.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8.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9.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

10.一陰一陽之謂道

09《春秋》——第一部敘事編年體史書

《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

此書是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同時還是「史義」的發端,為中國傳統史學立下了新的範式,影響至為深遠。

由於《春秋》記載了眾多歷史事件,歷史的陰暗面昭然若揭,體現了人性之惡,如董狐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仁愛,而《春秋》記載的一些歷史,也無時無刻不在警示我們。

1.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2.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5.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6.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齊桓公伐楚

7.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

8.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9.多行不義必自斃

10.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相關焦點

  • 揭秘《三十而已》:顧佳最後參透了什麼人生哲理?
    顧家都參透了哪些人生哲理?讓我們一起分析。女人從小被教導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學校,嫁個好老公,然後才能活得精緻,相夫教子,仿佛這樣就走上了人生的巔峰。然而現實是多麼殘酷,顧佳望著玻璃上的一家三口籤名,曾經的幸福美好的畫面如過眼雲煙,煙花散盡卻是無邊的黑暗,丈夫的謊言與欺騙讓她的心泣血不已。顧佳為許幻山和許子言犧牲了太多,可又得到了多少的回報?你可以說母親對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可妻子對丈夫無條件的愛,丈夫對妻子又是怎樣的愛?
  • 《山木方法》為什麼是「創業者和管理者必讀聖經」(組圖)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專家和讀者對《山木方法》情有獨鍾,《山木方法》熱銷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奧秘,《山木方法》為什麼能被譽為「創業者和管理者必讀聖經」呢?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濟南、瀋陽、鄭州、成都等地進行了調查採訪。
  • 中國最偉大的九部經典,國人必讀!
    來源:儒風大家(rufengdajia)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流傳的經典成千上萬,但是有九部經典是每個中國人都要讀的
  • 中國人,聖經值得你閱讀!
    但聖經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仍然很陌生;中國人一直在尋找生命的答案,何嘗不讀讀聖經,好來聆聽這看似愚蠢的智慧良方?從本質上說,聖經是一本講「如何治病救人」的書。它不是炫耀眾多寫作者的文採,也不是推銷一套精緻的世界觀,更不是討論一根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而是實實在在地指出人的根本問題之所在,並告知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的楚國,當時我正處於動亂之中,他學會了一套明哲保身、修身養性的方法。這些方法逐漸滲透到他的作品中,隨著《道德經》的傳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錢穆:中國人必讀的9本書
    我只是舉出一些能影響到整個社會人生方面的書,這些書多講些做人道理,使人人懂得,即如何去做一個中國人。若能人人都像樣做個中國人,自然便是復興中 國文化一條最重要的大道。這是我所以舉此諸書之理由。這樣我上面舉了六經,此刻加上《六祖壇經》,可以說是「七經」了。
  • 成為「中國精英」必讀的181本書籍(附推薦理由)足夠看十年!
    一個人活著,不應該放棄閱讀,因為你在別人的世界裡可以享受到意外的人生。或許,我們沒有能力創造什麼,但不可不接觸和了解那些經典的創造。閱讀近30年,我閱書數千冊,而接觸和了解的書籍數十萬冊之多,翻開我的部分藏書,推薦閱讀和指導閱讀的書就達十餘種之多。早就想寫一篇關於中國人閱讀的必讀書,推薦一個書目,以助於大家在讀書時,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迅速取精去粗,更好地合理地安排時間。
  • 《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心靈的洗滌,內心的慰藉
    強烈推薦一本畢淑敏的書給大家,書名叫做《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旅遊使我們虛心,閱讀使我們安靜。當這段文字闖入我的眼帘時,瞬間覺得這幾個字是那麼有魅力,那麼有幸福感,總結的那麼恰如其分。當我不讀書時就覺得內心空虛、焦躁。
  • 誰是宇宙第一活人,聖經,一本佛陀老子見證,人生與神的話語的書
    《聖經》,一本記載人生與神的話語來去的書古今中外典籍中,都有關於人們對「神」的記載,並被認定為是可以創造和主宰宇宙萬物及人類命運的至高無上的力量。隨著,人們對神的力量崇拜,一些被人們公認為知識淵博或賢能與不平凡的人,也被後人公認為如「神」一般的存在。這包括,後來人們為其立教拜為教始祖者,如:老子、佛陀、耶酥等。
  • 錢穆:中國人該讀的九本書
    我所舉的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共九部。這九部書中,也不一定要全讀,讀八部也可七部也可。只讀一部也可。若只讀一部,我勸諸位讀《論語》。九部書中,有孔、孟,有莊、老,有佛家,有程、朱,有陸、王,種種派別。我們當知中國文化,本不是一個人一家派所建立的。
  • 狄考文的新約和合本聖經
    新約和合本有五次紀錄「巴不得」三字於聖經內,南方讀者(包括港臺)初閱時常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其實此語為華北用詞,即懇切盼望之意。特別的是,此用語綿延近百年,在當代華人教會中,竟成屬靈用詞。提到新約和合本聖經的用詞,就必須從翻譯聖經的團隊說起,尤其是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美國北長老會狄考文牧師(Rev.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
  • 東方持國天王的表法
    你看四大天王給我們的表法,前面兩位是教導我們確立人生的方向跟目標。東方持國天王,持國裡頭所含的意思,包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包含這麼多意思在裡頭。怎樣才真正能做得好?只掌握著一個核心,就是中庸之道。
  • 現在人們也無法參透的上古三大奇書指的是哪三本?又奇在哪裡?
    說到流傳至今的文化,不禁想起現在人們也無法參透的上古三大奇書,其中的內容無法用科學解釋,大家一起感受華夏文明的巨大魅力。第一本《周易》——闡述一切變化,佔卜之用,博大精深的哲理書。有一說法說易經原本是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三者合稱為「三易」,其中《連山》和《歸藏》失傳了,現存的僅僅只有《周易》。所以後代基本提到易經,說的也就是《周易》。從本質上來說,《周易》闡述的是關於一切變化的書,長期被用作「卜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佔卜。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從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 新譯簡明聖經通俗易懂 可否代替和合本?
    他原先在亞利桑納大學東方研究圖書館擔任研究顧問,並在社區大學兼任教授;2001年自大學提前退休,目前與妻子在美國俄勒岡州從事中文福音事工。他發現了這一問題,並想到耶穌講道通俗易懂,於是決定重新翻譯聖經,並將其命名為——簡明聖經。
  • 小學生寒假必讀文學名著:《小王子》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孩子12歲之前必讀的國學經典,你的孩子讀過幾本?
    《大學》——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孫中山先生稱這本書是「中國獨有之寶貝」,是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曾國藩選拔人才的標準「功名看器宇,事業看精神」,所謂「器宇」即一個人的心量。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讀《大學》可以培養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小就建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人生格局。
  • 這些人生必讀之書,你讀過多少?
    人生就像一杯茶,而生活就是一邊品茶,一邊看書。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靈魂卻可以是永恆的,而書籍是你靈魂升華的必需品。我們這一生,要走很長的路,要看很多的書,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藝術,哲學,歷史,都是我們選擇的對象。今天,就讓我給你們分享一下一些人生必讀之書,這些書你讀過多少呢?
  • 「電子工程師」必讀九本,技能資料書,免費下載
    【電子工程師】必讀九本,技能資料書
  • 美國基督教媒體推薦:基督徒必讀的18本經典書籍
    除了《聖經》之外,還有哪些經典的書籍對基督徒的屬靈生命成長和生活大有裨益呢?美國基督教媒體《基督郵報》近日列出了18本基督教必讀經典書籍,希望可以幫助到想要更多了解信仰的讀者們。這本偉大的讀物出版1500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10,《聖經特工隊》(God’s Smuggler)安德魯弟兄(Brother Andrew)令人難忘的悲慘故事,他年輕的時給那些基督教遭到迫害的國家走私聖經。
  • 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中國有多少本?(一)
    《一生必讀的100本書》是一本在移動閱讀上呈現的書籍。於2012年02月28日上線。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書籍的作用確實是無與倫比、不可替代的。書能夠影響人的心靈,人的心靈和人的氣質又是相通的。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經典數不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