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豆老末兒
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事情:
孩子今年高考不出意外地沒有考好,父親想出高費讓孩子復讀,孩子接受現實想讀一大專學一門技術。為此,父子針鋒相對,各執己見,父親揚言:不復讀就斷絕父子關係!
針對這個事情,大家各抒己見:
大多人是明白人,孩子讀書他自己做主吧!讀個大專學個技術也不錯,總之是為了一個生活。之所以說這部分人是明白人,因為我自己也大致是這麼認為的。
少部分人說:現在大專文憑有啥用,還不如復讀,怎麼也得努力讀個本科呀!以後好找工作!
似乎這個說法也有部分道理,不是全錯!
假設我們自己就是這個父親,我們能認定自己這種觀點就是100%正確嗎?我們能保證孩子的觀點就是錯誤的嗎?
我不敢做這個保證。我保證不了自己100%正確,且我認為對或者錯都是相對的,還有可能因時因地因事而變化。
有人說,做了家長,我們要明白,孩子和我們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很認同。
既然是各自不同的獨立個體,那麼父親養育孩子讀書是父親的事情,孩子讀書是孩子的事情了,讀不讀書或者讀什麼書是孩子最後拿主意的事情吧,這個孩子已經是準成年或者已經成年。可是在開頭這個事件中,很顯然孩子讀書在父親看來是:我是家長,你得聽我的!
說實話,在以前我覺得這個父親也許有一點道理,可是現在這句話很讓我不舒服!
我自己即是兒女,又是家長。現在每天早上,母親四點來鍾起床,做好了早飯之後,她就出門和鄰居家老太太結伴去採摘三四個小時的金銀花,等到9點左右就回來了。我們兄弟姊妹都擔心她過於勞累,勸她不要那麼早出去幹活了,又不是缺少什麼。而母親則是以此為樂,我們尊重了她的意見,只是提醒她身體要緊,和別人一起去幹活也挺好的,心情舒暢,雖然是自己願意幹,也不感覺到累,可也一定要把身體健康放第一!
儘管我們已經獨立成家,父母親都已經七十有餘,可是他們身體還健康,想做什麼他們可以自己做決定,我們做兒女的在建議他們周全考慮之後,只有尊重而已。
看到一個帖子說:自己上班可孩子小,需要人幫忙看孩子,可母親退休後選擇返聘也不答應給自己看孩子,讓奶奶幫著看孩子,可自己和奶奶又合不來,真真要被母親氣死了!
父母親不是專一為兒女服務的保姆,他們有他們的自由 選擇。
還有帖子說:孩子文化課很好,可他就是想學播音,我堅持不同意!
更常見的說法是:我們夫妻都是學理科的,可孩子偏偏想學文科,就是不聽話,這麼大的孩子他們怎麼知道以後······
這類的父母之用心可謂良苦,可越是良苦,越是痛苦!他們主動地勉強地背負了孩子的人生,可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人生分量是越來重,孩子已經在準備著自己經營自己的人生,面對家長因為不信任的「奪權」,親子之間開始爭執孩子人生的主權,這場爭奪必定是傷及雙方,勝利的一方必定是兒女或者是兩敗俱傷!
每年都有數不清的案例供大家學習思考。
讀書到底是誰的事情?
誰讀書讀書就是誰的事情!
曾經紅極一時的流浪讀書人沈巍在大學選專業時被迫順從了父親,流浪了幾十年,時代讓他成了網紅流浪讀書人。
《小歡喜》中,英子堅持自己的理想——南京大學物理系,而宋倩千方百計地阻擾,就希望英子留在北京,英子歷經磨難不改初衷最終達成!
作為家長的你,還在那麼執拗於孩子按你的喜好選什麼科目嗎?還在堅持孩子按你的想法去復讀嗎?還在堅持孩子完成你的夢想嗎?
讀書到底是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