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朝鮮人如何戀愛:與外國人通婚需領導人特批

2020-12-13 環球網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報導,朝鮮的求婚文化開始變化,過去朝鮮年輕男性求婚,用來表達情意的是訂婚戒指,但最近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求婚禮物卻是手機。

報導援引一名朝鮮內部消息人士的話說,「在朝鮮,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求婚禮物是手機,求婚戒指退居第二位。手機成為求婚禮物是因為就算遠在他鄉也能像在身邊一樣跟戀人對話」,「除了有錢人的子女,一般家庭或者單身女性很難買得起手機。年輕女性攜帶手機,就被認為是已婚或是有男朋友。」

金戒指,果然被「平壤Touch」所取代?真相君告訴你朝鮮人到底怎麼戀愛。

【手機是奢侈品?】

真相君常駐朝鮮期間,見證了朝鮮的手機更新換代。2012年,平壤市民使用的手機還多是最簡易的平板機,到高麗電信櫃檯買手機,能選擇的款式也十分有限。2013年以來,推出摺疊式、滑蓋式和觸屏式等花樣,以及各種款式的外殼,在年輕人中十分流行。

最近調查結果顯示,朝鮮各地移動銷售店銷售的手機價格為200至300美元。去年朝鮮首款國產智慧型手機「阿里郎」問世,而今年又上市一款稜角圓潤形似iPhone3的「平壤Touch」作為升級換代產品,售價約400美元。

據了解,2009年朝鮮手機用戶僅為1700人,2009年增加到10萬人,2012年和2013年分別達到100萬人和200萬人。由於朝鮮有約2400萬人口,平均每12人中有一人擁有手機。

不過真相君在朝期間,發現平壤市居民一人兩機的情況也並不稀奇。當真相君問及「買手機不貴嗎」?有些政府和企業的工作人員會說,「單位福利給配的」;有的會說「沒有手機多不方便,攢錢買唄。」

的確,現在在平壤,朝鮮人也開始用手機預定租車,預定餐廳。但在朝鮮其他城市,就算最便宜的手機也要千元人民幣左右,可以說是「奢侈品」了。但朝鮮本地人和在朝外國人shi'yo手機號段不同,相互之間還不可以直接通話,也不能上網。

【朝鮮人愛說「同志愛」】

大學校園裡很少見到並肩行走的男生女生,倒是有不少並肩同行的男男或女女,男生非常純潔地「勾肩搭背」,不去避諱哥兒倆好的鐵哥們兒關係。「同志愛」是朝鮮人經常說的一個詞,就是同志之間的革命友情。

但曾有西方遊客看到這一幕,驚嘆道:「(朝鮮)竟然如此開放!」

蘋果CEO庫克近日坦言「出櫃」,周圍的小夥伴們似乎已經不會「直男思維」,看到「同志愛」就以詞害意,想歪了。

朝鮮女人撐起的是朝鮮半邊天,在家賢淑孝順,吃苦耐勞;在外溫柔婉約,含蓄芬芳,朝鮮姑娘是超適宜娶回家做老婆的。曾有位中國男性朋友對我哭訴他的遭遇,他問朝鮮男人:「在家誰做早飯?」朝鮮男人萬分詫異地表示對這個問題「不能理解」:「肯定是老婆做啊,還能誰做?」這位朋友低頭無語,他羨慕朝鮮男人絕不幹家務。

儘管如今平壤街頭牽手的情侶已越來越多,卻極少有給女朋友拎包的朝鮮男人,走在街上,時不時會見到年輕媽媽不僅背著孩子,還往往手提重物,年輕力壯的爸爸卻甩手闊步在前走。朝鮮女子的吃苦耐勞可見一斑。

【妹子緣何不外嫁】

真相君曾與熟識的朝鮮姐姐聊天,她說:「妹妹,你如果把自己打扮成我們的樣子,一定會有男孩子來主動搭訕的,比如:『請問現在幾點了』、『我可以和你一起走一段嗎』、『我可以給你打電話嗎』等等。」

「那要是從前沒手機,怎麼辦?」「打家裡的固定電話呀。」「如果父母接著怎麼辦?」「那當然是馬上掛掉的了。」

當然,朝鮮姑娘也會對中國男人產生好奇:「中國男人怎麼樣?」

「相比較,沒那麼大男子主義,中國女性地位挺高的。尤其是南方男人,更體貼。」聽我這麼一說,朝鮮姐姐流露出羨慕的神情。

我問她喜歡怎樣的男子。她說:「希望找個性格活潑點的,之前相親介紹的都太一本正經了。」月香對男子的三大標準是:要帥、要會辦事(有能力和責任感)、要能賺錢。這和我們稀飯「高富帥」的標準,沒多大差別嘛。

曾有在朝的外國人戲言,如果能娶個朝鮮姑娘就太好了,美麗又賢惠。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簡單。

朝鮮女子不樂意「外嫁」,不是願不願意嫁近鄰中國人的問題,而是任何外國人都不是她們的菜。這當然與開放程度有關,也根深蒂固於朝鮮全面強化「主體性」及「民族性」的體制中。

聊得深入了,真相君才發現,朝鮮人思想意識有著濃重的尊崇純潔民族性情結。或許他們潛意識中覺得與外國人通婚是「玷汙」民族血統的不當之舉。

問朝鮮人是否政府有明文規定說不許與外國人通婚。他們的回答是:「不是不允許,只是需要領導人特批。」

相關焦點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需符合16字要求
    「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揭秘給歡迎領導人的小朋友是如何挑選的:須品學兼優
    從電視直播中可以看到,除了歡迎領導人常見的三軍儀仗隊接受檢閱環節,排成隊列的小朋友也出現在畫面中,他們蹦蹦跳跳地不停地喊著「歡迎」。  少年兒童迎接外國領導人來華訪問,是我國外交禮儀上的一項傳統。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出現在重要外事活動場合的場景,是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 【圖集】2019年,朝鮮人的一百張面孔
    這些所見讓我感到親切與真實,我漸漸意識到,如果想要真正地去了解朝鮮人,儘快拋開自己的刻板印象才是最重要的。在這篇文章中,我選取了五十張照片呈現給各位讀者,主人公都是我隨機捕捉的平壤市民,其中有帶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有幸福的新婚夫婦,有身著傳統服飾的美麗少女。
  • 領導人「官方傳記」面面觀 揭秘傳主內心和人格
    領導人的傳記中,最早出版的是《周恩來傳》,全書分新中國成立前和成立後兩部分,第一部分於1989年2月出版,後一部分1998年2月出版。《毛澤東傳》也是分段出版的。《毛澤東傳(1893-1949)》於1996年出版,7年之後推出《毛澤東傳(1949-1976)》,至此覆蓋他的一生。傳記大多在領導人重要紀念年份出版。
  • 朝鮮人放假不上班的時候,人們幹什麼?
    朝鮮人的生活很規律,絕大部分人都在國營單位上班,特別是在平壤,每天家庭、單位「兩點一線」非常規律。朝鮮國營單位一般每周只有星期天休息,因此這一天對朝鮮市民,尤其是家庭主婦來說,特別重要。朝鮮人的購物,可不是我們熟悉的逛街溜達休閒,那是為了生活而奔波。
  • 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49年總理特批,還娶了延安第一美女
    大家都知道,如今外國人想獲得中國國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那麼,誰是新中國第一個獲得中國國籍的人呢?筆者查閱資料發現,新中國第一個獲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是喬治·海德姆,漢名馬海德。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當天,周總理在馬海德加入中國國籍的證書上簽了字,史稱「一號令」。馬海德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然能獲得周總理特批成為新中國首個獲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呢?
  • 我眼中的朝鮮上——朝鮮人也離不開這些休閒娛樂工具
    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報紙通過報紙了解每天的新聞動態是朝鮮人的一大日常休閒方式。《勞動新聞》是朝鮮官方主要的一大報紙。朝鮮地鐵站的報刊欄總是圍著一大批人,因為這裡的報紙會實時更新;朝鮮的街邊還有報刊亭,可以供人免費查閱信息。朝鮮的《勞動新聞》朝鮮人購買報紙很便宜,但是外國人卻需要10元人民幣才能買到一份報紙。
  • 揭秘領導人翻譯工作:提前整理領導人常用詩詞
    「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領導人翻譯今何在?
    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稱,選拔翻譯「主要看發音怎麼樣,反應如何」「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既然黑人這麼受歧視,為什麼在美國還有白人與黑人通婚呢
    即使你偶爾在中國看到白人和黑人,也一定不是中國人,而是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在中國,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中國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膚色。黃種人是中國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是外國人。而在美國,它不起作用,錯誤率至少為50%。
  • 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端午節恐怖習俗揭秘
    原標題: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端午節恐怖習俗揭秘   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端午節恐怖習俗揭秘。端午節到了,你吃粽子了嗎?你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翻譯「粽子」一詞嗎?粽子的英語怎麼說?現在通俗的翻譯是ricedumpling,真譯就是用米飯做的大餃子。是不是覺得很搞笑?
  • 揭秘:日本祖先到底是中國人還是朝鮮人?聽聽日本首領怎麼說
    東亞主要的民族有漢人和朝鮮人,並且漢人和朝鮮人的祖先都有據可查,唯獨日本人的祖先是個謎。關於日本人的祖先是朝鮮人還是中國人的爭議再度出現。爭議出現的原因是,日本對於皇室古墓的考古挖掘,皇室一直不願意對外公開。而日本學術界卻強烈要求儘快對外公布古墓真相。
  • 朝鮮人的生活費包含哪些東西?
    朝鮮人的收入不叫工資,而叫生活費。在朝鮮旅行期間,我對朝鮮人的生活費感興趣,幾次問導遊他們每個月生活費有多少?對這個問題,導遊始終沒有正面回答。導遊的回答是,朝鮮人工作主要是為國家做貢獻。他們不太看重生活費多少。導遊的回答讓我感到慚愧。後來得知,在國營單位上班的朝鮮人,每個月生活費不多,只有三百人民幣左右。不過,朝鮮人的生活費不單單只有金錢。
  • 朝鮮特級酒店,跟法國合資,負一樓澳門投資,禁止朝鮮人進去
    羊角酒店位於平壤,一共有47層樓的高度,基礎設施還是比較齊全的,服務人員以朝鮮本地人為主,還有一些外國人,酒店主要是接待一些國外的來賓,沒有接待過本地人,原因就是消費比較高,本地人負擔不起。每個房間的配備也是非常齊全,牙膏、毛巾、杯子、香皂等,比較特別的就是酒店只配備一套牙具,不是每天都需要更換,除非你特別要求的話酒店才會進行更換。
  • 旅遊值得一去的3個國家,對中國遊客免籤,通婚不需彩禮還給補貼
    更有甚者,不僅不要籤證,還鼓勵和外國人通婚。我國是男多女少,有些國家是女多男少,於是這些國家就很推出各種政策吸引中國遊客來旅遊,若是想和當地人結婚,政府還會給相應的補貼,這對廣大適婚單身男青年來說,簡直太好了,畢竟在國內結婚是要花上不少錢的,國外政府還給錢,這樣的政策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 中國唯一的「白種人」,長相如花似玉,卻不允許與外族通婚
    中國唯一的「白種人」,長相如花似玉,卻不允許與外族通婚不同的時代審美是有所不同的,在古代人們以胖為美而逐漸到了現代人們對於身材的要求一定要瘦,並且喜歡一些長相比較樸素的人,隨著時間的逐漸發展,現在的人們仿佛更加喜歡一些帶有洋人氣息的感覺,比如說,深邃的眼眸,高高的鼻梁,或者是說雪白的皮膚以及高挑的身材
  • 揭秘領導人身邊的女翻譯 歷史中的一道紅顏[圖]【8】
    傅瑩在外交部副部長中,57歲的傅瑩格外引人注意。傅瑩在1982年至1991年擔任過外交部翻譯室英文高級翻譯,當過鄧小平、楊尚昆、江澤民、李鵬等領導人的翻譯。
  • 我國有一個說伊朗語的民族,還是白種人,被禁止與漢人通婚
    不看歷史不知道,我國竟然有個白人民族,還不能與漢族通婚其實說到這個種族它的歷史已經很長了,他們是因為西漢時期張騫出塞建立的「絲綢之路」而開始與我們發展經濟貿易交流的。一眼看過去,我們一定會認為他們是外國人。
  • 為什麼三代之外的「血親」可以通婚,但同姓村民卻不能通婚呢?
    而且部落裡,即便是有血緣關係,相互之間通婚也很正常。因為當時正處於奴隸社會時代,溫飽才是人們最基本的需要。但是部落之間也存在爭端,為了搶奪資源,每個部落都必須發展壯大,所以快速的繁衍後代,成為了各原始部落強大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而想要快速的繁衍後代,就只能依靠於部落之間的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