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會恨誰像誰,原生家庭中錯誤代際傳承的魔咒怎麼破

2020-08-21 喚醒媽媽喚醒世界


阿玲今年快四十歲了,她這人有個特點,做錯事,幾乎從來不會承認是她錯了。

她的習慣性做法是:誰要說我,我就立即懟回去!

&34;

&34;

「都是因為你,你出的餿主意!」

阿玲懟功可謂一流,常常懟的身邊人啞口無言.....

關鍵是,阿玲從來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在說話的時候常常也會懟的她心口發堵,喘不過氣。


兩個人常常會為一點小事在家裡吵起來,互相指責、互相懟,真是好不熱鬧、好不煩惱!

讓阿玲煩惱的其實不只是女兒,家裡還有一個讓她受不了的人,那就是自己的母親。

阿玲從小在母親的指責聲中長大,只要自己有一點點小事沒有做好,媽媽就開始罵個不停,這不對,那不對,還常常翻出以前的舊帳。在她的記憶裡,媽媽除了經常罵她,幾乎很少像別人的媽媽那樣,溫柔地和自己說過話。

正因為這樣,阿玲和母親的關係總是難以親近,甚至在隔閡中還有一些怨恨。

阿玲一想到母親指責自己時瞪得圓圓的眼睛,兇狠狠的樣子,簡直覺得後背發涼,避之唯恐不及。



可是,出乎阿玲意料之外的是,雖然她怨恨母親,但是卻完美繼承了母親的這些缺點。

而阿玲的女兒又繼承了阿玲的這個缺點。

像這樣將原生家庭中家庭教育的做法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就叫做代際傳承。

這就好像是每個家族的一種基因,在人們沒有察覺的時候,不論好的壞的,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


魔咒魔咒

在原生家庭的代際傳承中有一個魔咒:孩子小時候越恨誰長大就越像誰。

可是,這個結論在當事人看來,真的有一點出乎意料!

來看看這兩個例子吧。

大家還記得《都挺好》中女主角蘇明玉嗎?蘇明玉的母親是家裡的權威,就連父親對她也是忍氣吞聲,不敢言語。因為母親重男輕女的做法,讓蘇明玉吃盡了苦頭,長大後,她和母親幾乎斷絕了的關係,不再往來。


隨著劇情的發展,當她在派出所裡向她胡攪蠻纏的父親大聲斥責的時候,她父親驚叫&34;這一句話真是驚醒夢中人!蘇明玉竟然成為了自己最怨恨的媽媽的樣子!


另一個例子是作家王朔,也曾是原生家庭中錯誤代際傳承中的受害者。他在回憶自己的父母時,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他也不愛自己的父母。

當他問自己的母親:如果我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你還會愛我嗎?他母親說,我會舉報你。這冰冷的回答聽得王朔的心拔涼刺骨。



他回憶說自己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在小時候常常打他,父親會&34;。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王朔,對父親母親同樣心存怨恨。可是,當他成為父親的時候,卻也成為了一個不會愛女兒的父親。


其實,不只是以上的例子,如果大家能夠仔細去看看身邊人,甚至是自己,就會發現原生家庭中錯誤的代際傳承在家庭教育中是一種普遍的存在。

代際傳承是怎麼發生的?


01.孩子和世界的關係就是和父母關係的投射

孩子在幼年時與父母相處的方式,會內化為孩子自己的行為系統。不論他對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否喜歡,都只能被動接受,因為,他沒有選擇的權利。

而孩子與父母互動中所獲得的這一切,都會儲存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就像安裝在電腦後臺的程序,當孩子與外界互動時會自動化的運行這些程序。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與自己孩子的互動。


02.父母言傳身教影響巨大

中國人很注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可是很多父母是頭腦裡知道,行動上做不到。

有一位爸爸曾經給我講過,為了督促孩子好好學習,讓孩子多看書,他就坐在孩子身邊假裝和孩子一起看書,但是會在書的上面放一部手機。

這是假的身教,孩子能發現不了嗎?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在裝樣子,做假身教。有的壓根就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身教。而這些,都會被孩子在無形中學到。

爸爸假裝看書,其實在玩手機。


03.父母不願意改變自己,只想改變孩子。

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改變自己,因為改變自己是很痛苦的,所以父母更願意改變孩子。

但是如果父母本身的人格是不完整的,那他的錯誤方式很容易激起孩子內在的抗拒。

當父母不願意改變的時候,這些不良的示範就會潛移默地影響孩子。

複印件就這樣被影印成了原件的樣子。



當人們第一次聽到原生家庭中代際傳承的力量竟然有這麼大時,常常會引發自己的警覺,那麼,

如何終結家庭教育中錯誤的代際傳承呢?

01.覺察

沒有覺察,就沒有改變。

如果蘇明玉沒有聽到父親的那一聲大喊,她也許一生都蒙在鼓裡,她不會知道自己竟然變成自己恨的人的樣子。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這樣寫道:「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對父母的愛已經絕望的他如果不是女兒告訴他「」做你的女兒真倒黴!」他可能還會像以前那樣對待孩子,而不覺得有錯。

2. 與父母和解


在這裡,我想請大家回首看看我們父母的父母們

那一代人是從中國近代史最黑暗的歲月中走過來的人,吃飽、穿暖、活命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歲月令他們經歷的不僅是物質的匱乏,還有精神上的匱乏。在那樣的日子裡,他們難以給到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足夠的愛。在那樣的年代,一大家子,一群孩子,談愛是奢侈的

所以我們的父母們,即使已經為人父母了,仍然不知該怎樣愛孩子,因為他們從自己的父母那裡沒有學到過。

當我們去看家族的歷史,也許就能更加理解這些。

今天,當我們對原生家庭錯誤的傳承有了覺察之後,我們需要做的是和父母和解。卸下心中曾經的怨恨,卸下我們在潛意識裡和父母對抗的勁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力量收回到自己的身上。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最後與父親和解,主動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並原諒了已經去世的母親。

當王朔的母親躺在病床上,死死地盯著王朔,害怕自己被拋棄,王朔的內心感到悽涼,可是他怎麼拋棄自己的母親呢?


03.迎接自己的第三次誕生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講過人有三度誕生。

第一次誕生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一個新的生命即將萌發。

第二次誕生是母親的分娩,我們的出生。

前兩次誕生我們都無法做主,無法選擇。

如果我們願意,我們還可以迎來自己的第三次誕生。

這一次,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生命的主權,為自己負責。

當我們願意為過往所有的發生負責的時候,我們就會從受害者的角色中跳出來,

不論現實中我們的父母如何,

現在,我們可以成為自己最好的父母,主動轉化原生家庭中的負面影響,終結錯誤的代際傳承!



當我們能夠走出童年生活的陰霾,成功地迎來第三次誕生,我們的人格就會更加完整。

這時候,我們就有能力給與孩子更完整的愛,從而終結原生家庭中錯誤代際傳承的魔咒!

本文互動話題:你的原生家庭中有什麼錯誤育兒方式的代際傳承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小棠老師,深耕於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領域。致力於用愛喚醒更多媽媽,喚醒世界!如果本文對您有啟發,歡迎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教你如何停止原生家庭代際創傷輪迴
    因為,成年的我們正一邊努力治癒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創傷,一邊正掙脫原生家庭對於所經營的小家庭的無形控制。 很多小家庭面臨的問題是哪怕你已經搬離了原生家庭,可是原生家庭還像一根無形的線牽引著你的生活,你會發現你正無意識地用最討厭的父母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知道這種方式對待孩子不好,可你卻無法阻止,也不知道如何去阻止,這就叫原生家庭代際創傷的輪迴。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讓原生家庭中的那些傷不再複製粘貼
    2019年曾經有一位杭州大叔,在給自己女兒徵婚的時候,要求「雙親原生家庭,家庭和睦。」這一徵婚條件在當時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原生家庭的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心理創傷,以及由此造成的性格方面的缺陷。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1、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什麼叫代際創傷?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創傷會通過下一代遺傳到下下一代。也就是說,這些創傷會像遺傳病一樣,遺傳到下一代當中,影響子孫,其做法與上一輩的人極其相似。代際創傷的特點:對下一代造成深遠的,懷有破壞性的影響,與下一代形成了一種強迫性重複。有人說:原生家庭之傷,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是時代和環境的餘孽。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
    內容簡介: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研究代際創傷的專著,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著極為詳細的論述。尤其是在療法方面,分別從一般步驟、內在小孩、身心靈、內在關係模式四個方面進行了全息式論述。
  • 五個步驟,帶你《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
    在《原生家庭》裡有這麼一段話: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如果在我們的原生家庭裡,父母的人格是不健全的,那麼我們所遭遇的一切,不知不覺中,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下一代。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了解原生家庭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治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傷。
  • 尋找生命意義,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
    事實上,不論是軀體上,還是心理方面,抑或是情感方面,大多數人的早年經歷中,多多少少總會有一點創傷留下來,如果不及時處理,將會伴隨一生。輕者,影響情緒,重者,影響人生。據統計,有67%的家長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而這種情感虐待,不僅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更為嚴重的是,會一代代遺傳和繼承。
  • 五步驟,打破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迎接全新的人生
    金尚老師的新書,《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告訴了我們為何家會傷人,更是為了幫助我們自我療愈而創作的。《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也是國內第一本研究代際創傷的專著,對理論知識論述詳細,治療方法更是實用性強,操作性強,很多都是經過作者檢驗確實有效的療愈方法。 這麼專業的老師,這麼優秀有效的作品,就讓我們趕快走入這場自我療愈之旅吧!
  • 原生家庭:一場代代傳承的背負,我們最深刻的模樣,都來源於此
    原生家庭,你有多恨它,就會有多愛它,它始終是你心裡揮之不去的痛。很多人說,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是一輩子的功課。但事實上,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去原諒誰,而是懂得與自己和解,放過自己,世界才會放過你。一、什麼是原生家庭?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原生,原生家庭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父母、兄弟姐妹和爺爺奶奶。
  •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必須要做哪些事?
    一旦他在原生家庭中受傷,他會錯誤地以為,這就是情感關係最真實的模樣。在日劇《你是好孩子》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在家暴環境中長大的女人,如何變成一個家暴自己孩子的媽媽。主婦雅美表面看起來溫柔嫻靜,卻對自己的女兒沒有絲毫耐心,女兒不小心把桌上的牛奶撞倒在地,她反射性地直接給女兒腦袋拍一掌。
  • 用五步療愈法,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
    我們大多數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的確被父母寵愛著,被世界呵護著。可是總有個別人,他們會經歷一些重大創傷事件,比如親人去世,從小就雙親被遺棄,父母離異等等。此時,我們是帶著原生家庭的枷鎖繼續負重前行,還是找到正確的方法,進行自我治癒。在《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 |《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家庭也是一個傳承的、文化的、生命的、周期性的、動力的和耗散的系統。其中,包括阿德勒對排行和生活風格的研究、弗洛伊德對性心理發展階段和人格構建的研究、梅蘭妮·克萊因對母嬰關係的研究、艾瑞克•伯恩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中所提出的人生腳本理論的研究、莫瑞·鮑恩對代際傳承的研究、約翰·鮑比對依戀關係的研究、貝克對早年信念的研究,以及羅伯特·斯託羅樓對主體間性的研究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家庭系統動力對家庭不同代際和家庭成員的影響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原生家庭:影響人一生的心理動力》一書,是基於嘗試把系統動力學用於對家庭系統的探討與研究。心理學意義上的家庭是由代際串聯起來的傳承系統,通常包含三代以上家庭成員所構成的系統;家庭也是一個傳承的、文化的、生命的、周期性的、動力的和耗散的系統。
  • 童年原生家庭的傷,為何要用一輩子時間去和解?
    文/ 琳姐理財"誰說生了孩子就是父母了。"有些父母只是名義上的父母,沒有"更新迭代",處處映襯著上一輩父母的影子,註定了一些孩子的童年悲劇!而童年原生家庭的傷,卻註定要用一輩子時間去和解!沒有誰生來就是一名合格的父母,沒有任何一個具體標準可以去核驗父母的合格程度。孩子和父母之間到底該如何相處?
  • 原生家庭:哪個孩子沒有被誤傷?
    馬東在一次採訪中說到:「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這是從同齡人的社交中得出的結論。而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存在代溝的,在思考方式和看問題的方向上都存在巨大的差異。但是當我真正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動手打孩子的次數雖然不算多,但也還是有幾次的。並且我經常埋怨自己,在關鍵的時候下不去手,姑息了他,沒有糾正那些關鍵錯誤,沒有達到我們給孩子學習下面下達的要求。而我的孩子,在我教訓他不能玩手機了,會耽誤所有的事情時,他這樣回我:以後我有孩子了,我會早早給他配一個手機玩。我當時在心裡暗想:等你真當了父母,你一定也不會這樣做。
  • 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新生的你才是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在這高過85%的負面評論中,或許有很大一部分, 是從你的原生家庭中「繼承來的」。對於所有的感動、吃驚、深刻的印象、安全感、心存恐懼或者幸運,都會在孩子的大腦中留下印記並且無法去除。而當同樣的情景再度上演,就會觸發我們內心的長期記憶,猶如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我們自然也會把當時的話語和情景連帶「表現出來」。
  • 如何真正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超越原生家庭》一書中說:「從小在原生家庭養成的習慣性格、行為模式,對人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很多人長大以後,依然保持著原生家庭的說話習慣和行為方式,會做很多父母曾經做過的事,染上他們身上的一些不良習性,儘管他們發誓自己絕不會這麼做。
  • 《重啟人生》: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下面的幾個場景,想必很多家長都很熟悉:寫作業時,看到孩子做錯了,順口就是一句:你怎麼這麼笨?孩子期末考試沒發揮好,家長開完家長會,回來就斥責孩子:你真讓我丟臉。孩子到外面玩,玩的很盡興,可是把衣服鞋子都弄的髒兮兮,自己的臉也成了大花貓,此時,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來了一句:你是從垃圾堆裡揀出來的嗎?
  • 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給孩子一個新鮮,自由呼吸的家
    這些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傷害,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原生家庭》的作者把此類父母稱為「有毒」父母。除此之外,還有不稱職的父母,操控性父母,酗酒的父母,語言虐待的父母......而在有毒家庭成長的孩子,痛苦和折磨幾乎伴隨一生。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 從小被原生家庭上傷害的孩子,長大都淪為以下結局,很可悲
    從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變成後代不幸的施害者我聽一位女性朋友說,她老公從小是在爸媽的暴力毆打下長大的,胳膊都骨折過,還留下深深的骨釘痕跡,結婚前她本以為這樣的人承受過原生家庭的不幸,會加倍對自己的孩子好,但沒想老公也遺傳了暴力的性格
  • 心理創傷也會遺傳?看專家破解原生家庭的代傳密碼
    你知道原生家庭的創傷也會遺傳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例子,某一創傷事件不僅會對親身經歷的人有影響,還會繼續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後代。有時候,甚至是那些對這一事件一無所知的人,也會在某些程度下跟隨當事者,選擇重複的命運。這些創傷經歷就像一個病毒一樣,逐漸蔓延分裂到整個家族,並且會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