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玲今年快四十歲了,她這人有個特點,做錯事,幾乎從來不會承認是她錯了。
她的習慣性做法是:誰要說我,我就立即懟回去!
&34;
&34;
「都是因為你,你出的餿主意!」
阿玲懟功可謂一流,常常懟的身邊人啞口無言.....
關鍵是,阿玲從來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在說話的時候常常也會懟的她心口發堵,喘不過氣。
兩個人常常會為一點小事在家裡吵起來,互相指責、互相懟,真是好不熱鬧、好不煩惱!
讓阿玲煩惱的其實不只是女兒,家裡還有一個讓她受不了的人,那就是自己的母親。
阿玲從小在母親的指責聲中長大,只要自己有一點點小事沒有做好,媽媽就開始罵個不停,這不對,那不對,還常常翻出以前的舊帳。在她的記憶裡,媽媽除了經常罵她,幾乎很少像別人的媽媽那樣,溫柔地和自己說過話。
正因為這樣,阿玲和母親的關係總是難以親近,甚至在隔閡中還有一些怨恨。
阿玲一想到母親指責自己時瞪得圓圓的眼睛,兇狠狠的樣子,簡直覺得後背發涼,避之唯恐不及。
可是,出乎阿玲意料之外的是,雖然她怨恨母親,但是卻完美繼承了母親的這些缺點。
而阿玲的女兒又繼承了阿玲的這個缺點。
像這樣將原生家庭中家庭教育的做法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就叫做代際傳承。
這就好像是每個家族的一種基因,在人們沒有察覺的時候,不論好的壞的,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
在原生家庭的代際傳承中有一個魔咒:孩子小時候越恨誰長大就越像誰。
可是,這個結論在當事人看來,真的有一點出乎意料!
來看看這兩個例子吧。
大家還記得《都挺好》中女主角蘇明玉嗎?蘇明玉的母親是家裡的權威,就連父親對她也是忍氣吞聲,不敢言語。因為母親重男輕女的做法,讓蘇明玉吃盡了苦頭,長大後,她和母親幾乎斷絕了的關係,不再往來。
隨著劇情的發展,當她在派出所裡向她胡攪蠻纏的父親大聲斥責的時候,她父親驚叫&34;這一句話真是驚醒夢中人!蘇明玉竟然成為了自己最怨恨的媽媽的樣子!
另一個例子是作家王朔,也曾是原生家庭中錯誤代際傳承中的受害者。他在回憶自己的父母時,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他也不愛自己的父母。
當他問自己的母親:如果我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你還會愛我嗎?他母親說,我會舉報你。這冰冷的回答聽得王朔的心拔涼刺骨。
他回憶說自己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在小時候常常打他,父親會&34;。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王朔,對父親母親同樣心存怨恨。可是,當他成為父親的時候,卻也成為了一個不會愛女兒的父親。
其實,不只是以上的例子,如果大家能夠仔細去看看身邊人,甚至是自己,就會發現原生家庭中錯誤的代際傳承在家庭教育中是一種普遍的存在。
01.孩子和世界的關係就是和父母關係的投射
孩子在幼年時與父母相處的方式,會內化為孩子自己的行為系統。不論他對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否喜歡,都只能被動接受,因為,他沒有選擇的權利。
而孩子與父母互動中所獲得的這一切,都會儲存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就像安裝在電腦後臺的程序,當孩子與外界互動時會自動化的運行這些程序。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與自己孩子的互動。
02.父母言傳身教影響巨大
中國人很注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可是很多父母是頭腦裡知道,行動上做不到。
有一位爸爸曾經給我講過,為了督促孩子好好學習,讓孩子多看書,他就坐在孩子身邊假裝和孩子一起看書,但是會在書的上面放一部手機。
這是假的身教,孩子能發現不了嗎?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在裝樣子,做假身教。有的壓根就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身教。而這些,都會被孩子在無形中學到。
爸爸假裝看書,其實在玩手機。
03.父母不願意改變自己,只想改變孩子。
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改變自己,因為改變自己是很痛苦的,所以父母更願意改變孩子。
但是如果父母本身的人格是不完整的,那他的錯誤方式很容易激起孩子內在的抗拒。
當父母不願意改變的時候,這些不良的示範就會潛移默地影響孩子。
複印件就這樣被影印成了原件的樣子。
當人們第一次聽到原生家庭中代際傳承的力量竟然有這麼大時,常常會引發自己的警覺,那麼,
01.覺察
沒有覺察,就沒有改變。
如果蘇明玉沒有聽到父親的那一聲大喊,她也許一生都蒙在鼓裡,她不會知道自己竟然變成自己恨的人的樣子。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這樣寫道:「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對父母的愛已經絕望的他,如果不是女兒告訴他「」做你的女兒真倒黴!」他可能還會像以前那樣對待孩子,而不覺得有錯。
2. 與父母和解
在這裡,我想請大家回首看看我們父母的父母們。
那一代人是從中國近代史最黑暗的歲月中走過來的人,吃飽、穿暖、活命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歲月令他們經歷的不僅是物質的匱乏,還有精神上的匱乏。在那樣的日子裡,他們難以給到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足夠的愛。在那樣的年代,一大家子,一群孩子,談愛是奢侈的。
所以我們的父母們,即使已經為人父母了,仍然不知該怎樣愛孩子,因為他們從自己的父母那裡沒有學到過。
當我們去看家族的歷史,也許就能更加理解這些。
今天,當我們對原生家庭錯誤的傳承有了覺察之後,我們需要做的是和父母和解。卸下心中曾經的怨恨,卸下我們在潛意識裡和父母對抗的勁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力量收回到自己的身上。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最後與父親和解,主動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並原諒了已經去世的母親。
當王朔的母親躺在病床上,死死地盯著王朔,害怕自己被拋棄,王朔的內心感到悽涼,可是他怎麼拋棄自己的母親呢?
03.迎接自己的第三次誕生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講過人有三度誕生。
第一次誕生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一個新的生命即將萌發。
第二次誕生是母親的分娩,我們的出生。
前兩次誕生我們都無法做主,無法選擇。
如果我們願意,我們還可以迎來自己的第三次誕生。
這一次,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生命的主權,為自己負責。
當我們願意為過往所有的發生負責的時候,我們就會從受害者的角色中跳出來,
不論現實中我們的父母如何,
現在,我們可以成為自己最好的父母,主動轉化原生家庭中的負面影響,終結錯誤的代際傳承!
當我們能夠走出童年生活的陰霾,成功地迎來第三次誕生,我們的人格就會更加完整。
這時候,我們就有能力給與孩子更完整的愛,從而終結原生家庭中錯誤代際傳承的魔咒!
本文互動話題:你的原生家庭中有什麼錯誤育兒方式的代際傳承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小棠老師,深耕於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領域。致力於用愛喚醒更多媽媽,喚醒世界!如果本文對您有啟發,歡迎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