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11月23日報導11月22日是今年的「小雪」節氣,可我國很多北方城市都已經下起了大雪,一時間除了欣賞美麗的雪景外,我們還在社交軟體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小視頻——一臺四驅普拉多在冰坡上囧態百出完全霸道不起來了。為什麼這樣一款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四驅悍將形象的車,卻折在了這麼個冰坡上呢?
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這臺四驅普拉多都展現出了哪些囧態...
為什麼一款具備四驅功能且脫困能力還挺強的普拉多會在冰坡上束手無策呢,其實在附著力這麼低的路面上行駛,即便是四驅車型也不會如履平地一般。
此時應該做的是:
1.讓車停下來。當然,並不能像那位女同志般直接上手拽了,可以在周圍找一些類似磚塊這樣的東西扔在車輪後,帶來阻力使車停下來。
2.當車停穩後,再往車輪周圍撒一些路邊的沙粒來增加輪胎的摩擦係數。
3.採用雪地模式或者掛入2擋,平緩給油啟動。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想了,連四驅車在雪地駕駛都這麼麻煩,那我們這些前驅或者後驅的豈不是更難了。其實也沒有那麼誇張了,因為每種驅動形式都有它的特點所在,所以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形式採用不同的應對方案。
下面,我們就挑出四款驅動形式完全不同的車型,來模擬雪天駕車的情境做個測試,看看驅動形式對雪地駕駛都會有哪些影響,了解了這些理論知識後,各位也就曉得開不同驅動形式的車應給如何應對了。
##當然,如果您不喜歡理論知識,想直奔主題的話,也可以直接跳入第四頁##
>>點我進入只有乾貨的第四頁:冰雪駕駛小技巧!<<
這四款車型分別是:前置前驅的MINI Coupe JCW、前置後驅的奔馳S500、全時四驅的謳歌MDX以及分時四驅的牧馬人,接下來我們先對這些車的外在硬體進行一下了解。
● 模擬雪地坡道駕駛情境:
我們選擇的這一個冰雪路段並不是越野山坡,而是一個在內蒙和東北地區常見的有積雪覆蓋的盤山公路,坡度並不陡,在沒有冰雪覆蓋的時候就是普通的柏油馬路,不會存在因動力不足、或者車輛通過性不佳等原因爬不上去,值得注意的是,這條路的積雪大部分被車輛壓平,部分地方有結冰,因此這也加大了車輛爬坡的難度。
● MINI Coupe JCW
首先上場的是MINI,我們在爬坡之前將MINI的ESP系統關閉,避免因打滑而造成車輛動力輸出中斷。我們採用了比較保守的淺油門起步,儘量避免車輪在起步的時候打滑,在剛剛起步後沒多遠,MINI的車輪就已經出現了打滑跡象,此時無論是緩緩給油還是地板油加速車輪只能保持著空轉,車身卻停止不前。
在車身停止向前車輪打滑的過程中,MINI並沒有出現車尾左右甩的情況,單單只是車輪打滑,最終爬坡宣告失敗。
● 奔馳S級
MINI之後,我們派上身材魁梧的S級,在將車挪到拍攝機位之前,S級就已經動彈不得,我們只能將車推到指定地點,同樣的關閉ESP系統輕點油門起步。經過幾次嘗試之後,S級的後輪打滑現象嚴重,甚至將後車輪下方刨出一個小坑,死死地陷在裡面,並且隨著油門的加大,車輪的空轉愈發強烈,此時車尾會向左右來回擺動,這是前驅的MINI沒有過的狀態。
曾經有網友說過後驅車在上坡過程中遇到打滑現象時,可以選擇倒車上坡脫困,這個辦法真的管用嗎?我們此次也對這個說法進行了實驗論證。
我們將此時動彈不得的S級掉了一個頭,在相同附著力的道路上掛上倒擋緩緩給油,車輪還是繼續打滑,換個方式給深油門車輛還是紋絲不動,由此可見這個方法並不靠譜,稍後我們會為大家解釋一下其中的道理。
● 謳歌MDX
前面的兩臺兩驅車全軍覆沒之後,接下來就是四驅車的天下了,MDX不費吹灰之力,開啟ESP的情況下,車輪沒有任何的打滑成功起步,關閉ESP系統後,給油稍大一點起步時前輪會有輕微空轉,但在更多的驅動力迅速傳導至後輪之後,車輛便穩穩起步,要知道這款MDX所配備的輪胎只是普通的公路輪胎,輪胎花紋與前面的兩臺車大同小異,因此可以看出四驅系統從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 牧馬人
最後是牧馬人登場,在測試之前我們就已經領略到牧馬人的厲害之處,此次的爬坡測試只是想感受一下牧馬人的前後50:50的驅動力與MDX的全時四驅到底有什麼區別。由於牧馬人的越野輪胎抓地力比MDX更強,因此在緩慢起步的時候沒有出現輪胎打滑的跡象,而全油門起步時前後車輪的打滑程度也非常相近,動力傳遞更加直接,點下油門之後車隨即就有向前竄的感覺。
好了,看完上面的情境測試,相信大家也對不同驅動形式車型的冰雪路面的爬坡能力有了個大概了解,下面我們就為大家解開為什麼兩驅車爬不上去,而四驅車卻要強很多的原理。
Q1:為什麼有的車輛在平的冰雪路面可以正常行駛,卻在冰雪坡上趴窩了呢?
在水平的冰雪路面上,雖然兩驅的車輛也會出現打滑跡象,但在打滑的同時,輪胎與地面會產生一定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只要克服路面對車的阻力,車就可以順利向前行進。要知道,即便路面再滑,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可能為0,摩擦力突破阻力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陷入雪坑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在水平的冰雪路面上,車輛很少出現因為打滑而無法動彈的情況。
典型的初中物理題就可以解釋其中原因
但是換到帶有坡度的冰雪路面,情況就大有不同了,車輛要想向前行駛,除了要克服之前說到的路面對車輛的阻力外,重力此時也成為了阻礙車輛向上攀爬的一個要素,兩個阻力加在一起,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就不一定能輕鬆克服了,這也是一些兩驅車被難倒在雪坡上的原因所在。
Q2:為什麼四驅車爬雪坡非常輕鬆,而兩驅車的驅動輪只會在原地空轉?
兩驅車,顧名思義,在行駛的過程中只有兩個輪子會產生動力,而另外兩個車輪則為從動輪,不僅不產生動力還會產生滾動阻力,因此兩驅車在行駛時除了比四驅車少了兩個前進的驅動力外還會增加額外的兩個車輪的滾動阻力,如果兩個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整體的阻力和在坡道上的重力分量的話,車輛的驅動輪只能在原地打滑。
四驅車則不存在兩驅車的從動輪的滾動阻力,除此之外,多出的兩個有動力的車輪會與地面相摩擦產生更多向前的推力,阻力更小、推力更強,這是四驅車比兩驅車在冰雪坡道上更具優勢的方面。
Q3:為什麼前驅車(前置發動機)比後驅車(前置發動機)爬雪坡的能力稍微強一些?
中學物理我們就學過一個公式 F = μFn (F為摩擦力,μ為摩擦係數,Fn為垂直於平面的壓力)
這個公式在汽車爬坡中的應用就可以表示如下:輪胎的抓地力=輪胎花紋的摩擦係數*車重
有了這個公式解釋起來就更加容易了,如今的乘用車大部分都採用前置發動機,大都存在著頭重腳輕的現象,也就是前軸所承受的重量較大,而後軸則較小(前後配重比為50:50的車型除外),因此前驅車在上坡的時候有更多的重量壓在前軸,也就是說驅動軸有更多的Fn,因此輪胎與冰雪路面的摩擦力就會更大,這也就意味著車輛會有更多的向前的力去克服阻力。
同樣的道理,後驅車的驅動軸所承受的重力更小,因此Fn也會小,與此同時,前軸(非驅動軸)承受更大的重力更大,帶來的阻力也會更大,較小的驅動力PK較大的阻力,這也難怪後驅車在爬坡測試中要比前驅車更為吃力。
Smart雖然也是一臺後驅車,但是它的發動機被安置在車身後方,屬於後置後驅,我們測試的這個冰坡壓根就沒有難住它。從上方的示意圖中可以看到,由於發動機後置,車身有更多的重量被壓在了後方的驅動輪上,這也就式得驅動輪與地面產生了更大的摩擦力,這樣就不難解釋Smart在冰面上遊走自如的原因了。
Q4:為什麼後驅車倒車爬上冰坡不靠譜?
從Q3的分析中可以推出,車在坡之後車的重心會向下偏移,本身車重的大部分就壓在前軸,在坡道上更甚之,在上方的驅動軸由於Fn較小獲得的摩擦力也就很小,加之前軸擁有更大的阻力,後驅車倒著上坡的理論也就不攻自破了。
Q5:爬雪坡的道理在車輛爬普通坡的時候同樣通用嗎?
事實上,這個道理在任何路面上都是通用的,只不過輪胎在與普通路面或者越野路面上接觸時的摩擦力比較強,這種的摩擦力變化趨勢體現的不是十分明顯,而在像冰雪路面這種摩擦力非常小的情況下,該現象被放大。因此我們在越野時,如果遇到車輪打滑爬不上坡的情況,可以採取與雪地陷車相同的自救措施,如增大輪胎的摩擦係數、增大驅動軸上的載荷等等。
Q6:輪胎寬度增加會增大輪胎與冰雪路面的摩擦力嗎?
從GIF圖中可以看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無關
從實驗測試中我們也能看到,雖然奔馳S級的275的輪胎寬度非常大,但是仍然擺脫不了被困的命運,輪胎打滑依然非常嚴重。從F = μFn的公式中也可以看出,摩擦力與接觸面積沒有絲毫的關係,因此輪胎寬度增加並不會增大輪胎與冰雪路面之間的摩擦力,也就不會意味著其擁有更強的脫困能力。
##冰雪爬坡小妙招##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想要能爬上雪坡,需要車輛輪胎與地面有足夠的摩擦力才行,如果遇到爬不上去的情況,我們就要從增加摩擦力的角度去解決問題,接下來告訴大家一些非常簡單的訣竅,在關鍵時候可以發揮作用。
在東北、內蒙等冬季降雪較多的地區,冬季雪地胎、防滑鏈必不可少
在之前的原理解析當中,我們說到摩擦係數這個概念,車輛與地面的摩擦係數是決定摩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只能從與地面接觸的輪胎上面做文章,雪地胎和防滑鏈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直接辦法。
與普通輪胎相比,雪地(冬季)胎通過特殊配方來增大與冰雪路面的摩擦力,它的表面材質更軟,胎面有更多的細小紋路。目前很多輪胎廠家都會提供雪地胎,我們可以根據價位,選擇與自己車型輪胎型號相同的雪地胎即可。
如果沒有雪地胎也沒有關係,防滑鏈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應急作用。防滑鏈對於車輛在雪地上的行駛穩定性和抓地力確實能夠帶來一定的提升,應付冰雪路面基本上沒有問題,但防滑鏈遠遠做不到萬無一失,它能夠起到的作用只是降低風險,當然脫困能力的顯著提升倒是大大降低了陷車的機率。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選擇呢?如果你所在的地區長期被冰雪覆蓋,且在冬季駕車時間較長的話,最好還是選擇一套雪地胎為好,當然它的價格並不便宜,不過高投入確實能夠換來更好的穩定性。相反,如果只是為了應急,價格更低廉的防滑鏈也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不過它真的只能是為了應急,它的穩定性很難滿足長期使用,車速低、舒適性差也都是它無法避免的弊端。
更多防滑鏈的信息,請猛戳--《脫困能力顯著提升 防滑鏈冰雪路面測試》
##如果只是應急,下面的方式會有些效果##
▲ 不要一味地向前,適當地向後退衝坡是個好辦法
這個方法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一個辦法,在坡上車輪打滑車輛無法動彈的時候,我們不妨掛倒擋讓車先向後退一點,退到抓地力稍微好一點的地方,讓車輛加速利用慣性衝上坡頂。
▲ 避免大腳油門,掛二擋起步
在冰雪路面上,車輪經常會壓出車轍,在車輪瘋狂打滑的時候更容易為自己刨一個坑,這種情況下車輪前方受到的阻力會更大,更不容易脫困,因此在起步的時候需要掌握好油門,不要大腳油門,儘量減少輪胎空轉,有雪地模式的車可以選擇雪地模式。
▲ 在驅動輪下方撒一些沙土以增加摩擦力
在東北許多盤山公路上,我們可以看見路邊有許多小沙堆,一開始還以為是作為警示欄使用,後來才發現這些小沙堆是為了那些在冰雪路面上趴窩的車輛準備的,在車輛打滑時,可以在驅動輪下面撒一些沙土以增加輪子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這也是為什麼在下雪的時候市政部門會向較滑的地面撒煤灰的原因。
▲ 讓驅動輪上方獲得更大的壓力
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也要利用好自己的物理知識,在驅動輪上方加點力。如果是後驅車,我們可以在後排多坐幾個人,如果是前驅車,那還是接著撒沙子吧......
▲ 最後再嘮叨兩句
1.提前出門,以留出足夠的時間清掃車輛。
2.出門前帶杯熱水,如果鑰匙孔有冰或鑰匙插進去擰不動的話,可以澆一下試試。
3.著車後把空調出風位置調節到前風擋位置,並開到最大(一般車輛會有一個「前風擋MAX」的按鍵,有的話直接按它就行),然後記得把後風擋加熱打開。
4.用撣子清理車身上的積雪,車玻璃上的冰可以用雪鏟刮乾淨,當然,用銀行卡也行。
5.前後風擋冰沒有融化前不要用雨刷。(編輯本人深有感觸,一會兒告訴你為什麼)
6.側窗或者天窗無法開啟就別較勁了,等一會兒車內溫度提升了就可以打開,繼續較勁的話有可能損壞升降器等。
7.路上行車不僅要適當的慢,還要掌握以上提到的駕駛技巧喲。
最後的最後再友情提示一句:停車後記得把雨刷關了(不犯懶的話,還可以把雨刷抬起),不然的話第二天早晨再出發的時候一擰鑰匙通電就會有驚喜等著你喲,編輯本人今早剛驚喜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