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兒子沉迷遊戲,陪讀媽媽崩潰跳海,都是「病態教育」惹的禍

2020-09-15 麥苗守護

初高中生沉迷手機不愛學習,幾乎每個家庭都深受困擾。

為了阻止孩子玩手機專注學習,你都用過哪些方法?

早前,遼寧一位陪讀媽媽,因為孩子臨近中考,仍愛玩手機不學習,情緒崩潰後跳海準備輕生。

最後,在母親和民警的批評教育下,男孩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承諾一定好好學習。


然而,這個以生命威脅、看似奏效的方法,未免過於極端了。

「病態教育」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我在這裡陪讀,我兒不學,天天打遊戲。

我沒有盼頭了!

這位媽媽向民警訴說原因時念叨的2句話,反映出當代家庭的「病態教育」——以愛之名,脅迫成長。

從心理層面分析,初高中生玩手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成績差、壓力大」,一開始手機只是釋放壓力的工具,因為現實沒有更豐富多彩的生活去充實,進而變得沉迷……



顯而易見的是,案例中的媽媽給了孩子過多的壓力,她的陪讀意味著終日監督,對孩子的一切行為指指點點,並一再要求悶頭學習。

一句「沒有盼頭」就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僅讓自己生無可念,更讓孩子透不過氣。


最後這個孩子是否依然沉迷玩手機,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種「承受著生命之重」的警告,很可能只是一時的妥協,並非心甘情願一心向學。

當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得不到緩解又無法逃離,很可能又會走向下一個極端……


這種寄所有希望於孩子的家長,其實不在少數。令人窒息的捆綁式教育,是讓孩子在壓力中無所適從,進而沉迷虛擬世界尋求慰藉的深層原因。


那麼,如何用更正確的方式阻止孩子沉迷手機?下面幾點事項要注意了!


請勿「暴力執法」,易引發逆反心理

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教育方式稍有不當,就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反覆說教、謾罵訓斥、斷網、繳手機甚至摔手機等方法均不可取,極易容易引發逆反心理:

不讓我玩,我偏要玩!

家裡玩不了,那我就去外面玩!

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家長每一次管束都易引發激烈反抗。

3年前,因為孩子玩手機引發的人間慘劇,至今仍讓人膽顫心驚——


早上5點多,可能是媽媽喊兒子起床上學,結果進房間發現兒子還在玩手機,似乎徹夜未眠,媽媽一氣之下奪過手機扔出了窗外


沒想到,兒子竟然跟著翻過窗戶跳了下去,而心急的媽媽或許是想奔過去拉兒子,或者是失足,自己也墜了下來。


由此可見,當孩子陷入沉迷狀態時,家長強制施壓改變,結果多半是事倍功半。


想要讓孩子不再沉迷手機,那麼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不要站在對立面、不要用居高臨下的態度。

認清「罪魁禍首」,豐富精神世界


玩遊戲=沉迷遊戲=不務正業=成績下滑=不愛學習=長大沒有出息=我一定要禁止


這串等式,是不是早已成為我們家長心裡的魔咒?


但是,玩遊戲不是原罪,促使孩子玩遊戲的原因才是罪魁禍首。


因為孩子沉迷的不是遊戲,而是遊戲背後的認同感和成就感——幾秒就會給大腦一次愉悅感回饋,這就是沉迷遊戲的最大動力。


所以,玩遊戲只是一個釋放壓力、得到認同的行為方式,真正要把孩子從沉迷中解救出來,只需要重新賜予孩子一個「更大的動力」——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 表揚和激勵:當孩子在表現或成績上有所進步,觀察孩子努力的過程,積極肯定每一個細微的變化
  • 陪伴和興趣:陪伴孩子去做其他感興趣的事情,郊遊、社交、現實遊戲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 轉移和引導:手機裡安裝教育類APP,包括畫畫、英語、優質動畫、益智遊戲等,逐漸讓手機發揮學習作用。

請勿「過度焦慮」,合理使用手機


青春期的孩子愛玩手機,幾乎家家都是,這個不必過於焦慮。家長要做的,是確保孩子在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中表現得體。



那麼,如何不打不罵,讓孩子合理使用手機呢?

需要再三強調的是:家長不應該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正確的行為引導大於一切空洞的說教,在家的空閒時間多陪孩子聊天或是輔導作業。

除此之外,家長可以適當借用第三方工具——麥苗守護APP,對孩子的手機進行監管,限制手機使用的時間,從源頭推翻「沉迷」的成立條件。


沒有娛樂的學習是灰暗的,手機從來都不是禍首,防止孩子沉迷手機的關鍵在於:適度使用

相關焦點

  • 初三學生沉迷手機不愛學習 陪讀媽媽崩潰跳海獲救
    初三學生玩手機不愛學習,陪讀媽媽管不了,有些崩潰徑直走向大海欲輕生。危難之時,附近遊客立即將女子拽上岸。與此同時,趕到的民警苦口勸說,又有好心市民她買來衣服和拖鞋,最終使這位母親打消了輕生的念頭。有什麼事兒和我說,我會幫助你想辦法的,但絕不能做傻事兒,否則後悔都來不及啊!"勸說過程中,女子一邊大哭一邊訴說著," 我陪讀呢,我兒子不學習,天天打遊戲。馬上就中考了,我就盼著他有出息,我不管他了,他愛啥樣啥樣吧 ……"發現女子的衣服溼透了,有熱心遊客買來兩件衣服和鞋,遞過去,讓女子換上。
  • 女子因17歲兒子不上課整天打遊戲,崩潰到跳海輕生:我沒有盼頭了
    女子因17歲兒子不上課整天打遊戲,崩潰到跳海輕生:我沒有盼頭了在中國大部分的父母都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就幫孩子選擇要上的學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將來找份好工作,然後再找一個靠譜的對象,孩子以後結婚買房的時候也最好能離父母住的近一些,這是絕大部分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
  • 我是陪讀媽媽,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不是天生任性,而是海外陪讀。 語言障礙,習慣不同,都能克服。因為我的母愛很偉大,沒想到掏心掏肺為了娃,孩子竟然不叫我聲媽!他叫我:李娜!我大吼:我是你媽!可是,加拿大這國家,直呼爹娘名字不犯法,只怪兒子突然西化。 親子教學,誰說西方家長都是甩手掌柜?別以為在國內當媽要十八般武藝,海外陪讀媽洋插隊,難度一點都不小。
  • 高三學生殺死陪讀媽媽:遊戲所害?管教過嚴?缺乏父愛?
    陪讀孩子的是媽媽,而孩子的父親卻很少來關照孩子,這是孩子高三年級,最為關鍵的時期,據說,孩子父親偶爾周末才會來他們租房的地方來看一次,鄰居也很少看見孩子父親的身影。但是,這種觀點也有網友反對,因為從這個學生《一封給父親的信》中可以看出,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其實非常深遠,孩子曾用幽默的口吻調侃他和父親的關係。
  • 孩子沉迷遊戲,並不都是遊戲惹的禍
    近年來,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帶來的問題屢見不鮮,「14歲少年為遊戲充值兩萬,花光姐姐積蓄」,「9歲男孩玩遊戲充值超萬元,犯錯卻不敢承認」,引發家庭矛盾,破壞親子關係。而在未成年人探索網際網路卻頻繁暴露問題的情況下,遊戲仿佛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深埋在孩子的成人之路上,成為了不少父母最關注、最擔憂的隱患。之前道客君也提過如何預防孩子沉迷遊戲,但有些家長只是嚴厲的沒收孩子的手機等,並未改變孩子沉迷遊戲的現況,孩子玩遊戲這一行為背後的原因,同樣也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與思考。
  • 媽媽每天跟兒子同上英語課 兩年陪讀「皆大歡喜」
    初三(9)班英語老師任康夫走上講臺,習慣性地環顧一周,眼神在教室左下角稍稍停頓,隨後開始上課。坐在教室角落的,是一頭棕色捲髮、穿著黑色棉襖的祁娟,在清一色的校服裡格外顯眼。  為了讓兒子不放棄學習,從2015年3月開始,大夾街一家15平方米雜貨鋪的老闆娘祁娟,每天到校跟兒子同上英語課。從初一讀到初三,讓很多人沒想到,這種很另類的陪讀方式,產生了「皆大歡喜」的效果。
  • 陪讀媽媽的分享
    我是一位辭職了三年選擇陪讀的媽媽,當時第一由於工作壓力太大心情糟糕到崩潰,常言說,壓死駱駝的是最後一根稻草。我終於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以前我對這句話是沒有想法的,因為沒有體驗過,所以感覺不痛不癢不明不白。
  • 遊戲策劃師:為什麼我的兒子不沉迷遊戲?
    對於孩子愛玩遊戲這個問題,我想很多家長都有同樣的困擾。不過很多家長也反饋說孩子學了編程不沉迷遊戲了,「玩遊戲就光傻玩,自己設計遊戲還能學知識...」是的,編程確實能夠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可是孩子實在想玩咋辦?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位資深遊戲設計師爸爸是如何解讀遊戲的,為什麼遊戲對孩子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他是如何給孩子建立遊戲觀,讓兒子從不沉迷的?
  • 「高能」媽媽梅婷與「惡作劇」兒子在《陪讀媽媽》中鬥智鬥勇
    梅婷是一名實力派女演員,演技精湛,外表出眾,出演過多部影視劇如《父母愛情》、《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等,今年她也將有一部新劇與觀眾見面,那就是《陪讀媽媽》,她在劇中飾演媽媽李娜,也是本劇的女主角,男主角是許亞軍,兩人在劇中飾演一對夫妻,劇中兩人還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十分調皮搗蛋,非常喜歡搞惡作劇
  • 遊戲策劃:為什麼我的兒子不沉迷遊戲?
    作為一個遊戲策劃,這是我的工作,但作為一個家長,我兒子也讀小學了,但他卻沒有對遊戲成癮。說句不好聽的,引導玩家和教育兒子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在引導玩家這件事上,我經驗豐富。很多問我,作為遊戲策劃,你的兒子玩不玩遊戲?
  • 遊戲策劃:為什麼我的兒子不沉迷於遊戲
    作為一個遊戲策劃,這是我的工作,但作為一個家長,我兒子也讀小學了,但他卻沒有對遊戲成癮。下面是我的方法。  很多問我,作為遊戲策劃,你的兒子玩不玩遊戲?  很多家長都問過我這事,有意思的是我一回還遇到一個親戚說:你這個做遊戲的,還讓自己兒子也玩遊戲,你怎麼想的?
  • 爸爸沉迷遊戲,兒子熟練關機,讓爸爸無語,媽媽卻很高興
    隨著電子時代的發展,手機和電腦幾乎成了人手必備的一樣東西,有的人幾乎把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玩手機與電腦遊戲上這樣不僅影響了我們工作的進度,同時也對眼睛的刺激是非常大的,所以適量的遊戲可以放鬆人的身心,但是沉迷遊戲會使人喪失了奮鬥的欲望。
  • 兒子揮霍一萬五玩遊戲,環衛工媽媽崩潰落淚:家裡還有中風老人
    後來經詢問才知道這些錢都是兒子拿自己的錢玩兒遊戲去了,甚至還有九千九百多,還是用花唄支付的,可令她崩潰和受不了的是,家裡還有中風偏癱的老人臥病在床。 經過林大姐對兒子的一番詢問之後,其子終於說出了實情。林大姐的兒子說自己最近沉迷於一款遊戲,但一直苦惱自己的帳號等級不高,遊戲體驗感不強。碰巧某天他在某平臺看到可以花錢租號,這恰好能解決自己的苦惱。
  • 為讓兒子成績好,陪讀媽媽死了!不能失敗的教育正常嗎?
    為讓兒子成績好,陪讀媽媽死了!不能失敗的教育正常嗎? 一個悲劇的發生,往往深藏著令人感動的大愛,在我看來,愛也非愛,也許是懦弱者以愛之名,行無能之事罷了。 言辭雖稍有激烈,卻也較為接近事實本質。
  • 馮雪松:都是貪婪惹的禍
    有多少花季少年貪閒貪玩沉迷於手機遊戲玩得眼瞎背駝萎靡不振成績一落千丈呢?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都是貪婪惹的禍。貪婪的種類和表現很多,共同特點是:為得到某些事物而不能自控。因此不講原則,不辨輕重,不懂進退,不計後果,明知是火坑也義無反顧的往裡跳。眼看著前面的同類栽了,還抱著某種僥倖自欺欺人地為自己的貪婪找藉口。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落淚。
  • 孩子學習懶惰、沉迷遊戲、精神頹廢,都是「低能量」惹的禍
    這裡是北辰教育【辰讀時刻】,在這裡您將聽到家庭教育類的美文音頻。這類孩子還總是容易沉迷於某種娛樂之中,比如打遊戲,追漫畫;偶爾下定決心改變,但行動上卻仍然做著與之相悖之事。比如,說好的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可是鬧鐘響了幾遍,孩子依舊是呼呼大睡;說好的戒掉遊戲,但是刪除的軟體,總一次次地重新下載回來……他們總是沉迷於簡單的快樂之中,面對學習等有意義的事情,總是只想不做;甚至連生活態度也很消極,比如自己房間亂糟糟的也視若無睹。
  • 孩子用眼過度,險些釀成大禍,都是手機惹的禍
    小林有個兒子叫樂樂讀幼兒園,因為家裡就一個孩子,所以樂樂簡直就是集萬千寵愛為一身啊!爺爺奶奶對樂樂更是想要什麼給什麼的那種。樂樂在家沒有玩伴,所以每天放學回家後就開始玩爺爺奶奶的手機直到爸爸媽媽下班回家,爺爺奶奶為了讓孫子開心就不會阻止樂樂玩。
  • 奶奶帶娃身高猛漲,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指出:都是午睡惹的禍
    奶奶帶娃身高猛漲,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指出:都是午睡惹的禍今年來勢洶洶的疫情無奈之下,小麗只好把兒子送到了婆婆家。經過半年的漫長等待,生活終於回歸正軌,在開學前夕,一直住在奶奶家的兒子被小麗接了回來。
  • 關注網癮老人婆媳大戰 老人被全家「批鬥」 都是手機惹的禍
    關注網癮老人婆媳大戰 老人被全家「批鬥」 都是手機惹的禍 2020-12-15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這位媽媽含淚告誡,千萬不要走我的老路
    網際網路迅速普及以來,有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瘋狂迷戀上了網路遊戲。父母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都收效甚微。孩子糟糕的成績單,不分晝夜的混亂作息,愈發沉默寡言的性格,讓很多家長除了在深夜輾轉反側以淚洗面,無計可施。當前沉迷網絡的孩子不在少數,難道這些孩子就這麼廢了嗎?誰來拯救這些痛苦的家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