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年糕村」的「致富經」:借現代電商「盤活」傳統工藝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位於山東濟南東部的一個小鄉村升起嫋嫋炊煙,家家戶戶灶臺飄香。 趙曉 攝

(新春走基層)山東「年糕村」的「致富經」:借現代電商「盤活」傳統工藝

中新網濟南1月17日電 題:山東「年糕村」的「致富經」:借現代電商「盤活」傳統工藝

作者 趙曉

臘月二十三,農曆小年至。位於山東濟南東部的一個小鄉村升起嫋嫋炊煙,家家戶戶灶臺飄香,每天有上萬斤年糕蒸騰出鍋,從這裡運往中國各地餐桌。由於年糕生產歷史悠久、產銷量大,該村被稱為「年糕村」。

每天有上萬斤年糕在小張村蒸騰出鍋,運往中國各地餐桌上。 趙曉 攝

浸泡紅棗、和糯米麵、捏邊塑形、上屜入鍋、蒸熟醒晾……「80後」郭文廣17日正在家中的年糕作坊內帶領七八位村民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他告訴記者,自己常年加工年糕,每年臘月是年糕銷售高峰期,民間有「小年吃年糕,來年步步高」的說法。「章丘年糕形狀特別,下圓上高,正好符合人們期盼的寓意。」

七八位村民熱火朝天地忙著做年糕。 趙曉 攝

在郭文廣看來,村裡加工的年糕不僅形狀特殊,用料也很講究。「住在女郎山腳下,我們用從山上流下的天然水,加上東北米、樂陵棗,以10斤面配4斤棗的比例製作年糕,口感更佳」。郭文廣說,為讓更多人嘗到家鄉特色年糕,他從2016年開始接觸電商銷售。

小張村村裡260多戶人家,有100餘戶在臘月加工年糕。 趙曉 攝

「過去走街串巷、趕集賣年糕,最多只能覆蓋方圓一百裡。網絡銷售能打破地域限制,讓年糕銷路越來越寬。」郭文廣透露,目前除做年糕,他還兼顧接單、打包、裝箱等工作。訂單從全國各地湧來,作坊每天生產約1千斤年糕,臘月收入能突破10萬元(人民幣,下同)。

圖為村民將蒸好的年糕打包裝箱。 趙曉 攝

年糕生產量現已滿足不了上漲的訂單數量。郭文廣坦言,純手工製作效率低,產量跟不上銷量。他也嘗試過機械化生產,但發現年糕的黏性影響機器運轉,給模具抹油,又破壞口味。為保住章丘年糕的招牌,他最終放棄追求機械化高產量,堅持用傳統手工藝保證高品質。

訂單從全國各地湧來,郭文廣的作坊每天生產約1千斤年糕。 趙曉 攝

年過古稀的劉淑美做年糕40多年,家中三代人賣年糕養家餬口。「祖祖輩輩和年糕打交道,過去靠它解決溫飽,現在靠它發家致富。」劉淑美說,她年輕時用賣年糕的收入供三個孩子讀書,當時還要東奔西跑、四處叫賣,現在孩子們利用網絡不出家門就能賣貨。

圖為客戶到作坊內品嘗購買年糕。 趙曉 攝

「村裡260多戶人家,有100餘戶在加工年糕。從前是家庭作坊生產,現在步入電子商務時代,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小張村黨支部書記鞏傳信介紹說,每天約有成百盒、上千份年糕從村裡向外寄送。僅在臘月期間,每戶加工年糕的平均收入就達1.5萬元。未來,他們將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把產業鏈從臘月年糕延伸到正月十五元宵、端午粽子,滿足人們多樣化消費需求。(完)

相關焦點

  • 山東「年糕村」借現代電商「盤活」傳統工藝
    山東「年糕村」借現代電商「盤活」傳統工藝 2020-01-18 11:37: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於曉 責任編輯:於曉   (新春見聞)山東
  • 電商賦能!「淘寶村」蹚出致富新路
    「電商真是給我們的生活加滿了『油』。」8月3日早上八點,萊西市水集街道嵐上村快遞小哥劉騰雲就忙碌著到村裡各家商鋪上門取件。一天下來,只在本村收發快件數量就達上百件。 2014年,嵐上村看準了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和就業容納能力,籌建起物流產業園,順宇物流、吉順物流等八家物流企業陸續入駐園區。
  • 山東山歌食品:傳承紅色精神 創新傳統工藝
    在山東萊蕪高新區郭家溝村,坐落著中國第一家物理壓榨花生油博物館。博物館佔地1000平方米,由歷史展館、榨油體驗館、生產線參觀走廊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榨油體驗館是核心,以糊香食用油製作技藝九大工序為主線,讓參觀者全程參與並了解糊香食用油製作技藝精髓,同時體驗一番古人生活場景;歷史展館收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文獻,呈現了榨油工藝的演變和榨油用途的變遷;經參觀走廊的全透明玻璃,參觀者可以看到現代化食用油生產線的生產全過程。  山東山歌食品有限公司,是這座博物館的建造者。
  • 嵊州小夥傳承年糕工藝 創新傳統美食打開銷路
    浙江在線-嵊州新聞網11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尹潔銀)年糕是嵊州特色美食的標籤之一,如今的主要生產方式依然以家庭手工作坊為主。而在石璜鎮範油車村,80後小夥金小芳,自父輩手中接過年糕加工作坊起,就在做好年糕工藝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嘗試用機械化生產來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打開了傳統美食的銷路。
  • 前洋村:黨建引領促發展 美麗鄉村闖新路
    村綜合服務場所內,活動中心、老人休息室、娛樂室、婦女之家、餐廳、廚房、圖書館、村史館、村民創業致富服務室等各種功能場所一應俱全,村民們或聊天下棋,或鍛鍊身體,或看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  位於綜合服務場所二樓的創業致富服務室,是村民陳晶經常「光顧」的地方。「我經營一家生態農場,但生產的西瓜、蜂蜜等產品常常遇到銷售難題。
  • 惠州惠陽樓角村:盤活閒置土地,走特色果蔬發展之路
    今天下午,記者由惠州市惠陽區了解到,惠州市惠陽區良井鎮樓角村通過盤活閒置土地,種植特色果蔬,走出特色果蔬發展之路。盤活閒置土地種起了鳳梨和火龍果樓角村地處偏僻,除了一家省級龍頭企業六穀裕興進駐,村裡沒有其他企業,年輕力壯的村民外出打工,留守在村裡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村裡有不少土地丟荒。
  • 貴港港南區:盤活資源 撬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何平村通過盤活一批資源、打造一產業基地、受益一大片「三個一」模式,帶動港南區381戶易地搬遷戶和周邊3個村(社區)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2017年8月,橋圩鎮被住建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後,特色小鎮道路、旅遊和產業等項目相繼開工。何平村緊抓這一機遇,重新盤點手中的資源,大力發展物業管理型村級集體經濟。
  • 山東冠縣:魚菜共生「一水雙收」 高效現代農業助農致富
    新華社濟南12月30日電 題:山東冠縣:魚菜共生「一水雙收」 高效現代農業助農致富新華社記者王志寒冬時節,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定遠寨村,山東潤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魚菜共生大棚內卻溫暖如春,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錦鯉悠然嬉戲;池邊的火山石種植槽裡,芹菜、韭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
  • 全國勞模走上「村支書大學堂」講臺,傳授致富經
    全國勞模走上「村支書大學堂」講臺,傳授致富經2020年11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邀請全國勞動模範——潛江市果蔬種植技術協會的會長章龍,為全縣117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鄉鎮組織委員等
  • 借著民宿和有機葡萄園,海陀山下冬奧小鎮扣開致富大門
    小院位於延慶區張山營鎮後黑龍廟村,背靠2022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所在地海陀山,面朝碧波蕩漾的官廳水庫,一入夏,小村裡的19個高端民宿院爆滿,來村裡拍攝、直播的明星、網紅絡繹不絕。曾經,後黑龍廟村是個典型的低收入村,192戶村民中有68戶戴上了「低收入」帽。
  • 平頂山市寶豐縣楊莊鎮:盤活村集體經濟「一江春水」
    近年來,寶豐縣楊莊鎮積極謀劃,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紮實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點村集體的資源資產,盤活村集體經濟的「一江春水」。  該鎮在做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盤點同時,明確村集體經濟受益人員,圍繞現有的土地、資金、資源等,在「農」上做文章,利用集體產業優勢,優化農業結構調整,依託該鎮湛河源,發展荷花、金銀花種植,打造湛河源品牌;依託該鎮公益林,發展集餐飲、採摘、中藥材種植、拓展訓練為一體的鄉村遊;依託該鎮馬街書會影響,發展葡萄等無公害蔬果種植,建成連片種植基地;依託物流業發展,建成蔬果批發中轉站,盤活集體經濟。
  • 山東10村成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各村都有啥特色
    中郝峪人通過十幾年自身努力,完成全村股份制改革,360位村民全部利用閒置資源入股淄博博山幽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上下一心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通過綠色經濟盤活全村資源,創建帶動了全體村民共同致富的「郝峪模式」,中郝峪村也從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窮村發展到目前人均年收入超過3.8萬元的富裕村,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經典案例。
  • 這就是山東|一村一品、產業強鎮,山東各地蹚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近年來山東各地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產業,走出各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近年來,濟南章丘區深入開展頭雁培育,調整村級黨組織書記198人次,公開遴選30名村黨組織書記,抓好26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用好鄉村振興專員,發掘一批能力強、勁頭足、能幹事的優秀帶頭人。紮實推進農村「三資」清理,收回各類款項5814萬元。
  • 盤活「山水田」念起「產業脫貧經」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包扶幫扶和林格爾縣,協調愛心企業購置了58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和林格爾縣抓住這一機遇,念起「養牛產業脫貧經」,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模式,政府提供基礎母牛,合作社託管代養,產生的收益優先扶持有養殖意願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純種肉牛養殖,之後根據需要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再用於其他困難群體的扶持或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 內容電商崛起:年糕媽媽的秘密
    左:主持人,中:章子怡,右:年糕媽媽6月30日,創立了當下最火的母嬰內容電商平臺「年糕媽媽」李丹陽坐在北京希爾頓長城飯店的咖啡廳裡,作為一個創業者,她向楊姐描繪著公司發展的未來藍圖。我們聊到了年糕媽媽崛起的訣竅,談到了當前母嬰電商的困境,探討了多年前一些母嬰電商失敗的根源……其實,如果按照以往風投的標準,李丹陽打造的「年糕媽媽」的崛起有兩個「不靠譜」,第一她並不是所謂的「科班出身」的內容創業者,她是此前是浙大醫學碩士,實屬半路出家;第二,她並沒有電商背景——但是年糕媽媽卻成了母嬰領域裡快速崛起的代表!
  • 王克強:流轉盤活撂荒地 拓寬群眾致富路
    他強調,要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難得機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流轉盤活撂荒地,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王克強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尖嶺村委會要加強鄉村治理工作,綠化美化村莊環境。以尖嶺、海漫和南來村為示範點,通過村旁、路旁、宅旁基本綠化,促進農村生態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 中國淘寶村十年:從「電商興村」到「數智強縣」
    這反映出,中西部地區的電商發展以鎮、鄉為中心,輻射、帶動各村。河南省堪稱中西部「逆襲」表率,淘寶村數量達到75個。這得益於「政府+服務商」、主動「複製」淘寶村的新模式。在洛陽孟津平樂鎮平樂村,經淘寶大學培訓後的餘姍姍,作為服務商,與政府合作,依託阿里巴巴的支持,從簡單的縣域人才培訓轉向孵化電商產業、打造淘寶村。
  • 黃龍:風車小鎮電商模式 走出致富新路
    2018年以來,黃龍縣按照 「綠色崛起 先鋒行動」要求,建立了以界頭廟鎮風車小鎮電商為模板的致富模式,為群眾搭建起就業、創業和致富平臺,提高了群眾收入,壯大了縣域經濟。秋日的界頭廟鎮,風光無限。黃龍國際風車電商銷售主管 王麗:電商服務站建起來之後到現在,咱們蘋果銷量有70多萬斤,咱們今年4月份到7月份咱們的幹核桃有3萬多斤,現在網上的銷售量也特別大,我覺得電商這個前景還是挺好的。
  •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2020-12-0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前的養過豬變身「電商達人」 還上了央視7套的《致富經》
    浙江在線03月16日訊種過田、打過工、養過豬,現在,他是一名「電商達人」,不僅有一家3顆鑽的淘寶店,還在微信上開了一家微店。他的創業故事,還上了央視7套的《致富經》。  這位「達人」就是遂昌柘岱口村的農民葉松旺,今年45歲的他,大半輩子「悶」在深山,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沒想到「農村電商」攪動了他的心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