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鄉味」短視頻,看到新農人的別樣生活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以農村生產生活為內容泉源的短視頻井噴式發展,讓廣大受眾看到了散發著濃鬱時代感、生活氣的鄉村和美景象。一批流量超過百萬的「三農」視頻創作者隨之湧現,他們把拍攝製作短視頻作為職業選擇,其中一些人不但因此改變了自身境遇、有了更遠大的抱負,還帶動鄉親們走上了致富路。光明智庫走近幾位這樣的「鄉土達人」,邀請他們講述利用短視頻展現鄉土文化、開拓興農新路的故事,並請專家對此現象的獨特意義、發展前景進行分析。

屏幕後、青山前的「致富兄弟」

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寺坪鎮寺坪村,90後網絡主播李萌帶著村裡的留守老人一起拍攝短視頻。 新華社發

講述人:「華農兄弟」視頻創作者、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青年農民 劉蘇良 胡躍清

我們的老家山清水秀,寧靜美好。同村的青年大多選擇進城工作,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比較多。在一次喜宴上,我們倆一陣暢聊後有了一起拍視頻的想法。2018年9月,我們在網上發布了第一個反映鄉村生活的視頻,沒想到還挺受歡迎。漸漸地,「華農兄弟」這個名字開始被大家熟知。

我是劉蘇良,負責視頻的出鏡和解說。我之前在廣東等地工作了近10年。那時看到年邁的父母帶著孩子在田裡幹活,感覺很心酸,就想回老家幹一番事業。和躍清一起拍視頻常常讓我想起小時候。那時我比較調皮,一群小孩子上山摘野果、下河摸魚,基本都是我帶頭。

我是胡躍清,主要負責視頻的攝影、創作。運營「華農兄弟」之前,我曾在深圳一家電子廠打工,每天早出晚歸,生活節奏很快,但是單調乏味,於是決定回農村。2017年3月,我開始利用空閒時間拍攝視頻。當我決定把它作為職業的時候,家裡人並不支持,這讓我壓力很大,但還是堅持了下來。「華農兄弟」的帳號每個月會更新40到50條視頻,拍攝、剪輯、運營要花不少工夫,佔據了我生活80%以上的時間,我喜歡這種忙碌而快樂的狀態。

以前最火的時候,我們一個月裡會上七八次微博熱搜、新增兩三百萬名粉絲。但當我們走在田間地頭,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火了,日子還和原來一樣。

竹鼠曾是我們的主要拍攝對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不久,我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再養殖野生動物,視頻主題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令人感動的是,粉絲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

這些年,村裡變化特別大,小時候那些好玩的事物越來越少見了。我們希望用自己的作品,留住充滿樂趣的兒時回憶。入秋時上山採摘野果;在院子裡種蔬菜、養家畜,其他兄弟來做客時就自己下廚,熱熱鬧鬧吃一頓……我們把這些日常記錄下來,很多80後、90後粉絲留言說,看到我們就想起小時候的農村生活。

都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們兄弟倆不僅相互扶持,還會幫助其他兄弟。我們常常助農帶貨,分享優質農產品。今年蜂蜜的產量很高但嚴重滯銷,我們幫助了將近20個蜜蜂養殖戶銷售蜂蜜。去年,我們幫農戶賣出300多萬斤贛州臍橙、數萬斤香菇。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視頻只是我們創業的開始,我們希望能紮根在農村做點實業,幫助老鄉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會一直這樣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期待把「華農兄弟」品牌做得更有影響力。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朱蓬口漁港,一位新農人在拍攝海產品短視頻。新華社發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的王曉楠在家中拍攝短視頻,用鏡頭記錄鄉村生活。新華社發

有粉絲的期待,我不再是孤獨漁人

講述人:「漁人阿烽」視頻創作者、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青年漁民 陳 烽

我祖父輩都是趕海人。19歲那年,在城裡闖蕩了三年的我最終選擇回老家,成了村裡唯一的年輕漁民。經歷了一次次潮漲潮落後,不知不覺已經趕了7年海。

漁民趕海每天都是起早貪黑,有時凌晨四五點,我就載上盛著冰塊的保鮮箱、漁網、抄網和鉤子,獨自駕著小漁船向深海駛去。每天在海上漂五六個小時,餓了就啃冷饅頭,我患上了漁民的職業病——慢性胃炎。趕海還有一定風險,有一次我去海上撈海帶,漁船漏水差點喪命。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朋友建議我把趕海經過拍成視頻發到網上。沒想到這個嘗試點亮了我的生活。第一個視頻發布後,一夜之間播放量達20多萬,我的帳號還漲了2000名粉絲,這讓我很驚喜。

粉絲評論說:「最喜歡看趕海了,看你捕魚就跟尋寶一樣。」還有粉絲評價我的趕海實拍不僅帶領大家認識了神奇的海洋動物,還讓大家「多學了一門手藝、一道美食」。

做自媒體後,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改變。如果長時間不拍趕海視頻,網友們會「催更」。我很享受趕海時的自由自在,百萬網友的支持更讓我覺得不再孤單。不能出海時,我就和網友們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些粉絲專程來海島上看我,我十分開心。但海上遇到風浪非常危險,我常常擔心他們的安全,所以並不支持他們這麼做。

今年三四月份,我開始做電商帶貨。5月6日,我與秀嶼區政府合作,參加了助農賣鮑魚活動,當天賣出了20噸鮑魚。莆田特產枇杷膏是我視頻平臺上銷量最好的農產品,我還和三個老鄉合作創立了自己的枇杷膏品牌「阿烽」。在我的帶動下,幾個親友也開始做短視頻。

我有3個願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實現。一是希望能去國外趕海、拍視頻,向大家展示其他海域的海洋生物。二是希望自己有更大影響力,能找到離散多年的媽媽。我想知道她現在過得好不好,也讓她知道,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最後一個願望是再多賺點錢,給老婆孩子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用鏡頭展現「牧民達西」的草原生活

講述人:「牧民達西」視頻創作者、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政協委員 包文銳

「我的心愛在天邊,天邊有一片遼闊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間,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邊。」這是我最愛的歌詞。蒙古族牧民達西所在的布裡亞特部落就坐落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錫尼河兩岸,居住在河邊散落的蒙古包裡,旁邊近千畝的牧場中,有20多頭駱駝,幾十隻牛、羊、馬。

三年前的一個冬天,朋友第一次帶我拜訪達西一家的時候,他們的衣食住行都還保留著遊牧民族的傳統特色。熱愛攝影的我,嘗試用視頻來記錄達西一家的部落生活,便在短視頻平臺上開設了帳號「牧民達西」。達西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成了一名90後牧民,每天都和父親一同去放牧。達西一家是呼倫貝爾草原上最早擠出駱駝奶的家庭,父親達西尼瑪是呼倫貝爾市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蒙古族賽駝」和「蒙古族駝具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製作的鞍具、繩子、蒙古包在當地非常有名。我們的視頻不僅向大家展示達西馴服駱駝、擠駱駝奶等日常,還記錄了他騎著駱駝參加那達慕大會,進行駱駝選美、駱駝賽跑等比賽。

以前,達西一家是草原上非常普通的牧民家庭。自從達西在網上火了以後,到他家做客、拍攝的人,購買駝具製品、奶製品的人越來越多,給達西家裡增添了一份收入。我和達西還幫助牧民售賣牛肉乾及特色手工藝品,賣出將近4000單牛肉乾。

近幾年跟隨著達西拍攝,我發現達西一家很重視生態保護。達西的媽媽從小教育他不要在河裡洗澡、洗衣服,以免汙染水資源。今年春天,達西救出了一隻陷在水坑裡、被馬群遺落的小馬駒,我把過程拍下來發到網上,網友們非常讚許。其實這種事情草原上時常發生,牧民經常營救被圍欄卡住或者受傷的野生動物。狼、狐狸、天鵝、大雁、野兔等野生動物和牧民相處得非常融洽,每年乾旱的時候,達西一家還會放些生肉在狐狸洞口。

今年8月初,看到了自治區政府發布的「支持文旅產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的通知後,我在朋友圈說要定個小目標,達到一個億的播放量,讓更多人通過短視頻了解呼倫貝爾大草原。我們的視頻常有千萬級別的播放量,這個小目標很快就實現了。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春天,我拍攝的達西媽媽熬製蒙古奶茶的視頻爆紅,單條播放量達4300多萬。

我對未來的願景是:隨著視頻播放量持續上漲,牧民達西可以成為草原上的明星,為呼倫貝爾旅遊做宣傳。我們還會帶動身邊的牧民,讓更多「達西」成為連接美麗草原和廣大遊客的使者。

在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老姆登村,鬱五林在自家開的客棧內拍攝怒江大峽谷美景。 新華社發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東坪鎮,90後鄉村網際網路達人「梅山兒郎」張輝(左)在花生地裡錄製視頻。新華社發

傳承手藝,不為流量迷失初心

講述人:「阿木爺爺」王德偉之子、系列視頻創作者 王保成

我的童年,是在父親對木頭的刨刨鑿鑿中度過的。父親說,我剛出生那幾年,村裡拆舊房、建新房、打家具的人很多,報酬也比較豐厚。但是當大彩電、大摩託成了每家每戶追崇的對象,時尚又好看的新式家具成了家裝首選時,找父親做傳統家具的人就越來越少了。當時,父親還特意研究過新式家具,發現它們大多由三合板、大芯板組成,穿著油亮的「外衣」,好看卻不結實。父親不願意放棄匠心,即使沒了顧客,還是悶頭做著。一條條板凳、一個個小玩具連續不斷地在他手裡誕生,也不圖賣,很多送給了街坊鄰裡們。

父親走紅網絡在我意料之外。我從2013年進入網際網路領域,寫過自媒體文章,做過剪輯、動畫,習慣跟著流量走,製作的視頻也是快節奏的。而父親製作一件物什,至少要兩個小時,與短視頻的容量大相逕庭。

2017年,我把父母接到身邊幫忙帶孩子,我和妻子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短視頻的策劃製作上。雖然我是進入短視頻行當較早的一批,但是許多年輕創作者慢慢超過了我,說心裡不慌那是假的。直到誤打誤撞地拍起了父親的木工手藝,才突破了我視頻製作的瓶頸期。2019年1月,父親為了逗孩子做了一隻竹筒水鳥哨,兒子愛不釋手,我就和父親商量拍攝一組製作過程的視頻。父親用了大半天時間製作水鳥哨,我剪輯製作上傳網絡後反響極好,於是我決定拍下去。

我們決定做系列視頻,將木工製作與爺孫情感融到一起,穿插山水風景。父親聽後說:「做個魯班凳吧,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好多年沒碰了,我得邊想邊弄。」大概花了3天時間,魯班凳製作完成。它的精妙之處就在於不用釘子和膠水,依靠榫卯結構,一塊木頭就變成了「合上是木板、撐開是板凳」的精密物件。我用了一天時間剪輯製作,上傳後,當天播放量就超過了100萬。

最初拍視頻時,我出於傳播的考慮,希望增加故事和劇情,現在,我更注重展現父親這代人身上的工匠精神。魯班凳算是中等難度,最簡單的小口哨一小時就能做出來,最複雜的拱橋則要十幾天。慢工出細活是老木匠幾十年的準則,想做出好東西,手藝、木料、時間,缺一不可。

父親的幹事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厚重的木材,用電鋸開縫只是幾分鐘的事,但父親堅持用自己的小鋸子。父親總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做工就得實實在在的。」每當我的拍攝重點「跑偏」時,父親總會提醒我多拍細節,「讓大家看得清楚一些」。漸漸地,我不再為了流量犧牲內容,現在呈現給大家的基本上屬於寓教於樂的教程視頻,看後可以自己嘗試製作。

我很清楚短時間內怎樣獲取高額回報、怎麼蹭熱點。但父親的態度啟發了我:那些都是暫時的,只有把內容做好才是可持續的。現在,我一邊拍攝、剪輯,一邊跟著父親學木工。我還籌劃建設生產木製品的工廠,準備在短視頻之後投入實體經濟。

我給父親買了智慧型手機,教他上網。以前他只能在村裡看別的木匠幹活,現在可以用手機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手藝人學習。這對他影響很大,他第一次做竹椅時,通過灌沙、火烤將竹子彎曲而又不至於折損,就是從網上學來的技巧。

我與父親就如榫卯結構一樣,互相借力、互相支撐,從而達到穩固狀態。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把老手藝傳承下去,不能為了流量而迷失初心。

【專家點評】

連接與看見:短視頻興農的核心要素

作者:王 斌(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三農」領域與電商、直播、短視頻等快速結合,農村和農人以樸實又充滿活力的面貌出現在各大新媒體平臺。網際網路的出現提供了快速、互動的溝通方式,特別是易操作、易分享的短視頻,以其原生態的現場感和廣泛的用戶黏性推動了扶貧興農的新業態、新氣象。

短視頻扶貧興農的直接價值在於連接。連接可以使過去由於信息壟斷、價格壟斷、市場壟斷、渠道壟斷造成的農村經濟流通藩籬被極大消減,促進信息、人員、產品流通,對於供需雙方的對接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短視頻不僅連接起買方和賣方,更激活了長久以來缺乏穩定性和多業態支撐的農村市場。農民種植養殖很辛苦,憑一己之力把勞動所得換成經濟效益更是艱難,關鍵就在於:個體農戶面對市場時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農村缺乏被了解、被認識、被信任的穩定渠道,農產品缺乏多樣化的分銷和傳播形態。短視頻則為農戶提供了產品拍攝、網店引流、直播帶貨、品牌塑造、爆款打造、網紅培訓等一系列「輕量再造」的商業環節,為相對脆弱的農業實體經濟塑造了便捷有效的護航「軟體」,用較低的投入為農民和農村經濟賦能。

短視頻扶貧興農的深遠價值在於看見。首先是農村新貌被城市看見。截至2020年3月,我國有農村網民2.55億,僅佔網民總量28.2%,這與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例並不相稱。短視頻的即時、在場、感染力等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這種失衡,新一代農人和農村的生產生活有了更真實、更快捷、更多元的呈現。我們在短視頻中看見鄉村,也看見對寧靜、質樸、綠色傳統生活的嚮往,看見在快節奏生活中傳統與現代的張力,促進了觀念的碰撞、溝通的達成和文化的反思。

與此同時,農人也被自己看見。短視頻的拍攝者們用最平實的口吻、最接地氣的語言跟身邊人嘮嗑,在展現自己生活場景的同時也在調整著屏幕內外的關係和情感。短視頻雖短,但一個個短視頻銜接起來,就是新農人探索新生活的心路歷程。鄉村建設的主體是人,人心安、有歸屬感,才能在新農村樂土上創造生活。在城鎮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新農人亟待解決的不僅是眼前的生計,更是如何建立起身份認同和文化自信,以充足的內生發展動力迎接未來的挑戰。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離不開經濟上自立自足、精神上自在自強的新農人。以短視頻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開啟了鄉村經濟與文化的再造,這種開放和共享的理念還將迭代下去,激活更多的連接、創造更多的看見,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巨大能量。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趙秋麗、劉宇航、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姚曉楠)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12月《網易號短視頻最美新農人》成績單揭曉!
    「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到來讓短視頻和農業產業在不同的空間維度上有了進一步融合。如何提升短視頻行業三農創作者素養,如何更好以視頻推廣鄉村文化,打造高質量有內容的三農創作平臺是短視頻行業發展的重要關注點。 網易號短視頻「最美新農人」三農內容創作激勵計劃正是網易新聞響應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和短視頻內容圈層推出的以「尋找農村最真實的記錄者」為初衷的三農類目扶持活動內容創作計劃。
  • 嶽陽「鄉味長廊」別樣風情話豐收
    9月23日,2019年樂遊嶽陽「鄉味長廊」豐收美食節在嶽陽市南湖新區月山茶韻小鎮開幕。紅網時刻嶽陽9月24日訊(記者 葉芬)欣賞過祖國大江大河的壯美,不妨也來領略「鄉味長廊」的別樣風情。9月23日,2019年樂遊嶽陽「鄉味長廊」豐收美食節在嶽陽市南湖新區月山茶韻小鎮開幕。市領導談正紅、陳光榮、邱虹、黎四清出席開幕式。此次豐收美食節由中共嶽陽市委、嶽陽市人民政府主辦。
  • 「福農e購趕圩節」啟動儀式在榕舉行 「為荷而來」鄉味建寧推介會...
    但沒想到,現在「鄉味圩市」不僅搬到城市裡,更「搬」上了網際網路。8月16日,由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建寧縣人民政府主辦、建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承辦的「福農e購趕圩節」啟動儀式暨「為荷而來」鄉味建寧推介會,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辦。同時,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在福農e購平臺設立24小時「網際網路圩市」,即使沒空前往現場,榕城市民只要動動手指就能買到福建地道的土特產。
  • 今日關注:光音短視頻;OKO瘋狂鏈;雙子新約;紅豆短視頻;中睿新農
    ---來自區塊鏈信息榜,數據來自網絡熱榜小程序1、光音短視頻更新版本,增加視頻下的時間條,據悉交易時間可能會推遲到12月初2、紅豆短視頻交易市場預計12月5日開放,實行新規,增加賣出限制3、中睿新農更新版本
  • 新銳農播客來了!省農播超級聯賽決出20強!
    在浙江,有這麼一群活躍在農村廣闊天地的農創客,他們把農村短視頻與直播帶貨做得風生水起,不僅通了銷路、活了產業,更富了農民、樂了市民。   10月12日至16日,浙江省農播超級聯賽訓練賽在湖州市吳興區舉行,浙江省農播培訓班同時舉辦。經過現場培訓與短視頻實戰,產生了30個優秀農播短視頻,又通過模擬直播帶貨賽,決出了20強,這20位選手被授予「新銳農播客」稱號。
  • 80後「新農人」胡順天:創建廣東省首個新農人人才驛站
    事實上,培育新農人網紅、培養一村一網紅等工作,胡順天率領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一直在開展中。11月11日直播結束後,現場還開展了關於「短視頻創作+直播」的實操技巧培訓,授課老師圍繞短視頻時代的內容營銷、短視頻帶貨基本攻略、如何持續打造爆款、視頻拍攝技巧等內容進行授課,讓學員快速掌握短視頻拍攝製作基本技巧以及提高播放量和直播帶貨能力的基本操作思路。
  • 視頻類休閒遊戲,給生活別樣的情趣
    9158旗下,全國首家視頻遊戲《多多遊戲》,自公測以來,一直受到廣大玩家的親睞。作為一款全新概念的休閒類遊戲,《多多遊戲》首次將視頻引入到遊戲中。讓大家在休閒娛樂的同時展現自己無限的網絡魅力,一改傳統棋牌遊戲的枯燥乏味,與網友真實面對,讓休閒娛樂交友等功能融為一體,讓遊戲樂趣成倍增多。
  • 舌尖上的鄉情鄉味
    農人對於食物始終心存敬畏,哪怕極為普通的蔬菜,在農人一雙雙巧手中,也能變換出不同的花樣。在作者筆下,普通的南瓜除了趁著新鮮蒸煮,還可以做成南瓜幹——「加適當比例糯米粉及油鹽醬醋生薑辣椒等十餘種花樣」,蒸熟再曬乾。換一種做法,就換一種口味,換一種心情。南瓜幹的做法雖然繁瑣,但利於長時間存放,還能保持南瓜甜美的味道。繁瑣的製作過程裡不僅蘊含著農人的汗水,還蘊含著他們的智慧,以及對幸福美滿生活的追求。
  • 秘樂短視頻為何要助農?背後又有怎樣不可告人的陰謀?
    秘樂短視頻自調查以來已有11天,從各個渠道都能打聽到秘樂短視頻的相關信息,這裡面有真有假,難以區分,具體情況以警方通報為準!今天我來分析秘樂短視頻為啥要開直播助農,在7月底的時候通過秘樂短視頻公眾號得知秘樂要直播助農,通過閱讀公眾號的信息得知是通河縣,還是與通河縣縣政府合作,為了驗證事實的真相,我通過朋友那了解到的情況,確實是有這件事,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哪裡來的資金助農?是不是拿用戶的錢來進行捐款?這裡面絕對是有貓膩。但因特殊情況本人無法到達通河縣具體了解情況。
  • 微信視頻號佔位卡點,搶奪短視頻新紅利
    短視頻浪潮勢不可擋,微信視頻號可能帶來這股大浪最後一波超級紅利。一些視頻號體驗者道出他們的感受,其普遍反饋是,視頻號不能簡單與抖音、快手類比。而這意味著,視頻號中的機遇,也必然與已經火爆的短視頻應用有所不同。佔位卡點,搶奪短視頻新紅利對視頻號的關注萌發在它誕生之前。
  • 短視頻助力城市品牌營銷,打造日照旅遊城市新名片
    此次峰會以「域見精緻日照」為話題邀請全國網友參與日照文旅品牌塑造,以短視頻平臺助力日照城市影響力升級。近些年來,旅遊業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進步、社會變化發展,也迎來了產業更新迭代。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旅遊老品牌如何煥發年輕活力?新興景點如何尋找增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認可度?眼下,城市營銷和文旅融合發展迎來了新機遇。
  • 求職者製作短視頻簡歷,用人方用短視頻招工——短視頻加持,招聘...
    經過幾個月的焦急等待,學校表示暫時無法安排現場面試,希望他能夠錄製一段幾分鐘的試講短視頻,作為學校招聘的參考材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和很多同學為了求職,已經錄製過多段試講視頻。」他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目前,短視頻招聘主要集中在面向高校畢業生和藍領群體的崗位上。
  • 「熱呈現」與「冷遮蔽」——短視頻中的中國新時代三農形象
    低技術門檻、低識讀成本的短視頻釋放了新時代農村、農業、農民的三農內容的活力,它展示了農村群體生活的真實場景,傳遞了鮮活、個性、多元的新時代三農形象,農村空間由此逐漸進入公共傳播。三農短視頻指以農業生產、農村文化、原生態風景、農民生活為拍攝內容,以中國鄉野農民為主要拍攝主體,通過應用平臺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的短視頻。 新媒介環境下,三農短視頻的傳播主體呈現多樣化趨勢、傳播內容愈發豐富多元。農村、農業、農民在短視頻平臺的出場形象有了巨大變化。三農短視頻愈發體現出傳播新意與社會現實價值並展現出中國三農的新形象。
  • 「粵品新視界」農業農村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即將來襲
    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5G技術的全面應用,促進了短視頻內容生態的繁榮發展。這一不可忽視的跨領域賦能,正在改寫包括農業在內的諸多行業。短視頻的普及也降低了優質農產品的傳播門檻,給農產品的銷售和品牌建設帶來新的機遇。農業短視頻正處於風口期,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建設好廣東農業短視頻新業態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 李子柒,作為短視頻界的李佳琦,是如何火遍全球的?
    拍攝蘭州拉麵的短視頻時,因為就自己一個人,又要拉麵,又要拍攝,前後拍了20多次,因拍攝報廢的麵團,被奶奶做成饢,吃了半個多月。每一個關於傳統技藝的短視頻,我們看到的是行雲流水,但在李子柒那裡,是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勤學苦練。每一個短視頻的背後,凝聚的都是濃縮的心血。標籤之四:古風。
  •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09-18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短視頻簡歷vs短視頻招工 招聘「動起來」
    多面、上啥班、錄職、映聘、抖聘等多家短視頻招聘平臺收穫大批用戶,抖音、快手等綜合類短視頻APP中出現了不少視頻簡歷,趕集網等傳統招聘平臺也紛紛開設視頻簡歷類頻道。這些平臺中的求職短視頻大多不超過1分鐘,很多僅有15秒或30秒左右。相比傳統的紙質簡歷,招聘方可以透過短視頻簡歷迅速勾勒出對求職者的第一印象,提高招聘效率。
  • 短視頻巨頭入局外賣大戰,打造本地生活平臺新玩法
    作為本地生活領域的新入局者,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巨頭是否會帶給餐飲行業新的發展方向? 本地生活的競爭已打響 受今年疫情的影響,餐飲行業加速了線上化的進程,多個市值千億美元巨頭參與的競爭已經全面打響。相較於過去以美團和阿里兩家為主的本地生活市場,短視頻巨頭的入場在為本地生活業務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加速了其平臺上形成「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內容到交易轉化」的商業閉環。 同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相比,短視頻平臺與本地生活有著一定的契合度。短視頻APP具有足夠的KOL生產內容,因此常常從內容入手,逐漸向交易擴展。
  • 2020視頻行業新戰事:長視頻變短 短視頻變長 中視頻攪局
    TechWeb 1月11日 文/菜醬2020年的視頻行業熱鬧非凡,甚至充滿了硝煙味。一方面,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長視頻平臺紛紛加碼短視頻,或推出獨立APP,或加大扶持,向綜合性視頻轉型的趨勢明顯。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在加快向長視頻領域探索,在影視、短劇等方面大展拳腳,並向直播電商領域攻城略地。
  • 廣東花農憂心年花滯銷 「雲花市」留住年味
    (抗擊新冠肺炎)廣東花農憂心年花滯銷 「雲花市」留住年味中新社佛山1月13日電 題:廣東花農憂心年花滯銷 「雲花市」留住年味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廣東多地宣布取消2021年迎春花市,這讓花農們感到擔憂:一年來的心血會不會就此「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