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不到30字的感謝信,儘管錯別字就有5個,但樸素的字裡行間,貧困戶對扶貧幹部、黨和政府的謝意滿溢——
這封信,是寫給東莞橋頭鎮駐揭西縣鳳南村駐村隊長、第一書記賴浩華的,來自村裡的獨居貧困戶楊惠存。
只念過兩年書的楊惠存,短短二三十字寫得很吃力。樸實真摯的情感,卻深深感動了賴浩華,戲稱是駐村4年多來收到的第一封「情信」,將珍藏一輩子。
這封「情信」,不僅道出了賴浩華對鳳南村4年多的幫扶情,也是東莞對口幫扶成效的生動註腳——鳳南村已在2020年6月達到脫貧出列標準,95戶370人貧困人口已全部退出。
貧困戶從枕頭下掏出一封信
至今說起幾個月前收到感謝信的場景,賴浩華依然感動,「意外、驚喜,真沒想到他會寫信。」
當天,賴浩華像往日一樣到楊惠存家裡拉家常,剛坐下,楊惠存說有東西要給他,轉身到枕頭底下掏了起來。
「我當時想,他是不是拿證件,讓我幫忙辦什麼手續。」賴浩華印象裡,獨居的楊惠存,枕頭底下放的都是存摺、身份證、低保證等「寶貝」。
不一會,楊惠存掏出一個信封,顫抖著雙手遞了過來,幾個黑色大字映入眼帘——「感謝信」「送給隊長」「您好」。
感謝信?不敢相信的賴浩華愣了一下。
「賴隊,多謝你,一直關心我,沒什麼可以報答你,寫幾個字送你。」楊惠存有點哽咽,眼眶溼潤。
賴浩華雙手接過信封,打開發現,感謝信的信封,用的是橋頭鎮政府以前給楊惠存發放慰問金的信封,信紙是從筆記本上撕下的一張紙。開頭稱呼就把尊敬寫成了「遵敬」,正文寫著「黨政(黨和政府)給我關心,隊長、主任給我雪中送灰(炭),多謝!」
「太感動了,他沒念過兩年書,不認識幾個字,竟然用寫信的方式感謝我。」意外又驚喜的賴浩華現場連聲說了幾句「謝謝」。
在賴浩華看來,他為楊惠存做的事,是一位扶貧幹部應該做的本職工作,沒想到楊惠存一直念著。
「我要寫信感謝他」
「扶貧隊來了後,經常來家裡看我,幫我申請低保,我心內(內心)感激,所以我要寫信感謝他,感謝黨和政府!」說到寫這封感謝信,楊惠存一句樸實的話,給出了答案。
只念過兩年書的楊惠存,寫起這封感謝信很是吃力,但信裡的錯別字和語病,絲毫不影響他表達對黨的扶貧政策、對扶貧幹部賴浩華的深深謝意。
來自橋頭的賴浩華,2016年被選派到揭西縣鳳江鎮鳳南村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一上任就逐家逐戶上門,了解貧困戶家庭情況,幾年來都是貧困戶家中的常客。
楊惠存今年59歲,2015年勞動時受傷,失去了勞動力,與老父親相依為命,沒什麼收入,成了貧困戶,2019年父親去世後一直獨居。
賴浩華駐村後,幫楊惠存和其父親申請了低保。在楊惠存父親去世後,賴浩華到楊惠存家裡更勤了,幫他換燈泡、安裝自來水、補辦低保證……
半年前,得知楊惠存低保證丟了,賴浩華第一時間給他聯繫照相館、自己掏錢帶他去拍照,幫他完成所有補辦手續,還把辦好的證件送到他家裡。
楊惠存說,政府的好政策(低保、扶貧慰問等)給了他好生活,扶貧幹部的關心讓他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他感激、感謝。儘管識字不多,還是萌發了寫信的想法,堅持用文字表達對賴浩華的謝意。
楊惠存今年將滿60周歲,賴浩華又開始奔走幫他申請「五保戶」補助。
「膠己人」連續4年在村裡過春節
4年多的駐村,4年多的真心幫扶,在楊惠存等貧困戶心裡,東莞來的「賴隊」早就是「膠己人」(潮汕話:自己人)。
在鳳南村,村民親切地喊賴浩華「小賴」,「找小賴」「找賴隊」成了貧困戶掛在嘴邊的話,「小賴」還常常主動找上門來。
考慮到村民白天外出務農務工,賴浩華經常晚上「出勤」入戶,深入了解貧困戶情況,主動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
賴浩華(中)在貧困戶家中
「小賴一直都記掛著我們家,我們家變化這麼大,全靠小賴的幫助,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村裡的貧困戶楊麗華這樣稱讚著賴浩華。
原來,楊麗華一家7口人,她患有腦出血後遺症,行動不便,四個年幼的孫子、孫女上學,兒子兒媳收入不高,家庭困難。賴浩華連線幫扶單位解決孩子的生活費用,通過產業幫扶為家庭帶來穩定收入,還為楊麗華的兒子和兒媳聯繫推薦深圳的企業上班,薪酬收入從原來的2500元變成9000元。
在鳳南村,諸如此類的「稱讚」和「感謝」還有很多。
讓村民感動的是,過去4年,每年春節,賴浩華都在村裡過,帶著年貨到貧困戶家中串門。
今年春節將至,賴浩華也打算把家人接到鳳南村,與村民一起歡度春節。
文字:鄧文燕
攝影:受訪者供圖
編輯:鍾彥亮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