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第二市區人民檢察院幫扶揭西縣灰寨鎮後聯村 , 聯繫後聯村人溫少春將糖果廠開進村 , 作為就業扶貧基地 , 已經提供了 60 多個就業崗位。
東莞市眾多扶貧幹部用真心動真情幫扶揭陽貧困戶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黨員回村辦廠 , 帶來 60 多個就業崗位 ; 千方百計幫雙目失明的老人修好房子 , 讓她告別危房隱患 ; 為因病致貧的家庭送去公益崗位 , 讓一個爸爸能夠再次用雙肩挑起家庭重擔 …… 東莞市對口幫扶揭陽市的眾多扶貧幹部 , 在強化脫貧攻堅責任擔當的同時 , 更用真心真情幫扶貧困戶。日前 , 新快報記者跟隨東莞扶貧幹部走進揭陽貧困戶家中 , 採訪到許多令人動容的溫馨故事。
1 黨員的初心 : 給鄉親帶來 " 甜蜜 " 收入
走進揭西縣灰寨鎮後聯村 , 一股香甜的氣味撲面而來 , 這是從村裡的就業扶貧基地糖果廠飄出來的。糖果廠提供了 60 多個就業崗位 , 給鄉親們帶來了 " 甜蜜 " 的收入。
東莞市第二市區人民檢察院駐後聯村第一書記周振業告訴新快報記者 , 引入這家揭西縣恆優食品有限公司 , 背後還有一段故事。優恆公司的老闆溫少春是後聯村人 , 也是一名黨員 , 一直在汕頭市從事糖果生產和銷售工作。駐村工作隊通過黨建促扶貧 , 勸說他回來村裡投資 , 而溫少春也有回饋家鄉的初心 , 雙方一拍即合 , 糖果廠就業扶貧基地落戶後聯村。
" 都是駐村幹部的功勞 !" 提起為什麼回村辦廠 , 溫少春說 , 一方面 , 汕頭公司需要擴大規模 , 另一方面 , 駐村幹部找到他 , 說村裡很多想就業但找不到合適崗位的鄉親 , 希望他能回來帶動就業。回村辦廠後 , 這幾年已陸續投入了四五百萬元的設備。
" 其實我們家也曾經是貧困戶。以前父親事業經營失敗 , 整個家由媽媽一個人支撐 , 一個月才能吃兩次肉。" 溫少春說 , 他對貧困戶感同身受 , 在用工上也優先使用貧困戶。工人工資按照城市標準發放 , 鼓勵多勞多得 , 最高的一個月能拿到 6000 多元。
新快報記者在這個就業扶貧基地看到 , 幾層高的廠房 , 幾十名工人正在工作 , 製糖、包裝、檢測等工序都井井有條。溫少春說 , 這只是部分員工 , 還有一部分在休息。公司的產品銷往全球約 40 個國家 , 在國內也賣得很火爆 , 因此業務量很大 , 他已啟動了五條生產線 , 每天 24 小時開工 , 還想在附近再擴大廠房 , 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會加大。
53 歲的貧困戶溫耀敬下有孩子在讀書 , 上有 80 多歲的老母親要照顧 , 沒法外出打工 , 只能在附近打打散工。恆優食品有限公司進駐後 , 聘請他當水電工 , 每個月有 3000 多元的固定收入 , 他老婆在照顧家庭之餘也來打工 , 每個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 , 家庭經濟收入有了保障。
■ 53 歲的貧困戶溫耀敬在揭西縣灰寨鎮後聯村的恆優食品有限公司當水電工 , 每個月有 3000 多元的固定收入。
■揭西縣金和鎮金溪村的貧困戶林少強當上了村裡的保潔員 , 每天起早貪黑打掃村裡衛生 , 現在村裡乾淨整潔。
2 給我一個機會 報以全村整潔
所謂扶貧先扶志 , 有時候 , 只要給予一個機會 , 就能給一個人帶來希望 , 讓一個家庭重拾幸福。
揭西縣金和鎮金溪村的林少強家原有 7 口人 , 一位老母親 , 三女一男四名子女都在讀書。2015 年以前 , 他在深圳做水產批發生意 , 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後來 , 妻子得了重病 , 林少強帶著一家回到金溪村老家療養。為了給妻子看病 , 他幾乎花光了多年的積蓄 , 在村裡過著清貧的生活。
2016 年 , 東莞市洪梅鎮駐金溪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後 , 將他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並制定詳細的幫扶計劃 , 為其妻子申請大病醫療救助 , 為其子女申請教育補助 , 考慮到林少強無法離家就業 , 村 " 兩委 " 幹部商議 , 為他設置了一個全職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 , 月薪 3400 元。2017 年 1 月 , 林少強開始上崗。
金溪村第一書記林仰孝告訴新快報記者 , 林少強不負眾望 , 每天起早貪黑 , 清掃生活垃圾 , 清洗道路 , 村裡的衛生情況越來越好。多位村民都對村裡的衛生狀況讚賞有加。令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 , 林少強不但將村裡的衛生打掃整潔 , 就連那輛運載垃圾的三輪車每天也都清洗得乾乾淨淨。
如今 , 林少強的妻子已經去世 , 子女陸續畢業有了工作 , 他當保潔員的工資也上升到每月 4000 元。通過精準幫扶 , 林少強又站起來了 , 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林少強還說 , 自己很喜歡這份能為村民服務的工作。
■東莞市石龍鎮駐普寧市麒麟鎮堆下村扶貧工作隊為獨居老人顏亞細解決了住房安全隱患 , 圖為第一書記吳桂興 ( 左一 ) 到顏亞細老人家走訪。
3 雙目失明的阿婆終於住上安全房
在普寧市麒麟鎮堆下村 , 獨居老人顏亞細雙目失明 , 住在一間連體房裡。因年久失修 , 連體房的入口處和她侄子所處的部分房頂出現橫木條腐爛、瓦片鬆動及脫落的危險 , 颳風下雨還會漏水。2018 年排查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時 , 已發動社會組織對老人住房的牆體以及地面等處進行修繕 , 但是她出入侄子所住部分的連體房時仍非常不方便。
東莞市石龍鎮駐堆下村第一書記吳桂興看在眼裡 , 急在心裡。從部隊退役的他 , 幹練直爽 , 說幹就幹。他要求村幹部與其侄子溝通修繕事宜 , 但遲遲得不到解決。為此 , 吳桂興多次組織召開村 " 兩委 " 班子成員擴大會議 , 提出類似安全隱患的問題。
吳桂興和村幹部經商榷後 , 最終說服顏亞細的侄子 , 加緊落實資金 , 發動本村的張師傅、翁師傅等以義工的形式對其住房外門房屋頂進行修繕。吳桂興還義務來幫工 , 爬長梯遞瓦片 , 其他村幹部有空也會來幫忙。
今年 8 月 22 日 , 房子修繕完畢後 , 吳桂興和村幹部又將老人房前堆積的垃圾清理得一乾二淨 , 老人家再也不用擔驚受怕 , 居住環境也乾淨整潔了許多。
" 顏阿姨 , 房子沒再漏水了吧 ? 住得還安全嗎 ?" 如今 , 吳桂興和村幹部一有空就會來探望她。因為老人雙目失明生活不便 , 她嫂子經常過來幫她做飯 , 照顧她 , 老人家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揭西縣鳳南村 59 歲的獨居老人楊惠存給東莞市橋頭鎮駐揭西縣鳳南村第一書記賴浩華寫了一封感謝信。
4 駐村書記收到的一封 " 情書 "
一封 33 個字的感謝信 , 錯別字就有 5 個 , 然而 , 東莞市橋頭鎮駐揭西縣鳳南村第一書記賴浩華收到它時卻異常開心 , 戲稱它是駐村 4 年多來收到的第一封 " 情信 ", 一直好好保存著。賴浩華口中的這份 " 情書 ", 情在哪裡 ?
日前 , 新快報記者見到了寫這封感謝信的主人 , 他是獨居貧困戶楊惠存 , 今年 59 歲。他眼含熱淚地用潮汕話告訴新快報記者 , 他沒有勞動力 , 沒辦法外出打工 , 也沒什麼收入 , 以前住的房子是土牆瓦房 , 已經倒塌 , 是政府的好政策 ( 低保、扶貧慰問等 ) 給了他好生活。" 扶貧隊來了後 , 讓我有錢花 , 我心內 ( 內心 ) 感激 , 所以我要寫信感謝他 !" 楊惠存說。
這封信裡寫了什麼 ? 記者向賴浩華借來一看 , 信裡內文寫道 :" 黨政 ( 黨和政府 ) 給 ( 對 ) 我關心 , 隊長、主任給我雪中送灰 ( 炭 ) , 多謝 !" 全信短短 33 個字 , 就有 5 個錯別字 , 但就是這樣一封短短的感謝信 , 每個字都飽含著感情 , 是一個沒有多少 " 墨水 " 的貧困戶對黨的扶貧政策和扶貧幹部的真心感謝。
/ 採寫 : 新快報記者 曾貴真 / 圖片 : 新快報記者 王飛 / 責編 : 方軼 / 美編 : 梁瑛 / 校對 : 王萃
【來源:新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