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風熱感冒分不清?專家教你辨證施治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田曉航、餘曉潔)「七九八九,單衣行走。」冬春交替之際感冒易發,如何鑑別風寒、風熱感冒,及時對症下藥?專家提示,患者可通過自行辨識口氣等表徵來判斷感冒類型,辨證施治。

  中醫認為,冬季常見的感冒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類型,暑溼感冒冬季不常見。風寒、風熱的屬性並不是因季節而定,而是根據症狀表現來區分。一般來講,冬天氣溫低,在感冒初起時風寒特徵表現明顯,但風寒與風熱感冒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如何判斷感冒屬於風寒還是風熱?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愛松介紹,可通過「五辨」來識別:

  辨寒與汗,發熱重惡寒輕且有汗為風熱;惡寒重發熱輕且無汗為風寒。

  辨口與痰,患者自覺口氣熱或兼燥、口乾,有黃痰者為風熱;自覺口中不熱不燥或涼,痰白稀者為風寒。

  辨鼻,患者自覺鼻燥,所出之氣熱或鼻涕稠濁者為風熱;鼻無燥熱感或覺涼或鼻涕易出且清稀者為風寒。

  辨面色與舌苔,雖惡寒明顯而面白唇紅少苔者為風熱;面白唇青或惡寒甚,舌薄白者為風寒。

  辨小便,患者自覺小便微有熱感者為風熱;無熱感而清長者為風寒。

  專家表示,感冒初起時,風寒、風熱的區分尚不明顯。此時,病情較輕,可食用「蔥白豆豉煲豆腐」。治療風寒感冒關鍵在於發汗,民間常用加蓋厚被、喝姜棗水、喝姜粥米湯、熱水泡腳等方法,食療可選擇薑糖蘇葉飲。治療風熱感冒宜用辛涼之物疏散風熱,可以薄荷雞蛋肉絲湯、煮梨水進行食療,並結合背部刮痧清內熱。

相關焦點

  • 看風寒風熱感冒,對症來下藥
    應按照傷寒論的辨證觀點,來辨證施治。  傷寒論太陽經證:傷寒太陽經表實證(麻黃湯證)  太陽經表實證:應用中藥治療仍需按《傷寒論》證治施治。現代製劑主要含解熱止痛類藥,應屬麻黃湯類汗法,可治療傷寒表實症。症見:頭痛、發熱、身疼、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鼻塞、輕咳身熱或無熱,脈浮。
  • 如何區分風寒與風熱感冒?
    感冒是四季常見的外感病,尤以冬春兩季多見。許多家庭都備有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有的人患感冒後吃了不少藥,但病症並沒減輕。關鍵在於沒有辨證用藥。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可分為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兩大類。這兩種感冒病因病機、症狀、治療原則及用藥差別很大。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
  • 同是感冒 風寒風熱啥區別
    原標題:同是感冒,風寒風熱啥區別   感冒了,大多數人都有到藥店自行買藥的經歷,可有些人吃了幾天藥,感冒反而加重了,原因很可能與你沒分清自己是風寒還是風熱感冒有關。河南省中醫院肺病科主任醫師王祿指出,外感風寒與風熱的病因、症狀、治療原則及用藥都有很大差別,不辨寒熱隨意吃,真的會令病情雪上加霜。
  • 風寒、風熱感冒傻傻分不清?教你幾點簡單區分,對症下藥
    秋冬季一來,身邊的人經常第一天好好的,第二天就邊流鼻涕邊打噴嚏了,特別是在南方,你甚至能在一天內過完「春夏秋冬」,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感冒後伴隨著鼻塞、流涕、頭暈頭痛、發燒等等症狀,想必是十分難受。再加上目前處於新冠疫情特別時期,感冒出門要是被懷疑為新冠病人更是難上加難。
  • 風寒風熱,給你兩套鑑別方法
    外感風寒與風熱表證,除典型脈證外,疑似夾雜者頗難辨識。柴浩然老中醫在實踐中總結出兩條辨證經驗:一是從體質上辨別,凡素體陽虛氣弱者,表證多為風寒,即使感受風熱之邪,亦多從陰化寒;陰虛血虧者,表證多為風熱,即使感受風寒之邪,亦多從陽化熱,此體質所然也。二是從疑似症狀上辨析,如風熱表證多有咽痛,然風寒束表,肺衛鬱閉,營陰鬱滯,咽喉血行不暢亦可見咽痛。
  • 藥店營業員: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辨別
    季節變化,冷暖交替,人易感冒。不想去醫院,通常你會選擇何種方式對抗不嚴重卻影響生活的感冒呢?手制生薑紅糖茶,簡單方便,股股暖意流入心田;衝一包顆粒劑,如板藍根、小柴胡、連花清瘟顆粒,選擇中藥,即使沒能立馬見效,也能帶來心理安慰。然而,這些做法可能非但無益反而會加重感冒。
  • 中醫教你區分風寒與風熱感冒
    引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同樣一種感冒藥,一部分人吃了以後效果很好,一部分人吃了以後反而會加重感冒。現在醫學界對感冒還有一個很不科學的解釋,說得了感冒即使治療也是七天好,不治也是七天好。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 風寒風熱感冒傻傻分不清?醫生提醒:搞清這四點,對症下藥好得快
    有很多朋友可能發現了,自己每次感冒時的症狀都有所差異,有時咳嗽有時又沒有咳嗽。這是因為感冒只是對上呼吸道感染的統稱,它包括了多個不同的種類。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兩種,不同類型的感冒,其治療方式也會有所差異。
  • 秋季感冒多為風寒和風熱感冒
    立秋後,早晚溫差增大,感冒發燒的人多了起來。中醫指出,秋季感冒多為風寒和風熱感冒。中醫認為,感冒的發生是因為*感受外邪而致病,外邪之中以風邪為主,在氣候反常、冷暖失調、*抵抗力不足時,風邪就可能興風作浪。病情較輕的感冒一般統稱為「傷風」。
  • 風寒、風熱感冒的區別,附推薦食療方!
    大家對風寒風熱這兩個詞還算熟悉,但是準確判斷孩子是得了風寒還是風熱感冒還真是拿不準,有風寒的症狀也有風熱,開始風寒,然後又風熱,真真是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感冒時流著 清鼻涕不出汗,但喉嚨很痛,同時發熱口渴,看了中醫書也還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種感冒,對於廣大吃瓜父母們,有沒有一種快速鑑別寒熱類型的方法呢?
  • 薑湯可治療風寒型感冒
    中醫學根據病人感受的病邪性質不同,將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等不同類型。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多發於氣候寒冷的秋冬季節,主要表現為怕冷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口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症狀。中醫認為薑湯可治療風寒型感冒。
  • 風寒感冒跟風熱感冒,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專家教你這3招識破
    還有兩種類型的感冒,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一種是風熱感冒,另一種是風寒感冒,有很多人對這2種類型的感冒傻傻分不清楚。那我們應該如何區分呢?如果你有這種情況,就不妨試試以下這些招。
  • 怎麼分辨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中醫對於感冒首先分為風寒和風熱兩大類,然後才能進一步辯證施治。本文主要從多個方面幫忙大家區分。僅供參考,一切還以醫生的診斷為準。是否怕冷。一般來說,怕冷怕風,要多穿點衣服才感覺舒服一點的是風寒感冒。觀察鼻涕顏色。
  • 辨別風寒、風熱感冒類型,兒推、食療來幫忙,寶寶感冒不難受!
    普通感冒無論在中醫還是西醫病程都在一周左右,一般不傳染。如果超過一周,還有咳嗽,痰多,流涕等症狀,就要考慮是否還有其它炎症、常見鼻炎、過敏等。 感冒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和季節,春季和冬季偏多。現在冬季正是感冒多發的季節。媽媽們來學習一下感冒小知識,可以更好的預防、保健,減少寶寶感冒的次數。 01 感冒的定義 感冒發生的過程是感受外邪的冒犯,身體正氣奮而發之來抵抗,在抵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症狀。
  • 秋冬感冒高發,想吃中藥治感冒,得先分清風寒還是風熱!
    秋冬季節,進入了感冒的高發時期。因為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沒有對付感冒的好方法,只能夠發燒就吃退燒藥。於是很多人就想自己到藥店買一些治感冒的中成藥來治療。但是想要買回來的中成藥真能治好病,首先就要學會分辨自己所得的到底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亦或是體虛感冒,然後選擇相對應的藥物。
  • 推拿治療效果好 辨證施治是關鍵
    【專家簡介】碩士,擅長以中醫外治法尤其小兒推拿療法治療小兒外感發熱、消化不良、夜啼等兒科常見病,擅長推拿手法治療小兒肌性斜頸,另對產後乳汁不下、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療頗有造詣。據任文凱介紹,由於小兒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全,所以,感冒、發熱成為了兒科疾病的主要「病種」。「眾所周知,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不同的感冒方式治療方法不同,這就是所謂的『辯證施治』。」她解釋說,區分兩者的方式很簡單,前者發熱無汗,怕冷,鼻流清涕,舌苔薄白;後者發熱微有汗,怕冷不明顯,唇紅咽幹,舌尖紅,鼻流濁涕,舌苔薄白微黃。
  • 中醫教你1個穴位治感冒 風寒風熱都管用
    導語:感冒大家都得過,同樣是感冒,卻有風寒、風熱的區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程凱告訴大家一個身體自有的「感冒藥」,不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預防和治療都可以找它。
  • 風熱感冒≠風寒感冒!風寒風熱仔細分辨,正確防治你需要了解
    秋季如約而至,秋季感冒患者逐漸增多,在買藥時時常被問到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何為風寒感冒,何為風熱感冒?風寒感冒多發於冬、春兩季交替時,氣候突變,冷熱失常,風寒之邪氣侵襲人體而致病。風寒感冒飲食1、薑絲蘿蔔湯生薑25克,蘿蔔50克。生薑切絲,蘿蔔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適置,稍煮1~2分鐘即可。
  • 秋季常見病:風熱感冒吃薄荷 風寒咳嗽用紫蘇
    秋季常見病:風熱感冒吃薄荷 風寒咳嗽用紫蘇 2020-10-16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怎樣辨別風熱感冒與風寒感冒
    怎樣辨別風熱感冒與風寒感冒?根據感冒的症狀不同,把感冒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風熱感冒,另一類是風寒感冒,很多人對於這兩種類型的感冒分不表楚,下面尋醫問藥中醫頻道為大家介紹怎樣辨別風熱感冒與風寒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