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德:周恩來的儉樸衣著曾感動國際友人 被效仿終生

2021-01-08 金臺資訊

周總理侄女周秉德曾做客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與我們一同緬懷周恩來總理。周秉德說,周總理的儉樸衣著曾經感動了日本的一位友人,並且被其效仿終生。

周秉德在訪談中說,在沒和日本建交之前,周恩來總理非常注重民間外交,跟很多國家都有民間外交的往來,跟日本的一些高層人士,社會人士或者是經濟界的人士,都有一些來往。有一位叫岡崎嘉平太的日本老人,是很有實力的社會高層人士,和總理特別談得來,和總理見了幾十次面,經常有交往。

一次周總理從辦公室裡出來到客廳裡面去談話,岡崎嘉平太先生發現,一國總理怎麼還戴個套袖,問這是什麼東西。說是套袖,是為了節省袖口、胳膊肘,怕衣服破,岡崎嘉平太知道後特別感動,而且看到總理穿著有補丁的衣服,感動得不得了,回去就和他的夫人和孩子們說,「周總理太偉大了,這麼一個大國的總理,穿衣服這麼節省,我得向他學習」。所以他的兒子後來回憶的時候說,岡崎嘉平太先生以後人瘦了也不肯做新衣服,就穿原來的衣服,再也沒有做新的衣服,直到他去世。他非常敬佩中國的總理,怎麼能這樣子節省,就要學習。

周秉德說:「人們也是從內心深處感覺到總理這麼節儉,是為了人民的,是不能夠搞奢華的,他是非常反對奢華之風的,非常儉樸」。

相關焦點

  • 周恩來鄧穎超書信圖片展上,侄女周秉德談年輕人婚戀觀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出席活動並發言周恩來總理侄女、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會長周秉德,南開中學理事會理事長孫海麟、黨委書記李軼、南開中學校長劉浩,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廖心文、閆建琪、費虹寰等有關領導,鄧穎超特型演員黃薇,天津美術學院院長賈廣健,天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覺悟社紀念館、天津博物館的代表,周恩來鄧穎超的部分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等出席了活動
  • 周恩來侄女憶伯父:從不動用職權搞裙帶關係(組圖)(全文)
    」訪談,邀請周恩來兩位侄女周秉德和周秉宜女士以及前禮賓司參贊馬保奉講述周總理鮮為人知的往事,傳遞屬於中華民族的中國魂。回憶起周恩來對待家裡人的態度,周秉德和周秉宜兩位老人都表示,伯父從來都是「親者嚴,疏者寬」,從不動用職權為家裡人謀私利,對家中晚輩要求也非常嚴格。 26年,兩雙皮鞋一雙涼鞋談起周恩來總理的生活習慣,大家都有近乎一致的評價:周總理始終保持著儉樸的生活作風。
  • 【紅色記憶】周秉德追憶伯伯周恩來——「我們從未辦過『一句話...
    穿了20多年的補丁襯衣、只穿過一次的紗布襯裡布鞋、送給侄女伴她在內蒙古20多年的軍大衣……淮安的周恩來紀念館內,眾多與總理有關的文物中,有幾件衣物乍看毫不起眼,背後的故事卻令人動容。7月31日,「紅色記憶」採訪組在淮安採訪周總理的侄女周秉德,聽她講述文物裡蘊藏的總理品格和感人家風。
  • 不僅是血緣的傳承——周秉德回憶伯父周恩來(01)
    周秉德,周恩來侄女。1937年生於哈爾濱。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任北京市朝陽區小學教師,後在朝陽區委宣傳部、西安工業局、貴州零六一基地工作。1974年起任北京市外貿局科長、處長。1988年調入華聲報社,任副社長。1994年任中新社副社長。1998年起任全國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2008年退休。
  • 周秉德:居住中南海15年,婚後曾隨夫離開北京,9年後才調回工作
    因此,周總理的侄女周秉德,便成為了陪伴周總理夫婦最密切的晚輩。對於周總理建國後生活上的點滴細節,周秉德可以說是最為直接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周秉德是周恩來三弟周恩壽的長女。說起周恩壽,他也是一個和周總理一樣,是為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
  • 學習時報刊文:毛澤東、周恩來等如何教育子女
    當時,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曾勸說,毛岸英還是不要去朝鮮參戰了,因為毛澤東已經在革命戰爭年代失去了5位親人。但是,毛澤東卻斷然拒絕了這一建議。後來,毛岸英的犧牲,讓毛澤東萬分悲痛。當彭德懷就毛岸英犧牲的經過向毛澤東詳細作匯報時,毛澤東聽罷,沉默了一會,對彭德懷說:「革命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戰士,為國際共產主義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盡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
  • 周恩來:身居鬥室心懷天下
    英國作家韓素音在《周恩來與他的世紀》中記載,他一面學習日語,另一面複習準備師範學院的入學考試。  周恩來自己曾在日記中寫到,那時每天讀書13個小時,非常刻苦。  1918年3月,周恩來投考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因會話成績不佳,周恩來未被錄取。7月份,他參加東京第一高等師範學校的入學試,再次落榜。兩次考試的失敗,主要由於周恩來的日語未達到大學的學習水平。
  • 周恩來巧妙幽默為美國友人斯特朗「40公歲」祝壽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周恩來總理考慮事情周到認真、善解人意到了細緻入微的地步。他對很多黨內外同志包括外國友人的某些情況熟稔於胸、了如指掌,甚至連一些人的生日及生活習慣與細節都銘記在心,恰到好處地安排一切交往事項,能給人溫暖而增進友誼以利於開展工作。
  • 周恩來後人赴日尋訪總理足跡 敘中日友好(圖)
    周秉德、周秉宜參加法政大學留學生的櫻花詩會。  受日本法政大學王敏教授的邀請,4月中旬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周秉宜,以及侄子周秉和、周秉華對位於東京的日本法政大學進行了訪問。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循著93年前青年周恩來的留日旅程,他的後人將中日友好之情誼繼續發揚光大。  1917年,19歲的周恩來自天津名門南開畢業後東渡日本,進入東京神田的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習日語。
  • 周恩來怎樣做國際統戰工作
    經過幾次交往,周恩來發現卡爾很少受傳統觀念束縛,在國共關係中保持中立,是不抱偏見且開朗、有教養的人。當周恩來向卡爾說明共產黨人想在香港設立辦事處時,他表示極力支持。在卡爾的幫助下,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得到香港總督的批准並得以設立,成為聯繫海外華僑及香港等地黨組織的重要陣地。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為了使國際社會了解事件真相,周恩來在重慶四處開展國際統戰工作。
  • 《江淮之子——周恩來與淮安、南京圖片史料展》開展儀式在周恩來...
    中國江蘇網4月19日淮安訊(賈同宇 武曉青)為了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全面展現周恩來在淮安和南京生活和戰鬥的經歷,4月18日上午,由江蘇省檔案局、南京市檔案局、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南京市博物總館、中共淮安區委、淮安區人民政府、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淮安市檔案局主辦,周恩來紀念館
  • 揭秘周恩來侄女曲折婚事 周秉德講述「紅牆內」的青春
    周恩來在兄弟3人中是老大,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壽。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原委員、中國新聞社原副社長周秉德是周恩壽的長女。她的少年和青年時期,曾跟隨伯父周恩來和伯母鄧穎超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精神挺好的周秉德談起在中南海度過的難忘歲月,談起伯父伯母對自己的關懷與體貼及教誨,顯得那麼的激動與忘情,時而激昂,時而沉思,恍然回到了西花廳歲月。
  • 不僅是血緣的傳承——周秉德回憶伯父周恩來(4)
    周秉德,周恩來侄女。1937年生於哈爾濱。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任北京市朝陽區小學教師,後在朝陽區委宣傳部、西安工業局、貴州零六一基地工作。1974年起任北京市外貿局科長、處長。1988年調入華聲報社,任副社長。1994年任中新社副社長。1998年起任全國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2008年退休。
  • 中國主題圖書出版聯盟成立 將翻譯出版《我的伯父周恩來》
    聯盟同時宣布,首批將翻譯出版周秉德所著《我的伯父周恩來》等圖書。中國外文局局長張福海、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出席見證籤約儀式並分别致辭。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主持籤約儀式。張福海充分肯定聯盟成立的重要意義。他指出,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 周恩來侄女講述總理家風:從不辦一句話的事
    周秉德講述總理家風 穿了20多年的補丁襯衣、只穿過一次的紗布襯裡布鞋、送給侄女伴她在內蒙古20多年的軍大衣……淮安的周恩來紀念館內,眾多與總理有關的文物中,有幾件衣物乍看毫不起眼周秉德回憶道,「都是舊衣服、舊鞋襪一類,其中就包括我捐贈給周恩來紀念館的一套中山裝和一件舊襯衫。」 中山裝為灰色法蘭絨面料,上衣表面的絨已被磨平,衣領被磨得發白,褲子上還有破洞;襯衫是用白棉布做的,因為穿著太久已經泛黃,肩膀、領子和袖口都已換過。 周秉德說:「外套樸素莊重,內衣破舊甚至打著補丁,是伯伯穿衣的風格。
  • 「周恩來就是我心中的大樹 」
    在4年時間裡,影片出品方、攝製方以及主創團隊深入採訪周恩來的親屬周秉德等人及周恩來曾經的秘書趙煒、警衛高振普等工作人員,多方面詳細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進一步了解周恩來的工作、生活及思想等細節,為創作作準備;深入採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全國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等,詳細了解相關史實;收集整理大量與周恩來本人以及他1973年回延安這段歷史有關的圖書、影像、史料等文獻資料
  • 揭秘周恩來為何與初戀女友張若名分手 追求鄧穎超
    解說:晚年的鄧穎超回憶起她和周恩來的相戀,卻說,那時候覺悟社裡的人都認為如果周恩來放棄獨身主義,和張若名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在當時為了救亡圖存,周恩來、劉清揚、鄧穎超、張若名等人,在天津創建革命團體覺悟社,在一場抵制日貨的活動中,覺悟社有四人被捕,張若名與周恩來一同坐牢,之後兩人一同前往法國,勤工儉學,一度陷入了熱戀之中。但是有一天,鄧穎超卻收到一封來自周恩來的求愛信。
  • 南開「鏡箴」與周恩來的氣質
    短短幾十個字的「鏡箴」印在了無數南開人的心中,也曾讓15歲考入南開學校的周恩來自覺地以此規範自己的衣著、儀表和一言一行。1916年,周恩來曾撰《函索鏡影》一文,該文記述了美國教育家格瑞裡致函南開校長索取大立鏡和「容止格言」的照片一事,文中寫到:「我校事務室前所懸之大鏡及上列格言,原為資警勵全校師生之用。
  • 強支病體從不露痛苦表情 周恩來的最後歲月(圖)
    周恩來對知識分子故友的懷念更令人感動。8月24日在北海公園散步時,周恩來長時間凝望湖水沉思。陪同的醫務人員猜想不出此時敬愛總理的心情。周恩來問: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今天是老舍先生的忌日。原來著名作家老舍1968年8月24日因不堪凌辱投太平湖自盡。     對歷史上有過貢獻的知識分子,周恩來決不讓他們湮沒無聞。10月7日,癌細胞繼續擴散,免疫力嚴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