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哭窮」並不會刺激孩子努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可能會跟隨孩子一生。
1、
我小時候住在山區的農村,我有一個姐姐。我們兩姐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裡雖然清苦,但我們也感到很快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母親在吃飯的時候,會向我們訴說家裡很窮,訴說他們的辛苦。然後念叨的時間越來越多,開學交學費時會念叨,有哪裡婚喪嫁娶的酒宴時會念叨,我們需要新書包、新的筆時會念叨……
我不知道母親到底是因為貧窮,還是因為一個人養育我們、照顧這個家太辛苦,還是想說這些來刺激我們好好學習,但是我慢慢地不敢再去向父母表達自己在金錢和物質上的需求,哪怕是鋼筆壞掉需要更換,也要猶豫著很久,話擠到了嘴邊又吞了回去,反反覆覆。
同學們擁有很多漂亮的東西,漂亮的書包、漂亮的文具盒,漂亮的不乾膠明星貼紙,漂亮的筆記本……我只能投去羨慕的眼神,然後臉上緩慢地開出欣賞的笑容。
儘管如此,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什麼不同,我喜歡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
但是,母親卻總是拿我們倆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張家的孩子成績更好,李家的孩子做更多農活,楊家的孩子更加會做飯菜……
在潛移默化中,我也開始跟同學比較起來。
漸漸地,我感覺到了自卑。
在學校裡和同學們玩耍或者參加活動時,我逐漸變得遲疑和猶豫。我沒有那麼自信了,也沒有了少年時代天真爛漫的的快樂。
中學一學期四次的電腦課學完,我除了背得鍵盤字母在哪個位置之外,只會開機,不敢亂按,因為老師說一臺電腦1萬多塊。萬一按壞了,家裡拿什麼賠啊。
2、
我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艱難,感覺自己就是父母的負擔,我們消耗了父母所有的精力和金錢,父母這麼辛苦似乎也難以支撐我們。
每當看到母親天微微亮就出門幹活,每當想起父親在煤礦裡的辛苦,每當聽到煤礦安全事故的新聞,我的心裡就像刺蝟翻滾過。
春節前總是對父親的回家充滿期待,但是在通訊落後的那個年代,有幾次父親沒有按照約定時間到家,心裡會慌張地不敢說話。
逐漸比父母個頭還高的我,甚至有了一種負罪感。
在高三第一學期結束,同學們都在緊張地準備著下學期的高考衝刺,憧憬著大學生活,有的同學相約去同一個城市。
而對於我,上大學意味著幾年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甚至意味著從汽車轉火車的路費。
大學是我不敢去想像的地方,而夢想大概就是在夢裡也不敢想。
我沒有聽取老師的勸阻,選擇了與大多數人都不同的路:我放棄了高考,離開了學校,第一次走出了這個縣,去了姐姐打工的城市,也開始打工。
3、
匆匆進入社會的我,沒有學歷,也沒有技能,做過好些工作,從電子廠流水線員工,到飯店員工,到服裝銷售,我在這個新環境裡不斷地嘗試和重新認識自我。
我掙到了錢,終於可以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終於可以打扮一下,終於可以寄一些錢回家替父母分擔,終於有了父母的誇獎:這孩子真懂事、真孝順。
逐漸存起來的錢,讓我感覺到一陣陣甜。
我終於可以養活自己,可以為家裡分憂,能為家裡做貢獻了,心裡映照在臉上的陰霾逐漸散去,從心底笑逐顏開。
終於,有人誇獎我:你真漂亮。
4、
一個溫暖的下午,我和朋友們在河邊閒逛散步,接到了母親的電話:
「小春,你還有沒有錢啊?你舅舅家裡做生意需要借一些錢,我們家已經給他借了5萬,可是還不夠,你舅讓我問下你,看你這邊還能借出來一些嗎?」
我停住了:「你們哪裡來的5萬元?我前後給你們一共也就轉了幾千塊?」
母親:「之前家裡存的啊,我賣豬賣雞蛋,你爸爸打工,存下來的錢啊。」
我仰著陰沉而發麻的臉望向天空,陽光格外刺眼。
母親:「有沒有啊?你舅他們比較急。」
我:「媽,你知道嗎?如果你們早點告訴我你們有幾萬,我就可以讀大學了啊!」
母親:「是你自己選擇從高中退學不考大學,不是我們逼你的,這不能怪我們啊,再說你也沒有去考,考不考得上也不知道呢。」
……
氣憤嗎?無奈嗎?悲傷嗎?
我提前回到了宿舍,看著我從家裡帶來的那些英語課本、聽英語的收音機,欲哭無淚!
然後,我得了一場重感冒。
5、
在服裝店,我涉及到的工作越來越多,經常需要做一些盤庫統計、數據匯總匯報等,經常由於不會電腦而卡殼,我就會在網上諮詢辦公室裡的同事。在這些同事那裡,我才了解到,原來大學可以有助學貸款,也有獎學金,還可以做很多兼職。
真是不敢想像就不敢去了解啊。
門店的一些營銷宣傳活動也開始讓我出方案,可是我想出的方案,都會被老闆說太小氣而不過關。因為我心裡老是怕花老闆的錢,根本不敢去想花錢多的方案。
我的姐姐已經離開了這個城市,回到了老家結婚生子,和老公租住了一套市區邊上的房子,安頓下來。
我繼續留在這個大城市裡,鼓起勇氣,跟朋友一起報了英語學習班,有線上也有線下,很貴的那種。
後來我進入了酒店行業,禮賓部、接待部、銷售部……
幾年以後,我貸款買了房子。父母年紀大了也做不動了,我把他們接過來一起住。
6、
姐姐的生活一直沒有什麼起色,我有時候也嘗試著幫助姐姐。但是, 我發現姐姐的脾氣越來越怪,越來越對她感到陌生。對於家裡很多事情,姐姐有時候也表現得更加像是一個外人。更讓我生氣的是,無意中從父母那裡得知,姐姐對我有各種不滿,我一片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
我心裡堵得慌,特地去把姐姐約了出來,在外面的茶館想深入地談談心,我們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姐姐終於沒有繃住,崩潰了,哽咽著說:
「小春,其實我很自卑,我從小就因為家裡的貧窮一直自卑,直到今天。我現在特別看不慣誰在我面前說房子、車子、孩子的學校,可是我們的親戚朋友們坐在一起不就是談論這些嗎?所以我討厭跟親戚朋友見面,拒絕走親戚。我甚至討厭工作,因為工作中同事們也經常談論這些,所以我經常換工作。我也從來不和以前的任何同學和小時候的玩伴聯繫,我只想在他們世界裡消失……」
「我也知道你有時候想幫我是為我好,可是我就是自然反應地認為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就是不想讓你幫,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靜靜地聽完姐姐的訴說,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能理解她的感受。我又似乎明白了什麼,壓著喉嚨說:
「姐,我們小時候,家裡的貧窮和父母的哭窮,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但那也都是以前了。而且,那並不是我們逃避現實的藉口。後來的人生和生活,都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這種選擇和改變會很艱難甚至痛苦,但我們必須為此鼓起勇氣。」
(圖片來自今日頭條正版圖庫,圖文無關)
End
這裡是《有孩有家》,一個推崇用阿德勒積極心理學和非暴力溝通陪伴孩子成長博主。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