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不要老是跟我說家裡窮》,心裡生出很多感慨。
文中的父母,不得不說是對奇葩夫妻,在兩個兒子面前,珠聯璧合始終如一的上演著「哭窮」大戲。
以至於大兒子讀書時,因為讀了高價學校,被父母再三提醒家裡很窮,孩子省吃儉用到有時可以只吃白飯,穿爛了許久的鞋子,從不買新衣服。
即便到了成年工作之後,他也會將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給父母,「以解」父母口中的窮困。
雖然父母先後造了7棟樓房,光裝修費用就花掉上百萬。除了自住、出租外,還給他和弟弟分別準備了一棟,以備將來成家之用。
可是,他始終沒有從「家裡很窮」的陰影裡走出來。
後來,父母花60多萬給他買了輛寶馬車,告訴他該找媳婦了。還告訴他家裡的收入,說娶媳婦的一切早已準備好。
不過,父母早已從小就在他和弟弟心裡種下了「窮」種子,讓他不敢戀愛、不敢結婚,怕媳婦跟著他受苦。
他不想要父母的錢財,無論父母擁有多少財富,對於他,只有一個字:窮。
父母藉故生意忙,從不做午飯,弟弟每天中午都到同學家蹭飯吃,要不就吃泡麵。做母親的還到處誇自己的孩子有本事,交際能力強,每天都有免費午餐吃。
長大的他,開始意識到父母和原生家庭對自己的負面影響,不想讓父母這種「哭窮」狀態再影響到弟弟,他要努力讓弟弟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
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窮,會讓孩子產生極強烈的無力感,自卑感,甚至會有消費罪惡感,體會不到消費和購物時,物質帶來的滿足與快樂。
做父母的,既不要在孩子面前自我吹噓家財萬貫,也不要沒完沒了的跟孩子哭窮。
哭窮家庭長大的孩子,一般會出現兩種狀況。
第一種是:極端叛逆
在知道父母故意哭窮,欺騙自己家庭資產的真實情況後,有的孩子會選擇報復性消費。
服飾上,只選貴的不選對的。衣裝鞋帽包包,化妝品口紅香水,國際一線品牌,信手拈來。
食物上,冒著違法犯罪的風險,到處收羅國家明令禁止的珍惜野生動物,即便知道是在暴殄天物,也要嘗上一嘗。
有的孩子,除了開著幾百萬豪車,日常生活用品上,也是極盡誇張和奢華。
這樣的孩子,內心常常感到空虛,想靠外在的物質來填補當年父母經年累月在他們心中挖鑿出來的黑洞。
他們從父母口中知道的,幾乎都是當年父母過生活和做生意時的艱辛苦難,好像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
父母傳遞的,除了窮,還有抱怨。
這對於還是孩子的他們,是無法承受也承擔不起的壓力。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能感受到財富帶來的快樂?
除了習得性抱怨,他們又怎會懂得珍惜?
在父母不斷哭窮中長大的孩子,還有一種經常出現的狀況:
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他們繼承了父母「哭窮」的「光榮傳統」,繼續發揚自己的「哭窮」神功。
對人對己,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吝嗇,苛刻,跟一切美好絕緣。
更要命的是,他們心裡已經徹底變得很窮——心窮。
不但從內心裡拒絕好東西,潛意識還告訴自己配不上它們,禁止家人享受物質和財富帶來的樂趣與便利。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何以體會幸福?
所以,經常跟孩子哭窮的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你的行為,很可能正在毀掉你孩子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