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一家位於渥太華名叫Spartan Bioscience的生物科技公司發明的新冠病毒檢測儀被批准大面積投入使用。該檢測儀有兩個特點,檢測出結果快,約半小時就能得到非常準確的結果,還有就是便於攜帶,方便各種情況下的新冠檢測。
這對於加美人民毋庸置疑是一個好消息,不僅因為這能幫助我們檢測更多的疑似病例,從而對疫情的到更準確的判斷,更因為它能解決美國和加拿大同時面對的一個窘境:檢測設備就是不夠用。
新冠病毒來勢兇猛,發展迅速。2月份的時候大家還只是在公眾號、朋友圈「遠程關 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我們竟已被病毒逼的「舉步維艱」。這樣一個全世界從未見過的病毒,並且發展如此快,使得檢測設備生產嚴重滯後,根本無法做到有症狀的每個人都能得到檢測。
檢測設備短缺,這一客觀不可抗力在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好的穿一條褲子」的國家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體現,同時揭示了兩個國家醫療資源分配背後的邏輯。
美國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新冠病毒的衝擊開始於3月11日,NBA爵士隊的中鋒隊員 Rudy Gobert及Donovan Mitchell被確診新冠,NBA隨即宣布今年」無限期休賽「。這是 NBA歷史上第一次由於流行病爆發而宣布停賽。這一決定被時間證明是非常明智的,因 為在那之後,又有16位NBA球員及員工陸續被確診。
震驚之餘人們慢慢發現,似乎哪兒不太對。為什麼全美國人民都在為沒有檢測設備苦惱,而這些球員及他們的隊友們能如此快速的得到檢測?在一個星期內,甚至那些沒有症狀的球員也都得到了檢測,檢測速度簡直可以用「chua的一下」來形容。讓我們不由得驚嘆美國醫療水平就是高。
那麼那些「非人民幣玩家」的底層美國民眾的體驗是怎樣的呢?據美國時代雜誌報導, 波士頓一位名為Danni Askini的女士,在發現自己有新冠症狀之後前往了一家當地醫院, 當時醫生認為只是普通肺炎,就給予了「回家,喝水,休息」處理。在往返三次之後,她終於被確診為新冠。
這位女士是幸運的,因為她能準確知道自己是什麼病,同時她也是不幸的,因為醫院在幾天後給她寄了帳單:$34,927.43(近25萬人民幣),一紙確診花了她一輛寶馬3系的錢。新冠病毒測試似乎在對包括Danni Askini的兩千七百多萬沒有商業醫療保險的美國人民說:00544。
在國境以北,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夫人Sophie Gregoire在3月13日被確診新冠,這對一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的國家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如果總理本人也生病了,誰來領導這個國家?我們的本能反應似乎都是希望總理儘快被測試,並希望測試結果為陰性。
特魯多的回應卻十分的耐人尋味:「我被告知,由於我沒有表現出有任何症狀,現在給我測試沒有任何意義「。淡如水的一句話,細品卻能讓人讀出十分提精神的潛臺詞:「我沒有達到專家規定的需要被測試的標準,所以我不能去佔用這個醫療資源,我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又怎樣?」
在加拿大西部的BC省,衛生部門的一個行為引來了無數華人媒體質疑聲。當時人們發 現,BC省判斷一個新冠病人治癒的標準是連續10天沒有症狀。這個「看上去就那麼不靠譜」的標準使人們擔心政府數據的含金量。在詢問了一位多倫多大學醫學院學生之後他對我說「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啊,檢測設備就是那麼短缺,理應將它們用在還沒被確診的人身上,而不是用來重複測試已經確診的病人。
那這些病人難道就要一直佔用醫院床位直到再次被測試嗎?這也不現實。「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用一個不用檢測設備,同時也能大概率判斷一個病人是否被治癒的方法,從而將床位讓給更需要的人。這也是保證公共醫療資源最公平,公正,高效地分配的辦法。
從兩個國家的新冠測試分配我們可以看出對醫療資源的兩種解讀。美國將醫療資源看作是一種可以被買賣的商品,有錢你就多買點兒,沒錢你就少買點兒。你甚至可以買來肆意揮霍,就像NBA各個球隊的做法,即使沒有理由讓那些沒有症狀的球員做檢測,只要他們想,人人都可以做測試買個心安。
而加拿大將醫療資源視作基本人權,換言之每個人無論貧富,都應該得到一個基本的保障。當醫療資源出現緊缺,比如這次的新冠測試設備,加拿大會建立一個過篩的體系,經過初步觀察將每個人感染新冠的概率做一個分級, 高危人群(比如醫護人員或者有過疫區旅行史的人員等等)將率先得到測試,而那些感染概率較低的人群就暫時不會得到測試。
這個過篩的體系不會允許因為財富差異而導致的資源浪費,每一個加拿大人都被一視同仁,無論總理或乞丐。
加拿大醫療系統的「低效率」經常被詬病。的確,很多人在加拿大求醫時都會經歷漫長的等待,這是不爭的事實。
可是我們同時要記住,這個「低效率」換來的是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你可能可以在其他國家更快速地得到診療,可是這隻代表你在那個國家幸運的處在了食物鏈頂端。假設一個國家的醫療資源是有限的,每個有醫療需求的人都需要排隊等待資源分配到自己頭上。如果在這個情況下一個人能比所有人都更快得到診療,那只有一種可能,這個人插隊了。
一個人憑什麼在醫療體系裡插隊?有時是因為有錢,有時是因為有權,也有可能兩個都有。在一支等待救命機會的隊伍中是否可以購買靠前的號碼,這是所有國家都需要回答的問題。有的國家認為醫療就是商品,可以自由買賣;有的國家認為醫療是人權,必須人人按規矩排隊;也有的國家設立兩條隊伍,一條免費的隊伍你慢慢排, 一條花錢就能進的「快線」。
加拿大的醫療體系不希望通過剝奪任何人的醫療資源來給另一 個人更快速、更優質的治療。設立兩條隊伍也不是辦法,因為一條「快線」存在的本身就代 表了「慢線」的資源被買走了。
總之,加拿大醫療體系一切決定的根本就是一個原則:基本醫療保障是不可剝奪的人權,有錢,也許真的不能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