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特權服務等待漫長,川普點名的加拿大全民醫療是這樣的

2020-12-15 界面新聞

界面北美特約撰稿人 胡樂

自兩年前競選總統伊始,川普就常常借著加拿大醫療說事,批評民主黨人的全民醫保計劃。他曾在電視辯論中指著希拉蕊對觀眾說,加拿大醫療遲鈍至極,民主黨人要模仿加拿大構建「政府買單」的醫療計劃,將是一個大災難。

就在上個月,川普出席肯塔基州選民集會談到全民醫保時,加拿大醫療再次「躺槍」,成為他批評的靶子:「加拿大社會主義式的全民醫保根本行不通,我們的醫生更好,醫療體系更好,加拿大人都到美國來看病」。

但是,曾經競選總統的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意見截然相反,他在比較了世界各地的醫療體系後,認為加拿大醫療體系是相對最好的。他還專門到加拿大了解醫療體系,並發表演講「美國從加拿大醫保中能學到什麼」。

那麼,加拿大醫療體系究竟是什麼樣的?到底值不值得他國家學習?無論川普還是桑德斯,評價加拿大醫療體系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論證美國是否應該構建全民醫療,很難對加拿大醫療體系做出客觀公正評判。

加拿大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國家,既有市場經濟的基礎和環境,又有計劃經濟的體系和色彩。其中,醫療行業的計劃經濟色彩最為濃厚,川普將加拿大醫療體系視為「社會主義」並非空穴來風。

加拿大實行全民醫療保健制度。換言之,凡是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可以平等享受聯邦和省兩級政府提供的免費必要醫療。聯邦政府負責制訂醫療保障標準和20%的轉移支付,各省政府負責醫療運營以及剩餘醫療經費撥款。因此,加拿大各省的醫療保障標準同出一轍,但具體運營模式不盡一致。比如,有的省份需要居民每月繳納一定保費,有的省份則不需要。

根據1984年《加拿大醫療法》,各省必須根據公共管理、全面服務、全民享受、隨地有效和人人可及五大原則,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所謂公共管理,即各省必須由一個非盈利性的公共權威機構管理公共醫療資金,以防政出多門、帳目不清;全面服務即各省必須向居民提供「醫學上必需的」(medically necessary)所有服務(藥物除外);全民享受即每個省的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可以享受公共醫療保險;隨地有效即一省公民或永久居民,在全國各地都能享受醫療保障,不受地域限制;人人可及即各省醫療體系必須為所有人(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終端。

《加拿大醫療法》5條標準。圖片來源:ResearchVit這種醫療保障體系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在加拿大,只要擁有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就不會因為貧窮失去診療機會。政府向所有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另一方面,富人或權勢階層也不能享受「特權」服務,他們必須像所有人一樣,排隊等候同樣條件的醫療服務。

但是,任何制度都是一把雙刃劍,優點之外必定存在缺陷。加拿大公共醫療體系的最大不足之處,或者說最被詬病的地方,是患者等候的時間較為漫長。

加拿大將西醫資源都納入公共醫療系統,不存在私人醫院或診所(中醫、針灸、物理治療等輔助性醫療除外)。如此一來,由於沒有私人資本進入,這套醫療體系需要為全國所有病人提供治療,勢必會導致經費負擔沉重、醫療資源緊張和病人等候時間過長等問題。

據卑詩省兒童醫院運營經理周楠介紹,在加拿大各省年度預算中,醫療經費是最大的一筆資金。以卑詩省為例,2015/16財政年度(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總預算大概為468億加元,給醫療行業的撥款預算則高達192億加元,佔總預算的41%,而排名第二的教育行業,不過佔十幾個百分點。省政府預計,到2018/19財政年度,醫療行業預算會提高到208億加元。這對於日益老齡化的卑詩省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

儘管政府對醫療行業撥款充足,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各省醫護人員嚴重不足,大大限制了醫療能力。「兩年多前,我們兒童醫院不得不削減25%的手術時間,經費很充足,就是僱不到護士。當然,現在已經恢復。」「護士和醫生短缺是加拿大很多醫院面臨的共同問題」,周楠對界面新聞表示。至於為什麼醫生和護士嚴重不足,則是更大的一個社會問題了。

醫療資源緊張、老年人口數量增加、醫療標準嚴格等因素,使得加拿大人患病以後,往往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每年都會調查並發布全國病人等候時間統計數據。其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加拿大病人平均輪候時間不斷增加,2017年已經超過20周,成為居民和媒體吐槽的對象。

川普批評加拿大醫療體系「遲鈍」,針對的就是這一點。不過,一位長期從事醫院運營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菲沙研究所的研究方法其實並不十分合理,他們向醫生發送問卷,讓醫生估算患者等待時間,不僅數據不準確,而且問卷回復率比較低;加拿大醫療體系有一套嚴格的患者等待醫療標準,一直都在對病人等待時間和等待人數進行嚴格監控。

這套醫療標準很複雜,簡而言之,一條核心原則是先救治急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一般疾病或慢性病患者延後。不同的病人患有不同疾病,每個人等候的時間自然長短不一。多數緊急患者都能得到及時救助,而慢性病患者確實有可能會耽擱治療。

川普稱加拿大人跑到美國治病,很有可能指的是少數不願等待的慢性病患者。根據業內人士提供的數據,每年趕赴美國治病的加拿大人接近4萬人,佔加拿大總人口的0.1%左右。不過,每年也有美國人到加拿大來看病,因為加拿大一些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果更好。

「效率和公平永遠是一組矛盾,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兩者兼得。每個國家只能根據自己的國情、所處歷史階段,構建適合自己的醫療體系。但有一點是應該保證的,就是不能讓人『病無所醫』。美國每年都會有4萬~5萬人承擔不起醫療費,顯然不是理想的選擇」,一位華人社會評論人士對記者說。

相關焦點

  • 【走進加拿大】加拿大「傳說」中的全民免費醫療(一)
    有的人根據自己在加拿大的就醫經歷,說明加拿大醫療制度如何「充滿溫情」,如何給予患者一種高質量的服務;有的人則完全相反,通篇吐槽加拿大免費醫療的不便,稱其「看上去很美」,實際上一團糟。更有甚者,認為加拿大全民免費醫療都是「騙人」的把戲。加拿大到底是不是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在加拿大看病,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 川普辯論時批評加拿大醫療體系引發加民眾不滿
    據英國《衛報》10月11日報導,川普在與希拉蕊第二次電視辯論中,詬病加拿大醫療體系,稱 「遲鈍」,是「災難性的體系」,這引發加拿大民眾不滿。 川普在辯論中回答一位觀眾有關歐巴馬醫療法案時,他指著希拉蕊告訴觀眾說:「她想要實行『政府買單』的醫療計劃,這將會是個災難,有些像加拿大。而加拿大人需要大手術時,遇到事情時,都來美國。很多情況下,因為他們的體系十分遲鈍,從某些程度來看,就是災難。」 川普此言一出,招致加拿大民眾不滿,很多人紛紛在利用社交媒體為本國醫療體系展開辯護。
  • 陳美霞評《重病的美國》 | 醫療在美國,是特權而非人權!
    讓我們先簡單分析美國醫療體系。美國雖是世界最富強的國家,醫療體系卻是最沒效率的:美國人口佔全世界人口的4%,全國總醫療保健支出卻佔全世界總醫療保健支出的幾乎一半!在2018年,他們的醫療保健支出已經是3.6兆美元這樣的天文數字。
  • 英國「全民免費醫療」謀變
    隨著英國老齡化的加劇和平均壽命的延長,維繫了70多年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早已令政府不堪重負,民眾的不滿也與日俱增。英國1946年《國民健康服務法》規定,無論勞動者還是非勞動者,無論個人支付能力大小,都應得到免費的全方位醫療服務。NHS在此基礎上建立,宗旨是實現全民覆蓋,即國家稅收是主要資金來源,個人無需支付診療費用。  NHS系統由社區診所和醫院構成。社區診所的全科醫生提供初級醫療服務,負責小病治療和慢性病管理;專科醫生在醫院承擔急診、大病治療和特別護理服務。
  • 加拿大醫療體系為何讓人吐槽,幾組數據告訴你
    加拿大看病難,等待時間長,已經成為大家抱怨的共識。我們用近一年來的幾組研究數據來看看加拿大的醫療體系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加拿大實行分級診療,通常來說,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是加拿大人獲取醫療資源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醫療體系裡的第一級診療。
  • 英國最驕傲全民免費醫療缺錢,請外國人翻倍繳費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由於冬季「看病難」,英國倫敦市中心2月3日舉行示威遊行,上萬民眾聚集,要求政府增加對英國全民醫療系統(NHS)的撥款。遠在大西洋對岸的川普借題發揮,發推特稱,英國的「全民免費醫療」正一團糟,民主黨要的正是這樣的醫保,所以簡直亂搞。
  • 一篇文章讓你迅速了解加拿大的醫療體系
    在加拿大如何看病?恐怕是每一位將要去加拿大定居的朋友面臨的問題,加拿大醫療系統與我國醫療系統差異很大,很多人對看病流程也是一知半解,對之後的移民生活十分不利。別慌!本篇文章就帶你迅速了解加拿大醫療,學會如何在加拿大就醫。
  • 文朵大中臺——全民醫療時代下的醫療服務數位化 讓「智慧醫療」從...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照見了中國醫療服務目前存在的結構性不對等問題,也讓醫療健康產業成為了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第五波財富」。然而,我國醫療健康產業增加值佔GDP 的比例不足5%,遠遠低於美國、加拿大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數據證明,若醫療健康產業的增加值在GDP 中所佔的比例均超過15%,則醫療健康產業會成為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巨大動力。
  • 美國疑似存在插隊檢測現象,川普:也許這就是人生
    然而,與美國民眾苦苦等待檢測機會迥異,一些名人自曝他們在沒有任何症狀時,也能接受檢測,引起民眾不滿。美國媒體也擔憂,社會公平遭到了威脅。據美聯社3月18日報導,權貴可以插隊檢測,而普通人就要經歷漫長的等候甚至直接被拒絕,這種推想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也揭露了美國健保體系中關於社會不平等的基本真理——富裕的人常常會得到不同水平的醫療。
  • 臺醫療服務滿意度低 「全民健保」惹的禍?
    原標題:臺醫療服務滿意度低 「全民健保」惹的禍?  美國知名醫學期刊對2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民眾對醫界信任度及服務滿意度調查,臺灣民眾對醫師信任度排名第12,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則排名倒數第三。一向給人以服務見長印象的臺灣醫療服務,卻獲得這樣的排名,究竟是什麼原因?導報記者進行了相關了解。
  • 加拿大醫療制度,這可是一定要了解的常識哦!
    據立思辰留學雲介紹,對很多移民加拿大的新移民來說,解決在加拿大的看病問題是頭等大事。有醫保卡和沒醫保卡都該怎麼看病?在加拿大能否像在國內一樣直接到大醫院看病?加拿大的家庭醫生又是怎麼一回事?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 加拿大BC省2020年1月取消全民醫療保險計劃保費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劉麗琴)近日,加拿大BC省政府宣布,自2020年1月起,將全面取消醫療保險計劃(Medical Services Plan,英文縮寫為MSP)保費,BC省居民將無須再繳納每人每月37.5加元的醫療保險計劃保費,而國際留學生每人每月需要繳納的保費則增至75加元
  • 顧昕:中國如何建立全民公費醫療制度
    眾所周知,中國公費醫療只覆蓋了少數人,顯然有欠公平性;同時,由於制度缺陷所導致的浪費,以及特權人士的濫用,現行公費醫療體制在受益面非常狹窄的情形下卻佔用了相當大比例的公共衛生經費。於是,公費醫療成為輿論批評的對象,也成為改革的對象,併入城鎮職工醫保,成為公費醫療制度改革的大方向。這樣一來,在中國,很多人有意迴避「公費醫療」這個字眼,而全民公費醫療通常被稱為「全民免費醫療」。
  • 44個溫暖而漫長的句子!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
    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定格在我們走過的每一段路程,然後在你漫長的歲月裡成了永恆的回憶。遠離人聲鼎沸的場所,燈紅酒綠似乎只和別人有關,一罐啤酒,一曲曖昧的歌,寫兩三行懶懶散散的句子,點一顆苦澀的煙,就這樣把漫長的夜度完。不要人陪,就像歲月不屑四季忠誠。
  • 加拿大保姆移民:加拿大「全民藥物補助計劃」將開啟!
    其實加拿大的全民醫療保健體系一直是非常完善的,即使在全球範圍來看也算是是數一數二的好福利。加拿大人日常看病的費用,甚至是各項檢查費用、住院費用,都是由政府來承擔。只不過,相較於國內買藥的價格來說,這裡的藥價真的不便宜,所以很多加拿大的老百姓都處於「看得起病,卻吃不起藥」的困境。
  • 特魯多反擊川普,加拿大沒禁止護士去美國,我已經買到百萬口罩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說,加拿大將在未來幾天內收到數以百萬計的口罩。與此同時,美國繼續向加拿大一家主要醫療設備製造商施加壓力,要求其停止出口防護設備。特魯多星期六在對加拿大人的例行講話中說:「我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為加拿大爭取我們所需要的資源。」「在未來48小時內,我們將通過包機收到數百萬個口罩。我們還與各省合作,在可能的情況下運送他們急需的醫療用品。」特魯多補充說,魁北克省訂購的物品將隨飛機抵達。
  • 在美國醫療資源被看作是被買賣的商品,為什麼加拿大不一樣
    這樣一個全世界從未見過的病毒,並且發展如此快,使得檢測設備生產嚴重滯後,根本無法做到有症狀的每個人都能得到檢測。 檢測設備短缺,這一客觀不可抗力在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好的穿一條褲子」的國家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體現,同時揭示了兩個國家醫療資源分配背後的邏輯。
  • 孕媽到加拿大享受什麼樣的醫療?費用如何?
    如今到加拿大生子的孕媽媽越來越多了,除了為孩子爭取教育優勢和更好的未來,在加拿大待產期間的良好生活環境和醫療服務,也都是重要原因。 那麼作為出生便能獲得加拿大國籍的赴加生子,要多少錢?在加拿大生孩子的環境和服務怎麼樣?下面一起了解吧。
  • 加拿大醫療丨關於魁北克醫療卡,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分享嘉賓:coco)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魁省的醫療保險卡,也就是太陽卡,你所應該知道的一切。很多人選擇來加拿大,我相信免費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是大家看中的其中一個原因。首先是已經入籍的,屬於加拿大籍的公民。第二個就是你拿到了PR卡是加拿大的永久居民。第三個是一些魁北克的臨時工人。比如說有一些季節性的工人,會幫忙採蘋果之類的,這些季節性的工人也可以拿。第四個就是教育部頒發的領獎學金的人員。
  • 川普贏了 加拿大移民局網站被美國申請者擠爆
    川普說,現在是美國人民團結起來的時候了,他將是所有美國人的總統。川普稱,希拉蕊已打電話祝賀他贏得總統大選。  在一年前,沒人相信川普會贏;在兩年前,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還沒聽說過他的名字。而他的對手希拉蕊,民調領先了幾乎一整年,出名已經30年。如今,毫無從政經歷的川普卻戰勝了希拉蕊這個政壇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