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動不動就嚇唬你的孩子,會留下陰影

2021-02-16 寧夏哇喔寶貝

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有時還是要嚇一嚇,不嚇不知道害怕!」。但其實這種方式並不能讓孩子理解某種行為的錯誤在哪裡,孩子停止某種行為只是因為恐懼,而不知道為什麼!

特別是「媽媽不要你」系列,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傷害!孩子幼小時期的安全感主要就來源於父母的依戀,特別是母親,這是孩子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的勇氣和保護!

這就是為什麼當孩子遇到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感覺到害怕(恐懼)的時候,喜歡抱著父母或是往父母的懷裡或身後躲的原因。這時父母的懷抱對孩子們來說就是一種內在的撫慰和保護,為他們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

對孩子來說,就是這樣一個自己如此依賴的存在說不要自己了,可想而知,那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有多大!

雖然我們大人知道這只是想通過騙孩子來達到讓他聽話的目的,但對於不懂事的孩子來講,是無法區分家長的表面行為與內在動機的。

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複雜的內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

有些孩子到了五六歲還是要大人陪著睡覺,寫作業做事情不敢一個人呆在房間,必須要有點聲音才感覺安全,這都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是最富有想像力的,他們很容易把自己生活中遇到和了解的事情進行誇張式地想像,動畫片裡某個有點可怕的怪物或片段都可能會成為孩子心中一個恐懼的點。

重點是,當孩子表現出這些恐懼的時候,千萬不要不當回事。要問問孩子害怕的原因,幫助孩子驅散恐懼的陰影。這些恐懼在越小的時候越容易驅散!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的增加,內心沒有驅散的恐懼會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那時候再驅散就會更困難。而面對孩子有恐懼心理的時候千萬不要嘲笑!哪怕開一句玩笑話「膽小鬼」,都可能都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

一旦孩子感覺到自尊心受傷之後,很可能就不會再告訴家長自己在恐懼什麼,這樣不僅無法改變孩子的膽小,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心理恐懼。讓孩子開始掩飾害怕,時間長了心理壓力變得越來越大。

家長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找出因為什麼而害怕,讓孩子有種感同身受:「害怕很正常,媽媽小時候也很害怕這個」,解除孩子對恐懼心理的羞恥感,並逐漸克服它。

今後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用嚇唬來教育孩子,不要做那個給孩子製造恐懼心理的人!

相關焦點

  • 不要動不動就嚇唬你的孩子 會留下陰影的!
    「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不走,媽媽就自己走了,你自己在這吧!」「要聽話,不然就被壞人抓走了」……這樣類似的話你有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講過?
  • 動不動就去嚇唬孩子,真的會變膽小鬼
    今天我們應該慶祝一下長大,她搖了一下頭:我真害怕死掉····· 孩子們都瘋玩去了,美美因為掉牙的事依舊不開心,乖乖地跟著我。我們走到山上的滑梯口,孩子們一個個風一樣的滑下去,美美膽怯地拉著我:阿姨,你和我一起好不好?我瞅了瞅那個小小的滑盆,根本裝不下兩個人,再說兩個人一起滑實在太危險。我鼓勵美美:這個滑梯不是很陡,你看那麼小的孩子都可以滑的!
  • 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簡單粗暴的方式不能讓孩子改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耐心指導。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怎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家長們帶來一點啟發。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嚇唬孩子?
  • 嚇唬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嗎?家長需謹慎,不要讓童年陰影擴散
    1、醫生的針專扎不聽話的孩子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醫生的職責並不是救死扶傷,他們也專治不聽話的孩子。特別醫生的扎,也專門扎不聽話的孩子。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認知,這是因為孩子在不聽話的時候,父母經常這樣嚇唬孩子,這也將成為孩子四大童年陰影之一。
  • 孕期:請不要動不動就摸我肚子!
    不要動不動就摸我的肚子 懷孕以後,你的肚子要比你的面孔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大的,小的;尖的,圓的;靠上,靠下……甚至有人忍不住要上來摸一把。本來嘛,沒懷孕的時候,誰敢隨隨便便摸我肚子一下? 你可以這樣做:此時你如果感覺不爽,也不必委屈自己,可以找個藉口把話題岔開,或者乾脆直接表示:「我知道你很喜歡小寶寶,可是我的肚子不習慣被人摸,等孩子出來的時候再摸他也不遲。」說的時候別忘了面帶微笑喲。
  • 不聽話,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用警察嚇唬,孩子多受傷你知道嗎
    早上送完孩子,路上遇到一位媽媽和孩子。這位媽媽拿著孩子的外套追孩子,孩子不願意穿跑在前面。媽媽勸了幾句,孩子不理她,哼著兒歌跑起來。然後只聽見媽媽說:你再不穿上衣服,不聽話,前面就有警察叔叔,他們會把不聽話的小孩抓起來的。
  • 一生E本分享|千萬不要這樣嚇唬你的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
    >除此之外,還有殺傷力最強的那句:「媽媽不要你了"。:「請不要告訴你的孩子,如果他們調皮我們會把他們抓走。,給她留下了一生的陰影。比如鬼來了、怪物來了、不睡覺會被壞人抓走等等,像這樣的嚇唬往往會增加孩子的精神壓力和恐懼心理,造成孩子對一些人和事的恐懼,孩子失去了安全感。
  • 崔玉濤:孩子動不動就哭,怎麼才能讓他乖乖聽話?
    1.要想解決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個問題,你要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如果你要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一開始孩子可能會被這種話震懾住,但時間久了他就會發現,即便你說了這些話,也不會出現真不管他,或不要他的結果。那自然也就沒法解決哭鬧的問題了。第三點就是不同的家長對孩子的不同態度,也會讓他養成動不動就哭鬧的毛病。
  • 孩子不聽話,家長不要嚇唬他們,避免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
    導語:生活中家長教育孩子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比較不聽話,經常會嚇唬孩子,這樣孩子就能聽家長的話。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孩子不聽話,警察就來抓你了,或者是醫生給你打針,這樣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短期家長達到了目的,但是長遠來說這樣是害了孩子。
  • 還在嚇唬孩子?小心你在養育上偷的懶,最後會變成孩子心裡的傷
    比如,不好好拉臭臭,蟲子會來咬你的屁屁!不好好睡覺,月亮會把你勾走!不聽話,你媽媽就不要你了!❶ 不嚇唬孩子,即便是希望他避開危險有時候,大人也不是有意嚇唬孩子,只是希望他避開危險。比如:放下剪刀!傷到你怎麼辦?你忘了上次去醫院打針了嗎?不聽話還帶你去醫院,讓醫生給你打針!這樣說,只會強化孩子對醫院對恐懼,並不能幫他避開剪刀的潛在傷害。
  • 再這樣嚇唬你的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
    嚇唬孩子也是中國父母的絕招,在我們身邊也很常見。有的大人為了讓孩子聽話,會用一些事或人來嚇唬孩子,一旦目的達到了,大人們開始沾沾自喜。前段時間,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一批嚇唬小朋友的「醫護」和「警察」,他們拿著針管、穿著警服,惡狠狠地對著鏡頭說,不吃飯、不睡覺,就會被打針、被抓走。
  • 「我只想嚇唬嚇唬孩子」,你的恐嚇,會收穫一個怎麼樣的孩子呢?
    一番了解始末後才得知,母親竟是因為孩子在家裡上網課的時候不認真,甚至同自己爭吵起來,怒火一起便帶著孩子來海邊,準備嚇唬嚇唬她,想著孩子知道害怕了總該聽話了吧。事情爆出來後,無數網友炸了,紛紛對這種教育方式表示非常不認同。有網友表示,「這樣都能教育好孩子?孩子受到的驚嚇會變成濃重的陰影,必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生活。」
  • 父母給孩子留下陰影,只需要這一句話
    02 嚇唬解決不了本質問題只會徒增傷害。傳統的教育理念還是覺得「孩子有時還是要嚇一嚇,不嚇不知道害怕!」「媽媽不要你」這句話,給多少孩子帶來了童年陰影。事後調查得知,事情起因於鄰居的一句玩笑話「你爸媽有小弟弟了,不要你了哦」。 2017年8月,重慶沙坪垻,3歲女孩走丟,說媽媽不要自己了,後來在民警的幫助下才找到媽媽。由於媽媽平時對孩子管束非常嚴,孩子一不聽話就說「不要你了」,結果當孩子走丟的時候,就真的以為媽媽不要自己了。
  • 家長動不動就獎勵孩子?錯誤的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用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比如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只要你考到100分,我就獎勵你一百元、只要你聽話,我就答應你一個條件."類似這樣的話,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家長動不動就獎勵孩子?錯誤地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家長們不要得不償失。
  • 孩子動不動就哭,什麼辦法是最好的?
    孩子是家庭的小天使,對於每個孩子家長的教育方法都不同,而每個孩子的性格也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有著非常活潑的性格,而有的孩子卻比較內向,而且動不動就哭,對於這個問題家長非常擔心,擔心寶寶會養成不好的習慣,那麼孩子動不動就哭怎麼辦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孩子「情緒暴走」的兩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動不動就哭,以「哭」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孩子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他不會說話,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只能通過「哭聲」來吸引父母,以此來表示自己的需求:餓了、拉粑粑了、不舒服了等。
  • 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
    導讀: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千萬不要這樣嚇唬你的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
    01最近看到國外網絡上流傳一種專治孩子不吃飯的「狠招」:一名媽媽給兒子餵飯,孩子不吃,還衝著鏡頭傻笑嚇唬孩子也是中國父母的絕招,在我們身邊也很常見。有的大人為了讓孩子聽話,會用一些事或人來嚇唬孩子,一旦目的達到了,大人們開始沾沾自喜。
  • 你還在用嚇唬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麼?
    先不要疑惑,等我來給你解釋。大家還記得《盜夢空間》中有這麼一個經典的片段嗎?劇中的男主角亞瑟對他的僱主說:「如果我說:不要想大象。你會想什麼?」大象!男主角用的雖然是否定句「不要想大象」,但是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大象。這個模式就像我們教育孩子時用得到的否定句的作用是相同的。
  • 孩子動不動就哭?大人錯誤教法讓孩子更愛哭
    孩子好愛哭、動不動就哭,真的會把大人的耐心都磨光,尤其當孩子一哭就什麼都不聽,一哭就哭好久,大人理智線不斷都難。例如高敏感、感統失調、內在焦慮、表達能力不足、生理疲累、吃錯食物……等,都會讓孩子比較容易哭,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愛哭,除了本身的氣質外,大人如果不小心教錯,孩子也會動不動就用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