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動不動就嚇唬你的孩子,會留下陰影
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有時還是要嚇一嚇,不嚇不知道害怕!」。但其實這種方式並不能讓孩子理解某種行為的錯誤在哪裡,孩子停止某種行為只是因為恐懼,而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是「媽媽不要你」系列,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傷害!孩子幼小時期的安全感主要就來源於父母的依戀,特別是母親,這是孩子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的勇氣和保護!
-
不要動不動就嚇唬你的孩子 會留下陰影的!
,「我不給你換衣服,就讓蚊子咬你!」然後我獨自回到臥室想自己冷靜一下,這個時候我老公衝進臥室,對我說了一句:「你去看看核桃的樣子!你帶核桃去醫院吧,去看心理醫生!!!」(他當時的表情極其憤怒,是結婚那麼多年來我第一次見到)我跑回客廳,看到小核桃一邊哭一邊喃喃自語,仔細聽是在重複:「我不敢了,我要換衣服」,那一刻,我特別愧疚、自責、難過!
-
幫助孩子做好這幾點,讓你的孩子不再是「膽小鬼」
如果你的孩子怕見生人,不敢與人打招呼,上課也不敢舉手發言,遇到難題也不敢主動去問老師,去商店也不敢問價格,只要遇到問題就會緊張,猶豫,打退堂鼓,這其實是一種自卑和怯懦的表現。膽怯的人,其實是自己嚇唬自己,克服膽怯必須要先戰勝自己。怯懦的孩子表現為,孤獨,不善交際,害怕在人面前表現自己,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回答問題,生怕答錯了被人恥笑,不敢有自己的意見,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造成這個原因也很多,如生理缺陷,身體素質差,父母太過溺愛,嬌生慣養的,或是太嚴厲了,把孩子嚇成這樣的,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會越來越自卑和膽小。
-
崔玉濤:孩子動不動就哭,怎麼才能讓他乖乖聽話?
1.要想解決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個問題,你要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具體來說有這麼3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家長經常說話不算數。比如說帶著孩子去打針,打針前跟孩子約定說只要不哭,就去吃麥當勞去,但是打完針之後呢,可能就不了了之了。那孩子當然就會覺得,家長說話不算數,而他們表達不滿意的方式也很簡單、直接,就是哭。
-
孩子,為師是真的帶不動你啊……
點我查看→:寒假不規劃,開學差距大;安全無小事,規則記心中:2021寒假告家長書(轉給家長)最近這兩周,相信很多老師都已經炸毛了。複習、判卷、改卷,在痛苦中掙扎……不過,其中也會有一些小小的插曲。今天,枕邊君就分享一下師生間的那些小插曲,看看是不是你,這看似「不正經」,卻超級寫實,相信每位老師都親歷過!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孩子「情緒暴走」的兩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動不動就哭,以「哭」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孩子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他不會說話,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只能通過「哭聲」來吸引父母,以此來表示自己的需求:餓了、拉粑粑了、不舒服了等。
-
孩子動不動就哭,什麼辦法是最好的?
孩子是家庭的小天使,對於每個孩子家長的教育方法都不同,而每個孩子的性格也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有著非常活潑的性格,而有的孩子卻比較內向,而且動不動就哭,對於這個問題家長非常擔心,擔心寶寶會養成不好的習慣,那麼孩子動不動就哭怎麼辦
-
「從小不動,長大無用」,愛動的孩子就一定是真的聰明嗎?
每當陽陽媽說陽陽太愛動了,根本坐不下來,以後上小學怎麼辦時,陽陽奶奶就在一旁得意的說「從小不動,長大無用」,孩子愛動,長大才會更聰明。危險物品不能動0-3歲的幼兒,對於是否有安全隱患是無法辨別的,這個時候,盲目的「動」必定會惹來麻煩。這個時候,家長要檢查周邊環境,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是可以任由孩子動的。
-
孩子動不動就哭?大人錯誤教法讓孩子更愛哭
孩子好愛哭、動不動就哭,真的會把大人的耐心都磨光,尤其當孩子一哭就什麼都不聽,一哭就哭好久,大人理智線不斷都難。例如高敏感、感統失調、內在焦慮、表達能力不足、生理疲累、吃錯食物……等,都會讓孩子比較容易哭,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愛哭,除了本身的氣質外,大人如果不小心教錯,孩子也會動不動就用哭的。
-
孩子膽小不自信?《膽小鬼威利》:讓孩子變自信的繪本推薦講讀
在前兩頁的鋪墊下,扉頁裡的這一重拳,果斷而有力,像是為了打破書名的定義,我不是膽小鬼!這是威利的拳頭嗎?他是要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嗎?那麼威利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呢?快讓我們往後看看吧!一根香蕉留在這裡,不知道是不是威利的,這可是大猩猩最愛吃的食物呢!快看看威利跑哪去了?
-
家長動不動就獎勵孩子?錯誤的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用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比如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只要你考到100分,我就獎勵你一百元、只要你聽話,我就答應你一個條件."類似這樣的話,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家長動不動就獎勵孩子?錯誤地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家長們不要得不償失。
-
孩子再不聽話,也別用「嚇唬的方式」教育他,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當孩子不聽話,不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按時回家的時候,家長用得最多的就是「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大老虎要來把你吃掉」。不得不說,在家長的威嚴和恐嚇之下,孩子就會變得聽話。但是,孩子年齡還小,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家長應該有點耐心,努力跟孩子講道理,然後嘗試著用各種方法去教育孩子,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引導。家長不要總是採用這種「老掉牙」的教育方式去嚇唬孩子。因為,短期來看,這種教育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可能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
你對動不動就愛「哭鼻子''的孩子,感到揪心嗎?
於是在面對孩子哭泣的時候,家長不是教育孩子「不許哭」,就是厲聲訓斥「憋回去」,讓孩子強行忍住淚水。那麼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孩子好嗎?父母叫孩子「不要哭」,孩子會有哪些結果:當孩子哭泣的時候,你叫孩子「不要哭」,孩子真的就能不再哭,變得堅強起來嗎?
-
現在的孩子怎麼「動不動就哭」?和家長關係大,越早改正越好
和家長關係大,越早改正越好到了我這個年齡,朋友們都有了孩子,有的在上幼兒園,有的在上小學,我們這些老朋友相見少,平常偶爾會在手機上聊天,而聊天內容基本上都和孩子有關,大家都常常吐槽一件事:現在的孩子怎麼「動不動就哭」?
-
動不動就叫家長的老師,究竟有什麼「苦心」?
如果是這樣,老師必定會著重告知家長「孩子受傷」,而不會將「掰斷蠟筆」作為這通電話的唯一重點。掛了電話的媽媽也會更緊張。再不然,去別的班借一批,幼兒園的美術課怎麼也不至於上不下去。需要家長賠償,也完全可以拍照留證據,然後等放學時告知家長,帶著孩子單獨跟家長溝通。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喜歡跟家長對著幹?錯不在孩子,在大人
;去買玩具,出門前約定好只能買一個,到了超市,看到琳琅滿目的玩具,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媽媽不買,就開始撒潑哭鬧。早上起床時間到了,讓孩子趕緊穿衣服,孩子一臉不情願,做事情拖拖拉拉,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養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都說養育孩子不能大吼大叫,可是當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時,要怎麼教育、怎麼引導呢?託爾斯泰說:「養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利的方法。」
-
抗疫居家孩子不運動變肥宅怎麼辦?3種親子運動和孩子一起動起來
所以表姐很煩惱:又想讓孩子動起來,家裡地方又太小。很多父母遇到和表姐一樣的難題,擔心孩子整日不運動變肥宅,孩子真的動起來又害怕被樓下投訴聲音大,真的是兩難。但孩子整日不運動,對他們確實危害大,危害如下:1、免疫力下降長期不運動的孩子,免疫力會下降。一旦免疫力下降,孩子就會變得容易生病。因而無論幼兒還是青少年,一定要動起來,加強鍛鍊。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自尊心太強?家長引導不及時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今天去幼兒園接女兒放學的時候,女兒告訴李女士說她今天哭了。可當李女士問女兒為什麼哭的時候,女兒又不說,女兒以前也經常這樣,所以李女士也沒繼續追問。等到晚上給女兒洗澡的時候,李女士問女兒在幼兒園的事,又開始哭著說不去幼兒園,說老師好兇,死活不去幼兒園,一直哭!看到女兒這個情況,李女士著急了,就打電話問老師最近女兒在幼兒園是不是在幼兒園遇到什麼事情了,並把女兒不願意去幼兒園的事情跟老師說了。
-
用肯定句讓動不動就哭的小小心靈變強大
一歲五個月大的梅子,個性算是乖巧聽話,不過,愛理不理、動不動就哭的情況卻是讓我有點心煩的事情。對於孩子不聽話或者是動不動就哭的情況,我仍然會好好講,一次、兩次、三次甚至高達四五次以上……假若梅子仍然是愛理不理
-
孩子膽小、動不動就被嚇哭?學會4個方法培養出勇敢、自信的孩子
萌萌是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媽媽眼裡,她是一個特別膽小愛哭的孩子。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萌萌不敢上去,媽媽再三鼓勵,她才慢吞吞地爬上去,可是坐在上面卻又不敢往下滑,最後哭著讓媽媽抱了下去。平時,萌萌自己也不敢獨處,她總說害怕,媽媽問她怕什麼,她又說不清楚,結果總是自己一個人悄悄地流淚。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像萌萌一樣膽小,動不動就被嚇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