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教育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在基於大數據的精準課堂教學中找到了答案,在課堂中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可以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清晰地留據。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的平臺,可以精準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實現高效的教和高效的學。
在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馬洪葉老師的數學智慧課堂觀摩課上記者看到:課前,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馬老師通過複習作業定位學生薄弱知識點,關注未完全掌握的學生,實現精準點撥。課中,馬老師在課堂探究環節,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發散學生思維、快速收集學生觀點,依據學情引導學生總結單項式相乘法則;在課堂鞏固環節,利用平板電腦推送隨堂練習題,學生在做完題拍照上傳答案後,針對作答情況進行對比講評,不僅學生作答思路可視化,而且學生易錯點直觀化;在課堂應用提升環節,通過分組作答的形式,引導組內生生互助,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課後,藉助智慧課堂作業平臺發送作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在搶答環節,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補充例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充分體現以學定教。
「同學們,如果你同意別的同學的觀點,就在討論區給他點個讚。」在杜桂娟老師的智慧課堂觀摩課上,杜老師運用微課錄製功能,將課前預習任務提前下達給學生,不僅幫助學生提升預習效率,還可以參考反饋結果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藉助欣賞各具特色的傳統民居發起全班討論,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拍照上傳、搶答、提問等多種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設置課堂檢測環節,即學即練,大屏幕上實時反饋每位學生的答案情況和全班同學的作答數據分析,快速了解全班學生學習掌握情況。
「通過大數據呈現師生互動情況,通過大數據評判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問題的集中點,有利於教師判斷自己教學的弱點在哪裡,教學的短板在哪裡,以待日後改進。」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副校長劉漢中從課標定位與教材整合、學生活動設計、教學過程、信息化課堂的優勢與建議四個維度講評了杜桂娟老師的地理課。
課程標準解讀精準化、教材把握精準化、學情分析精準化,通過課前、課中、課後全過程動態學習數據的採集記錄和分析,教師的教學決策從基於經驗轉向基於教學數據。準確把握學生的個體特徵和差異,進行差異化教學,進而實現教師的精準施教。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支持,把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
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作為濱州市教育信息化標杆學校之一,建校兩年多來,人工智慧教育已經在學校遍地開花,然而這僅僅是濱州「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的一個縮影。
日前,濱州市成功入選中央電化教育在線教育應用創新項目區域,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地級市。未來,濱州市將在打造教育信息化標杆學校、信息化樣板區域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推廣應用,對標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總體目標,用人工智慧助力教學模式改革,打造教育信息化的「濱州模式」。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姜斌 通訊員 杜希海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