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課堂教育用上了大數據

2021-01-11 大眾日報

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教育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在基於大數據的精準課堂教學中找到了答案,在課堂中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可以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清晰地留據。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的平臺,可以精準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實現高效的教和高效的學。

在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馬洪葉老師的數學智慧課堂觀摩課上記者看到:課前,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馬老師通過複習作業定位學生薄弱知識點,關注未完全掌握的學生,實現精準點撥。課中,馬老師在課堂探究環節,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發散學生思維、快速收集學生觀點,依據學情引導學生總結單項式相乘法則;在課堂鞏固環節,利用平板電腦推送隨堂練習題,學生在做完題拍照上傳答案後,針對作答情況進行對比講評,不僅學生作答思路可視化,而且學生易錯點直觀化;在課堂應用提升環節,通過分組作答的形式,引導組內生生互助,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課後,藉助智慧課堂作業平臺發送作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在搶答環節,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補充例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充分體現以學定教。

「同學們,如果你同意別的同學的觀點,就在討論區給他點個讚。」在杜桂娟老師的智慧課堂觀摩課上,杜老師運用微課錄製功能,將課前預習任務提前下達給學生,不僅幫助學生提升預習效率,還可以參考反饋結果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藉助欣賞各具特色的傳統民居發起全班討論,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拍照上傳、搶答、提問等多種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設置課堂檢測環節,即學即練,大屏幕上實時反饋每位學生的答案情況和全班同學的作答數據分析,快速了解全班學生學習掌握情況。

「通過大數據呈現師生互動情況,通過大數據評判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問題的集中點,有利於教師判斷自己教學的弱點在哪裡,教學的短板在哪裡,以待日後改進。」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副校長劉漢中從課標定位與教材整合、學生活動設計、教學過程、信息化課堂的優勢與建議四個維度講評了杜桂娟老師的地理課。

課程標準解讀精準化、教材把握精準化、學情分析精準化,通過課前、課中、課後全過程動態學習數據的採集記錄和分析,教師的教學決策從基於經驗轉向基於教學數據。準確把握學生的個體特徵和差異,進行差異化教學,進而實現教師的精準施教。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支持,把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

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作為濱州市教育信息化標杆學校之一,建校兩年多來,人工智慧教育已經在學校遍地開花,然而這僅僅是濱州「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的一個縮影。

日前,濱州市成功入選中央電化教育在線教育應用創新項目區域,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地級市。未來,濱州市將在打造教育信息化標杆學校、信息化樣板區域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推廣應用,對標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總體目標,用人工智慧助力教學模式改革,打造教育信息化的「濱州模式」。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姜斌 通訊員 杜希海 報導)

相關焦點

  • 大數據為銅仁教育插上「智慧」翅膀
    在頂層設計上,項目基於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形成以「基礎平臺、統一門戶、資源中心、數據中心」為支撐,建立教育數據應用平臺,實現數據從各應用平臺採集,匯聚到數據中心統一存儲,應用層統一調用,分場景進行加工處理的模式。
  • 課堂小數據+教學大數據:營造智慧學習環境
    當日,在福建省各地市教育局領導、中小學校長及學校代表、特邀嘉賓與合作夥伴的共同見證下,清大知好樂隆重發布了清大學堂雲平臺、大數據精準互動課堂、清大AI智能作業、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名校培優衝刺計劃,以及清大悅讀系列的數字圖書借閱機、數字圖書閱讀器、智慧化線上閱讀平臺、智慧化數據展示平臺等多款智慧教育產品及解決方案。
  • ...老師和家長更懂學生?「漢王教育」要從課堂教學數據結構化入手
    從 2016 年開始,將教學數據結構化成為了教育創業者探索的方式之一:由於教和學的行為是重過程,沒有數據可被記錄和沉澱,所以大家切入的思路通常是:「用攝像頭和拾音器記錄表情和行為」,再用圖像識別將行為歸類,獲取系統的教學數據;產品包括好未來的墨鏡系統、清帆科技的 EduBrain 教學分析系統等。
  • 用大數據發餐補 「飽」暖學生心
    原標題:用大數據發餐補 「飽」暖學生心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運用大數據計算,精準地將用餐補助直接發放到203名學生的飯卡中。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悄悄」地補助,目的是讓學生享受到國家政策的同時,減輕心理負擔和壓力。 學校採取這樣的方式資助學生,其實事出有因。
  • 雲端戰疫丨教育大數據賦能課堂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
    本次學術活動聚焦「教育大數據賦能課堂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題,共同分享基於教育大數據的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經驗,研討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教師專業學習。各位專家學者、校長代表和優秀教師為老師們帶來了一次專業知識與教學實踐並舉的雲端盛會。北京市豐臺區的相關領導、教研員和研修教師參加了此次盛會。
  • 大數據時代的教師專業成長|大數據時代|教師|教育|教學|教育信息化
    一些教師直接照搬線下課堂,盡力保持與平日課表一樣,與學校課堂同步,未能在大數據驅動下重構教學邏輯,違背了在線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筆者無意於測評和重新界定在線教學的功效,只是希望本文能夠為大數據時代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一些思考與借鑑。
  • 小學語文課堂高科技,搶答器代替舉手回答問題,用大數據分析教學
    根據教學需求,有時候我的語文課堂上也會出現一些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學生們都對老師的PPT非常感興趣,甚至有的小學生還會給我提建議,老師,我覺得您這裡放一段視頻最好了。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高科技教學課堂能讓孩子們的提高學習興趣。不過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們會過於專注在多媒體教具上,忽略了一些小學語文課堂上應該掌握的知識點。
  • 深入課堂,OK智慧教育大數據應用成果被彙編入中小學教育系列培訓教材
    《中小學教育大數據分析師系列培訓教材》叢書共5個系列,全17冊,包括《教育大數據——邁向未來學校的智慧教育》(全1冊)、《數據驅動的技術基礎》(全4冊)、《數據驅動的智慧學校》(全4冊) 、《數據驅動的智慧課堂》(全4冊)、《數據驅動的教育研究》(全4冊)。
  • 「雲課堂」讓疫情期間學習不打烊 大數據賦能智慧教育正當時
    我們的主打陣營還是把認知科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學科整合,致力於讓大數據、AI賦能學校,提供一套『智慧校園』的整體解決方案。」「智慧校園」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伴隨式數據採集,如同一款提升教育質量的系統——課堂上,教室內安裝的攝像頭記錄老師的授課行為、肢體語言,用作教學質量分析、教學評估、教育培訓;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用作評估學習習慣、學習效果。
  • 鹿城區教育大數據平臺上線 學生學習、考試、健康等數據一查便知
    溫州網訊 課堂上哪個孩子發言最積極?老師講的知識點大家都掌握了嗎?誰是學校的運動小達人?今後,有關孩子學情、考試、健康及教師教研、成長方面的信息,在鹿城區教育大數據平臺便可實時監測查詢。
  • 大數據+大教育 解決痛點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016年以來,白雲一高圍繞全區「大數據+大教育」應用示範工程建設,探索推進大數據全面植入教育,逐步建立並完善了智課系統、閱卷系統、成績分析系統等,將課堂教學、學生成績、教師教研等加以信息化、數據化,打造「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
  • 瞄準數據化,OK智慧教育的智慧課堂建設
    他意識到,備課不僅是「備內容」,還要「備學生」,即根據學生水準實現有針對性教學。結合新東方的「進門測」「出門測」實踐,OK智慧教育建成了以數據為核心的智慧課堂。作為一個「教育專用智能終端」「教育服務平臺」的專業提供者,OK智慧教育推出專用智能終端:面向學生的OK學習機和面向老師的OK教師機。
  • 信息化進課堂 大數據賦能智慧校園
    「只有將信息化深入課堂,才能稱得上是智慧教育。」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第一中學校長熊亞林說。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新模式,如何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統一,藉助信息化、大數據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摸索了一條自己的「實戰經驗」。
  • 宏大智慧課堂 | 基於智慧課堂的大數據分析,對教學有什麼作用
    宏大智慧課堂觀察,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斷深入, 智慧課堂的概念和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智慧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創新形式,承載了信息化教學的主要職責, 逐漸成為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教育的核心應用。
  • 宏大智慧課堂|基於智慧課堂的大數據分析,對教學有什麼作用
    宏大智慧課堂觀察,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斷深入, 智慧課堂的概念和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智慧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創新形式,承載了信息化教學的主要職責, 逐漸成為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教育的核心應用。
  • 星立方:用大數據創造「精準教育」
    劉宇明介紹說,起初,公司的業務是做整個鏈路包括硬體的採購等,這些硬體系統建好後就像是高速公路,可是之後大家發現,只有一堆硬體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於是,2012年公司開始做軟體;待軟體做到一定程度,又發現軟體是工具,而這個工具到底能幹什麼用?「自然而然地需要形成數據在軟體上跑。」
  • 智慧教育,理念先行:智慧課堂中大數據如何指導精準教學?
    資訊時代,大數據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不斷臨近,「智慧教育」在雲計算、5G等技術的加持下,其數據驅動的發展趨勢也愈發明晰。社會的變化、教學模式的革新,這些都對老師們的智慧教育理念、信息技術素養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 大數據遇上傳統教學,這個課堂的化學反應很「神奇」
    11月17日,蚌埠市化學學科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於蚌埠一中順利開展,蚌埠市教科所所長羅時新出席現場,來自五河縣、懷遠縣、固鎮縣的教師同步線上參與,共同研討地理學科智慧教學範式。學生現場實驗實踐出真知,對於化學來說,實驗環節是觀察物質、領會其中變化的最佳途徑。課堂上,龔老師帶領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鐵離子的轉化過程。
  • 遠程「專遞課堂」、大數據「因材施教」 安徽致力於讓學校「更聰明」
    新華社合肥12月10日電 題:遠程「專遞課堂」、大數據「因材施教」 安徽致力於讓學校「更聰明」新華社記者周暢、張紫贇「專遞課堂」為農村學校「專遞」優質教育資源,基於大數據的個性化分析避免「題海戰術」,
  • 大數據觀察·聚焦教育信息化:我的學生在遠方
    邳州市運師附小是江蘇省內率先開展「專遞課堂」項目的學校。專遞課堂是指用網上同步上課的方式,與邊遠地區農村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專遞課堂設有專用教室,使用5路全自動跟蹤拍攝錄播系統,對精品課程進行拍攝。 運師附小信息中心主任惠祥寧告訴記者,錄課教師在錄製中要切換鏡頭,「切鏡頭的時機」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卻關係到教師與「第二課堂」學生的配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