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遇上傳統教學,這個課堂的化學反應很「神奇」

2020-12-14 科教撰稿人

玻璃儀器的晶瑩剔透、溶液的奼紫嫣紅、金剛石的璀璨、孔雀石的斑斕,合成材料的神異……看似單調、抽象的化學原理,卻包含著大自然中繽紛複雜的變化。11月17日,蚌埠市化學學科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於蚌埠一中順利開展,蚌埠市教科所所長羅時新出席現場,來自五河縣、懷遠縣、固鎮縣的教師同步線上參與,共同研討地理學科智慧教學範式。

蚌埠市化學學科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

活動中,來自蚌埠一中的兩位老師分別帶來新授課與複習課兩種課型展示,智慧的教學手段與豐富的內容設計相得益彰,呈現出精彩不斷的課堂,為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如何融合發展提供了極佳的範例。

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的相互轉換

鐵鍋生鏽了怎麼辦?可樂、番茄醬、白醋哪一種可以解決?龔道玉老師的課前小調查圍繞著生活中常見的鐵鏽問題展開,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結合調查結果,龔老師通過一段科普小視頻,引導學生探討酸性物質除鏽背後的化學原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學生現場實驗

實踐出真知,對於化學來說,實驗環節是觀察物質、領會其中變化的最佳途徑。課堂上,龔老師帶領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鐵離子的轉化過程。通過智慧課堂的實物展臺功能,龔老師將學生的實驗步驟投屏展現,清晰的操作配合著老師詳細的原理講解,讓學生對於鐵離子的認知更加深刻。

弱酸鹼分布係數圖像解析

溫故而知新,對已經熟悉的課本內容,及時查缺補漏並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是高中學習的要點所在。楊曉潔老師的弱酸鹼分布係數圖像解析複習課以學情為基礎,通過智慧課堂對學生作業數據的分析,定位知識盲區,鞭辟入裡的講解加之環環相扣的問題設計,構建出格外清晰的知識圖譜。

學生作答展示

課堂中,楊老師還精選高考典型例題進行隨堂練習,學生通過平板作答,展示解題思路與答題步驟。藉助大數據分析功能,全班答題正確率即時反饋,老師充分了解學生對於課堂重點的把握情況,針對易錯點逐一講解,幫助學生理解透徹。

在隨後的研討環節,蚌埠一中主會場與來自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的教師們現場連線,共同交流教學心得。懷遠二中的畢和勇老師表示,兩節課程呈現了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融合範式,貫穿課前備課、課中授課、課後鞏固三個環節,賦予了課堂教學精準化、情境化、智慧化的新特徵,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宗旨,讓因材施教成為現實。

蚌埠市教科所化學教研員劉傳友

蚌埠市教科所化學教研員劉傳友表示,化學的獨特性在於既有理性的思維,也有文科的素養。這一特質註定了化學學科的研究範圍——從宏觀到微觀、從個體到整體、從現象到本質,覆蓋全面並且需要深厚的知識儲備。劉傳友認為,通過信息技術的加持,化學課堂的教學容量更加廣闊,打開了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將教師從繁重的備課壓力中解放,精準定位學生需求,最大化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智慧成長。

蚌埠市教科所所長羅時新

蚌埠市教科所所長羅時新高度肯定了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並對各校後期教育教學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第一,加強學科建設。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手段,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打造「高效課堂」與「深度課堂」;第二,以思維促發展。教師要創造性地將自己的智慧融入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科特點,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第三,教師隊伍要同行、同頻、共振。向著推動教育質量縱深發展的目標,全體教師協力同行、步調一致,不斷提升自我信息化素養,讓教育與技術共振,為蚌埠市建設成全國智慧教育高地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課堂小數據+教學大數據:營造智慧學習環境
    清大學堂:課堂小數據+教學大數據營造智慧學習環境清大學堂面向中小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等不同層級的用戶群體,基於智慧教育雲平臺和課程資源,圍繞課堂教學、個性學習、智能考測、智能管理和教師專業發展,為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管理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
  • 課堂形態演進:邁向大數據支持的大規模個性化教學
    作為「一端聯繫學生,一端連接社會未來的關鍵」的課堂教學,實際上也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發生著從「標準化」到「個性化」的根本轉變。在各地興起的翻轉課堂、混合學習、在線學習等課堂形式中,面向「大規模」群體的學習支持服務由於有了大數據的支持,已經超越了傳統課堂形態所支配的「基礎知識學習」,走向支持學習者批判的、探究的、靈活的思維鍛鍊課堂,學習者的個性得到彰顯,一種個體適應程度高的、全新的、民主的、靈活的、自主的課堂形態展現了嶄新的生命力,正在逐漸消解效率主義、外力操縱、整齊劃一的「標準化課堂」。
  • 這個神奇盒子,讓物化課堂更好玩
    神奇實驗盒,在家也可體驗實操樂趣  傳統的物理、化學課堂大多停留在書本的理論知識,缺少實驗操作。學生若只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理論課與實驗課脫節,便不能理解實驗現象與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這些實驗,學生們可以觀察到聲、光、電、磁等物理現象和物質溶解、酸鹼中和等化學反應,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廣州學而思初中理科教研團隊蘇老師認為,實驗操作的過程是對課本知識的有力補充和深度理解探究。趣味教具為孩子們營造了實驗條件和學習氛圍,能有效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興趣,讓他們通過實驗感受物質能量的變化,記錄實驗過程中每個操作之間微妙的聯動,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 「智慧課堂」與「傳統教學」改變了什麼
    通過多年傳統教學模式的經驗,總結出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結合當下熱門的「智慧課堂」互動教學經驗,對「智慧課堂」在課前預習、課文講解以及課後習題布置中的優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最終得出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融入到傳統教學模式中,使其更加地高效,課堂容量變得更加豐富。
  • 青島農大舉辦第十屆「神奇的化學反應實驗設計大賽」
    青島農大舉辦第十屆「神奇的化學反應實驗設計大賽」 12月1日,由青島農業大學特色名校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教務處主辦、化學與藥學院承辦的"第十屆神奇的化學反應實驗設計大賽"於化學樓落下帷幕。
  • 小學語文課堂高科技,搶答器代替舉手回答問題,用大數據分析教學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快速發展,一些教學高科技走進了我們的傳統教室。除了黑板、老師的教案發生了變化,還有學生們的作業、課本也都成了電子產品的天下。甚至有的私立學校,連紙質課本都沒有了,學生們上課就帶一個平板電腦。雖然有些科技感十足的教學方法,能夠改變傳統課堂的沉悶,讓老師也能接受新的教學模式,去反思和提高我們的教學方法。
  • 以南開中學為例,看大數據如何改變課堂教學?
    以南開中學為例,看大數據如何改變課堂教學?作者從在線教育產品「快樂學」產品出發,深入描述了天津南開中學的一場有關「大數據+教育」的教學嘗試,並得出了「大數據不會也不可能取代傳統課堂教學,但它是優化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手段」的結論。以下為轉載原文:「兩片葉子,看上去形狀、大小一模一樣,可它們的葉脈大相逕庭。同樣,兩個都考85分的學生,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完全一致嗎?
  • VMware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任道遠:業務數據湖 當敏捷遇上大數據
    2016年1月20日,2016全球大數據峰會GBDC2016在京舉行。本次大會由全球大數據聯盟(GBDC)、全球移動遊戲聯盟(GMGC)、世界O2O組織(WOO)、光合資本主辦,中國網際網路協會(ISC)O2O工作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CADA)支持。VMware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任道遠做了主題為《業務數據湖——當敏捷遇上大數據》的演講。
  • 數學公共課《線性代數》在線教學VS傳統課堂的探討
    三、傳統課堂VS在線教學的比較 1、傳統課堂較線上教學之優勢 由於疫情的影響,一直被爭議的公共課數學課就這麼上線教學了,O2O的教學模式是為了適應今天的形勢,也更是給數學教學推了一把助力,藉助於線上教學的傳統課堂,相信更有活力,混合式教學是「教」與「學」的必然所需要,實行線上與傳統教學的融合式教學,勢在必行。
  • 白醋遇上小蘇打會怎樣?社區微課堂為萌娃揭秘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17日訊(通訊員 劉丹)白醋「遇上」小蘇打,會發生些什麼?昨天,長沙市芙蓉區湘湖街道東湖社區組織「萌娃」做實驗,社區工作人員將小蘇打倒進白醋裡,瓶中突然出現大量泡沫並迅速湧出瓶口。「好神奇!」社區活動室不斷傳出孩子們的驚嘆聲。
  • 宏大智慧課堂 | 基於智慧課堂的大數據分析,對教學有什麼作用
    宏大智慧課堂觀察,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斷深入, 智慧課堂的概念和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智慧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創新形式,承載了信息化教學的主要職責, 逐漸成為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教育的核心應用。
  • 宏大智慧課堂|基於智慧課堂的大數據分析,對教學有什麼作用
    宏大智慧課堂觀察,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斷深入, 智慧課堂的概念和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智慧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創新形式,承載了信息化教學的主要職責, 逐漸成為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教育的核心應用。
  • 高二化學教案:《探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教學設計
    我說課的題目是《探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下面我從實驗教學目標、實驗教學內容、實驗設計思路、實驗創新要點、實驗教學過程設計、實驗效果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第1課時,是學習化學反應的限度和選修4進一步學習化學反應速率的基礎。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是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學生必做實驗。
  • MOOC尚不能取代傳統課堂教學
    這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以具備的。  基於MOOC的學習缺乏身臨其境的感受  儘管MOOC具有很大的優勢,但與傳統的課堂集中授課相比,它也存在著一些難以克服的自身痼疾。首先,基於MOOC的學習缺乏身臨其境的感受,沒有現場感知的衝擊力。
  • 化學反應的方向——說課稿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化學反應的焓變和熵變對化學反應的影響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並能通過關係式△H-T△S由給定的△S數據定量判斷反應的方向。2.了解熵變的概念,知道化學反應存在熵變。
  • 雲端戰疫丨教育大數據賦能課堂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
    本次學術活動聚焦「教育大數據賦能課堂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題,共同分享基於教育大數據的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經驗,研討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教師專業學習。各位專家學者、校長代表和優秀教師為老師們帶來了一次專業知識與教學實踐並舉的雲端盛會。北京市豐臺區的相關領導、教研員和研修教師參加了此次盛會。
  • 基於數據分析的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
    文章在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引入先進的大數據理論,以數據分析為先導,在學情分析、課程資源、學習狀態三個層面,生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綜合教學庫,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該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可向教育領域的多學科推廣。  近二十年來教育領域發生了許多重要的變化,包括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現代化,這些變化得益於計算機、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的長足發展。
  • 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模式探究
    此外,在傳統教學環境下,精準教學從數據測量、記錄到結果分析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當數據量大的時候,時間消耗很大;而大數據的實時性,使得精準教學各類數據從生成到結果分析可以瞬間完成,故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
  • 學生課堂教育用上了大數據
    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在基於大數據的精準課堂教學中找到了答案,在課堂中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可以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清晰地留據。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的平臺,可以精準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實現高效的教和高效的學。在無棣縣第一初級中學馬洪葉老師的數學智慧課堂觀摩課上記者看到:課前,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馬老師通過複習作業定位學生薄弱知識點,關注未完全掌握的學生,實現精準點撥。
  • 數據驅動教學:大數據時代教學範式的新走向
    作為技術最難「攻克」的傳統行業之一,教育在大數據技術與理念的衝擊下也已進入變革高速公路「匝道」。隨著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的持續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的信息化環境得到快速完善,各種學習平臺、移動APP、數字終端、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開始在中小學逐步流行。數位技術的常態化應用以及數位化學習活動的日常開展,為教育大數據的生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