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既是戰疫情應急之舉,也是網際網路+教育的重要成果應用展示,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隔屏不隔愛,未見人,先聽聲,老師和同學們,服從學校的一切安排,認真教、刻苦學,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討和優化學習方法,這也使得我們,很想坐下來,討論一下對於大學的數學課程來說,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各自的優勢,於我們,於以後,進步,需要一點一滴。
致謝:本次調研活動,得到了學校教務處、學院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謝。
01
《線性代數》在線教學VS傳統課堂的探討
一、傳統教學的現狀
提到數學公共基礎課《線性代數》課程,學生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枯燥、抽象、繁。傳統的課堂基本屬於「滿堂灌」,在學生看來,數學課內容繁多,理論性太強,在有限的時間裡聽完課,缺乏與老師和同學們探討實例、解決問題的課程延伸,整個過程屬於被動式的接受,加上數學課程本身的科目特點,學習興趣就成了很大問題,由此,教學效果一直以來都在不斷被討論。
二、在線教學的現狀
由於疫情的影響,可以說一直被爭議的數學公共課線上教學就這麼上線了,原本以為離不開粉筆板書的數學課教學,生生瑟瑟的開始了O2O模式教學。效果如何?比著傳統課堂又如何?疫情之後,又該如何發展,教與學的需求是什麼,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在思索。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在線教學是這樣的:
春已至,花已開,春風像舒適的搖籃,
人們一觸碰到它,便覺得擁有了快樂,心也是踏實安穩的。
三、傳統課堂VS在線教學的比較
1、傳統課堂較線上教學之優勢
2、傳統課堂較線上教學之劣勢
四、傳統課堂與在線教學的融合,勢在必行
從對教師和學生針對《線性代數》傳統課堂與在線教學「教」與「學」的調查來看,從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學習自主性、教學實施等各個方面因素分析來講,傳統教學和在線教學各有優勢,將二者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勢在必行。如果將其優勢互補,能夠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集體教學的優勢分別發揮出來並進行整合,逐步實現「翻轉課堂」,從曾經的「一刀切」完善為「分層次教學」,相信教學效果會不斷進步。
1、課前準備階段:
利用線上教學的優勢,安排同學們提前觀看錄播視頻,不僅僅局限於課本理論知識,通過相關背景知識、案例應用,使得傳統課堂前,學生們能夠對課堂內容有所接觸,逐步實現翻轉課堂的優勢。
2、課堂教學實施階段:
改變傳統課堂一支粉筆講數學的方式,逐步發展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探討的模式,在課前準備基礎之上,重在課堂上解答疑惑、重點突出、歸納總結、探討應用、分析案例的模式,逐步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再懼怕數學課。
3、課後延伸階段:
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接受、理解、掌握課堂內容的不同情況,課後的延伸學習,就需要藉助於網絡學習,建立習題庫、討論區,分層次教學,及時接收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及時記錄,如果問題集中,可以集中答疑等。
由於疫情的影響,一直被爭議的公共課數學課就這麼上線教學了,O2O的教學模式是為了適應今天的形勢,也更是給數學教學推了一把助力,藉助於線上教學的傳統課堂,相信更有活力,混合式教學是「教」與「學」的必然所需要,實行線上與傳統教學的融合式教學,勢在必行。
五、同向同行,「課程思政」在《線性代數》課程中的探索
傳統課堂由於課堂時間的限制,基本上重理論,目前的線上教學,在課堂延伸部分,做了很好的補充,《線性代數》的課程思政建設得以認真考慮和探索。在授課過程中,我們開始探索從代數的發展史,引出中國歷史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矩陣的計算變換內容中,挖掘線性代數給我們帶來的「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行列式計算過程中,強調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等等。
針對當前的疫情,我們還利用矩陣轉換等,模擬了病毒原理等各個實例,理論聯繫實際,引導學生們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病毒,使得學生體會到線性代數在實際中的重要作用。
(此圖為矩陣轉換得來的病毒模擬)
02
教師的「教」 與 學生的「學」 之調研篇
我們隨機抽取了413名本學期正在上《線性代數》的大一、大二學生,23名正在教授《線性代數》的老師,想聽聽他們的想法,老師們和同學們,很有心得。
調研一:目前的《線性代數》網上教學形式比著傳統教學你感覺如何?(「學」之調研,數據實時更新,有效回答413人)
調研結果顯示,線上教學+傳統課堂的融合教學更受同學們的青睞,而單純喜歡網絡教學和單純喜歡傳統課堂的同學比例相當,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學習態度很重要。
調研二:與傳統課堂比,你覺得《線性代數》實行網絡教學方式對於學習最大的不利因素是什麼?(多選題)(「學」之調研,數據實時更新,有效回答413人)
調研結果顯示,線上教學有線上教學的不足之處,在學習自覺性、學習動力、溝通交流的學習氛圍上,不及傳統課堂。
調研三:與傳統課堂比,你覺得《線性代數》實行網絡教學方式對於學習最大的有利因素是什麼?(多選題)(「學」之調研,數據實時更新,有效回答413人)
調研結果顯示,線上教學有線上教學的優點,在學習自主性、自由安排、方便複習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調研四:如果僅僅針對目前的《線性代數》網絡教學你最需要的是什麼?(多選題)(「學」之調研,數據實時更新,有效回答413人)
調研結果顯示,單純就目前的線上教學,我們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在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們還是很在意溝通交流的一個學習氛圍。
調研五:針對線上課程具體課堂組織過程,你更喜歡哪些環節,或者說返校後,你還希望《線性代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夠保留哪些環節?(多選題)(「學」之調研,數據實時更新,有效回答413人)
調研結果顯示,目前的線上教學,確實豐富以往傳統課堂裡的一些環節,在習題庫建設、課堂測試等環節是受到學生們的青睞,這也許是後續傳統課堂裡可以借鑑的地方。
調研六:疫情過後,恢復了正常教學,你對《線性代數》課程的期盼是什麼?(「學」之調研,數據實時更新,有效回答413人)
調研結果顯示,希望線上課程+傳統課堂融合教學方式的同學過半,也許可以實現翻轉課堂的慢慢過渡,也有同學認為回歸傳統課堂比較好。
整個調研過程同學們很積極,也很願意分享自己的心得,想必大家都願意在教與學的過程當中,不斷進步與提升。
而被調研的23名正在教授《線性代數》的老師,從「教」的角度,也紛紛表示,線上教學雖然對於數學課程本身來講有很多不方便之處,但是也有一定的優勢,與傳統課堂融合,是大勢所趨。
停課不停學,隔屏不隔愛,
特殊時期,聽從學校的一切安排,
我們的老師們辛勤努力備課,同學們認真的學習。
(同學們認真進行線上課堂的學習)
(《線性代數》課程組教師們積極準備線上課程)
統計與數學學院《線性代數》課程組承擔著全校數學公共課教學工作,年均授課學生2千餘人。課程組共20餘位老師,均為教學第一線工作多年的優秀教師,曾獲學校首屆教學名師,北京市級、校級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各級獎項,團隊成員曾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校級特殊貢獻獎等。課程組不斷適應創新型財經人才的需求,編撰《線性代數》教材,採用開拓性培養方法,基礎與能力並重,應用與創新共存,持續推動教學改革。
文稿 |《線性代數》課程組
圖片 | 《線性代數》課程組
編輯 | 李夢玥
統計與數學學院
新媒體中心
2020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