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數據發餐補 「飽」暖學生心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用大數據發餐補 「飽」暖學生心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運用大數據計算,精準地將用餐補助直接發放到203名學生的飯卡中。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悄悄」地補助,目的是讓學生享受到國家政策的同時,減輕心理負擔和壓力。

學校採取這樣的方式資助學生,其實事出有因。早些年,助學金、貧困家庭補助金等好政策,執行起來卻出現了負面效果。個別高校甚至讓貧困生上臺演講,敘述家庭貧困程度並以此作為補助金發放依據,結果被指責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損傷了學生的自尊心。該校採用這種方式悄悄地補助貧困生,至少從出發點上是值得讚賞的好事。

更妙的地方,在於此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採取了大數據的篩選方式。以往高校給貧困生公開打上「標籤」的行為,其實本來是出於更好地篩選出真正貧困學生的目的。但傳統的辦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難以有效地篩選出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大數據則在無聲無息間解決了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通過大數據應用,學校對於貧困生有了新的界定:每月在學校用餐60次以上、每天吃飯花銷低於平均值8元。通過以上數據,基本可以確定這200多名學生在飲食花銷上比較拮据的事實,學校可以放心地、盡最大可能地覆蓋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真正將好政策落到實處,保障這些學生的校園生活。

應該說,這是一次新技術應用的典型案例。未來必然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時代,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工具如何應用,便成了人人關心的問題。科學技術並不具備情感,從歷史上看,很多新技術最後都成了一把雙刃劍。

以智慧校園為例,同樣是大學校園,有的學校用人工智慧加監控技術對課堂上的師生進行技術分析,甚至評分,以此作為學生是否聽講、課堂效果優劣的依據,引發了侵犯隱私權的抗議聲浪;而這所高校則把技術運用在人文關懷上,冰冷的技術背後讓人感受到了校方暖暖的溫情。

人文關懷從來都是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應有之義。用新技術、大數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護學生的隱私,顯然有利於將這種關懷傳遞下去,讓學生從這種行為中上了一堂生動的人文關懷課。

當然,對於學校來說,大數據助學也表明了新時代教育工作的一些變化,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那就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價值取向應該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是教學、管理還是校園建設,其核心都是學生。唯有如此,高校才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責編:易瀟、畢磊)

相關焦點

  • 高校給全校學生發餐補真的嗎?網友:讀了幾年,第一次聽有餐補
    高校給全校學生發餐補,真的嗎?這事還是真的有。雙十一剛過不久,廣西藝術學院的學生飯卡裡突然就多了一筆錢,該校一名女生說,「吃飯刷卡的時候發現飯卡裡的錢突然變多了,原來只有幾十塊多塊,現在卻有一百多。」後來才知道學校的餐補下來了,全校一片歡騰。
  • 又一所高校發放餐補,該校院長:豬肉不跌,補貼不停
    數據來源於網絡最近就有不少高校的同學爆料,他們學校發餐補了。例如廣西藝術學院,學校往每人學生飯卡打進156.1元。很多同學領到餐券都表示非常感動,雖然僅有20塊,畢竟我們讀書都習慣交費,交各種各樣的費用,當學校給同學發餐補時,我們還是很感動的。
  • 8元水餃吃到飽!暖心攤主走紅後被趕走,建築工人們吃點飯太難了
    最近,某工地旁的8元水餃攤引起了關注,這個水餃攤的價格不貴還管飽,所以大家都不吝惜點個讚。不過暖心攤主也遇到了麻煩事,因為被曝光後,原來的地方不讓繼續擺攤了,她是佔道經營,又不佔理,所以只能離開。攤主現在只希望,能找個承擔得起房租的門頭房繼續做餃子。有網友表示,做點好事也太難了。
  •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 南方周末實習生 李丹婧發自:貴州松桃 2017-07-03 來源:健康       貴州松桃縣妙隘鄉塘坳村的幼兒園小朋友正在吃營養午餐。(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超千億國家投入,覆蓋三千萬學生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        2011年,國家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迄今已有六年。據最新一份官方報告顯示,試點地區農村學生的身高、體重等均有顯著提升,但在一些營養指標上仍待改善。
  • 青島80後退役軍人為抗疫人員送暖心餐 一個多月熬了700公斤粥
    作為一名餐飲從業人員,孫原茂首先想到的就是為這些戰疫英雄送暖心餐,他的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說幹就幹,當一家人忙著採購食材、準備食譜時,卻發現了一個現實問題。因為在當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期,餐飲店歇業,沒有足夠大的廚房製作暖心餐,孫原茂便把家裡的廚房變成了臨時制餐後廚。「地方不夠,人力來湊!」
  • 有多少人每天享用150元餐補
    今年的廣州政協會議不安排集中委員食宿,而是提供餐補,每天150元,而且今年發放的資料費標準也由1200元漲到了1500元。(據2010年4月12日《廣州日報》)   恕我孤陋寡聞,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當政協委員的實惠還真有不少,住酒店,吃佳餚,還能拿到各種名目的「會議補貼費」,美差,美哉!
  • 中山大學給湖北籍學生發1000元慰問金,學生:悄悄打款太暖心!
    中山大學給湖北籍學生發1000元慰問金,學生:悄悄打款太暖心!湖北地區作為此次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很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封省之後,家庭的開銷不減,但已經變成了只出不進,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山大學做出了一個非常暖心的舉動:在沒有提前通知學生的情況下,悄悄給湖北籍學生打款1000元作為補償慰問金。很多同學在收到這樣一筆款項後,紛紛表示感動。
  • 餐補房補交通補...這些津貼你領到了嗎?
    有種羨慕叫「別人家的餐補」,有種嫉妒是「別人家的交通補」,有種恨是「別人家的房補」。  在不同的單位,職工之間的補貼收入相差懸殊,說起一些補貼高的企事業單位,直讓那些補貼少或根本沒有補貼單位的職工「羨慕嫉妒恨」。餐補、車補、房補、供暖補貼……發多發少怎麼算?一旦因津貼與單位出現爭議,職工又該如何保存證據並維權?
  • 愛情其實很脆弱:心若傷了,補不好;心若涼了,暖不回。望珍惜!
    想了一下,我還是掏出手機,在屏幕上快速敲打幾個字發過去——愛情其實很脆弱:心若傷了,補不好;心若涼了,暖不回。望珍惜!張愛玲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獲得愛情,你可以隨便用什麼辦法,而保持愛情卻需要智慧。」保持愛情,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若彼此都以自我為中心,只在乎自己的感受,那麼,在這段感情中,兩人便會很容易發生爭執,很容易在不經意間給對方造成傷害,產生誤會。
  • 食堂點餐變配餐 學生大呼吃不飽!校方:正在調整
    最近,微博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視頻,內容是南寧市一所學校,飯堂從原來比較自由的點餐式變成了配餐式,試運營一個星期,部分學生和家長就表示,價格上調了不說,關鍵是吃不飽。學生家長鄭先生告訴我們,孩子說學校上星期買了幾臺自動點餐機,上面有幾種套餐。他回家說吃不飽,菜也少飯也少,而且以前大概就是400多元一個月。
  • 一份飛機餐吃不飽,為什麼發餐不問要不要兩份?空姐告訴你實情
    那麼大家坐飛機的時候呢飛機會提供一些小吃和其他食物,但是當飛機飛行很長的距離時,它會是一些非常正式的餐,比如米飯和蔬菜,或者義大利麵等等,每個航空公司的飛行餐也不一樣。有人說一頓飛機餐對我來說根本不夠。我必須吃兩個才能吃飽。否則,如果我餓了怎麼辦?飛機上一個人能吃兩頓飛機餐嗎?那麼空姐都說了這個是可以吃兩份的。
  • 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肉蓯蓉
    那這期就向大家介紹一味暖而不燥的中藥——肉蓯蓉。肉蓯蓉是什麼?在中國古時候,無論是給人、還是給物起名字,都是有一定講究和內涵的,並且其名字或多或少都會體現出事物的固有特性,理所當然的中藥材也不例外。比如肉蓯蓉:肉蓯蓉雖是一味補藥,但卻「補而不峻」,因此有「從容」之號。
  • 給學生發禮物,寓意太暖了...
    給學生發禮物,寓意太暖了...對即將畢業的同學們最美好的期盼和祝願 四川農業大學近日四川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組織的「考研助力,你我同行」考研送溫暖活動正式展開署名賀卡、定製鑰匙扣學弟學妹到寢室送禮等舉措上線讓考研學生大呼
  • 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老師為什麼沒有車補和餐補?
    但為什麼作為國家公職人員,老師們不能有車補和餐補呢?本人歸納了網上大部分網友的觀點,大致有以下幾個;第一:老師工作範圍有限,不用經常出差。老師活動範圍基本就在校園,圍著學生轉,要啥車補,你們能去到哪?問題是,為啥有那麼多學生呢?中國的學校每班最少也50個孩子了,有的甚至都70多個。中國老師雖然最多,但教的學生也是世界最多!他們沒偷懶!第三:老師有寒暑假,都帶薪休假了,還要車補?很多人老揪著老師的寒暑假不放,好像全世界的老師只有中國老師有寒暑假似的。
  • 政府部門如何餐補:六菜一湯較常見 葷素搭配
    業內人士調侃,新浪上調飯補的原因是馬雲和阿里巴巴多位高管昨天來新浪總部參觀,新浪管理層為了讓員工將積極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展示在阿里高管團隊面前,特意用上調飯補來提升員工士氣。  「我都不清楚每個月的飯補是多少,因為和工資一起發,誰也不會特意去看飯補發了多少,」一位百度員工在查了上個月的工資條後,才知道飯補發了440元,照這個數字來看,飯補應該是按每個月工作日的天數來發放,標準是20元/天。  阿里巴巴北京分公司的員工介紹,他們的午餐補貼是每個工作日18元。
  • 關愛學生能做到什麼程度,這些學校的舉動太暖了!
    連續11年發棉衣 細節點讚!試穿到滿意為止這項活動已連續開展11年棉服費用均由學校支付棉衣有價,溫暖無價嚴寒冬日這一舉動猶如冬日裡的陽光溫馨動人暖心扉中國礦業大學依託學生校園一卡通消費大數據,根據學生消費具體情況,確定最終的補貼名單,為學生們補貼120-200元的餐費。
  • 你逆行向前,我守候不退 漢堡王為定點醫院送「暖心餐」
    為此,漢堡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啟動為定點醫院送「暖心餐」活動,用熱氣騰騰的美食送去我們的慰藉和致敬!誰也沒想到,開啟鼠年新春的竟是這樣一場浩大的疫情。忙著互相測體溫,忙著頻頻洗手、消毒;忙著用消毒水擦掃餐桌、門把手……為了給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美食,餐廳的小夥伴們比往常更忙了。然而,稍稍停下來,大家問得最多的還是:我們能做點什麼?
  • 學生午餐不好吃、吃不飽、浪費嚴重?官方回應了!
    日前,有市民在青島政務網上反映,由於學校學生午餐不好吃,導致一方面學生吃不飽,影響成長發育;另一方面剩飯剩菜浪費嚴重,也給交了午餐費的家長帶來經濟損失
  • 河北這24縣(區)農村學生將獲800元餐補
    試點工作在河北省24個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村(含民辦學校學生,不含縣政府駐地鎮就讀學生)義務教育學校實施。據了解,每生每年補助800元,省級補助資金8000萬已預撥到縣。補貼標準:每生每年補助800元河北省地方試點營養餐補助標準參照國家試點標準執行,每生每天4元,按每年供餐200天計算,每生每年補助800元。
  • 2017年海南13.6萬名學生吃上放心營養餐
    原標題:2017年我省實現國定貧困市縣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全覆蓋 13.6萬名學生吃上放心營養餐  1月2日上午11點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烏石學校的食堂很是熱鬧。  蔥花炒雞蛋、清炒葫蘆瓜、木耳燉雞肉,幾份熱氣騰騰的菜品把九年級學生小林的飯盒堆得冒了尖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