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工地旁的8元水餃攤引起了關注,這個水餃攤的價格不貴還管飽,所以大家都不吝惜點個讚。不過暖心攤主也遇到了麻煩事,因為被曝光後,原來的地方不讓繼續擺攤了,她是佔道經營,又不佔理,所以只能離開。攤主現在只希望,能找個承擔得起房租的門頭房繼續做餃子。有網友表示,做點好事也太難了。
這家小推車臨時攤點已經擺了大半年了,每到飯點,周圍幾個建設工地的工人們就會趕來吃上一份不限量的水餃大餐。由於周圍也沒有餐館,一直以來小攤的生意都不錯,雖然利潤不高,但勝在光顧的客人多。
剛開始擺攤的時候,小份30個8元,工人們不夠吃,所以攤主才想出了8元不限量的方式。少掙點但換來了更多的顧客,工人們吃飽後也很滿足,這或許也是史女士堅持做水餃的動力之一。對於周邊的建築工人來說,一份熱騰騰的水餃只要8元很實惠,因此時間長了大傢伙都愛上這裡買水餃。
現在在電視臺和街道的幫助下,雖然攤主史女士找到了新的擺攤點,但她也表示這裡的秩序有點亂,擔心時間長了還是會被投訴。史女士還表示,等找到了合適的門頭房,到時候賣7塊錢一碗,少掙點錢做好事。
史女士的經歷通過媒體被眾多網友所知後,有人表示,其實她可以考慮適當提價,如果真讓工人們敞開了吃,8塊錢一份未必能賺多少,大家都是賺辛苦錢,犯不著攤主讓利,做生意不就是為了賺錢嗎?
當然,也有網友質疑工地不盡責,明明有餐廳卻不讓工人進,周邊又沒有多少餐館,讓工作了一天的工人們吃飯成了難題,怎麼能完成好建築任務呢?
實際上建築工地管工人午飯一般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包餐,另一種是餐補。前者不受歡迎,因為工人們都來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工地包餐容易出現眾口難調的情況,且餐食的質量也不好把握,價格貴了,工程承包方也不願意,因此大多工地都會選擇給工人補貼。
在這種情況下,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工人們吃飯時大多會選擇這種便宜管飽的餐食,8元的水餃,10元的快餐,類似的餐食在工地周邊都很常見。如果要說沒錢賺其實也不會,至多是薄利多銷,但如果要再算上門店費、管理費等等,成本估計就上去了。
而對於史女士來說,受到關注雖然能給她帶來更多的顧客,卻也不是什麼好事。小攤販們大都有被城管趕來趕去的經歷,雖說城市很大,但出於城市美觀的需要,很多地方是不允許擺攤做生意的。史女士之所以會被園林部門盯上,主要原因就是工人們在吃完水餃之後,有人會將水餃湯隨手潑在綠化植物上,長此以往,會給園林部門造成極大的維護方面的困難。
建築工人們的任務是建起林立的高樓,建成之後,來往者皆是城市白領和精英們,但環境變得更加現代化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挖井人。那些高樓大廈的建築者們、做工地生意的小攤販們也需要生存,在園林、城管部門強調環境管理的同時,僱用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公司、企業以及相關部門應當重視他們的日常生活問題,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他們給城市管理造成困擾並不是出於主觀故意,而是沒人關注到他們的需求,沒人傾聽他們的聲音。
如果我們的城市在管理上能更加人性化一點,更有人情味一點,那麼今後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