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了有趣,大人讀了噩夢:《假如我有完美媽媽》的奇幻世界

2020-10-03 漠鷹茶館


1.不斷出現的社會新聞,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出現了什麼問題?

前一陣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也引發了對兒童教育的思考。這則新聞其實很讓人痛心,一個初三的男生,因為在學校打牌,被家長當眾扇了巴掌,孩子心理上承受不住,當眾跳樓死亡。

這件事冷靜下來看,其實本質上還在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固然孩子在學校打牌不對,但是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當眾扇孩子耳光,這在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來看,那簡直是不可承受之屈辱,一時做出過激的行為也在所難免了。

另外一個新聞倒是讓人感覺心裡非常感動和溫暖。一個初二的小女孩不知道為什麼要去跳河,警察叔叔去救她,小女孩反而是往河裡越走越遠。警察叔叔情急之下大喊, "我閨女今年7歲我兒子今年2歲我是警察我陪你一起死!"。這樣一句讓人動容的話感動了小女孩,放棄了輕生的想法,也感動了大量的網友。

從這兩則新聞對比來看,其實就是與孩子溝通的不同方式所帶來的不同結果,孰優孰慮,一目了然。



幻想小說大師尼爾·蓋曼寫過一本書,叫做《假如我有完美媽媽》,講述了小姑娘考羅琳因為父母工作繁忙,缺少關愛,在自己家的"另一個世界"探險中得到了現實中沒有的關注和愛護。但是最終,她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陷阱,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另一個媽媽",將夥伴們和父母帶回了現實的世界。

雖然這只是一本寫給少年兒童的幻想小說,且帶有一定的怪異色彩,看似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對於我們現實中如何做好溝通,如何處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有著很多的啟示。

2.奇幻文學作家尼爾蓋曼

在英國文壇上,尼爾•蓋曼是非常獨特的一位作家。

他擅長寫作幻想文學,構思獨特,情境詭異,情節緊張,帶有強烈的個人寫作風格。

史蒂芬•金曾經稱讚尼爾•蓋曼是"裝滿了故事的寶庫"。

尼爾•蓋曼於2002年寫作的《假如我有完美媽媽》獲得雨果、星雲兩項大獎,並被改編成為電影《鬼媽媽》。

對很多人來說,長著兩顆紐扣眼睛的鬼媽媽,是他們青少年時期的噩夢,這也可以看出尼爾蓋曼巨大的影響力。

相比於電影名字《鬼媽媽》來說,《假如我有完美媽媽》更溫和,更貼近兒童的心理,也更像是一本兒童奇幻小說。

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之後才開始翻閱這本書,不然晚上有可能要做噩夢的。

3.充滿哥特風格的恐怖版《愛麗絲夢遊仙境》

《假如我有完美媽媽》被譽為恐怖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其實還是很貼切的。

整部作品充滿了怪異的哥德式風格,古老宅子的公寓,半荒廢的院子,陰暗的通道,門後的另一個世界,蜘蛛狀奇怪的生物,"另一個爸爸"和"另一個媽媽",讀起來讓人有些不寒而慄的感覺。

而且這種陰森恐怖的感覺不是靠著傳統歐美恐怖片中血腥的情景描寫來創造的,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通過情節的推進,通過心理的鋪墊,讓這種怪異、邪惡、哥特風的故事一點點進入到讀者的心中。

說起來,最詭異的還是要數"另一個媽媽"的紐扣眼睛了。開始的時候很困惑,為什麼要設計這樣一種情節呢?要知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眼睛都被縫上了,那還能看到什麼呢?

看完整本書後,發現其實是對現實中考羅琳父母對待孩子的一種批判。考羅琳差點掉井裡,媽媽一邊忙自己的,一邊漫不經心地說:"啊哈,好啊"。考羅琳想跟父親多親近,搖晃木門想引起父親的注意,父親卻打發她去花園自己玩。

父母完全忽略了考羅琳對親情的需求,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生活視而不見,讓考羅琳越發覺得世界無趣,感受到了受到忽視。

其實在現代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為生活所困,不得不拼命工作,養家餬口,跟考羅琳的父母又有什麼區別呢?

考羅琳最初進入奇幻世界的時候,"另一個媽媽"對她關懷備至,但是考羅琳發現她只是想控制自己,一旦被縫上了紐扣,考羅琳就再也回不到現實世界了,再也見不到親生父母了。

只有這時候,才知道親情的可貴,回想起被蜜蜂蟄的時候,勇敢保護自己的還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奇幻世界中的"另一個媽媽"永遠不可能給予自己無私的愛。

4.對兒童成長中關注與反思

八月底的時候參加了果麥出版社的新書發布會,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情境小短劇。

講述的是一個小朋友為慶祝媽媽的生日,親手做了漂亮的十字繡。而媽媽卻認為小朋友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些無用的東西上,對升學、對成績沒有任何幫助。母女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但是後來把問題說開,溝通順暢了,母女感情得到了升華。

其實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就是這樣,要時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還有家庭的溫暖,如果當初考羅琳能夠感受到家庭帶來的幸福,她也不至於自己東闖西闖,最終進入門後的奇幻世界了。

另外還要對孩子保持足夠的耐心。網上開玩笑地說,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時,雞飛狗跳,烏嗷喊叫。這確實也是生活中的現狀。包括考羅琳的父母,平時對她也缺乏足夠的耐心,以至於在某種程度上讓考羅琳對父母非常的失望。

在活動的時候,問孩子們想對父母說什麼,我的孩子說想讓父母在講解題目的時候再耐心一些,不要一弄不清楚就開始不耐煩,批評自己,其實自己已經很努力了。

想一想,確實這種錯誤的做法以前出現過不少次,每次想要控制,但總是忍不住。看來以後還是要多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溝通、交流、教育的環境。

5.努力做一個"完美家長"

尼爾•蓋曼曾經評價《假如我有完美媽媽》這部作品,"孩子們會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冒險,大人看了卻做噩夢。"

確實,在書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完美的自己,看到了對孩子忽略的那一面,看到了親情的缺失,由此而導致的後果也讓我們感覺冷汗直流。

從現在開始努力,做一個"完美家長"吧。

相關焦點

  • 媽媽不是完美媽媽,孩子不是完美孩子,我們天生就不完美
    比起看電影,我更願意和孩子一起閱讀書本,《假如我有完美媽媽》是電影《鬼媽媽》的原著,它的作者是尼爾.蓋曼,他站在孩子的視角,指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他寫了很多大人看的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同時也寫了很多適合兒童看的故事,值得每個孩子一讀的兒童小說。
  • 給媽媽們看的童話:不需要做完美的媽媽,你最需要做的是你自己
    、緊張刺激的、溫暖人心的,各種各樣有趣好玩的幻想故事,在他的海洋世界裡漂遊,讓他隨手就能丟出一個驚豔無比的故事來。今天我讀的這本《假如我有完美媽媽》就是一個有趣又有料的童話故事。雖說這是一本童話故事,可我卻覺得,這本故事,也非常適合年輕的媽媽們去品讀。
  • 「媽媽,我做了一個噩夢」,如何引導孩子真正的認識自己的夢?
    詹詹今年將近3歲,同階段的孩子一般都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入睡,但是詹詹因為最近做了一個噩夢,遲遲都不敢睡去。我總是安慰詹詹說:「沒關係,夢境都是相反的,並不是真正存在的,不用害怕。」但是在孩子的恐懼面前,無論我怎麼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的,因為詹詹完全不懂什麼是夢,什麼才是真實的存在。「媽媽,夢是什麼?」
  • 「媽媽,我做了一個噩夢」,如何引導孩子真正地認識自己的夢?
    詹詹今年將近3歲,同階段的孩子一般都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入睡,但是詹詹因為最近做了一個噩夢,遲遲都不敢睡去。我總是安慰詹詹說:「沒關係,夢境都是相反的,並不是真正存在的,不用害怕。」但是在孩子的恐懼面前,無論我怎麼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的,因為詹詹完全不懂什麼是夢,什麼才是真實的存在。
  • 大人念書給孩子聽VS孩子自己讀差別有多大?繪本大師給你答案
    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奧維爾.普瑞斯特科《給孩子讀書的父親》獨自閱讀「小能手」閱讀群裡有位李媽媽經常會發4歲孩子自己獨自在看那繪本的照片。經常性地看上30-40分鐘不要我管,省事!」還有一次,6歲的侄子來家裡做客。他看中了一本《跑跑鎮》。自己翻了下很喜歡,便央求他的媽媽講。媽媽當時在刷手機,便對侄子說:「你都認識這些字了呀,你自己讀,一定會讀懂的。」
  • 孩子一定要讀的8部世界名著
    呼籲青少年趁小的時候、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中國著名現代作家三毛曾說:如果我只剩下一個月,我便去看《小王子》。它以兒童小王子的視角尋找生命的「本真」,對愛與責任的認知,對成人世界的反映……內容深刻又純真,讓無數大人、孩子都曾落淚。小王子的世界,提醒我們只有愛,才是最高的哲學。
  • 繪本怎麼讀,孩子才愛聽?有趣方法讓孩子參與閱讀,樂得笑哈哈
    文|凝媽朋友跟我說,4歲的兒子不喜歡讀書,沒辦法給他報了一個閱讀課,一年1800多。孩子還很喜歡跟著讀,她覺得很欣慰。很奇怪,孩子才4歲,為啥非要讓他自己讀呢?朋友覺得自己讀才能學進去,光聽爸爸媽媽讀,就是走馬觀花,看個熱鬧。
  • 看過世界的孩子更強大 十一假期陪孩子讀讀書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眼看著十一假期來了,你想好帶著孩子去哪裡玩了嗎旅行途中,不要忘了陪孩子讀讀書宅在家中,享受親子之樂,也不要忘了捧一本書,陪孩子讀一讀曹文軒我筆下的馬小跳是一個真正的孩子,我想通過這個真正的孩子,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童心世界。"  彩繪文字版《淘氣包馬小跳》版面設置更豐富、更生動,全套系約配2800幅精美彩插,堪稱中國原創童書領域的奢侈品,更契合當下孩子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
  • 電影《鬼媽媽》豆瓣8.2:大人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伴
    國慶節假期中,我的小小外孫女們成了我平凡、瑣碎時光中那抹最亮眼的光芒,因著最近的生活一直都在忙著和男朋友定親、認親、拍婚紗照,日子變得寡淡而忙碌,好在外甥女把兩個小小外孫女丟給我看,這假期竟也變得有趣了起來。
  • 孩子,讓我把世界「讀」給你聽
    「孩子可以透過閱讀這扇窗看到更完整的世界,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陳科慧說,「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繪本裡有一本就叫《看世界》,從認知的角度,小熊和爸爸一起探討「什麼是遠什麼是近」「什麼是這裡什麼是那裡」,而爸爸的全程陪伴,則帶領孩子看到了愛的模樣。在她看來,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感知,更能助力孩子了解個體的獨特。
  • 統編教材「和大人一起讀」究竟是什麼 怎麼教(組圖)
    對於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自願地反覆地去做。這樣,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走向「我想讀,我要讀」的主動閱讀境界。  (三)「和大人一起讀」是一種閱讀方法  和大人一起讀的過程中,大人會把一些閱讀的方法示範或滲透給孩子。
  • 這本動物科普繪本真有趣,孩子讀了愛不釋手,大人讀了直呼吃驚
    作者給每種動物都賦予了獨特的性格色彩,這樣孩子讀的時候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仔細數一數,封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正在用餐的動物?它們恰好就是這本繪本的主角們。標題上方是一隻鵜鶘男寶寶正把頭探進媽媽的大嘴裡,而在標題下方,一隻鵜鶘女寶寶開心地從媽媽嘴裡拖出一條比它個頭還大的魚。這其實正是鵜鶘餵養寶寶的方式,把食物藏在大大的喉囊裡,再帶回來給孩子吃。繪本的正文可以分為兩部分。
  • 讀給大人聽的童話《小王子》最終章
    作者從孩子的視角中去講述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和體會,很多時候,單純美好又有著深刻的寓意。這本童話故事書中有很多插圖,所以我會把插圖按照順序放在每篇文章裡,而語音則是童話故事的閱讀,希望這種設計可以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語音上。這是讀給大人的你聽的童話故事,希望你喜歡。
  • 學習指導 | 一年級語文教材為什麼要設置「和大人一起讀」
    「我想讀」「我會讀」「我能讀」的閱讀信念也會慢慢樹立起來…………因而,「和大人一起讀」是閱讀材料,是閱讀環境,是閱讀方法,是閱讀興趣……是大人和孩子結伴走向閱讀世界的總和,是讓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徑。二、為什麼要「和大人一起讀」孩子對閱讀,並不是天生就充滿熱情和渴望的。
  • 「我女兒喜歡讀的書」TOP 7
    不過我覺得女兒的鑑賞能力還是可以的,她喜歡的書都很不錯,接下來推薦一些她讀過之後非常喜歡的書。 1 《西遊記可以這樣讀》 厚厚兩大本,每本都被女兒翻了好幾遍,太喜歡了。
  • 給孩子讀童話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缺少童話閱讀經驗的大人,往往不習慣童話大多不說「人話」的毛病。它們還堂而皇之地「胡思亂想」,基本上不切實際,因此很讓人懷疑「缺乏知識性」。更讓大人頭痛的是,許多掛著「經典」標籤的童話,不但有善與美的內容,還有惡與醜的東西——給孩子讀這樣的東西,豈不是會教壞了孩子、嚇壞了孩子?   關於童話,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常常被我們忽視——它是一種文學形式。給孩子讀童話,最需要一種文學閱讀的心情。
  • 媽媽書單|一年讀50本書的目標,我選擇了這些
    前幾天給暖暖整理書櫃,發現這將近六年的時間,我給暖暖入的各類書,完全可以開一間小小的圖書館了。或許是受我的影響,暖暖小時候從來都是很主動地去書櫃找書讓我們來給她讀,認識很多字以後,自己也能一本書可以翻看很久。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其實是要從家長自己做起。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也整理了一部分適合媽媽們讀的書,一起分享給大家。
  • 世界名校畢業當全職媽媽, 書是不是白讀了?
    二、這實在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能考上世界名校畢業的學生,必然是學霸級的人物;能從世界名校畢業的學生,必然都是學富五車,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一定造詣。她們辛辛苦苦考入了名校拿了學位,學到了淵博的知識,結果卻只能像普通婦女一樣在家看孩子,這書豈不是都白讀了?
  • 假如我是爸爸(媽媽)
    今年春節的電影《你好,李煥英》給了我特別的靈感——從父母的角度寫寫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感受做父母的苦與樂。同時作為自己與父母溝通的方式,把習作讀給父母聽。讀孩子們的習作,真切地感覺孩子們長大了,他們會規劃未來的生活,這份規劃映照進現實社會,會讓他們成長更有力量。希望親愛的家長也來讀讀孩子們的文章,讓孩子們的美好願望映照進現在的家庭生活。
  • 如何把難懂的歷史繪本講得有趣?2個技巧,讓孩子讀100遍也不厭
    他說——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我一向倡導孩子要唱讀經典。對幼兒來說,經典歷史讀物可以明智、明理。歷史就像啟蒙導師,他讓懵懂的孩子學會如何智慧和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並賦予他們大氣的人格,以及通識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