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12月14日,各州選舉人團分別在各州首府完成了投票活動。根據最終投票結果,拜登最終獲得306票,而川普僅獲得232票。儘管官方的選舉結果到明年1月6日才公布,川普至今還沒有認輸,但可以說,明年1月20日川普離開白宮已經算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回顧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無論如何都不能稱得上風平浪靜。一方面,選舉期間COVID-19疫情在美國各地爆發,無論是黨派的拉票活動還是選民的投票過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在選舉初步結果披露後,川普團隊「四處點火」,試圖通過法律手段來扭轉敗局。正因為如此,這次競選被稱為史上「受到最猛烈的挑戰」的選舉。那麼,迄今為止此次美國大選引發了哪些訴訟呢?本文對川普團隊發起的眾多法律訴訟案件進行歸納總結,算是與廣大「吃瓜群眾」分享一點法律知識吧。
據不完全統計,針對2020年總統選舉,川普和共和黨方面先後發起了50多起訴訟。其中不僅包括川普及其競選團隊所提起的訴訟,還包括一些共和黨人士甚至是選民發起的訴訟。由於這些利害關係方提起的訴訟訴由、主張事實或利益訴求與川普競選團隊高度相似,因此本文將它們合併分析。
儘管川普提起的訴訟數量不勝枚舉,內容五花八門,但其終究要受到美國法律的限制。在對其訴訟內容本身進行分析之前,我們可以先從美國法定的選舉流程的角度來審視附加在這些訴訟上的「時間枷鎖」。根據美國的選舉法律,在選舉日11月3日(11月第一個星期一的次日)後,各地選舉辦公室將根據選票的統計情況公布選票結果,然後選票再依次通過選舉委員會與州政府的認證。認證過程完成後,各州和哥倫比亞特區被推選出的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將於12月14日(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前往各州的首府進行投票,這才是真正決定下任總統由誰擔任且產生直接法律約束力的投票活動。選舉人團投票完成後,後續國會確認等基本都是程序事項。可以說,拜登和哈裡斯可以更放心地準備1月20日「新總統」手撫聖經宣誓就職了。
那麼,針對總統選舉,美國法律有沒有規定訴訟時效呢?根據188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選舉統計法》的規定,2020年選舉的「安全港日」為12月8日。這意味著,全美各州內任何選舉和選票相關的糾紛都必須在這個日期前解決。儘管這並不是憲法條款,但多數學者認為,法院會駁回在該日期後發起的訴訟;換言之,川普團隊需在12月8日之前啟動所有的訴訟程序。也許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德克薩斯州司法部長肯·帕克斯頓(Ken Paxton)12月7日向聯邦最高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喬治亞州等4個州延長郵寄投票時間的行為違憲。這應該是川普團隊的「最後一博」了。
由於美國採取選舉人制度,因此總統選舉關鍵在於搖擺州。因此,川普團隊的訴訟基本都是針對其在此次選舉中敗選的搖擺州提出的,目的是企圖通過阻止選票結果認證的方式來否認拜登勝選。根據其所主張的事實,川普團隊或共和黨人士所提起的訴訟大致可以被分為四大類:選票是否有效、選舉委員會行為違規、意外情形以及違憲問題。本文將在每一類訴訟中列舉較為關鍵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舉例說明。
一、選票本身的效力問題
這類訴訟的關注點在於選票是否有效。川普團隊認為,有的州的部分選票缺少信息(儘管這些信息可能並不影響選票的合法性)或者物理上的不完滿(信上有印記等),因此應當被認定為無效選票。一般認為,拜登支持者選擇進行郵寄選票的數量遠超於習慣當場投票的川普支持者。因此,在川普團隊看來,質疑部分信息不完整或者存在瑕疵的選票(多數是郵寄選票)的效力至少從大概率上對川普有利。退一步來說,即使這些選票中也包括選舉川普的選票,但川普至少可以通過質疑程序瑕疵甚至存在選舉欺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12月1日針對威斯康星州提起的訴訟中,川普團隊要求否認221000多張選票的效力,認為其中170140張缺席選票被認為缺乏投票流程中的書面申請,而5517張選票是由選舉辦公人員在選票信封上填寫所缺失的地址信息。另外,賓夕法尼亞州的5起訴訟都試圖阻止數千張選票的有效性。例如,在IN RE: CANVASS OF ABSENTEE AND MAIL-IN BALLOTS OF NOVEMBER 3, 2020 GENERAL ELECTION案中,原告認為選票表格的空白處未填寫姓名與選民地址(但信封上有這些所需信息)。
但法院在對這些案件進行審查之後,基本上都通過法律解釋的方法肯定了這些「瑕疵選票」的效力。比如在IN RE: CANVASS OF ABSENTEE AND MAIL-IN BALLOTS中,法官認為儘管選民未在選票的空白處填寫這些信息,但是選票信封上則包含了這些信息。選舉法只要求選民能夠提供這些信息即可,而並未明確要求在選票規定的空白處必須包含這些內容。鑑於此,多地法院駁回了川普團隊的此類訴訟請求。
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確認判決
二、選舉相關機構違規
認為選舉機構違規操作是川普眾訴訟中提的最多的一種主張。他們指控,各地選舉委員會違規操作使一些無效選票被計入合法選票中,從而影響了選舉結果。與之相伴,川普團隊要求停止正在進行的計票活動或者阻止對非法選票的認證。
川普團隊針對費城選舉委員會的訴訟具有代表性。受新冠疫情影響,費城選舉委員會制定了保持安全距離(6英尺)的社交規則。對此,川普競選團隊提起訴訟,指稱該社交規則不利於觀察員清點票數,因為觀察員無法看清選票的具體內容與信息。據此,他們指控費城選舉委員會越權制定該規則,要求將9000張「缺席選票」(absentee ballot,指選擇不前往或不願前往投票站親自投遞選票的選民所投出的選票)作無效處理。最高法院認為選舉法「只允許授權代表(觀察員)留在檢查缺席選票和郵寄選票的房間內」,並沒有要求讓他們能夠看到每張選票上的詳細內容。因此,費城選舉委員會採取社會隔離措施並沒有違法。
在威斯康星州提起的訴訟中,川普團隊稱麥迪遜縣在公園舉行的活動中非法開設投票點(該投票點總共接收了17271張缺席選票),要求否認這些缺席選票的效力。在喬治亞州發起的一起訴訟案中,川普團隊認為查塔姆縣的選舉委員會沒有確保那些於選舉日7點後到達的選票不被「不經意地計入」,這損害了川普總統與共和黨成員的利益,而該州選民的合法選票被「稀釋」,他們的選舉權也受到了侵害。基於此,川普團隊要求法院命令當地選舉委員會不開封、不記錄甚至銷毀這些選票。不過,法院並沒有支持川普團隊的訴訟請求。
川普團隊並非輸掉了每一個官司。受新冠疫情影響,大量美國選民選擇郵寄投票。不過,有的選民在郵寄選票時可能遺漏了身份證明或其它文件。為此,不同的州規定了一定的矯正期,允許選民在一定的時間內補充此類文件。在訴凱西·布克瓦爾和縣選舉委員會(Donald J Trump for President, Inc v. Kathy Boockvar and County Boards of Elections)案中,川普團隊認為,選舉法已經「非常清晰且非含糊」地規定了「矯正」截止日期,即2020年11月9日。因此,州務卿基於疫情的理由延長這一期限是不合法的。經過審理後,法院批准了川普團隊的要求,發布了強制令,即將11月9日之後的「矯正後選票」與合法選票隔離開來,並在最終計票的時候不考慮這些選票。
法院判決川普勝訴
三、意外情形
針對選舉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情形,包括選舉委員會使用的機器或者其他設備發生異常,從而導致計票錯誤等問題,川普團隊不僅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大肆指責,而且訴諸法院,要求判決相關選區停止計票活動或者重新計票。
在亞利桑那州提起的一起訴訟中,川普團隊稱,馬裡科帕縣的計票機器會錯誤地識別用品牌Sharpie的油性記號筆所填寫的選票。這個陰謀論被稱為「記號筆門」(Sharpie Gate)。但是,這一點很快被闢謠。在經過重新包裝後,川普團隊再次提起訴訟。在內華達州,有兩名選民聲稱克拉克縣的自動籤名識別機器不可靠,這些機器使得一些非法選票被計入,而選舉觀察員卻無法觀察和發現這種作弊行為。
總體來看,川普團隊在這方面的指控大多是「據說」或者帶有很大的誇張成分,缺乏可信的證據,或者達不到需要法律救濟的標準。因此,它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被法院駁回。
四、違憲
違憲是川普團隊反覆提及的訴由。在11月9日的訴訟中,川普團隊就將賓夕法尼亞州大選中涉嫌的違規行為匯集在一起,聲稱整個選舉過程從根本上違反憲法。但在11月22日,該案主審法官Matthew Brann用非常嚴厲的判決駁回了訴請,稱原告企圖讓法院剝奪(disenfranchise)賓夕法尼亞大部分地區選民的選舉權。
12月2日,川普還以個人身份在威斯康星州提起聯邦訴訟,要求法院裁定該州的選舉完全違憲。
如果說川普團隊針對選票瑕疵、機器故障等技術性問題進行的挑戰只是小兒科的話,德克薩斯州總檢察長檢察長Ken Paxton12月7日針對喬治亞州、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提起的違憲之訴則有「核彈」之意。因為一旦成功,法院有望判決整個州的選舉結果無效,這至少可以引發重新選舉。在該案中,德克薩斯州總檢察長Ken Paxton直接對,聲稱這些州在選舉過程中忽視了美國國家選舉法與聯邦選舉法,違反了憲法的規定。訴狀中稱,「整個國家如同戰場一般,滿是進行非法投票的民眾,充斥著無視法律和選票流程的投票。」 原告還要求最高法院直接審理此案。然而,最高法院很快就發布一道簡短(只有2頁)的命令,表示德克薩斯州沒有《憲法》第三條賦予的資格提起該案,據此駁回了訴請。至此,川普團隊針對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系列「訴訟秀」大致落下了帷幕。
在輸掉選舉之後,川普團隊以各種理由到處發起訴訟,其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不過,這些訴訟要麼被法院駁回,要麼原告主動撤回。這固然有原告準備不足和倉促提起訴訟的原因,但更多是因為川普團隊不能提供切實可信的證據,有的可謂空穴來風。另一方面,川普團隊提起的訴訟大多缺乏合理的法律依據,或者刻意曲解法律法規,因此難以得到法官的同情和支持。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川普團隊的訴訟戰略便是在一些選舉失利的搖擺州提起各類訴訟,企圖通過廣泛撒網來達到「樹上開花,保本求利」的局面。但只要稍作分析就能看出這種行為無異於大海撈針,美國法官(包括川普提名任命的最高院法官)總體趨於理性和嚴守法律的底線,他們不會支持毫無證據或不合理的訴求——更何況,審理和判決結果可能影響美國政治格局和穩定。從這個層面上說,川普團隊的訴訟戰略與其說是為了挑戰結果,還不如說是希望毒化政治氛圍,以圖亂中取勝或者至少爭取4年後捲土重來——因為這場法律挑戰是一場退無退路,基本沒有勝算的仗。
當然,川普不僅沒有公開認輸,而且也不會輕易放棄法律抗爭。目前,美國各地法院還有不少案件在審理,川普團隊也不會甘心敗訴。甚至,不排除川普團隊成功挑戰個別州結果的可能性。但縱觀選舉人團一邊倒的結果,細觀這數十起案件中全美不同地區、不同層級法院法官的態度,我們恐怕很難相信川普可以翻盤。(餘盛興 俞哲倫)
餘盛興律師: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海華學院院長。曾工作於上海WTO事務諮詢中心,在美國某律師事務所工作,並在喬治城大學訪問多年。他代表中國在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處理貿易、投資、跨境智慧財產權糾紛,並協助外資企業處理在華業務。
編輯:趙欣、主編: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