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895 字
預計閱讀時間:5 分鐘
日本頂級醫院裡,外科醫生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和在中國有什麼不同?曾在大阪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工作的小佟醫生為大家帶來這篇手記。
大阪大學是日本九所舊帝國大學之一,可以算是日本國立大學裡最優秀的學校之一。大阪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到底是怎樣一所大學呢?就讓我從自己的專業心臟血管外科一周的工作說起吧。
每周一的早晨是例行的英語術前討論會,包括教授(國內所說的主任)在內的所有科室人員需要全部到場。
例會內容是按照順序把接下來一周的手術患者病例匯報一遍,供大家提出問題和異議。所有環節都是用英語。這個場合輪轉的醫學生以及其他科室輪轉人員都要參加。這也是大學醫院教育體系裡重要的一環。例會時間通常在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左右。
周一早晨7點 術前討論會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教授大查房。有一部日本電視劇叫做《白色巨塔》。現實工作和電視劇相比,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白色巨塔》劇照
首先是位於3層的ICU心外科術後大查房,隨後是位於9層的心外科病房查房。沒錯,教授坐電梯,我們是用跑的,還得比教授先到9層。
由於我的專業是大血管外科,我通常是第一個匯報患者病情。每次對於身寬體胖的我來說,氣喘籲籲地匯報病例已然成為了每周查房的笑點。
查房的隊伍浩浩蕩蕩。通常,教授已經從一個房間出來了,排在隊尾的人還沒有進入房間看到病人。這種形式對於我個人來說並不是很能接受的,這意味著所有的工作都要往後推遲兩個小時,時間成本有點高。
接下來,有手術的上手術,沒手術的就處理病房的工作。整個查房結束,就已經中午了。大家都在病房等著上級醫生逐漸撤退,我們就可以進入午餐時間了。
午餐怎麼解決?很多日本醫生都帶了太太做的便當,非常有愛。還有一些醫生帶飯是為了省錢,他們的便當大多是前一天晚上的剩飯。沒有便當的人就會三三兩兩地走到樓下小世界選擇午餐。
吃完飯,該接著幹活了。
下午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回復堆積如山的介紹信。這裡介紹一下,什麼是介紹信。
介紹信
在日本的醫院裡,大學醫院處於金字塔的塔尖。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遇到處理不了的情況,會將患者介紹到大學醫院來。這個時候就必須有下級醫院醫生寫給大學醫院醫生的介紹信,否則大學醫院是不會接受預約的。正是這種制度,讓這裡的患者分流做的還不錯。
大致內容是這樣:先是一些客套話,然後是病情介紹,最後還是一些客套話,比如:「我知道您特別忙,但還是想請您在百忙之中關照一下我給您介紹的這個病人吧……」
總之,我們就替領導們處理這些信件,然後總結成簡單的話語,匯報上去。
平時晚上10點以後的醫院萬象
值班的人就比較忙了。全病房和ICU以及心外科相關的急診電話都由這個人負責,和國內一樣,分為一線值班、二線值班,以及在不在醫院都行的三線聽班。
值班的交班是一個特別繁冗的工作。大家可能不相信,這個交班最長能持續4個小時!所有管床大夫都要向二線匯報一遍自己負責的患者的情況、當晚需要注意的事項、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如何應對的備案。不過二線值班通常還是會給一線值班買晚飯。值班室很破舊,我通常都在示教室搭床睡覺,因為有空調。
值班室
這就是大阪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醫生的一天。
醫生們都是日本著名高中畢業的佼佼者,和他們競爭的壓力的確不小。對於我來說,唯一緩解壓力的樂趣,就是看看窗外的景色,沉澱心情,然後繼續工作。
大阪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病房的夜景
接下來,例行的工作還包括星期二早晨7點的論文研討會,這通常會持續2小時,直到手術開始。星期三晚上的疑難病例討論會,通常會討論到凌晨1點。星期四下午的術前日語病例討論會,討論的內容需要周一到周三每天不停地更新數據。最後是周五晚上大夫自發的一周工作總結會,通常會總結到第二天凌晨。
周六和周日是大學醫院醫生到外面醫院打工的日子,因為日本大學醫院的工資很低,所以大家都是靠犧牲家庭時間出去掙錢。可以說,星期一到星期五是為了夢想在奮鬥,而周末則是為了現實在奔波。
然而,正是這麼一幫精英在拼命地支撐著日本醫學界。無論是最先進的技術還是設備,沒有大學醫院臨床醫生的奮鬥,不可能實現它們的價值。
大阪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就是這樣一個真正的白色巨塔。
順便說一句,日劇《白色巨塔》的拍攝地就是大阪大學。
大阪大學醫學部還培養了一名家喻戶曉的漫畫家,他就是日本漫畫之父、《鐵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虫。手塚治虫雖然是一位醫學博士,卻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奉獻給了漫畫創作。他創作的經典醫學主題漫畫《怪醫黑傑克》受到了日本乃至世界各國漫畫迷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