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特·莫德爾(Walter Model,1891.1.24~1945.4.21),德國陸軍元帥(1944.3.1),著名軍事家、統帥。
莫德爾1891年元月24日出生於東普魯士的廷根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他父親是師範學校的教員和普魯士皇家樂隊的指揮。他1909年起在德意志帝國軍隊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在西線部隊作戰,曾短時間在參謀本部服務,爾後參加凡爾登戰役,曾因數次負傷而獲高級勇敢勳章。
戰爭結束,莫德爾已是上尉,繼續在陸軍中服務,曾擔任步兵第二團團長。1935年被任命為陸軍參謀本部技術司司長。他當時的長官曼斯坦因將軍誇他是群人中的強者,並喻之為「鯉魚池中的梭魚」。
1938年,莫德爾晉升少將。1年後升任駐德勒斯登第四軍參謀長,參加了波蘭戰役,該軍在拉多姆附近參加 了對強大的波蘭軍隊的圍殲戰。
波蘭投降之後,莫德爾升任布施上將指揮下的第十六集團軍參謀長。該榮團軍曾屬於人集團軍群,參加了對西線的戰鬥,戰鬥在摩塞爾河上遊的特裡爾一帶,曾突破馬奇諾防線而佔領凡爾登。1940年11月,莫德爾晉升中將,並重新擔任指揮職務。
在蘇德戰爭中,莫德爾最初指揮第二坦克集團軍的先遣部隊第三坦克師,表現了一往無前的勇敢精神。在1941年7月9日,獲騎士鐵十字勳章。10月,希特勒晉升他為裝甲兵將軍,同時任命他為部署於莫斯科以北的第四十一坦克軍軍長。
1941年10月2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發起大規模的突然進攻(參見莫斯科戰役)。第三坦克集團軍迅速向前推進,從北面突向蘇軍防禦陣地。先頭部隊在夜間已經看得見蘇軍防衛克裡姆林宮的高射炮部隊發出的炮火。但是,此時德軍已筋疲力盡,傷亡越來越大,補給日益減少,燃料彈藥運輸中斷,致使攻擊受挫。莫德爾所部第六坦克師各坦克團所受損失最大,可以使用的坦克只剩下十餘輛。莫斯科未能攻下,希特勒憤而撤銷了坦克第二集團軍司令古德裡安的職務。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齊元帥也奉命退役。
1942年元月,第九集團軍司令施特勞斯上將因病獲準辭職,莫德爾於1942年元月接替了他的職務。此時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北翼發生了嚴重危機。坦克第二集團軍和野戰第四集團軍之間被蘇軍打開了一個極為危險的缺口,蘇軍由卡盧加、別廖夫以東地域實施的進攻擴大了這一缺口,並進抵尤赫諾夫、蘇希尼奇一線;爾後,以重兵向斯摩稜斯克迅速突進,直指多羅戈布日地域,切斷了布良期克-維亞濟馬鐵路,使正在撤退中的德軍第四集團軍陷入巨大威脅中。經過十分激烈的戰鬥,第四集團軍終於在蘇希尼奇以西地域同坦克第二集團軍聯手堵住了戰線缺口,並同左鄰坦克第四集團軍一起組織起了從尤赫諾夫到格扎茨克的防禦。但是,蘇軍在這條德軍勉強建立的防禦線後方進行了積極的戰鬥。他們不斷對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和野戰第九集團軍的唯一交通線斯摩稜斯克-維亞濟馬鐵路實施攻擊。還攔截了德軍的後勤補給縱隊,襲擾德軍這兩個集團軍的後方。
不僅如此,蘇軍優勢兵力還在魯扎河和拉馬河及加裡寧以北弛區發起攻擊,把德軍部隊壓迫到了格扎茨克、勒熱夫一線。同時,蘇軍還以快速兵力利用冬季條件從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與北方集團軍群薄弱的接合部完成了突破,擊潰防守的德軍師。其坦克部隊從這個突破口內長驅直入,一直衝到德軍背後的霍爾姆、大盧基地區。另一強大的蘇軍集團向南迂迴,突破了德軍在勒熱夫以西的警戒線,爾後由西面攻擊勒熱夫和德軍第九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瑟喬夫卡。當德軍忙著在勒熱夫以西戰線阻止蘇軍突進時,蘇軍其他兵力已在德軍第九、第十六集團軍的接合部突向別雷,由那裡深入德軍第九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後方,其各先遣支隊則突進到了維亞濟馬西北地域。德軍第九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均被包圍。
德軍陣線一片混亂。幾小時以前還在後方的德軍指揮機構,很快就被蘇軍的突擊隊搗毀。在第一線大後方的汽車縱隊,突然遭到蘇軍坦克的襲擊。撤退中的第一線部隊也被蘇軍包圍。視為生命線的斯摩稜斯克—維亞濟馬—勒熱夫—奧列尼諾鐵路也遭到了威脅。誰也分不清哪裡是前方和後方,部隊之間無法取得聯繫。
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只有莫德爾一個人仍然保持著鎮定和沉著。
他深知此時不能考慮退卻,否則會導致技術裝備大量損失,部隊戰鬥力會減弱,應儘快扭轉局面。莫德爾將軍於元月20日到達德軍最高統帥部,請求增派一個坦克軍歸他指揮。希特勒答應了,並要把這個坦克軍用于格扎茨克地區。而莫德爾根據戰線的實際情況,要把兵力用于勒熱夫地區。對此。軍中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希特勒固執己見,毫不讓步,莫德爾則大膽地問:「我的元首,是你在指揮第九集團軍呢,還是我在指揮·」希特勒驚詫地抬起頭,隨即語氣強硬地說:「我命令你把坦克軍使用在格扎茨克!」莫德爾仍不服從,並堅決反對希特勒幹涉他的指揮權。他說,他對前線戰況了如指掌,而最高統帥部的人只能按地圖進行判斷。
希特勒終於讓步了,但他強調說,莫德爾必須對由此引起的一切嚴重後果負責。
戰爭的進展證實了莫德爾的判斷,蘇軍對斯摩稜斯克—維亞濟馬—勒熱夫—奧列尼諾鐵路構成的暴露的大四邊形地區的進攻,以在勒熱夫西北最為猛烈。不斷進行的攻擊看來是想突破德軍第九集團軍的正面。該集團軍在最困難、最殘酷的戰鬥中能否守住交通線,已是生死攸關。莫 德爾將新調來的坦克軍投向戰場,並親自指揮向蘇軍反衝擊。這樣,在特別激烈和損失慘重的戰鬥中,他擊退了進攻的蘇軍部隊,穩住了自己堅守的陣線。並逐步把深入自己後方的蘇軍部隊逐離了爾熱夫西南地區,到暴風雪來臨的時候,蘇軍暫時停止了攻勢。這次戰鬥,莫德爾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獲得了希特勒的信任。
不久,莫德爾解除了第九集團軍被蘇軍包圍的威脅,因而獲得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從此,莫德爾被譽為「轉危為安的人物」。同時,他還以作戰殘忍聞名於部隊。這是因為在戰鬥中,他一旦選擇了目標就不惜任何代價非要達到目的不可,就是部隊打得所剩無幾,血濺自己的軍裝,也決不改變決心。當然他也表現出了正確的判斷和果敢的決心,堅強的毅力和嚴格的管理。他敢於表明自己的觀點,即便同上級有分歧意見也毫不隱瞞。他喜歡經常同第一線的作戰部隊在一起。他還注意親自過問後勤事務,這是因為他懂得越是現代化的戰爭後勤越重要。
由於蘇軍的冬季攻勢,德軍已很難獲得決戰的勝利。德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一個新的作戰方案。陸軍參謀長蔡茨勒將軍不同意這一方案,他仍然主張不失主動地大膽實施更大規模的作戰。
希特勒最初也猶豫不決,但他終於同意了蔡茨勒的意見,於是決定以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為作戰目標。蘇軍在該地帶深入德軍陣線寬約200公裡,縱深約100公裡。德軍計劃用鉗形運動圍殲該地區的蘇軍。
這一代號為「城堡作戰」的攻勢,按計劃應於4月開始。中央集團軍群已命令莫德爾的第九集團軍完成作戰準備,從奧廖爾向庫爾斯克突進;而南方集團軍群則派遣所屬坦克第四集團軍由南方對此目標突進。
希特勒不同意4月發起攻擊,他要使用新型坦克參戰,致使日期一再拖延。莫德爾根據空中照相偵察情報指出,他的第九集團軍很難在這種遍布野戰工事的地形上前進,必須實施另一種攻擊戰術,否則就應放棄「城堡作戰」。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克盧格元帥不同意莫德爾的看法。他認為,攻擊地區的蘇軍野戰工事並沒有那樣多,許多陣地是蘇軍已經放棄了的。
直到1943年5月4日,希特勒仍未下定決心。在曼施泰因元帥的參謀長一再催促下,經過若干次會議的商討,最後才決定7月5日發起攻擊。可是寶貴的戰機已經延誤。
德軍準備進攻時,指望以小的損失換取決定性的勝利,改善雙方兵力對比,並依靠所取得的勝利保持主動權。通過明顯削弱友鄰地段和使用幾乎全部剛組建的東線戰役預備隊,使在奧廖爾以南防守的莫德爾的第九集團軍的實力,已擴大到5個坦克師和8個步兵師。
進攻一打響,莫德爾的集團軍在空軍猛烈的空中支援下,以豹式坦克開路,從90公裡寬的正面實施了迅猛突擊,直楔入蘇軍防禦陣地12公裡。但很快就被蘇軍扼止了進攻勢頭。無論莫德爾怎樣的督促,怎樣的進行殘忍作戰,遭到慘重損失的該集團軍還是被迫在蘇軍的鐵壁面前於7月12日停止了進攻。13日,希特勒不得不下令停止「城堡作戰」。可是在奧廖爾以南交戰最激烈的時候,蘇軍在奧廖爾以北地域已轉入進攻,從德軍的兩個防禦地段上進行了突破,迫使對德軍第九集團軍和坦克第二集團軍實行統一指揮的莫德爾上將於蘇軍進攻的次日從南進集團中抽出幾個坦克師和摩託化步兵師用以支援奧廖爾以北的戰鬥,隨後他退回了進攻出發陣地。到7月21日前。由北面實施進攻的蘇軍把突破口正面擴大到將近50公裡,向縱深推進了60公裡,逼近了對整個奧廖爾德軍突出部進行補給的鐵路線。由東面進攻的蘇軍也已緊逼到奧廖爾。德軍已經無法扼守幾處都被突破的奧廖爾突出部,蘇軍攻擊的猛烈程度達到了頂點,莫德爾再次被迫將兩個集團軍後撤到布良斯克以東防線。德軍此時損失極慘,被打得疲憊不堪,急需撤到後方休整和補充。第九集團軍的每個師的人數都減少了一半以上,有的師只剩下幾個不滿員的營。它編成內被打殘的一些坦克師已集中到中央集團軍群的右翼,用以保障同南方集團軍群的按合部。該集團軍防守的向東突出地段似乎快守不住了,其正面也不只一次處於被突破的邊緣。
莫德爾又一次被迫在蘇軍強大優勢兵力於8、9月間壓迫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北翼退卻時,把第九集團軍和也受他指揮的坦克第二集團軍撤至第聶伯河,並於10月初在該河構築了一條新防線。本來,希特勒不讓莫德爾後撤而令其固守。但莫德爾不聽那一套,他向最高統帥部的參謀長說:「請你報告元首,莫德爾不執行這種命令!」他甚至敢於向希特勒呈上報告,指出後者指揮上的重大錯誤,並親自來到元首的統帥部面陳意見。希特勒竟然採納了他的意見。當10月初莫德爾暫時制止了蘇軍對其正面的攻擊時,希特勒甚至稱他是「東線的救星」。
但是到了11月,儘管德軍第九集團軍接收了第二集團軍轉隸過來的一些部隊而加強了力量,卻仍在戈梅利地域的突出部遭到蘇軍合圍的危險。莫德爾和他的上司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長官及陸軍總參謀長盡了一切努力,也未能使希特勒準許撤出戈梅利。直到蘇軍於11月23日切斷了莫濟裡至日洛賓的鐵路線,德軍第九集團軍的翼側已深遠暴露,它同第二集團軍的聯繫已中斷,才被莫德爾指揮著撤出來。蘇軍26日佔領該市,馬不停蹄的蘇軍在普羅波伊斯克地域突然發起突擊,在20公裡正面上楔入德軍防禦,並推進了10公裡。同時,以一部兵力向西南羅加喬夫方向進攻,使德軍第九集團軍左翼出現非常危機的情況,迫使該集團軍脫離了第聶伯河。莫德爾上將因失敗受到了極為惱火的希特勒的貶謫,他的集團軍司令之職被免除而調任預備役指揮官,聽候使用。
1944年元月,當蘇軍在列寧格勒東方和北方突入德軍防禦戰線時,希特勒又重新起用了莫德爾,並任命他為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總司令。蘇軍的進攻從1月14日開始,19日突破了德軍築壘陣地。20日,那些在坦克和航空兵強大支援下的從奧拉寧包姆登陸場進攻的蘇軍與從列寧格勒以南普爾科夫發起進攻的蘇軍勝利會師。託斯諾地域的列寧格勒一莫斯科鐵路段已被蘇軍越過,柳班、加契納一線被蘇軍攻佔,德軍的大量器材、裝備都落入了蘇軍手中。同時,諾夫哥羅德也被蘇軍佔領,德軍第十八集團軍付出慘重損失的代價後才避開了被合圍的危險。德軍不得不撤過了盧加河。這就是莫德爾上任前的情況。
莫德爾接受了新的任命後,於2月1日取代了屈希勒爾元帥。他在沒有任何預備隊的情況下,立即組織實施了大規模的機動退卻。2月18日,他首先撤出了舊魯薩鏖戰地域的部隊。接著在21日放棄了霍爾姆。又將第十八集團軍在中央地段的部隊撤離了盧加,將其右翼和第十六集團軍撤過了波爾霍夫。這種機動退卻和收縮使蘇軍進攻部隊無法把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分割成幾部分吃掉,使蘇軍要通過一系列深遠穿插、迂迴包圍的圍殲戰消滅德軍這個集團軍群的企圖不能得以實現。莫德爾一面指揮機動退卻,一面指揮各集團軍抗擊蘇軍的衝擊,終於在短時間內救出了處於危險境地的部隊,並在3月初前建立了新的防禦地區。這個新地區在南面涅韋爾西南與中央集團軍群坦克第三集團軍陣地相連,接著基本上沿韋利卡亞河向北經奧波奇卡、奧斯特羅夫伸延到普斯科夫。莫德爾在楚德湖以北狹窄部分擊退了突入陣線後方的蘇軍的衝擊,扼守住了新防線。他的指揮以果斷的決心,周密的部署、準確的實施讓戰局從極端不利中擺脫了出來,威望在德軍中迅速提高,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在其率領下信心重新建立起來,在已縮短了的戰線上抗擊住了蘇軍猛烈的攻勢。
3月間,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在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的全部防禦陣地被蘇軍突破後陷於崩潰,A集團軍群也從因古列茨河到季利古爾河再到因古爾河一退再退。蘇軍將這兩個德軍集團軍群壓迫到了布袼河的後方。這本來都同希特勒的瞎指揮不無關係,但他卻把責任完全推到曼施泰因元帥和克萊斯特元帥兩位集團軍群總司令身上,因而把他們都免去了職務,他們的繼任者分別是莫德爾和舍爾納。希特勒指望這兩個人會十分堅決而又遵照他的指示行動。飼時,上述兩個集團軍群分別改稱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和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其實從地理上說,這名稱已不符合實際情況,至少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徒具虛名。
莫德爾上任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長官,希特勒晉升他為元帥。他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之職由林德曼上將接任,但莫德爾仍保留著參與指揮的權力。這位以殘忍作戰著稱的元帥,又在新的作戰區域實施了以「焦土」作戰防禦蘇軍的戰略進攻的打法。4月初,莫德爾指揮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經激烈的戰鬥,解救了被蘇軍重兵包圍的德軍坦克第一集團軍。爾後,調集新銳兵力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實施進攻。他企圖前出科洛梅亞、捷爾諾波爾一線,挺進到亞布洛泥茨基山口的蘇軍被莫德爾擊退到科洛梅亞、布恰奇一線以東。但是他卻無力解救幾星期以前遭到合圍的捷爾諾波爾,那些防守的德軍一直到最後一刻還眼巴巴地指望他的救援。4月15日,蘇軍經過激烈的巷戰後攻克了該市。莫德爾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在喀爾巴阡山前方和東加裡西亞較成功地建立了一條連貫的防線,並暫時阻止了蘇軍的推進,
這個時候,德軍對蘇軍到底在哪個方向實施大規模的決定性的進攻看法不一,引起了爭淪。6月14日,德軍陸軍總參謀長召集會議,會上,中央、北方和南部兩個集團軍群的參謀長們都指出蘇軍可能在中央集團軍群的正面實施主要進攻。但是希特勒和陸軍總參謀部卻認為蘇軍的主攻方向在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正面,這實際上是當時指揮加裡西亞戰場的莫德爾所持的觀點,這個觀點對希特勒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於是,大部分坦克都集中到了北烏克蘭集團軍群那裡,莫德爾準備跟蘇軍「以突擊對付突擊」。
不幸的是蘇軍的主攻方向恰恰就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正面,同時對其他德軍集團軍群也展開了攻勢,新的危機立刻又發生了。蘇軍於6月21日實施了由強大炮火、航空兵、坦克、摩託化步兵及大量步兵師構成的不可阻擋的進攻,一舉突破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防禦陣地,並擊潰、打殘、包圍了德軍坦克第三集團軍、第四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直突入到德軍陣地西側很遠的地方(參見白俄羅斯戰役)。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面臨崩潰的同時,北方集團軍群在莫德爾向希特勒的積極建議下準備撤到西德維納河以南,憑藉水障阻止蘇軍的推進。莫德爾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只從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編成內抽調援兵加強中央集團軍群的中央作戰是不夠的,正確解決了北方集團軍群的撤退問題,就可以從其兵力中騰出整整一個集團軍加強中央集團軍群的北翼。莫德爾這樣熱心當然是有目的的。他於6月28日取代布施元帥當上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同時還繼續兼任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總司令,他的指揮範圍更加大了。
莫德爾到達中央集團軍群戰區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調集一切力量在明斯克南北建立新的防線,恢復一定的戰鬥態勢。他耗費了許多精力,把預備隊和從暫時還由他管轄的一些地段增調來的幾個坦克師的援兵使用在防守地域縱深(由於蘇軍航空兵的攔截和油料不足,使他無法用汽車從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正面運來哪歸一個步兵師),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挽救局勢,但這樣做就意味著讓第九、第四集團軍聽天由命了,他已顧不上他們了。
7月初,德軍第九、第四集團軍失敗的命運已經註定了。到7月2日,大約有25個德軍師被蘇軍消滅(參見明斯克戰役),遭到合圍的一些德軍殘部實際上已完全喪失了戰鬥力。4日,莫德爾向希特勒報告,他當面的蘇軍在350公裡的突破正面上擁有126個步兵師,117個摩託化旅、6個騎兵師和45個坦克旅;而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只剩下8個師的兵力了,他緊急要求和申請從速調集力量來完成困難而又長期的戰線恢復工作。4日當天,蘇軍攻佔了波洛茨克地域。5日,從明斯克以東地區發來了最後一份無線電報,這是被圍德軍突圍無望的絕命書。德軍第九、第四集團軍被徹底圍殲,大批德國軍人成了蘇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俘虜。
在德軍第九、第四集團軍覆滅後,德軍被擊潰的坦克第三集團軍殘部於7日,在維爾紐斯遭到了蘇軍合圍。經莫德爾一再向希特勒指出:該市由於具有「巨大的戰役意義」,必須予以堅守,「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命令實際上在該城守軍覆滅時就根本是毫無意義的,應準許其突圍之後,他們才在12日逃離開滅亡的命運。由於莫德爾看到北方集團軍群與自己的翼側聯繫中斷,該集團軍群在陶格夫匹爾斯地域沿鐵路向維爾紐斯方向實施的反擊也沒能達到目的,而且其陸上交通線被切斷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他再次企圖說服希特勒定下「重大決心」——把北方集團軍群撤到西德維納河。希特勒和德軍海軍領導人都表示反對莫德爾的意見,希特勒沒有遷就莫德爾元帥和林德曼上將這兩個集團軍群長官的堅決請求,而命令莫德爾將現有的從友鄰調來的兵團、少量新組建而又尚未編成師的步兵團、已擴編成摩託化步兵旅的「元首衛隊」、後方警衛師、東普魯士軍區的警察分隊和部隊來建立起新的戰線,它將能在距東普魯士邊界儘可能遠的地方阻止逼近的蘇軍。並且用未遭圍殲的第四集團軍和坦克第三集團的快速兵力編成突擊集團,從南面實施突擊,恢復同北方集團軍群的聯繫。命令北方集團軍群對蘇軍追擊兵力實施反突擊。這一命令實際上是無視真實情況的,因為德軍正面向東的綿亙防禦極不穩定,新開到的德軍師要阻止蘇軍進攻已非常困難。
北方集團軍群司令林德曼上將拒不執行要他用明顯不足的兵力反擊蘇軍進攻的命令,還多次請求及時準許他撤回自己的南翼。結果他被希特勒撤職,由弗裡斯納上將所取代。
莫德爾執行了希特勒的命令,儘管他曾在7月13日向希特勒指出,即使答應派來的所有師能在7月21日前有組織地趕到,他手裡也只有16個德軍師在與蘇軍160個師對抗。並且在開進速度很慢的援兵未到之前,他指揮德軍現有部隊在格羅德諾、考納斯、烏克梅爾格一線暫時阻住了蘇軍幾乎還沒有受過阻擋的推進。當蘇軍經涅曼河實施突破後,進而抵達奧古斯圖夫時,面對這十分危險的情況,莫德爾集中幾乎所有坦克部隊對蘇軍突破部隊的翼側實施了突然而強有力的猛烈反衝擊,一舉將蘇軍擊退回了涅曼河對岸。
7月底,蘇軍在涅曼河以北向蒂爾西特挺進和在考納斯以南前出東普魯士邊界,對德軍系新組成的坦克第三集團軍及第四集團軍北翼再度發起衝擊,31日攻佔考納斯。又經過多日極其緊張的戰鬥,把德軍坦克第三集團軍在涅曼河以北逐過了杜比薩河。接著,蘇軍向希奧利艾挺進,直抵拉塞尼艾以南。
蘇軍在考納斯以南的進攻部隊,於8月1日在維爾卡維什基斯地域差不多進抵東普魯士邊界。對德軍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發動的攻勢以在布羅德地域的突破為起點,7月16日在利沃夫以北進抵布格河上遊。爾後,在科韋利附近突破了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的防禦。
仍然同時指揮德軍中央、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莫德爾元帥只好下決心把兩個集團軍群撤過布格河,以便制止蘇軍在它們的接合部突破。但是在布格河也無法支持。7月22日,蘇軍已進至該河西岸的海鳥姆。同日,德軍坦克第一集團軍被逐過利沃夫東郊。隨後幾日,蘇軍向維斯瓦河及桑河挺進,月底前已在佩列梅什利、雅羅斯瓦夫附近及塔爾諾格魯德以西進抵桑河。蘇軍要把德軍坦克第一集團軍逐到喀爾巴 阡山的企圖已經很明顯,而那些山間通路一被打開,蘇軍就走上了通往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和匈牙利的道路。
早在9月30日,德軍新任陸軍參謀長古德裡安上將就要求一定要扼守桑河和維斯瓦河。必須停止繼續退卻,因為「不停止就可能逐漸退到奧得河和易北河」。不過,到7月底德軍還是從桑河後退了,蘇軍在8月3日進至熱舒夫。6日。他們開始克服下一道水障礙維斯沃克河,以及桑多梅日附近的維斯瓦河。
在深入加裡西亞的同時。蘇軍進攻從一開始就指向維斯瓦河中遊和華沙。蘇軍在海烏姆地域強渡布格河後,繼續向盧布林推進,7月24日攻佔了這一城市,迫使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退往克拉希尼克以及普瓦維附近的維斯瓦河。在弗沃達瓦南北強渡布格河後,轉而向北和西北挺進的蘇軍,則一面包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南翼,一面向華沙前出。隨後實施的迅猛推進,使蘇軍在7月24日進抵比亞瓦—波德拉斯卡和武庫夫兩市;蘇軍中央則逼近了謝德爾採。
為了擊退蘇軍這些極其危險的突擊,莫德爾集中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他責成7月中旬從前線撤回的第九集團軍的司令部會同坦克第四集團軍,保證守住普瓦維與華沙之間的維斯瓦河。除在華沙和維斯瓦河配置一些警衛部隊,他答應派給第九集團軍司令部的兵力有兩個步兵師和兩個坦克師,並告之其主力應使用在建於華沙東南的橋頭堡。右翼仍然在布列斯特以南的第二集團軍,應派出兵力掩護謝德爾採地域。雖然他早些時候就指出,由於總兵力不足,扼守布列斯特只能意味著遭到不可彌補的損失,希特勒還是要等到要塞被圍後才讓步。那裡的德軍只好在7月28—29日向西北退卻,損失非常慘重。莫德爾為第二集團軍南翼構築了由謝德爾採伸延到比亞瓦—波德拉斯卡的新防區,並且十分及時地把兵力調到了華沙東南地域,從而擊退了蘇軍在維斯瓦河與布格河之間的突擊。7月27日,蘇軍左翼在加爾沃林地域與前出的德軍遭遇。一直到謝德爾採及其以北地區都展開了頑強的拼殺,蘇軍奮勇突擊。曾一度在德軍第二集團軍西翼與華沙橋頭堡之間取得了進展,並從四面包圍了這個橋頭堡。德軍在莫德爾的嚴令下通過反衝擊於8月3日擊潰和圍殲了突入德軍陣地縱深的蘇軍突擊集團第三坦克軍,消除了這次危機。莫德爾的勝利還靠了德軍航空兵的強大支援。航空兵在7月28日出動了轟炸機560架次,大大改善了態勢。
希特勒為了表彰莫德爾成功的防守,贈與他鑽石雙劍銀橡葉騎士十字勳章。這是一種高級榮譽勳章。
當蘇軍似乎勢不可擋地向波蘭首都華沙推進時,波蘭地下抵抗組織認為起義的時機已經來到。8月1日,起義爆發了。起初德國在這個大城市裡的大部分軍事和非軍事機關同外界的聯繫被切斷;各火車站被起義者佔領;城裡各條大街都讓起義者封鎖。德軍只守住了維斯瓦河的幾座大橋。假如蘇軍一鼓作氣衝擊橋頭堡,德軍在城裡的處境便會絕望。可是蘇軍卻在行進間突然放棄了攻佔華沙的企圖,集中在華沙周圍的大批德軍協助衛戍部隊奉莫德爾的命令對起義者進行了極為殘酷的鎮壓。德軍用自行火炮去加強龐大的警察和黨衛軍部隊,一個街區又一個街區肅清著起義者。9月初。德軍長官建議起義者舉行投降談判,領導起義的波蘭將軍布爾—科馬羅夫斯基拒絕了這二建議。同蘇軍一起進攻過來的波蘭軍隊為解救自己的同胞,曾向德軍發起猛攻,9月18日終於清除了維斯瓦河東岸橋頭堡的德軍部隊,迫使德軍只好撤出華沙的前地普拉加,並炸毀了河上的橋梁。德軍第九集團軍司令部的部隊到底擋住了波蘭軍隊的狂攻,城裡的起義者陷於絕望。波蘭人經兩個月的艱難的血戰後終於失敗。
8月。與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對峙的蘇軍集中了主要力量。莫德爾發現了蘇軍這一進攻準備後,為節省兵力,於8月10日前逐次退到了華沙東北、文格魯夫、贊布魯夫一線以及奧索維茨和奧古斯圖夫運河以南的納雷夫河。8月中旬,蘇軍發起衝擊,持續到8月31日,其許多楔形突擊集團已深入德軍防禦地區,9月3日,把德軍兩個集團軍趕過了納雷夫河。並在普烏圖斯克附近建立了一個寬正面大縱深的登陸場。德軍最高統帥部這時還在加重這兩個集團軍無法承受的負擔,因為它打算通過從南面實施突破,恢復同北方集團軍群的聯繫,並在突出的陣地上保持這種聯繫。為實施對蘇軍的反突擊,調集了兩個坦克軍。反突擊定於8月16日開始,恰恰在這一天,莫德爾元帥被任命為西線德軍總司令,而他的原職務則由此前任坦克第三集團軍司令的萊因哈特上將擔任。
莫德爾趕赴西線接任了服毒自殺的克盧格元帥的職務,成為行將崩潰的西戰場總司令兼B集團軍群總司令。希特勒指望依賴莫德爾的「出色」指揮使西線戰局獲得轉機。
克盧格的繼任者莫德爾,和他的前任剛來時一樣,也是胸有成竹地來到西線的。他自以為自己能通過採取果斷措施恢復態勢,但他也很快就確信。元首大本營還沒認清以現有的不足兵力作戰是完全沒有希望的。他要求有30個師和20萬補充兵員。在當時的總形勢下,這當然是無法實現的要求,其唯一目的可能只是想再次證明,多次向最高統帥部提出的關於西線情況十分嚴重的報告是正確的。莫德爾也找不到兩個集團軍脫離危機的出路。他命令幾乎被圍於法萊斯地域的軍隊儘量堅持長一些時間,這一命令廢止了他前任的命令,但實際上未必有任何意義,因為盟軍的猛攻本身,就很快迫使德軍竭盡全力扼守暫時還暴露著的通往東方的通道,以便撤離受到半合圍的地區。莫德爾把各坦克師配置在法萊斯與阿爾讓唐之間的狹窄走廊兩翼,以便扼守這一通道,不讓留在半合圍圈的德軍完全被隔離。同時,命令德軍各步兵師負責掩護退卻。當步兵師總算成功地撤過奧恩河後,合圍圈更小了,這就使留在那裡的德軍混亂不堪,而且幾乎破壞了軍隊的集中指揮。盟軍空軍多日的空中突擊,使德軍運輸縱隊和退卻部隊中本來就已日益嚴重的混亂狀態變得更加嚴重。徹底失敗的預感瓦解了疲憊不堪的德軍部隊的鬥志,最後,退卻成了毫無秩序的逃跑。
8月19日,美軍第三集團軍在巴頓的指揮下進抵塞納河,並在右岸建立了登陸場,企圖截斷德軍第七集團軍和坦克第五集團軍的退路。為了消除這一威脅,兼任B集團軍群司令的莫德爾又從第十五集團軍編成中經塞納河調來3個師,但它們很快就被美軍逐到埃爾伯夫,損失慘重。退卻的德軍困在塞納河渡口過分聚集,成了盟軍航兵的良好靶子,死傷不少。
莫德爾關於防守塞納河北岸的初步計劃是無法實現的。不用說退過塞納河的兩個集團軍兵力已經太弱,難以完成這類任務(第十五集團軍只擁有6個師),美軍第十二集團軍群早已在上遊強渡塞納河了。
8月22日,美軍向蘭斯推進。8月25日法軍一個坦克師進入巴黎。
德軍B集團軍群潰敗了。受該集團軍群慘敗的影響,8月17白,希特勒命令根本擋不住盟軍登陸的第十九集團軍的最後3個師從大西洋沿岸地區撤到奧爾良和蒙皮利埃,次日下令把當時總共有10個師的整個G集團軍群撤到馬恩河上遊、索恩河和瑞士邊界。從這裡可見莫德爾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他的失敗對希特勒影響有多大。西線的戰局這時已能單靠誰的決心、毅力和嚴格要求所能挽回。
盟軍的空中優勢使美、英軍隊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不斷突入。美軍第一集團軍在貢比涅和蒙斯之間消滅了德軍3個師後,其第十五軍於9月6日在色當及其以北渡過馬斯河,穿過盧森堡,在9月11日進抵特裡爾以西德國邊界,與德國西方壁壘的守軍進行激戰。另一路美軍經厄彭和馬爾梅迪進抵德國邊界。
加拿大部隊經過頑強戰鬥後攻佔了魯昂。
英軍猛追德軍第七集團軍殘部,在亞眠東南俘虜了該集團軍司令官。9月3日其坦克先遣部隊進入布魯塞爾,次日進入安特衛普。
莫德爾按照希特勒的命令進行了堅守索姆河的最後一次嘗試,他打算使新防禦地區與索姆河連接起來。該防禦地區應經蘇瓦松、沙隆,再沿馬恩河上遊經朗格勒高原和貝桑松,一直伸延到瑞士邊界,橫貫整個法國。但這種嘗試很快就被盟軍的進攻粉碎了。英軍第二集團軍在亞眠以西強渡了索姆河,壓迫德軍第十五集團軍北退。莫德爾緊急命令撤退到瓦爾赫倫島的所有部隊沿連接南貝沃蘭半島和大陸的狹窄地峽東進,以加強德軍在安特衛普西北正面和沿阿爾貝特運河的防禦。當莫德爾面對諾曼第方向和法國南部兩條戰線的激戰,感到獨力難支的時候,9月5日,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西線的兩級司令部又重新分開,龍德施泰特元帥再次被任命為西線德軍總司令,莫德爾只負責B集團軍群的指揮,
英軍進攻萊茵河,進行了奪取各大橋的戰鬥。其空降部隊竟在離戰線很遠的地方實施空降,從後方襲擊德軍防線。他們的一個空降師甚至在距莫德爾設在阿納姆以西的指揮所不遠處著陸,莫德爾險些當了俘虜。
此時,英軍有一份涉及整個戰役計劃的命令落到德軍手中,這就使莫德爾和龍德施泰特兩位司令官立即採取了有利對策,使德軍的作戰越來越有針對性,在許多情況下甚至能從堅強的防禦中轉入反衝擊。希特勒這個時候不顧龍德施泰特和莫德爾的反對,命令實施阿登山攻勢。12月16日,進攻開始,負整戰役指揮的莫德爾使出了渾身解數。進攻頭兩天強渡了烏爾河,突破了美軍防禦,21日經苦戰後佔領了聖維持。在巴斯託涅市接近地差不多全殲了美軍坦克第十師。德軍中央越過』了烏法利茲。但很快就由於兵力不足,燃料短缺,攻勢終於受挫。莫德爾催促希特勒迅速停止進攻。希特勒開始不同意,直至盟軍在1945年1月3日發動了大規模攻擊,德軍才被迫開始退卻。
阿登戰役失敗後,莫德爾的B集團軍群轄第七集團軍、坦克第五集團軍和第十五集團軍在特裡爾、魯爾蒙德一線設防。但他把不住美軍的攻勢,3月3日,美軍第三集團軍攻佔了特裡爾。9日進抵安德爾納赫。10日進至科布倫茨以北,壓迫德軍坦克第五集團軍殘部退過了萊茵河,第七集團軍退過了摩澤爾河。在雷馬根大登陸場,莫德爾的B集團軍群同美軍第一集團軍進行了衝擊與反衝擊的大血戰,但他終未挽回敗局,他的B集團軍群已被美軍壓迫到萊茵河東岸並被合圍於魯爾工業區。莫德爾請求及時撤出部隊,遭到拒絕後,只好服從命令進行堅守。這時的他一反自己的性格,竟拒絕了希特勒關於摧毀工業區,使敵人長期內不能利用該區工業的命令,第一次沒有使用「焦土」作戰防禦。4月1日,他在北面經哈姆,在南面經錫根分別實施突擊,進行了最後一次突圍嘗試。但是這些不顧希特勒命令的行動在美軍的堅固合圍下沒能成功。
4月14日,美軍從南北兩面向哈根方向實施猛攻,整個被圍集團被分割成兩部分,兩天後,美軍俘虜東集群德軍達8萬之眾。17日,魯爾工業區完全落入美軍手中,西集群德軍被殲,共有21個師的325000人被俘。各條路上都有被俘的德軍隊伍在美軍的押解下行進。
莫德爾帶了3名軍官和幾個士兵從拉廷根附近的美軍縱隊中逃到杜伊斯堡附近的密林中。在那裡,他告知隨從人員,他要自殺,並讓他們將他的屍體埋在選定的一棵松樹之下。3名軍官竭力勸阻,莫德爾不聽,他握著他們的手說:「我從未想到自己會如此絕望,我只效忠於德國……」隨即開槍自殺。
莫德爾是一個很有才能的軍事指揮員,但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殺人魔王,他以自殺的方式避免了血債纍纍之身被押上紐倫堡國際法庭。他似乎是為戰爭而存在的,戰場是他縱橫馳騁的表演舞臺,有輸,有贏;有得意之時,也有失敗之日。他的生命隨著戰爭一起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