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最後一個武狀元,武藝高超體壯如牛,為何年僅22歲就去世了?

2020-12-23 南宮欽

我國在隋朝以前,階級固化嚴重,採取"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吏,換句話說想要當官就先得投一個好胎,不過這種風氣最終致使有識之士一旦是貧家子弟,就再難出頭之日,不利於社稷安定國家發展。

隋開科舉制,也就是通過考試來提拔官員,這就增加了社會公平性,幾乎是大大提高了官員的文化水平,不過這時全國上下僅是文人能參加科舉。

等到了武則天時期,全國上下開始實行武舉制度,用來選拔全國各地的軍事人才。從那以後,文狀元和武狀元一直到清末才被取消。"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到了校練場上真刀真槍的比拼下來,勝負自然一眼能明。

歷朝歷代的武狀元都是體格健碩身手矯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武狀元張榮甲也不例外,據當時人描述,張榮甲武藝高強身壯如牛,未曾想到竟然二十二歲便魂歸西天,如此英年早逝,他的死因到底有什麼內幕嗎?

中國最後一個武狀元——張榮甲

張榮甲從他的名姓中我們不難看出,家族長輩對於他的期望,他出生於一個武學世家,因為父親在家中時常舞槍弄棒,張榮甲年紀輕輕便對武學頗有興趣

但是練武不是有興趣就能辦到的,天賦同樣重要,一個練家子如果沒有天賦扶持,那麼他在這條道路上也走不太長遠。所幸,張榮甲天生一副好骨骼,長到約莫十歲上下的年紀,身體已經初具虎背熊腰之態,注意這裡不是形容他身材過胖,而是孔武有力。

父親為他遍訪名師,首先先將張榮甲送去家附近的拳師安萬傑處,主要學習洪拳。在拜師學藝這一行當中,有一句聽起來現在有些不可思議的話,"要想學的會,先跟師傅睡"。

意指,拜師學藝一開始學的不是本事,而是伺候師父,因為師徒如父子,傳授技能就是給人一輩子吃飯的傢伙,學藝是苦差事,要先從伺候人開始磨練意志

學徒對師傅首先要恭恭敬敬,師傅才有可能將看家本領傳授出去,張榮甲真心求教,讓閱人無數的安萬傑也十分感動,對他傾囊相授,不過因為安萬傑年事已高,不能繼續教授張榮甲,便將他舉薦給另一位名師楊國昌。

這就好比,大學四年過後,校內推薦到了名教授門下開始研讀研究生一樣。楊國昌是一位精通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的全才,張榮甲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各處都有所精進。楊國昌去世前,為張榮甲指了一條明路——再拜大內藍翎侍衛杜回春。

杜回春不僅在武學方面頗有造詣,而且曾是一名武進士,自古講求"學來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楊國昌認為張榮甲日後不會止步於一個武進士,所以讓他跟隨杜回春學習,方能熟悉武舉事宜。

張榮甲不孚眾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師從杜回春後,報名參加直隸大名府武舉鄉試,雖中但只得第三十一名,這讓張榮甲大失所望,不過結局總是好的,張榮甲獲得了武舉人頭銜。

尤為幸運的是,在他獲得武舉人的第二年,慈禧太后就頒布了恢復武科舉舊制的詔令,當時的傳統是,進京參加考試的武舉人一定要選擇一位有名望的朝中大員拜他為師,張榮甲選擇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恭親王奕

不過當時流傳著"富武舉,窮文舉"這樣一句話,與他共同競爭拜師奕的都是各地慕名而來的富家子弟,從衣著服飾上看,張榮甲就好像愛了一截似的,但是恭親王慧眼識英才,最終還是選擇了張榮甲。

武科場盡顯風採,受殊榮魂歸西天

張榮甲真正開始讓人們刮目相看還是在武科場上,這個貌不驚人平平無奇窮鄉僻壤裡出身的野小子,竟然一出手就是名家風範,一套洪拳打的那叫人是心服口服,張榮甲會試即中第一名,為自己出了一口惡氣,旁人也再不敢輕慢他。

緊接著到了殿試,十年苦功待看今朝榮華,張榮甲在之前幾項測試中皆表現出色,成為場上魁首,然而到了最後一項——耍刀

一時情急之間,張榮甲竟然忘了脫去先前比拼射箭時所帶的扳指,這使他手不能彎,好在張榮甲反應及時,他順勢將重達一百八十斤的大刀向空中一拋,

趁著刀離手的空當,將扳指脫下,隨意一丟,眼見刀尖即將落地,張榮甲不慌不忙抬腳踢刀向上一挑,調動全身力氣,手接刀柄,繼而展現招式,在場人無不歡呼。這一套表演看下來行雲流水,緊張刺激,光緒帝看得不由得拍手稱讚,比試結束後,張榮甲獲封武狀元

張榮甲狀元及第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直傳回他河南開封老家,正逢他的妻子產下麟兒,更是喜上加喜。清朝廷授予他"御前頭等侍衛",要知道這一向是出身八旗貴族子弟熬上十年才能獲得的殊榮,不僅如此恭親王特許他回家省親,之後再走馬上任。

回鄉一路上,是彩燈高照、鞭炮齊鳴,老百姓都出來觀瞧這位新狀元,各路府衙得知他在御前的臉,免不得要多多巴結,以待之後張榮甲回京能夠為他們多多美言。遠接高迎,推杯換盞,張榮甲多年學武精神都是緊繃的,又有哪一日像如今這樣清閒,除了喝酒交際,幾乎不再多動,日子一長身體便虛了

回了家鄉,宴席更是絡繹不絕,張榮甲多年緊繃的神經一鬆弛,成年累月的疾病就找上了門,沒過多久便身染重病,不治而死。可嘆這年華大好前程似錦的武狀元,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據統計,一個人最容易在他過生日當天死亡,因為太過歡心鬆弛,容易導致身體一系列突發疾病。張榮甲大抵如此,他死後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宣布"武生童考試及武科鄉會試,著即一律令永遠停止",張三甲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的武狀元,出神武功令慈禧鳳顏大悅,聯軍侵華時悲憤而死
    科舉制度是中國隋朝開始實行的,一直到了清朝光緒末年才廢除,延續了一千多年,是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度自誕生開始就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舉制度是分為文舉和武舉的,不過誕生之初只有文舉,武舉是武則天稱帝後開始實行的,歷朝歷代對於武舉,重視程度沒有文舉那麼高,文舉是三年舉行一次的,上千年都沒變過,不過武舉就要看情況才決定是不是要舉行了,中國歷史最著名的武狀元就是唐朝名將郭子儀,至於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他的名字叫張三甲,今天小編給讀者們介紹這位最後的武狀元。
  • 最後一個王朝最後一位武狀元讓人望而生畏,被皇帝欽點為狀元及第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我國古代丹青上的武舉人到底有多牛逼?待會千萬不要眨眼哦!武舉制曾經在歷史上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國家挑選了不少的人才。讓我們來舉個例子,郭子儀當時就是平定唐朝安史之亂建立豐功偉績的一位大人物,他的出身就是武舉人,他拯救了那時的盛世大唐王朝。
  • 古代最牛3個武狀元,一個官職最高,一個名氣最大,一個年紀最小
    在古代,狀元是一個非常榮耀的存在,考上了狀元的人,往往名揚天下。不過,很多人只清楚文狀元,卻不太清楚武狀元。我國古代有3個最牛的武狀元,一個官職最高,一個名氣最大,一個年紀最小。
  • 歷代武狀元地圖:中國什麼地方的人武功最高?
    經多方診治無效而死,年僅22歲。一切加諸於身的功名榮耀,戛然而止。張三甲衣錦還鄉的時候,廢除武舉的呼聲,已經響徹晚清。一個自身命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最終,成為中國最後一個武狀元。悲劇沾染了傳奇,如此而已。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宣布永久廢除武舉考試制度。
  • 別只知道「文狀元」林大欽,這位潮汕本土的武狀元不僅武藝高強,還中過文科秀才!
    如咱們潮汕地區的林大欽,以不足21周歲的年齡折桂,在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是封建時代潮汕本土培養出來的在唯一一位文狀元。其實,要成為「武狀元」,難度並不低於「文狀元」。在我國古代,稱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通過殿試作為全國第一的武狀元,則被世人叫做「獨佔鰲頭」。
  • 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竟然出自裡水?帶你走進二百年前的武林江湖|...
    武狀元姚大寧的旗杆石。但你又知不知道,在裡水的大文教村,竟然也出了一個武狀元,不僅如此,他還是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他就是我們今日要講的主人公姚大寧啦!(戳一戳��聽美女主播講故事)人窮志不短,放牛娃變讀書郎因為啼聲洪亮,姚大寧一開始取名姚大令(鈴令同音)。
  • 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霍元甲連踢三腳都紋絲不動,名字聽著耳熟,系...
    ——唐·李白《塞下曲》 說中國歷史上的狀元,人們一般都是默認為"文狀元",也就是進士出身的;但實際上還有一類專門為選拔武將而生的考試,叫做武舉,是我國史上唯一一位女帝武則天開設的,明清時期最為興盛,魁首為"武狀元"。
  • 牛師靜:武狀元後裔,60年代考上大學,無工作、收入,淪為乞丐
    我國歷史上對於人才的選拔是有一個從世襲制到科舉制的變化過程的。牛師靜便是清朝一位&34;的後人,他的祖上牛鳳山是唯一的牛姓武狀元。清道光十三年,年僅27歲的牛鳳山高中武狀元,後官拜四世一品,盛極一時。高門深院,青磚小瓦,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的大門氣派非凡,大門上刻有&34;二字的牌匾彰顯著主人尊貴的身份。不過,牛鳳山雖然是武狀元,但也並沒有&34;,相反,他十分重視孩子文學方面的教育培養,他的兒子牛瑄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鹹豐八年中舉,並於同治乙丑年間進士及第,名噪一時。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打敗天下無敵手,名字更是霸氣"
    文狀元是文學考試的第一名,毫無疑問武狀元就是武功比試的第一名。科舉制度隨著清朝的覆滅也被推翻了,因此也就有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名叫張三甲。張三甲,并州人,他出身在一個武術世家,從小就跟隨父親及長輩習武。
  • 厚重濮陽·濮陽歷史上的狀元(5):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濮陽縣戶部寨人張三甲
    厚重濮陽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殷開甲 左筆書寫厚重濮陽·濮陽歷史上的狀元(5):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濮陽縣戶部寨人張三甲三甲以嚴父為師,七、八歲時就已學會了不少招數,十四、五歲時,已長成彪形大漢,太師椅已容不下他高大的身軀,武藝也更加出眾。他為學眾家之長,集各派精華於一身,拜楊什八郎武術名家楊國昌(字盛朝)先生為師。楊國昌先生甚愛三甲,精心教練。三甲謙虛學藝,刻苦習武,武藝更加精進。他耍起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出神入化;飛馬射箭,百發百中。
  • 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霍元甲連踢兩腳都紋絲不動,名字聽著耳熟
    這個人就是大清最後一位武狀元,霍元甲連踢幾腳都不能踢動他,所以最好只好向他認輸。 不僅僅在《水滸傳》當中有武松醉打蔣門神這樣的橋段,哪怕是正統的文人士子,同樣對武藝、俠客這些話題充滿了嚮往,比如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就曾經寫到: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 歷史上的武狀元都去了哪裡?武狀元為啥沒有文狀元出名?宋朝背鍋
    中國歷史上出過無數的文狀元,各朝各代的焦點也都在文狀元身上,武狀元卻經常被人忽視,武狀元給人的印象大多都是鮮衣怒馬這種形象,但是武狀元和今天我們認識的武狀元卻相差極大
  • 因車禍去世的九位明星,陳僖儀年僅26歲,聶鑫年僅34歲
    為大家盤點因車禍去世的九位明星,陳僖儀年僅26歲,聶鑫年僅34歲·· 第一位 陳僖儀 陳僖儀,1987年3月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2005年,陳僖儀參加了首屆「與你音樂」的歌唱比賽,並獲得了冠軍的榮譽。
  • 「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去世,年僅25歲!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孫僑潞的母親證實,孫僑潞已去世,年僅25歲。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入冬之後,各大醫院救治的心梗病人逐漸增多,其中不乏青壯年人群。心血管內科專家提醒,冬季心梗高發,尤其清晨更是危險時段,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提高警惕。
  • 知名女演員去世,年僅25歲!為何這病會纏上年輕人?
    1月2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媽媽發文證實女兒去世消息,年僅25歲,死因疑似是心梗猝死。 孫僑潞原名孫圳,1995年6月12日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中國內地女演員。孫僑潞的去世非常突然,從其社交帳號上來看,在1月1日她還更新了自己的短視頻,視頻裡面的內容是「2020年最後一天,滿足你們,表演個變身吧」,網友們此前紛紛跑到孫僑潞的社交帳號上去留言但並沒有得到回應。
  • 《巴啦啦小魔仙》主演去世,年僅25歲!這種病為何纏上年輕人?
    在心肌梗死的"死亡名單"上囊括了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運動員、商界精英、政要、演員導演、醫護人員等赫然在列,更有無數普通人。而且,很多人此前並沒有心臟病史。熬夜、作息不規律、大量抽菸、喝酒飲食習慣不好,如過度飽餐或高脂飲食…這些都可能是誘發心梗的因素!
  • 武狀元還得考文化課,授予的官職比文官高,南方北方誰打架厲害?
    年少時候常看到香港關於蘇乞兒的影視作品,對武狀元印象頗深。實際上,武狀元的歷史遠沒有讀書人科舉那麼久遠,但授予官職上卻一點不含糊。
  • 90後女歌手本兮去世 年僅22歲 死因更是一大遺憾
    就在今天(12月27日)上午,娛樂圈不好的消息傳來:年僅22歲的90後創作女歌手本兮去世了,太突然了!也許你會問:本兮是誰?許多90後的青春除了周董、JJ、BigBang、EXO的歌曲外,還有被一批網絡歌手像本兮、許嵩、汪蘇瀧、徐良佔領著。
  • 佛山這兩位武狀元的故事你們了解嗎?
    在功夫電影中,武狀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題材。在歷史上,廣東共出過5位武狀元,佛山佔了兩位。
  • 《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去世,年僅25歲!為何心梗會纏上...
    1月2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媽媽發文證實女兒去世消息,年僅25歲,死因疑似是心梗猝死。 孫僑潞原名孫圳,1995年6月12日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中國內地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