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候常看到香港關於蘇乞兒的影視作品,對武狀元印象頗深。實際上,武狀元的歷史遠沒有讀書人科舉那麼久遠,但授予官職上卻一點不含糊。
清朝時,武舉考試成績出來,朝廷會在西長安門外掛榜,作為象徵,賜給武狀元一身盔甲。隨後,武狀元的主管部門兵部會舉行盛大的「會試宴」,對榜上有名者進行封賞。正常情況下,武狀元會被授正三品的參將,到了雍正年間,武狀元授御前一等侍衛,也是正三品。
可我們熟悉的文狀元一開始的官職通常是翰林院修撰,僅是個從六品的官階。單單從步入仕途的官階看,武狀元完勝文狀元。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武狀元是丁錦堂,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南方武狀元,打破北方人的壟斷,也是當時爆炸性新聞。
丁錦堂是上杭臨江鎮人,小時候塊頭大,有力氣,少年時代就包圓了家裡貨店重物的進出搬運,空閒還到碼頭做做苦工,據說20歲能一次肩挑12個大鹽包,,一口氣爬上42級石階。
丁錦堂年輕時練武使用的大刀就重41.5公斤,可見他的力氣之大。26歲時到京城參加會試,排名第六,殿試中,成功拔得頭籌,欽點為狀元,授頭等侍衛。主考對他的評價是:「臂力方剛,雄姿邁從。馳快馬似追風,三驅入彀;發飛鳧如閃電,一矢穿氈。箭則貫百步之熊熊,弓則彎六鉤之象鉺。刀石悉徵其餘勇,鈴尤熟於經文。」這活脫脫一個文武雙全的大牛啊。
據傳言殿試中,皇帝讓考生舉一舉殿前三個大小不同的石獅,排名靠前的幾人都只能挑戰個頭較小的石獅,不敢去碰最大的那個。而丁錦堂毫無懼色,直接走向大石獅子,並高舉過頭。憑此表現,皇帝才當即定下丁為頭名。
2年後,同治帝大婚,丁錦堂被特命參加迎親儀仗隊,獲賜黃馬褂,騎馬護衛皇上。又過兩年,同治帝年紀輕輕撒手而去,光緒帝登基,丁錦堂升為振威將軍,擔任廣東南澳廳遊擊,代理鎮守總兵官職務。
清末時局動蕩,列強環伺,丁錦堂負責南澳防務多年,保障了邊境安全,直到光緒十八年,武狀元丁錦堂才以母喪盡孝離開官場,再未回來。按說武狀元體格強壯,沒成想年僅56歲,丁錦堂就因病去世。
丁狀元對家鄉多有照顧,而平素也頗有涵養,為人大度。相傳光緒三年,有武林高手魯奇路過杭城,賣藝為生自然需要爭強鬥狠,擴大知名度。了解到丁錦堂正在家鄉,就尋釁想與其打上一架。面對魯奇的公開多次挑釁,丁錦堂倒也沒計較,不去理會。魯奇找機會衝入丁家後院,見有一人,便兇猛地拿住那人的手追問是否就是丁狀元,丁錦堂看實在沒法躲避,便暗暗運氣,魯奇吃不消了,手疼又要面子,只好撒手,消無聲息離走了。哪知回到客棧,右手痛得越發厲害,多天才有好轉,這下魯奇真心佩服起來,還專門再次登門向丁狀元虛心求教。
作為一個有趣的話題,今天再去討論南方人還是北方人誰更能打,與過去北方人佔絕對優勢相比,今天應該早已有了多種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