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官職高」和「品級高」哪個更厲害一點?

2020-12-12 北風娛說

九品中正制:「官職高」和「品級高」哪個更厲害一點?

文/老揚歷史說

大家都看過一個電影叫《九品芝麻官》,小編小時候也看過,那時小編對官職和品級有了最初的一個概念:九品是芝麻大的官位,那麼一品肯定是最大的!

今天小編就以「九品中正制:「官職高」和「品級高」哪個更厲害一點?」為題來帶大家區分一下品級和官位。

在清朝的官職中,衡量一個官員地位的就是職務和官階,官職大家都知道,大家聽過的什麼大學士啊、戶部尚書、縣令這些都叫官職。官階又是一個概念,把官員分為不同的「品級」。除了大家熟知的一品到九品,每一品還分為正、從兩級,說的簡單點就是正的和副的,所以一共18個品級官位。

這套品級制度有個響亮的名字:九品中正制。這套制度也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在三國曹魏時期就出現了,後來各朝各代的發展逐漸完善,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科舉制,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

到了清朝,為了更好地區分品級,還是繼承了宋朝的階官制度。文官就是光祿大夫、榮祿大夫等等什麼大夫,武官就是建威將軍、振威將軍等等什麼將軍,這只是一種榮譽稱號,沒有實權,就像現在公司裡表現好的員工被稱為「先進個人」「業務能手」什麼的,只是一種榮譽而已。

這兩種階官都是十八級,對應著官員的品級,這在確定官員的地位,發放俸祿上來說都是極為方便的。

一般來說,官員的職位和官階都是掛鈎的,如果一個九品縣令被提拔到了七品,等於說他雖然還是縣令,但是七品官階,這時要把這個縣令的階官提到七品的奉政大夫,他穿的就是七品的官服,拿的也是七品的俸祿。

簡單點說,官階和職務必須相對等,官階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就像現在哪個市的市委副書記,叫他副廳級書記是一樣的,他的地位沒變。

所以說,一個人的品級和階官不同時提拔,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順」。這樣來看,「官職高」的人遇到「品級高」的人是要先行禮的,「品級高」要更厲害一點。

到了清朝,這套「九品中正制」發展的可以說相當完善了,但也會出現一些其他的情況。比如說官員的提拔越來越看重資歷,導致那種有「奇才」的人很難被提拔。

不知道大家對「官職」「品級」是否有一定的了解了呢?

相關焦點

  • 《軍師聯盟》中「九品中正制」是啥玩意?
    「九品中正制」是耳熟能詳的選官制度,多年來是是受到指斥批判的。隋代對應提出的「科舉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因此成為隋煬帝的一項歷史功績。嚴格而說來,我國當今實行的官制正在從「科舉制」、「九品中正制」退回到「察舉制」。而「九品中正制」在當時是一項選官制度的創新。在《軍師聯盟》中,這個制度最先提出者是吏部尚書陳群,由司馬懿參訂修改後提出來。
  • 訪談︱陳長琦:九品中正制是人才評價機制而非官員選拔制度
    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及細化,為了更細緻、更準確的價值判斷,人們又把原有認識模式中的每一個層次,更進一步細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即每一等級中,又演化出三個品級,形成為三等九品的判斷模式。在對人的評價方面,九等區分的認識產生可能約略稍晚,但至遲到西漢初年已經產生。
  • 九品中正制既然差評無數,為什麼還延續了近400年?
    所以九品中正制才開始只是曹操唯才是舉的政策之一。直到公元220年,曹魏政權建立,曹丕稱帝,完善後的九品中正制在全國正式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吏部根據「狀」、「品」、「簿伐」三個標準,將人才選拔分為九個等級(見下圖)。「狀」是評語;「品」是品級;「簿伐」是家庭門第。
  • 九品中正制與士族的崛起
    九品中正制其實是在世家大族的範圍內,按漢魏、魏晉易代的貢獻,重新分配官品等政治資源。西晉品官佔田蔭客制進一步按官品分配經濟權益。九品中正制還在順應士林輿論的基礎上將清議納入體制,並與選官相配合。藉助於以九品中正制為核心的門閥制度,魏晉將王朝權威與制度性權力植根於社會之中,完成對統治基礎的培育。
  • 為什麼說「九品中正制」到了後期,已經嚴重製約了社會的發展?
    其實,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指在各個州郡中選出一名大中正,由大中正決定小中正的人選。注意,這裡的「中正」只是一個判定人才好壞的官職名稱,並沒有實際意義。
  • 漲點知識 | 李磊:九品中正制與士族的崛起
    【摘要】在東漢大一統瓦解的背景下,頒行於延康元年(220)的九品中正制具有重構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意義。中正評議包括「品」「狀」「簿閥」三項,其中「簿閥」主要指祖、父兩代的本朝官爵。九品中正制其實是在世家大族的範圍內,按漢魏、魏晉易代的貢獻,重新分配官品等政治資源。西晉品官佔田蔭客制進一步按官品分配經濟權益。
  • 曹操採用「唯才是舉」,曹丕為什麼換成「九品中正制」
    曹操採用「唯才是舉」,曹丕為什麼換成「九品中正制」曹操死後,曹丕上位,而後司馬氏奪權。司馬氏的奪權,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少學者認為,司馬氏奪權的機會,其實是曹丕給的,因為曹丕上位以後,沒有繼承曹操的「唯才是舉」,而是實行了一項新政策,「九品中正制」。
  • 在古代,九品為什麼叫芝麻官?那比芝麻大的官是啥官?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電視劇或者有關歷史的讀物上看見一個古代的官職稱呼,叫九品芝麻官。而且總覺得九品好像就是沒品,或者就是最底層的官員了,那麼您知道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真實的九品官到底是多大或者多小的官員品級呢?我們說的九品芝麻官一般都是指啥官?
  •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清朝從入關以後,沿用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將所有文武官員的品級分為「九品十八級」。一般來說,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在正一品之上還有「超品」官員,在從九品之下還有「未入流」官員。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其實,在很久以前,太師、太傅、太保是屬於地位最尊、身份很貴、權力很大的三個官職,合稱為「三公」。《尚書·周官》記載:「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唯其人。」為了天地和諧、陰陽平衡,周朝才在天子之下,設置了太師、太傅、太保。由此可見,「三公」的重要性。在「三公」之中,又以太師最尊貴。
  • 曹丕拉攏士族門閥故採用九品中正制,但士族過強反將曹魏吞噬
    魏文帝曹丕之所以採取九品中正制,其實還是士族門閥階層逐漸強盛導致的。由東漢末期士大夫階層的消亡,到魏晉士族門閥的崛起,這就是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的內在原因。 所謂的「九品中正制」,簡單理解就是,不再是原先的唯才是舉,而是以才能和家世做標準來選拔人才。
  • 明朝各個官職對應的品級都是幾品?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一統王朝,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從中央到地方設置了各級官職,每一個官職都有對應的品級,從正一品到從九品,都有相應的權力。 那麼,明朝的這些官職與品級你都熟悉明白嗎?它們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下面,筆者簡單來敘述一下。
  • 從唯才是舉到九品中正,這是僅存在45年的曹魏政權滅亡的原因嗎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大概內容就是:由朝廷命令中正官,負責品評人才,將人才分為九個等級,分等級的標準有三個,分別是:家世、才能、道德。地方中正官送上來的人才名單到達中央後,再由大中正官負責審核,最終確定人才的品級,相當於職稱,然後根據職稱任命官職。
  • 清代官員品級和現今行政級別的對比:一級不落,明確對應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的治國經驗、滅國教訓,並就此創設了一整套有別於前朝的官制體系。細分下來,清朝官制分為京官和地方官;官員等級尊卑以品秩區分,分為「九品十八級」。
  • 深度推理,《軍事聯盟》九品中正制真的有那麼好嗎?或許這是編劇下...
    於是以司馬懿和陳群為首的有識之士敢於以身犯險,改革弊制......但是電視劇拍出來的不一定就是歷史真正呈現的(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得知真正的歷史,只能夠無限趨近),影視作品除了附義務呈現儘可能接近真相的史實之外,還需要傳達作品的價值觀和主題思想。於是,《軍事聯盟》設置出一個九品中正的劇情,我們要想的,就是兩個問題了:1,歷史中九品中正的作用。
  • 歷史的漩渦——簡說從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到分封制、科舉制
    歷史的漩渦今天讀書又漲了一點見識!
  • 他是曹操重臣,家世顯赫,德行高潔,創立了「九品中正制」
    平時有六個兒子,他和大兒子陳紀、四兒子陳諶並稱「三君」。 然而到了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專權,他們營私舞弊,使得察舉制名存實亡。   對於這些宦官和外戚而言,選賢任能,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他們要做的事培植勢力,鞏固自己的地位,排除異己。
  • 一品到九品全對照
    觀看歷史劇時,很多人最頭疼的莫過於官員的官職,常常讓人一頭霧水,尤其是各種名號的將軍,只從名字很難看出他的具體級別。   實際上,中國古代的官制歷朝歷代都有不同,同樣的將軍名號可能對應的品級完全不同,甚至有些電視劇胡亂使用將軍名號,更讓人傻傻分不清。
  • 九品中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九品中正,品:等級。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實行選拔官吏的等級制度。出自: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今天下四萬萬人之材性,長素豈嘗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檢查差第之乎?」近義詞有:中正九品,九品中正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是一部超讚的喜劇,周星馳通過詼諧幽默的表演,把九品芝麻官演得深入人心。那麼,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九品十八級清朝的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之別。而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是一個代理縣令,並非是九品,而是正七品。實際上,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可以細分為正九品和從九品。
  • 安倍的野望(一):九品中正制初窺日本門閥政治
    >選賢任能,又融入了西方的選舉政治和財閥與國家間的互相利用模式。 再進一步解釋,就是變了形、換了殼的——日本特色九品中正制。(狗頭bm)  什麼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是當時最重要的選官制度。顧名思義,這個制度的選拔方式不是憑個人能力,而憑的是他們自身的家世。